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苦难与救赎的象征——恩斯特·巴拉赫《飞翔的天使》_杜英奇.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755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难与救赎的象征——恩斯特·巴拉赫《飞翔的天使》_杜英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苦难与救赎的象征——恩斯特·巴拉赫《飞翔的天使》_杜英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纵横 THEORY INTERSECTIONTheory Intersection 理论纵横76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1 期(总 153 期)77文/杜英奇 by Du Yingqi(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讲师)苦难与救赎的象征恩斯特巴拉赫飞翔的天使Symbol of Suffering and Redemption Ernst Barlachs Hovering Angel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飞翔的天使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兼述恩斯特巴拉赫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用图像学的方法,解读了“天使”的象征意义作为一座公共纪念碑雕塑,它就是苦难与救赎的象征。用形式分析的方法结

2、合笔者对其创作实践的理解,分析了该作品的造型语言特点与深层来源。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个案研究,发现具象雕塑造型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关键词:飞翔的天使、恩斯特巴拉赫、象征意义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黑白的力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中展出了一件雕塑飞翔的天使(图1),出自另一位同时代的德国雕塑家恩斯特巴拉赫。与此同时,在克罗地亚国家民族博物馆举办了两位艺术家的回顾展,在他们的肖像面前,展厅中间悬挂的就是这件作品。是什么原因让这件作品把两位艺术家联系起来?作品又构建了怎样的象征意义?一、居斯特罗的纪念碑飞翔的天使创作于1927年,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234名居斯特罗人民而创作

3、,居斯特罗,就是巴拉赫的故乡。1937年巴拉赫被纳粹政府认定为“颓废”艺术家,次年病逝,这件作品也没能逃脱被销毁的厄运。不过,在这之前巴拉赫把作品的石膏模型埋藏在工作室地下,二战结束后,被取出重新铸造,并安置在德国科隆的Antoniterkirche(安托尼特)教堂,雕塑下面放置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1914-1918”和“1939-1945”的字样。与巴拉赫大多数架上作品不同,这件雕塑在公共空间展示,纪念因战争牺牲的普通人,这是一座哀悼平民受难的纪念碑。二、关于雕塑的三重解读1.悬浮“一架齐柏林飞艇从我们头顶飞过,腹部正好在我们头顶。那是一道光和影的楔子,划破了天空。”这段话来自巴拉赫的日记

4、,悬浮在空中硬式飞艇在乱世中雕塑家的内心投下一片阴影。从巴拉赫的手稿中(图2)可见雕塑悬挂在距离地面2米左右的高度,正好压在观众视线之上。这种“悬浮”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上帝,俯身向下,俯视大地。二,难民,一般呈漂浮状仰面向天,以体现游离失所、漂泊不定的逃难状态。1906年巴拉赫曾到俄国游历,在旅行中他见证了俄国民众在革命中的动荡生活,这激发了他内心的悲悯情怀,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三,墓碑,在他为诗人特奥多尔多伊布勒(Theodor Daubler)1所作墓碑上,诗人呈飞翔状态,正如诗人在北极光中为艺术殉道的誓言;另一件于1912年创作的木雕幻象,为分段式结构,上

5、方飞越山丘的情景就是下方之人的梦境,在这两件作品中,死亡与梦紧密相关。巴拉赫曾这样描述:“在梦中,我经常梦见我在飞翔,有时从大地的表面略过,像从浑浊的河水中游过,有时像从大树的顶部升腾。”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梦中飞翔的情景反复出现。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此类图像在巴拉赫作品中所代表的象征性意涵上帝的救赎、平民的苦难、艺术家的梦与殉道。飞翔的天使作为此类图像最后一件作品,其实集合了以往作品中的诸多象征含义。2.救世苦相巴拉赫与珂勒惠支在早年都经历了至亲的离世,中年见证了底层人的苦难命运。“一战”中,珂勒惠支痛失爱子,巴拉赫侥幸从战场生还,战争中经历的死亡与颠沛流离深深植入了他们的记忆中。珂勒惠支最早接

6、触木刻是在1920年前后,受巴拉赫的影响,然后迅速通过木刻刻画人类的苦难,控诉战争的罪恶。在两人的绘画作品中,都有大量关于死亡的描绘,尤其是年轻人和儿童。因此,相似的人生体验,共同的艺术理想,让他们成为坚定的“艺术战友”。巴拉赫在创作过程中曾说:“在塑造天使形象时,凯绥珂勒惠支的脸自然浮现在我脑海中,尽管我事先并未刻意计划。”“做出某种表情意味着人为地制造出一张脸、表达某种情感,或是与他人进行一种无声的交谈。换句话说,即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脸来展现自我。”2那么一个雕塑家在塑造一副面孔的时候,他其实是在通过这张被塑造的脸来表达自我的情感。“面带苦相”,这是很多人看到珂勒惠支面相之后的直观感受。在巴

7、拉赫的雕塑中,他刻意简化了面部的解剖结构,强调形体的硬度。线条向下的方向感被强化,从眉弓到颧骨的连线围成一个向下坠的圆形,低垂的眼线使这块形体的重心向下,人中被拉长,嘴部线条向下。线条的下坠,赋予形体低沉的气质。紧闭的双眼在图像意义上,具有死亡的象征,在欧洲的传统习俗中,通过制模,把死人的脸转化为1:1的摹像,“作为摹本的死亡面具是一种记忆图像,一张脸由此得以久存于世”。3因此,雕塑的苦相,是以珂勒惠支个体生命的苦难,浓缩了一代德国人的集体记忆,把死亡的图景和意识内化,保存记忆、构建历史,从而强化雕塑的纪念碑性。头部的造型语言,与中世纪基督形象高度相似,这不仅是雕塑家借用宗教形象进行的救世隐喻

8、,更是用以打破现代精神桎梏,寻求回返与和解的精神构型。3.“钟杵”“儿子:他飞起来了。母亲(走过来,手在空中摸索):睁着眼睛却看不见的人一定感觉得到。儿子:他像是吊在一根敲钟用的绳子上,荡来荡去。在你头上。母亲,就在你头上。母亲(手朝头顶上抓,吃惊地):是他的脚,真的,他的脚在我头上。”4这是巴拉赫的戏剧作品死亡之日中,儿子与母亲的对话。他所描述的飞人像钟杵一样被吊在绳子上,就像飞翔的天使。除了头、脚以外,天使身体作浮雕化压缩处理,所有形体强烈内压。从侧面看,衣纹以肩头为起点放射开来,赋予雕塑向前的动力和方向。就像建构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师,所使用的建筑结构不仅是功能性的,而且是表现性的,他需要借

9、助建筑形体结构创造一种“想像性线条”,“一旦趋向运动的最初的冲动出现,它便不再被允许顺遂着其自然的趋势自主地延伸,而必须融入到一种更新了的运动冲动里”。5因此,这是一种超越自然的线条,塑造的是雕塑形体的运动冲动。于是,天使成为巴拉赫所铸就的“钟杵”,一次又一次撞击纳粹的晚钟,钟声划破德意志的漫长黑夜。宽大的衣袍将人物的身体包裹隐藏,没有多余的肢体语言,双手交叉于胸前,与中世纪圣母安息的图像相似(图3)。雕塑家有意删减了很多与整体动势无关的衣纹,比如手臂弯折用一条弧线强化了手臂环绕身体的状态。这是雕塑家的主动选择,他坚定地将与整体形态、动态无关的元素去掉,从而走向造型的纯粹,走向内心深处的真实。

10、三、“出”木巴拉赫艺术风格主要有两个来源“青年风格”、中世纪雕刻。巴拉赫的雕塑生涯开启于德累斯顿美术学院,1895年进修于巴黎朱利安学院,受德国前卫思潮“青年风格”的影响。当时的作品造型严谨且装饰性较强,这是学院雕塑传统与新艺术风格的融合。但在俄国旅行归来后,他用大开大合的形体构成消解了原有的唯美气质。另外,20世纪初的德国的现代艺术家“强烈地感觉到需要为正在发生的现代美术革命确立某种民族精神的根基”,6德意志中世纪哥特式艺术就是巴拉赫为他的雕塑语言所寻找到的精神根基,在他的雕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关联:1.造型严整,用具有表现性的线条强化形体的结构性;2.服饰多为长袍,主体人物隐藏其中;

11、3.无论雕塑的最终材质,造型语言均受硬木雕刻影响。巴拉赫早年创作的城市雕塑,与一般欧洲古典雕塑在艺术风格上并无二致,但他的个人创作与此迥然相异。巴拉赫的木雕创作从1907年左右开始,他并没有把在学院中掌握的塑造技巧移植到木材上,没有让木雕成为泥塑的变体或替代物。他的木雕多为栎木,木质坚硬结构细腻耐腐耐磨。这种质地坚硬的木材恰恰适合还原复杂的造型,但巴拉赫的木雕保留了木材本身材料形态的完整性,空间压缩,线条体块建构清晰,这是雕塑家对材料语言的自觉。在从事木雕创作以后,巴拉赫由木雕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造型表现语言,即使泥塑进行创作,还是保留了木雕的造型语言。飞翔的天使就是其中的典型,整体形态犹如一块整

12、木,强化线性语言以及形体构成感,均出自他对木雕语言的理解。因此,在入木三分的形象背后,是由木而出的造型语言。结语本文论述了飞翔的天使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结合相关作品,用图像学的方法,解读了“天使”的象征意义作为一座公共纪念碑雕塑,它就是苦难与救赎的象征。用形式分析的方法结合笔者对其创作实践的理解,分析了该作品造型语言的特点与深层来源。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个案,发现具象雕塑语言在艺术表现中的另一种可能。注释:1 代表作.北极光.其中充盈着在德国思想史中弥漫数个世纪的乡愁.他们的相识促使巴拉赫坚定的走上了表现主义文学的道路.2 汉斯贝尔廷.脸的历史M.2017(08):1.3 汉斯贝尔廷

13、.脸的历史M.2017(08):138.4 汪义群编.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三)M.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92(04):658.5 沃林格尔著.哥特形式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2003(12):17.6 沃林格尔著.哥特形式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2003(12):4.图3 中世纪圣像画中的“圣母安息”图1 飞翔的天使 恩斯特巴拉赫 青铜 1927年图2 巴拉赫手稿理论纵横 THEORY INTERSECTIONTheory Intersection 理论纵横76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1 期(总 153 期)77文/杜英奇 by Du Yingqi(中央美术学

14、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讲师)苦难与救赎的象征恩斯特巴拉赫飞翔的天使Symbol of Suffering and Redemption Ernst Barlachs Hovering Angel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飞翔的天使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兼述恩斯特巴拉赫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用图像学的方法,解读了“天使”的象征意义作为一座公共纪念碑雕塑,它就是苦难与救赎的象征。用形式分析的方法结合笔者对其创作实践的理解,分析了该作品的造型语言特点与深层来源。希望能够通过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个案研究,发现具象雕塑造型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关键词:飞翔的天使、恩斯特巴拉赫、象征意义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黑白的力

15、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中展出了一件雕塑飞翔的天使(图1),出自另一位同时代的德国雕塑家恩斯特巴拉赫。与此同时,在克罗地亚国家民族博物馆举办了两位艺术家的回顾展,在他们的肖像面前,展厅中间悬挂的就是这件作品。是什么原因让这件作品把两位艺术家联系起来?作品又构建了怎样的象征意义?一、居斯特罗的纪念碑飞翔的天使创作于1927年,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234名居斯特罗人民而创作,居斯特罗,就是巴拉赫的故乡。1937年巴拉赫被纳粹政府认定为“颓废”艺术家,次年病逝,这件作品也没能逃脱被销毁的厄运。不过,在这之前巴拉赫把作品的石膏模型埋藏在工作室地下,二战结束后,被取出重新铸造,并安置在德国科

16、隆的Antoniterkirche(安托尼特)教堂,雕塑下面放置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1914-1918”和“1939-1945”的字样。与巴拉赫大多数架上作品不同,这件雕塑在公共空间展示,纪念因战争牺牲的普通人,这是一座哀悼平民受难的纪念碑。二、关于雕塑的三重解读1.悬浮“一架齐柏林飞艇从我们头顶飞过,腹部正好在我们头顶。那是一道光和影的楔子,划破了天空。”这段话来自巴拉赫的日记,悬浮在空中硬式飞艇在乱世中雕塑家的内心投下一片阴影。从巴拉赫的手稿中(图2)可见雕塑悬挂在距离地面2米左右的高度,正好压在观众视线之上。这种“悬浮”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上帝,俯身向下,俯视大地。二,难民,一般呈漂浮状仰面向天,以体现游离失所、漂泊不定的逃难状态。1906年巴拉赫曾到俄国游历,在旅行中他见证了俄国民众在革命中的动荡生活,这激发了他内心的悲悯情怀,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三,墓碑,在他为诗人特奥多尔多伊布勒(Theodor Daubler)1所作墓碑上,诗人呈飞翔状态,正如诗人在北极光中为艺术殉道的誓言;另一件于1912年创作的木雕幻象,为分段式结构,上方飞越山丘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