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V+B”创新管理体系设计_张野.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588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V+B”创新管理体系设计_张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V+B”创新管理体系设计_张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V+B”创新管理体系设计_张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7-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V+B”创新管理体系设计 张 野 伍晓杏 (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厂,广西 柳州 545006)【摘 要】文章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V+B”创新管理体系,即价值与突破创新管理体系,以企业战略和目标为导向,强调创新与目标的关联关系,突出创新的价值贡献,同时鼓励前瞻性突破创新,打破以往以创新工具为主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全员创新,实现企业创新驱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22)12-0197-03 Design of V+B Innovation Ma

2、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Goal-Oriented Abstract:The article constructs a goal-oriented V+B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that is,the value and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which is oriented by the enterprise strategies and goals,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and goal,hig

3、hlights the value contribution of innovation,and encourages forward-looking breakthrough innovation,breaks the previous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innovation tools,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all employees,realizes the innovation drive of enterprises,and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nterpr

4、ises.Key words: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personnel training;innovation mechanism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1,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的要求,进一步详细的明确地阐述出了关于国家对建立高层次卓越和创新发展领政军人才考核评价新机制工作部署的目标要求,即“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5、,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2。伴随创新工作持续推进,企业创新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它还包含了战略规划等各方面的创新。新时代形势环境下,创新发展体系研究在建设我国科学体系工作中仍处于较重要战略地位,对现代企业改革发展仍然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企业注重创新氛围营造和创新队伍的培养,大力开展创新工作,提升全员创新意识,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企业在推进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创新效果的呈现,进而影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行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创新型行业,把原始创新摆在更

6、加重要位置,强化行业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依靠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1 企业创新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全员创新的意识不够强全员创新的意识不够强 部分员工认为创新工作是管理及技术人员的事,是企业某个部门的事,与自己并无多大关系。其实,是因为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机制不够健全,企业营造创新氛围不足,管理方法呆板,缺少一定的资源,调配不够灵活,技术手段也比较单一,脱离团队以个人为主,单打独斗开展创新,这都是制约创新局面无法打开的根本问题。1.2 创新的方向不够明确创新的方向不够明确 想创新但却不清楚从何开始。近年来,随着创新工具培训的不断开展,一线员工的创新意

7、识和使用创新工具的能力有所提升。但一方面,组织目标不够明确或是目标不能有效分解到一线,致使员工找不到创新目标;另一方面,员工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由于周而复始地进行重复性工作,导致总第 24 卷 280 期 大 众 科 技 Vol.24 No.12 2022 年 12 月 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 December 2022 【收稿日期】2022-06-30【作者简介】张野,男,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厂企业管理员,助理工程师,从事企业创新管理工作。【通信作者】伍晓杏,女,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厂企业管理科副科长,助理政工师,从事企业创新体系研究。-

8、198-员工的创新思维受到阻碍,认为目前工作中接触的很多事物都是正常的,无需改变,并未保持疑问的态度开展工作,思维定势无法打破,从而找不到改变现状和发现创新的切入点。1.3 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因自身能力不足,而无法开展创新工作。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开展的精益改善、项目突破等方面仍不能达成设定目标,员工对于创新抱有畏难情绪,创新能力有待提升。1.4 原创力不足和技术含量不高原创力不足和技术含量不高 虽然拥有具备一定技术创新实践能力基础的研发管理团队和高级技术人员,但在研发创新项目的创新深度上和项目质量方面还显不足,自主创新技术的实施能力尚不强,原创性产出不够

9、。主要反映出关键技术改善和效果明显不好,与科技创新重点攻关完成时的设想效果差距相对较大,科技含量尚不够高,成果产业化落地速度和市场转化工程应用率过低,核心技术突破和企业管理新模式的固化度偏低等方面问题,显示出企业内高技术、高专业技能、高素质管理、高效率人才储备的普遍短缺和匮乏的现状,这也是限制着企业创新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很多瓶颈问题得不到有效突破。2 对于创新工作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进一步阐述明确强调了国家建立全面创新型人才选拔评价体系机制新的总体要求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家建设高水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基础创新平台

10、能力现代化的任务总体要求,并且又一次提到确立了以自主创新与研发两个工作重心,明确创新工作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同时,大会还提出,要加快全面提升各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各级地方企业科技知识的创新转化服务工作主体地位,尤其指出还要继续注重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加强面向企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员的各类人才培养,实施岗位知识更新工程和岗位技能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壮大企业高水平工程师和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3。要很好地推进创新工作,需要从创新本身之外来审视创新,而不能就创新本身而提创新,要寻找创新支撑的根本性因素,如高素质的创新队伍、健全的创新机制、

11、明晰的创新方向和目标、有效灵活的手段和方法、浓厚的创新氛围等。因此通过调研,结合企业创新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企业未来创新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如下思考和方向。2.1 搭建创新人才队伍搭建创新人才队伍 2.1.1 构建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从基础研究开始,构建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进行研究和分级,明确各条人才培养路径的标准。并将持续动态深入地进行企业人才全面盘点,尤其是要开展职能性人才集中盘点,解决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存在的突出结构性问题,通过企业人才全面盘点最终达到快速识别各类高能力潜质人才、完成各类关键能力岗位后备继任人员计划、满足诊断岗位人才后续培训的需求、设

12、定各类人才培训提升项目计划、优化关键岗位人力配置机制等目的。而这些基础研究,将为创新人才队伍的搭建奠定基础,创新要求也将嵌入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中4。2.1.2 创新人才的多维度培养创新人才的多维度培养 推进企业与校企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创新交流,加强创新培训的次数与质量,根据创新工作开展的需要选派员工参加各层级创新培训,推进企业创新知识普及和创新成果交流,筛选优秀成果参加不同层级创新成果竞赛,以赛促训,营造敬业、精益、开拓、容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推进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计划实施,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项目为依托,加速创新人才成长成才,为企业创新提供

13、人才支撑。2.2 设计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以目标为导向的“V+B”创新管理体系”创新管理体系 2.2.1 构建“构建“V+B”(价值”(价值+突破)创新管理体系突破)创新管理体系(1)以企业战略和目标为导向,聚焦目标实现与提升。强调创新与目标的关联关系,突出创新的价值贡献,同时鼓励前瞻性突破创新,打破以往以创新工具为主的管理方式,从日常运营改进、精益改善、项目突破三个维度重塑创新项目管理类别。日常运营改进主要为与企业目标紧密结合的改进与创新项目,在各层级目标分解时,提前谋划和综合考虑通过创新路径开展工作;精益改善则更强调全员性质的创新活动,小至小改小革、等单位对标、岗位目标改进、岗位工作改善等

14、;项目突破则更关注前瞻性的项目研究,例如智能制造项目等。建立创新课题立项常态化申报机制、采取定期评审的模式,实行创新课题随时结题、集中评审模式,推进创新活动常态化开展。进一步简化课题立项和结题管理,完善阶段性评价和效果验证,以 A3 报告和成果材料相结合的形式结题,专业职能部门评审,部门推广应用,鼓励攻关小组形成知识产权成果。实施科技项目带动策略,探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实施,过程管控和成果总结,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在创新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科学技术协会作用,统筹推进重点项目、人才、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多部门联合攻关的项目形式,促进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与企业发展需求

15、有效对接。(2)建全有效创新激励机制,优化创新激励形式。完善创新激励设置,加大有形与无形的奖励力度,进一步发挥创新激励作用,强化创新结果在绩效中的运用,根据工作计划和要求,促进创新与岗位、业务融合,以绩效为抓手,将创新工作纳入部门、员工绩效。明确部门创新工作要求,制定部门年度创新目标,加强创新课题过程管理,强化创新成果质量管理,将成果呈现与创新评价、部门和员工绩效挂钩。建立“三层级”创新成果,根据层级的差异,认定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为员工职称聘任提供有力支撑,设定差异性奖励基数和系数,扩大创新成果奖励差距,逐步形成创新成果高质量竞争态势,促进成果向应用实、效果佳、推广强的方向发展。鼓励各部

16、门参加内外部创新成果竞赛与评比,形成创新成果奖励与外部荣誉激励相结合的创新激励模式,进一步建全有效创的新激励机制。(3)营造良好创新氛围。-199-完善企业的科研全员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研发员工科技自主创新研究热情,增强公司全员科技的创新自主发展意识,大力持续地全方位推进科技全员创新。丰富完善开展深化全员岗位素质创新提升培训等活动载体,推进形成以劳动模范、技能大师群体工作室为工作重点,引领新发展模式下的全员岗位素质创新和规范化体系建设,带动引导激励促进广大基层职工队伍通过立足当前关键薄弱岗位能力的建设,积极推进探索创新、主动创造。深化基层群众性的创新探索活动,持续探索开展小改善大提案、小改小革、小微创新等群众性实践创新主题活动,破解工作难题、管理难点,提升创新工作的群众基础。2.2.2 以“三重动力”推进创新工作以“三重动力”推进创新工作 借助项目突破、日常运营改进及精益改善三种创新类别,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多部门、多业务相融合的创新形式。在项目初期的立项阶段,引导职工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攻关方向和课题,增设大规范类项目,细化项目类别,拓宽立项范围。在过程管理方面,以项目为依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