收藏 分享(赏)

基于适应性提升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_李艳娥.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545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5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适应性提升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_李艳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适应性提升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_李艳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适应性提升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_李艳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8 卷第 4 期2022 年 11 月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AgricultureIndustryBusinessPolytechnicVol.38 No.4Nov.2022基于适应性提升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李艳娥,吴勇(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摘要:强化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对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又一新要求。适应性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既要符合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又要不断满足学生个体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切实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基于内适性与外适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校本特色的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2、质量标准,以质量标准为引领、以教学过程的形成性数据为依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职业岗位匹配度评价,既能帮助专业及时诊断人才培养质量状况,也能帮助专业迅速改进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动态调整、以评促改的目的,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螺旋上升,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关键词:适应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改进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31X(2022)04-0049-05收稿日期:2022-10-10基金项目:广东省 2021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1GXJK490)作者简介:李艳娥(1969),女,山东东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

3、育管理。通讯作者:吴勇(1961),男,上海人,二级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高职教育经历规模扩张、内涵建设两大阶段,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形成了许多成功经验。进入21 世纪,高职教育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时代国家建设发展需要、如何在“十四五”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进程中更加充分发挥教育作用的严峻挑战。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部 2022 年工作要点 明确提出,强化职业教育适应性1。基于职业教育适应性,编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依据质量标准开展适应性导向的评价改革,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一、高职人才培养要体现内适性与外适性辩证统一的教育质

4、量观“适应性”一词起源于生态学的术语,原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某种相适合的状态。依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研究中提出的适者生存理论,生物体作为适应主体,应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通过自身优化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职业教育要强化适应性,就要求职业学校在与社会环境发生交互关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适应环境的主体作用,主动改革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并在交互过程中完善职业教育自身。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类型,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之一。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就是既要符合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需求,又要不断满足学生个体与社

5、会经济发展要求,切实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由此形成内外双向适应教育质量观。(一)内适性质量观与外适性质量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诉求,人才培养质量观可分为内适性质量观与外适性质量观2。内适性质量观针对高等教育内部需要而言,是指高等教育各种活动及其产品符合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学科发展内在逻辑及办学定位的程度。它不仅体现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逻辑要求和特色3,还为高等教育保持“独立人格”和打造自身特色提供了支撑。外适性质量观针对高等教育外部需要而言,是指高等教育各种活动及其产品符合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等外部主体的现实及未来需要的程度。外适性质量观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高等教

6、育人才培养提出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需求,强调高等教育质量必须适应社会需要。(二)内适性质量标准与外适性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质量评价的基础。内适性质量标准是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质量底线。它强调教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50第 38 卷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手段,并把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定位在教育教学过程标准上。基于内适性质量观下的培养目标达成度更倾向高等教育自身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追求,它认为专业质量就是关于培养效果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性,或者说,可以用与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来衡量专业教育

7、教学质量高低。采用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前提是确定内适性质量基准。学校通过专业质量标准来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工作流程,并采用一系列教育教学行动,通过认真实施、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计划,从而达到培养目标。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受办学定位和服务毕业生就业影响,学校更重视社会、行业、企业的外部评价,受高等教育外适性质量观的支配。因此,质量评价需要外设质量基准,即企业对毕业生就业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它与教育教学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还与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时,目标岗位工作对实际能力要求密切相关。行业企业并不过于关注毕业生课程学习状况,他们更关注学生承担相关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学生学习状态与职

8、业岗位能力之间构建对应关系。把企业外适基准转化为学习标准,用以确定符合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的学业状态基准值。(三)高职教育质量内适性与外适性的辩证统一作为衡量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两个重要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和外适性质量观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高职教育质量观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内适性质量观是外适性质量观的依托和保障,外适性质量观是内适性质量观的方向和动力。高职教育质量建设和质量评价,都需要做到两者兼顾。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性、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办学形式的开放性等显著特征,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适性与外适性相统一的需求更为突出。研究和探讨如何

9、将内适性与外适性质量观有机融合,构建融入内适性和外适性质量诉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开展更富成效的质量评价,对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引领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基于适应性提升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近年来,质量导向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得到不断强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提出职业教育要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5。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10、厅联合印发的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强调,优化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6。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对与时俱进的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现实需求,而构建适应性视域下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一)校本特色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构建基于内适性与外适性相结合质量观,以“奠定学生综合素质为底蕴、强化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原则”,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构建校本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明确将学生个体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融入标准内容,并通过质量要素、观测点予以细化和落实。以笔者所在

11、院校为例,根据不同专业属性,学校构建了包括工程技术与人文社科 2 大类专业的质量标准,分别由 17 条标准、29 项质量要素、130 多个观测点构成,涵盖办学环境条件、目标定位、方案设计、培养工作、培养效果、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6 个方面7。涉及课堂教学、课外实训、工程实践、毕业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融入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成果(其中包括“1+X 证书”引入教学标准等),规定了质量底线要求和改进方向,引导专业教学持续跟踪产业发展、融入企业文化、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发展。如在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 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部分,质量标准中提出培养目标适应利益相关者需要的要求;在培养目标质量要素中,

12、设置清楚说明培养目标满足办学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程度等观测点。在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部分,在质量标准中提出培养方案应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学生个人能力发展质量要素中,培养方案设置了通识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等观测点(见表 1)。(二)专业教学标准 对适应性要求的落实校本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 立足于发挥专业在质量保证中的主体作用。不同的区域环境、行业背景、历史文化、比较优势、现实短板和价值导向等外在因素,造就了不同专业在课程、教师、学生、培养途径等各个方面的个性多样化、需求多样化。51第 4 期李艳娥,等:基于适应性提升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评价研究表 1培养目标与就业市

13、场、学生个人能力发展的部分质量标准内容标准框架具体内容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质量标准培养目标与学院战略思想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相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定位清晰质量要素培养目标观测点能够清楚说明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联程度;能够清楚说明培养目标满足办学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内背景和变化相适应的程度学生个人能力发展质量标准培养方案应该支持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自信的个体,成为优秀的职场一员质量要素学生个人能力发展观测点培养方案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目标,关注培养学生的可迁移技能。培养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成功,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机会,并

14、对于现实培养目标起到促进作用这就决定了各专业需要以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 为基础,分别制定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的、符合本专业需求和发展前景的 专业教学标准,将 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 设定的适应性提升要求与改进方向融入 专业教学标准,即在专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考核办法、质量管理等环节,既要与专业对应的职场需求相匹配,也应有利于达到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预期学习结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 与 专业教学标准“双标融合”之范式。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标准 中各项要求覆盖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要素、全过程,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标准等 专业教学标准 全面落实,以达到提高适应性之要

15、求。如,在教学环境条件方面,对于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教学团队,设定教师基本学历学位(如硕士学位以上)和职业岗位工作经历要求(如 3 年以上职业岗位工作经历);建立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实训基地(校内)和相关专业生产性实践基地(企业)标准等。在专业定位方面,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学校所处的地方特色、办学优势及发展规划,从整体架构出职业化突出、个性化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围绕目标岗位要求,细化能够胜任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强化高职人才的岗位工作技能训练,同时关注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设计方面,以课程体系作为

16、达成学习效果的主要载体。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引入对应的行业企业岗位工作标准,教学项目设计须有利于达到专业教学标准所规定的培养效果。课程学习考核方法选择,也要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完全、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实施方面,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项目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满足实施高质量教学、施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要求,实现在常态教学过程中动态教学改进。三、基于适应性提升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评价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挥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中明确要求,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同样提出,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8。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指出,要从落实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出发,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以促进教师潜心育人、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