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李林.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557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李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李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李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1 卷第 2 期2023 年 3 月政 法 论 坛Tribun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Vol.41,No.2Mar.2023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李 林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指明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使命和中心任务,而且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和法治保障,具有重大意义。要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全面加强新时代新征程“法治轨道”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关键词:习近平法治

2、思想;法治轨道;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化;法治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法治建设专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3、,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宪法框架下和法治轨道上进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新论断新要求,不仅指明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代使命和中心任务,而且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和法治保障。(一)“法治轨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何谓“轨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作为一个比喻词,是指“应遵循的规则、程序”。何谓“法治轨道”?从构成来看,法治轨道是由法治思想、法治价值、法治原则、法律规则、法律制度、法治体系、法治机制、法治方法等要素打造而成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轨道/路径/路线,是一

4、个由诸多法治要素、法治子系统等构成的宏大法治系统,也就是国家法治机器;构建“法治轨道”或者“法治系统”的基本原理原则,包括遵循规律、符合国情、公平正义、良法善治、高效权威、规范有序,等等。从功能来看,“法治轨道”具有导向、引领、框定、规范、运行、推动、促进、保障作者简介: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重大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研究”(2022MGCZD002)的阶段性成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5、报告,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21 页。同上注,第 40 页。同注,第 40 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商务印书馆 2016 年版,第 492 页。4政 法 论 坛2023 年等主要功能,既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制度化平台,是运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体制化机制,也是实现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法治化行动路线、基本遵循和重要保障。从现代法治的道德性、政治性、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等基本特征来看,在治国理政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法治轨道”的“综合性价比”显然要优于“德治轨道”“政治轨道”或者“智治轨道”。一方面,“德治

6、”和“政治”可以有德,但难以成轨;“智治”可以成轨,但缺少德性和人情味。另一方面,因为“法治轨道”已经深度融入了“德治”的精义,充分注入了“政治”的灵魂,积极吸纳了“智治”的科技,所以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实施治国理政、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以法治为载体充分发挥德治、政治、智治功能的综合施治,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就实质内容而言,法治调整国家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民族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央和地方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是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民主自由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国之重器。因此

7、,“法治轨道”不仅是依法治国理政、实现良法善治的康庄大道,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路径依赖和方式方法上看,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大民主”“运动式”的一哄而上,绝不是“个人独断”“长官意志”的随心所欲,绝不是违背规律、缺乏规范的恣意妄为,绝不是各自为政、各取所需的盲目乱建,而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按照顶层设计擘画的宏伟蓝图和指引的前进方向,依照宪法和法治体系有序建设、全面推进。“法治轨道”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个重大法理概念、理论命题和实践范畴。

8、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在不同场合、从多个角度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党和国家事业纳入法治范畴,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推动实践,实现依法治国理政。例如,从法理角度,提出“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史,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从党和国家工作角度,强调“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从依宪治国角度,强调要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从依法执政角度,强调“要把党

9、的执政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掌权、依法用权并依法接受监督,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贯彻党的执政宗旨”;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角度,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建设法治社会角度,强调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才能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从深化改革角度,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

10、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 年 2月 2 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7-38 页。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上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2014 年 10 月 23 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1 页。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2 年 12 月 4 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13 页、第 15 页。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

11、的报告(2006 年 4 月 25 日),载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355 页。习近平:以科学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2020 年 11 月 16 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3 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 年版,第 243-244 页。第 2 期5李 林: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从加强民族事务治理角度,强调“要坚持一视同仁、一

12、断于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证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从依法防控疫情角度,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了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从依法治网办网角度,强调“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等等。“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提法新论断,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做出的又一重大原创性理论贡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内涵、制度要件和实践范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13、治方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发展成果,指明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提出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任务,在实践中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铺就了一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轨道。实践证明,坚持法治建设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把现代化建设事业纳入法治轨道予以有力保障、全面推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厉行法治一个现代化的国

14、家必然是一个法治国家,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和实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既是立足于解决我国改

15、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用更高质量的法治引领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16、增进民生福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驾护航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习近平: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人民日报2014 年 3 月 1 日第 1 版。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9 年版,第 11 页。习近平: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0 年 11 月 16 日),载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外文出版社 2022 年版,第 290-291 页。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 年 12 月 16 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64 页。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 年 10 月 23 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