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摘要: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开展课程思政活动的中介工具,在提炼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力图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从结果看,教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获得了学生较高评价,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文章基于教学实践,从主体提升、重视客体、打造共同体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背景下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财务管理;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3)01-0084-04收稿日期:202
2、2-11-11基金项目:福建江夏学院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资助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的模式探究以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为例”(课题编号:J2021B032)。作者简介:黄凌云,女,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讲师。一、引言传统的专业教育推崇知识的工具效用,在教育目的上,更重视培养掌握专门技术的人才,易忽略德育教育,造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价值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是对工具性教学模式的纠偏。1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
3、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后,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层出迭现,既有对课程思政实施难点、实施理念或实践框架的宏观审视2,3,也有对具体学科或课程进行思政教学的微观案例研究。4,5这之中,部分学者提倡应将我国千年传承、积累和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中,并在融入价值6、融入途径7和具体课程实施方法8,9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在思政课程中,融入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从思想上保障和
4、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任务。尽管已有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嵌入式教学开辟了前路,但仍缺少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对中华传统文化嵌入式教育的具体影响路径和作用情况进行系统的阐述。文章拟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介工具,以“中级财务课程”为教学案例,深入探析高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二、理论模型构建本部分将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的教学活动模型。CHAT理论的思想起源于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经过众多教育学家的发展,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最近的一代CHAT理论将认知活动置于更广泛的活动网络之下,包含主体、客体、结果、
5、中介工具、规则、共同体和分工七个部分(图1)。在CHAT理论中,主体是参与活动的个人或个人群体,客体指的是主体参与活动的激励因素,结果是主体参与活动所希望客体达成的目标10。最常见的客体是学生或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则是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11,12。中介工具是充当生理和心理工具的象征、符号或概念理解,在主体和客体之间调节活动。共同体是活动主体所属的社会群体,具有明确规则或社会规范。规则是指活动中的特定准则,如对行为的特定规范、适当的互动、法律法规等,分工则定义了系统参与者在参与活动时如何分担任务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以“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为例黄凌云(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
6、院,福建 福州 350108)第2期2017年2月NO.7July.2017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2023年1月NO.1Jan.2023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23年1月第1期和责任13。图1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理论允许研究者在多维度、多要素的复杂系统中研究教学活动的体系及特点,在帮助研究者总结教学经验、寻找一般教学规律上具有突出贡献14-16。因此,笔者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活动模型(如图2)。在该理论模型中,教学活动的主体为高校授课教师,客体为学生,中介工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
7、依据的规则为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及相关的教学条例,共同体为线上线下包括教师在内的教学课堂,结果是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以及对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深化。劳动分工则根据主客体分为教师分工和学生分工。图2 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活动模型在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扮演遴选者、提问者的角色。遴选者是指教师通过引入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具有较强适配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课堂。在保证授课质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等精神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深化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问
8、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提问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扮演批判性、反思性的角色,并在课间进行思考。三、实施案例以“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为例文章选取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作为教学实施案例,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内容及结果评价。(一)“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依照文章的理论分析模型,“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思政内容建设的中介工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笔者通过阅读 史记货殖列传 沙溪集略 明史马皇后传 等文史书籍以及文献资料,在每一教学部分选取1-2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案例作为思政融入点。在活动共同体,即教学课堂
9、中,当讲授到对应知识点时,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课程思政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旨在引导学生将自身成长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让学生自觉肩负使命和责任。各教学部分具体的思政教育融入点分点如下:第一部分财务管理基础的课程思政主题是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对应的知识点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引导问题为“企业家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是否需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随后,介绍陶朱公“平粜齐物”的思想。陶朱公认为“谷贱伤农”,国家应对粮食的价格进行调控,储存部分粮食,遇到荒年,官府可按平常价格卖出粮食,维护社会稳定。陶朱公被后世尊为“商圣”,其经商更多地从国家层面出发,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通过
10、这一案例介绍,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第二部分长期投资决策的课程思政主题共有2个。第一个主题是长期投资与收益,对应的知识点为债券和股票价值评估。提问学生是否有过长期投资获得收益的经历,随后以 每日经济新闻 题名为阿姨5万元炒股后忘密码,13年后销户变500万 的推送作为例子,阐述投资界常见的“长期投资和持有才能拥有收益”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介绍柳宗元所写的 种树郭橐驼传,讲解郭橐驼“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的种树心得与该投资观念所存在的异曲同工之妙。引导学生思考债券及股票的时间价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将课堂知识引申到生活实践的能力;第二个主题是企业过度投资,对应的知识点为代理理论中
11、的过度投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古代商业行为中过度投资的案例,随后简要介绍“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商业史,概述其投入大量资金,过度收购生丝,企图垄断丝茧贸易,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又因市场变化等外部原因,丝价暴跌,最终商业帝国全面崩溃的事件。通过胡雪岩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商业史上曾发生过的过度黄凌云: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85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投资现象,以本土化案例加深学生对现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第三部分长期筹资决策的课程思政主题分为2个。第一个主题是商业伦理道德与企业融资,对应知识点为长期债务筹资的资本成本。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现有企业的
12、主要慈善活动有哪些?这些慈善活动是否会对企业的资本成本产生影响?随后向学生列举古代商人常见的慈善活动,如积极支持道路桥梁建设和水利工程兴修、赈灾救济、支持地方教育事业以及建立义田等具有高度社会责任的举措。在此基础上,介绍学术界的相关论文。如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的慈善活动能够降低债务成本,鼓励学生课外搜索文献,进一步拓展知识面。通过介绍广泛存在于我国商人“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第二个主题是以小博大“买树梢”,对应的知识点是财务杠杆和期货。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古代商人有哪些与现代期货、财务杠杆类似的商业模式,随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商业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期货买卖和利用财务杠
13、杆获利等商业行为。如乔家大院先祖、“复盛公”商号的创办者乔贵发创立的类似期货雏形“买树梢”。在春天粮食未收成的时候,乔贵发就用历年的粮食均价买下了这块地秋天的收成。至于到了秋天,粮价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不能影响乔贵发与粮农在春天的定价。通过介绍古代商人所采取的与今时今日耳熟能详的商业模式极为相近的商业行为,让学生了解到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贯穿中华民族的商业史。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二)“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思政评价“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结束后,按照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活动模型,需了解活动实施的结果,即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评价以及对学科内
14、容的理解。向2019级财务管理专业105名学生发放课程思政的调研反馈问卷,最终回收问卷76份,回收率为72.38%。在对课程思政内容评价方面,如图3所示,表示满意或很满意的学生共有75名学生表示很满意,占比为98.68%。在学科内容的理解方面(如图4),共有73名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对于加深“中级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有用或非常有作用,占比达96.06%。通过以上的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介工具的“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其活动结果较为理想。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较高,同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融入能够反向促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点的理解,课程思政与教
15、学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图3 学生课程思政满意度评价图4 课程思政对加深课程理解的作用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的实施策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的要求和内容重点之一就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还需从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共同体等各方面进行协同推进。(一)主体提升:提高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教育要融入学科教学,关键取决于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所选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与课程内容有关联,并进行适当的古意今解,做到古为今用,才能更好地展示思政元素。因此,应有意识地开设高校传统文
16、化示范课,建设面向高校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库,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课,为高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学参考。(二)重视客体: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和课后反馈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吸收程度,直接作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并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一方面,可使用问题导向法,以提问的方式引入862023年1月第1期思政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科中是否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相关之处,再介绍与所教授内容紧密结合的课程思政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保持课程思政的动态更新及改进。(三)打造共同体:有形文化建设与无形文化熏陶两头并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打造线上线下的教学共同体,实现有形文化建设和无形文化熏陶两头并进。一方面,可设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向全校学生开设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的选修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各类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并加强成果交流与展示;另一方面,可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诗词大会、文化经典阅读和研讨会等教学及学术活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