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023年 第53卷 第1期寄生虫病的传播基础是寄生虫感染的链锁和外界环境条件。感染链锁由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动物(宿主)构成。该病的流行始于有感染源的个体向体外排出新生后代,在适宜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期后,通过感染途经侵入新的易感动物(宿主),在动物种群或个体间进行传播,最后在某一局部区域内流行。寄生虫在感染链锁中不断获得新的动物宿主,使种族得以延续。切断其中任何环节,寄生虫的繁育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遭到灭亡。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1感染源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且大量繁殖,从宿主体内排出下一代虫体引起新宿主感染。有些寄生虫不能脱离宿主生存,它们感染新宿主时必须通过传播媒介。有
2、的吸血节肢动物除了能作为传播媒介外,还能作为感染源。如传播梨形虫收稿日期:2022-10-12作者简介:陈雅莉,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E-mail:通信作者:郭钰,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E-mail:的蜱,可通过蜱卵将梨形虫传给下一代,甚至传到第四代、第五代。这种感染源在自然疫源地会留存很长时间,寻找适宜宿主,不断进行传播。患寄生虫病的动物是主要感染源,人也是某些动物寄生虫病的感染源。1.2感染过程寄生虫只有不断繁育后代,才能保证种族延续,一旦宿主死亡,它便无法生存。只有不断交替新宿主,才能连续传代。虫体在宿主体内的特异性定位决定了病原体的排出方式、感染期的形成和侵入新
3、宿主的途径。1.2.1排出方式病原体繁育的后代卵虫、幼虫、稚虫、虫囊可随宿主排泄物如尿液、粪便等成功排出体外。有些寄生虫寄生在不与外界连接的地方如脊髓、大脑、胸腔、腹部、心脑血管系统等器官,其新生代多依靠血液外周循环,通过吸血昆虫和蜱为宿主进行感染传播。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陈雅莉1,郭钰2*(1.高台县南华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高台734300;2.高台县新坝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高台734300)摘要: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日趋复杂,对寄生虫病的防治也趋于复杂。本文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流行特点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4、;宿主;感染中图分类号:S85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9X(2023)01-0064-03疫病防治DOI:10.15979/62-1064/s.2023.01.0052023年 第53卷 第1期65疫病防治1.2.2感染期的形成刚从宿主体内排出的卵或幼虫等均没有感染性,它们进入新宿主体内亦不能引起感染。直接发育的寄生虫,其虫卵、幼虫或卵囊等必须在环境中经过发育,形成感染性虫卵、幼虫或孢子化的卵囊才能具有感染性,进入新宿主体内才能引起感染。间接发育的寄生虫,其虫卵或幼虫必须经相应的中间宿主,并在其体内发育,形成感染性幼虫,才具有感染性。1.2.3感染途径可经口、皮肤、接触、节
5、肢动物、胎盘、自身和其他途径感染。经口感染:寄生虫通过易感动物的采食、饮水等过程经口腔进入宿主体内的方式。经皮肤感染:随宿主排泄物排出体外的某些虫卵,其孵化出的幼虫,有的在自然界里需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里生活一段时间,有的需在中间宿主体内进一步发育,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被感染的水或土壤,感染性幼虫即可钻入皮肤,侵入体内。接触感染:在患病动物皮肤上寄生的大部分螨、虱等和在生殖器黏膜上寄生的一些原虫如锥虫、毛滴虫等是通过宿主间互相接触,或借助外界其他介质间接接触,将病原传给健康动物。节肢动物扩张感染:寄生虫通过节肢动物的叮咬、吸血,传给易感动物的方式。胚胎感染:又被称为垂直感染,感染极其隐蔽且难以控制
6、,造成的危害较严重。自身感染:某些寄生虫产出的虫卵或幼虫无须排出宿主体外,即可使原宿主本身再次遭受感染,具有反复自身感染的特点。医源感染:由于畜禽门诊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而引起的寄生虫感染。其他途径:如牛寄生虫性眼病是由吸吮线虫寄生于牛的结膜囊、第三眼睑下和泪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性眼病;羊鼻蝇蛆病是羊鼻蝇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或额突里,并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种寄生虫病;飞沫、尘埃等可携带蛔虫卵并引发感染。1.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动物。它的存在是寄生虫病传播、流行的必要因素。通常每一种动物只对一定种类的寄生虫有易感性,而这种易感性又受宿主本身诸多因素的影
7、响。宿主对寄生虫感染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动物对寄生虫的免疫多属带虫免疫,未经感染的动物因缺乏特异性免疫而成为易感动物;因感染寄生虫而产生免疫力的动物,当寄生虫从动物体内清除时,这种免疫力也会逐渐消失,使动物重新处于易感状态。年龄也是影响寄生虫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宿主的易感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越是幼龄的动物,越易感染,且发病较重,而成年动物常常成为带虫者。动物的营养状态也与易感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营养贫乏,特别是某些基本物质缺少时,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全面减退。动物的品种、性别也影响易感性,尤其是品种不同,易感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对于多宿主寄生虫来说,不同种类的宿主对同
8、一种寄生虫的易感性常常表现出明显差异。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2.1地方性某种寄生虫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并非外地输入,这种流行情况称为地方性流行。寄生虫病的流行常有明显的地方性,这是由于各地宿主、中间宿主、媒介和气候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造成植被类型和动物区系不同,意味着寄生虫的终末宿主、中间宿主和媒介的分布不同,使得寄生虫病具有地方性流行特点。2.2季节性一些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往往与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出现的季节一致。如梨形虫病常发生在春末和夏秋季节,因为此阶段正是蜱活跃的高峰期,蜱作为梨形虫的中间宿主导致梨形虫病的发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2.3散发性动物寄生虫病大多呈散发性流行,且常
9、呈慢性经过,病程长。但与传染病不同,动物寄生虫病无发病猛烈、短时间内引起大群发病的特点。2.4自然疫源性有些寄生虫既可以寄生于家养动物,又可662023年 第53卷 第1期以寄生于野生脊椎动物。在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寄生虫就在野生动物之间循环,家畜只要进入该地区就会受到感染,这种地区常称为原发性自然疫源地。例如多房棘球绦虫,通常在野生动物狐狸(终末宿主)和鼠类(中间宿主)之间循环感染,但也可导致犬和牦牛、绵羊感染,犬为终末宿主,牦牛、绵羊为中间宿主。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3.1宿主因素宿主条件与寄生虫感染有密切关系。感染的宿主能否致病,主要在于虫体是不是存活。宿主条件可分为宿主内在
10、性条件和外来性条件。内在性条件指宿主本身特有的条件,表现在不同动物对同一寄生虫的敏感性不同,如马尖尾线虫不感染牛和羊,同一动物也有一定差异,因自身抵抗能力不同,有的动物感染患病较重,有的动物感染病况较轻。一般来说,幼小的动物非常容易感染,病况也更加严重。外来性条件较多,主要有饲养管理、生存环境、免疫力等。动物饲养管理一般指饲料及其加工处理、饲养方式方法和卫生情况等。饲养管理是影响寄生虫病产生和流行的主要条件,不同饲养方式对寄生虫病传播有较大影响,如动物群体大小、饲养相对密度等,如果饲养相对密度过大,一旦发生螨病,群体之间传播速度会加快,难以控制。饲养方式不同,感染概率不同。如分散养殖和集约化养
11、殖对比,集约化养殖的畜禽比分散养殖的畜禽较容易感染寄生虫,散养放牧的畜禽比圈舍饲养的畜禽容易感染寄生虫;雨后在低洼牧场放牧的畜禽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较大;过度使役、过度劳累、长期营养缺乏对宿主影响非常大,往往也会增加感染寄生虫病的概率;一些患有寄生虫病的动物,如持续强迫劳动和长途货运,会让病况快速恶变,甚至身亡。同时,饲料配比对寄生虫病的产生和传播也有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用全价饲料能够提升动物对寄生虫病的抵抗能力。3.2环境因素对寄生虫而言,它的环境指宿主自身的环境,流行病学上说的环境是不包括终末宿主在内的所有环境因素,包括媒介动物和中间宿主。寄生虫被终末宿主排出后能否继续发育、宿主能不能交替感
12、染取决于周围环境。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理条件、土壤水分、光照等。恶劣的气候条件直接作用于宿主是引起发病的原因,所有寄生虫和畜禽都需要在自身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才能更好地繁育,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存。如急性肝片形吸虫病多发生在年内多雨、空气潮湿的地方,降水较少的年份罕见发病,因为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反之,常年阳光直射干燥的气候条件会导致许多新生寄生虫幼虫死亡,如嗜血杆菌幼虫在4时会停止发育,在1以下发生死亡,幼虫在第一、第二发育期30以上和干燥环境中死亡;肝片吸虫卵处于-5环境超过1d即死亡,置于4050环境4min内便死亡。土壤特性与寄生虫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对于
13、寄生在土壤中的寄生虫而言,土壤是生命培养基。土壤成分和pH值的变化影响寄生虫各阶段的生长发育。一般来说,松散的细沙比扎实的黏土更适宜寄生虫生活,浅部土壤比深层次土壤更适宜寄生虫生活。寄生虫的分布也随条件变化。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的寄生虫,如伊氏锥虫和日本血吸虫,在我国北方地区少见。圆线虫、蛔虫、球虫等土源性寄生虫分布在全国各地。肝吸虫和莫尼茨带绦虫等寄生虫也普遍分布。寄生虫的卵期和幼虫期不仅与生态系统中植物、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息息相关,还与传播媒介、中间宿主和人类行为密切联系;人类活动对动物寄生虫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如畜禽贩运从业人员、畜禽屠宰加工人员等都是影响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编辑:张琼琼)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