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书推介ISBN 978-7-5623-6143-5书名:精神之物化:文创视角下的乡村建设与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者:王沙莉 尹杨平 张 景 陈文武 赵永军 郑衍华 著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 年 12 月定价:68.00 元购书电话:020-87110964基于乡村建设的艺术设计教育研究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水平整体发展迅速,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对此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提供了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做好经济振兴,同时也要把乡村生态振兴、文化振兴摆在重要位置。最近几年,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
2、中,艺术设计在农村文化相关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步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方式和现实路径。中央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吕品晶谈及艺术设计时曾说道:“以艺术的视角介入乡村振兴,将有助于实现传统村落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回归”。经过 5 年的努力,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美丽乡村建设层面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艺术设计在乡村建设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教育部在 2018 年底印发的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对高校提出了要求,高校应当建立起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全方位的战略支持。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入乡村振兴
3、实践,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服务乡村、建设乡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激活了乡村传统、特色文化资源,激发了乡村建设内生动力,是实现高校艺术设计资源同乡村文化资源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能够实现人才培养和乡村建设的双赢。我国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地方乡村建设联系密切,服务于地方乡村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之一,因此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做好艺术设计教育,大力培养乡村建设所需的艺术设计人才,服务乡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上述背景,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环境艺术设计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沙莉等通过参考大量学术文献报道,同时结合自身多年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经验,著书精神之物化:文创视角下的乡村建
4、设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于 2019 年 12 月经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以期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向乡村输送大批青年建设者。精神之物化:文创视角下的乡村建设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一书共 3 篇,近 20 万字。全书观点新颖、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联系实际,从思考、路径、实践三个角度介绍了乡村振兴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关系、乡村建设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方式、河源“美丽灵江”综合项目教学实践。该书以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平台及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项目以及广东省教育教改课题等项目成果作为基础,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融入乡
5、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河源地区农村的实践案例,探索出了一条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和乡村建设创造性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为培养新时代致力于乡村建设的艺术设计人才提供参考思路。随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广大艺术设计类学子、设计师、美术从业者、建造师纷纷奔赴乡村,通过艺术设计助力乡村建设,走广告 11出一条条具有艺术性、创新性、持续性的发展之路,推动我国农村成为物心皆丰、和谐文明、美丽宜居的新空间,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广阔的乡村田野徐徐展开。通过系统分析、整理、设计、修复,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板万村,成功“火”了起来,成为全省乡村旅游的样板村。高低错落的吊脚楼,融于群山之中,如诗如画;新建广
6、场、凉亭等活动空间,增进了村民交流;土陶窑、戏台等丰富、传承着农村乡土文化通过艺术设计改造,让古老的村落焕发了新生,类似的场景在越来越多的乡村上演。在浙江省松阳县开展的“拯救老屋行动”、重庆市洛碛镇实施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等,让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村落成了既宜居、又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居住其间的村民生活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历史上以煤炭开采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曾面临着煤炭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瓶颈,艺术设计团队为助力大南坡村实现转型,提出了“不掩盖、不修饰、新旧对比,将时间沉淀入空间”的理念,大力发掘当地特色文化和乡村风物,着力改善乡村景观,通过建造起展馆、乡间书屋、
7、游乐场等空间设施,此外,通过改造的村民议事中心、活动室等公共空间,编织起了社会和谐的纽带,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不短视,通过“长效艺术设计”,追求乡村“美学经济”的永续发展。还有一些艺术设计者采用“针灸式”的改造模式,培育起了文明乡风,给村民生活赋以光彩。在四川省普格县,“花火计划”公益项目的艺术设计者变废为宝,基于 10 余辆废弃共享单车,和农村的孩子们一起建造起了一座“旋转木马”。类似的故事在湖北省浠水县大别山区也有出现,艺术设计者用房屋建造废弃的水管制作成“白日梦蓝”等装置作品,成了备受农村地区孩子们喜爱的“大玩具”。这些同乡村生态文明和谐共存的精细艺术设计作品,为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增
8、添了一些温度。从这些例子中能够看出,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团队在推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不可忽视,也存在着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乡村建设的时效性不强,内生动力不够;二是创造性艺术设计作品少,乡村建设同质化严重;三是配套政策资金投入不够,一定程度上缺乏保障。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乡村建设要聚焦于难点痛点,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校政村”协同平台,真正实现艺术设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着手改进。在政府层面,要建立健全艺术设计师生驻村服务的保障机制,制定相应配套激励措施,激发艺术设计者从事乡村建设的热情。如,地方政府可以推出部分面向高校的校地共建项目,鼓
9、励高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揭榜挂帅”。牵头举办艺术设计振兴乡村成果展览、艺术创意比拼、设计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对有明显成效的乡村和艺术设计者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奖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村民和艺术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服务能够在农村持续发光发热。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合理调配涉农资金,建立专项经费,对资金实施统筹管理,为艺术设计服务乡村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要大力开源,争取相关企业、基金会、行业协会等的支持,强化与投资者、旅游者的联动,为乡村建设招商引资。此外还要积极听取艺术家、专业人士的相关建议,争取地方企业
10、的支持,实现艺术设计的落地化、产业化、市场化,同时发挥乡间能人巧匠的天然优势,建立人才库,为乡村建设蓄水育人。在高校层面,要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高校艺术设计类师生应当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百姓”作为自身创作理念,以乡村特色为基础,把握当地的历史文化根源,抓取独具特色的“乡愁元素”,整合自然、人文资源,在广袤的乡村大地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孕育出“一村一品”等差异化作品,帮助乡村形成浓厚的文化气氛。此外,要进行资源充分利用,从旧物品、旧建筑、闲置空间上下功夫,变废为宝,使乡村焕发新生。另一方面,高校不能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协同作战,使艺术设计助力乡村建设成效最大化。艺术设计振兴乡村的整个过程
11、就类似于一辆汽车,高校艺术设计类师生是汽车的发动机,负责提供创意和技术,发挥带头作用;农村地区村民是车身,是汽车的主体,在发动机的带领下,共同向目标奔赴;政府是方向盘,负责把控整车的行驶方向,与艺术设计者和村民沟通协调,保证正确的前进方向。高校的艺术设计团队在自身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要配合政府一道激发当地村民的艺术热情,培养农民艺术家,最大程度地把村民培育动员起来,持续提高村民的自信心和获得感,充分实现乡村振兴的共商共建共享,推动艺术设计振兴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知名非虚构作家阎海军认为,乡村建设是一段宏大且没有结尾的旋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各不相同,无法套用统一模式。但有一点能够肯定:艺术设计融入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独特的发力点,一个真正充满理想与梦幻的艺术振兴乡村时代正在快速向我们走来。为此广大艺术设计从业者要深入实地去作深刻的田野调查,或从精神之物化:文创视角下的乡村建设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一书介绍的基于乡村建设的艺术设计教学设计中感受力量再出发。文/段杰(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广告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