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卡特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策略—...中女性观者视角下的形象重构_冯海青.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813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特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策略—...中女性观者视角下的形象重构_冯海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卡特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策略—...中女性观者视角下的形象重构_冯海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卡特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策略—...中女性观者视角下的形象重构_冯海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2当代外国文学 No.4,2022国别文学研究卡特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策略 影子舞中女性观者视角下的形象重构冯海青王 卓 内容提要:在影子舞中,卡特重访前拉斐尔派和超现实主义艺术,遴选出美杜莎、伊莎贝拉和露露三位被性别意识形态压迫的女性形象,通过艺格敷词再现其被规训和宰制的受难瞬间。受毕加索“变形”艺术的启示,卡特以女性观者视角将西方艺术对女性的视觉再现进行变形以颠覆其将女性界定为受难者/贞女或致命女人的价值观念和美学理念。借助画框、镜子和荧幕等媒介,卡特将三位女性的形象重构,绘就一幅表征当代女性成长史的三联画。这种跨媒介叙事的话语策略通过女性的怜悯而非男性的愤怒转变了主客体之间情感交流的姿态,

2、把男性主体投射在客体身上的恐惧转换为女性视角下的敬慕,这是解读卡特作品尤为重要的互文线索。关键词:卡特 影子舞 跨媒介叙事前拉斐尔派超现实主义形象重构作者简介:冯海青,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王卓,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吉拉卡特的女性政治书写研究”(14CWW026)阶段性成果。Title:Carters Discursive Strategy of Intermedial Narrative:A Reconstruction of Im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

3、e Female Viewer in Shadow DanceABSTRACT:In Shadow Dance,Angela Carter revisited the Pre-Raphaelites and surrealist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emale viewer,and selected images of femininity oppressed by gender ideology,such as Medusa,Isabella and Lulu,to represent,through ekphrasis,their suffer

4、ing in instances where they are being disciplined and dominated.In-spired by Picassos cubist painting,Carter metamorphoses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wom-DOI:10.16077/ki.issn1001-1757.2022.04.00943卡特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策略en in Western art to subvert moral and aesthetic concepts that define women as victim(virgin

5、)or femme fatale.Through frames,mirrors,screens,and sympathetic imagination,Carter reconstructed these images to paint a verbal triptych representing the history and growth of contemporary women.This strategy enables Carter to transform,through fem-inine compassion,the patriarchal fear projected on

6、the object into admiration,and by so doing changes the mode of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exes.This is crucial to reading of Carters intertextual works.Keywords:Angela Carter,Shadow Dance,intermedial narrative,the Pre-Raphael-ites,surrealism,reconstruction of imageAuthors:Feng Haiqing is a

7、 Ph.D.candidate a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China(250014),and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pecializing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Wang Zhuo is a professor a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China(250014),specializing in American literature.引 语影子舞(Shado

8、w Dance,1966)是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19401992)作品中最难解的一部,它以怎样的方式勾画出卡特的人生及其艺术道路?她的传记 创造卡特(The Invention of Angela Carter,2016)为何在其成名50年后姗姗迟来?此二者之于卡特颇有迷局色彩。有论者认为:它“反女性的声音是萨德式的,吉丝莲回应暴力的方式是甘愿做个施加于自己身上的受难者角色”(Lee 10);艾米丽的成长在于她拒绝了“父权制的种种异端”(Day 19);艾德娜这个人物的矛盾之处在于她弃夫别恋的转变,通过她“瞥见女性赋权依稀可见的可能性”(Gamble 56)。学界对这三位女

9、性形象缺乏重视的原因在于,多数研究聚焦于卡特小说的文字潜文本,鲜有学者关注其跨媒介叙事特征。卡特挪用前拉斐尔派画作和超现实主义绘画/电影的画面拼贴成多祯图像潜文本,导致研究者误解这部小说“依赖超现实主义的男性视角”,与其形成“共谋的关系”(Watz 48)。若用跨学科的视野观照广义的互文性,小说中的诸多意象及矛盾的人物形象便清晰易懂。李健将作为跨媒介话语实践的“艺格敷词”放在跨学科理论框架中,分类成比较艺术研究、跨媒介性、互文性和艺格敷词,并强调“跨媒介性”“较之 互文性具有更为开阔的话语实践空间”(48)。因此,卡特的互文性具有丰富的跨媒介性,尤以影子舞和 新夏娃的激情(The Passio

10、n of New Eve,1977)为著。后者不仅观照“欧洲绘画、女性题材的肖像画和好莱坞电影”,而且通过“电影等视觉艺术与文字的互文,带出对性别身份的思考与质疑”(柯倩婷 9394)。影子舞通过跨媒介叙事而建构的女性人物们,“揭示其所处文化环境的可怕之处即它的伦理和评价观念已经彻底地具有相对性”(Gamble 57)。所以,要解读卡特蕴藏于跨媒介叙事中的“风格与实质、文本与语境之间的女性主义策略”(Munford 5),就必须综合考量其诗学和政治意图。卡特开篇写道“这间咖啡馆是一幅赝品,一件仿品”,这点明其用语词再现和转换图像的意图。利用“斗牛海报”、“公牛的生殖器”和“青年的臀部”(1)这

11、些与毕加索密切相关的意象,卡特将巴塞罗那的“四只猫”再现为这间位于布里斯托尔并带有西班牙风格的咖啡馆,从44当代外国文学 No.4,2022而为戏仿毕加索及其女性形象铺垫场景,暗示小说对西方视觉艺术进行艺格敷词。戏仿 梦(The Dream,1932),卡特描摹出吉丝莲的可怖形象:“伤痕把她的整张脸扯向一边,即使避开那丑陋的东西从侧面看,她的脸也可怕地歪斜着”(3),这被毁容的脸与毕加索画中女性脸部特有的切割线极为相像。毕加索把传统绘画中利用镜子反射的影像切割下来,拼贴在画作主体的侧面旁边,使正/侧面呈现在同一平面内。该技法吸收并创新了埃及壁画的“正面律”,这种立体主义通过“复像法”再现被扭曲

12、的形象。藉此,卡特不仅模仿毕加索先解构观看对象而后重组的变形手法,而且戏仿其多视角观看、碎片化处理画作主体的视角重构其女性形象。诸多前派意象的出现不足为奇,因卡特主修中世纪文学,而前派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中世纪文艺,又在主题上紧扣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从而为卡特进行跨媒介叙事提供了话语潜能。若脱离西方文艺史的语境进行阐释,必将削弱卡特重构“贞女”和“致命女人”形象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策略的文化穿透力。一、画框镜子:贞女背负的性别之重“画中镜像”是卡特的跨媒介叙事中最突出的图像潜文本,以画框/镜子为媒介,卡特重访以前派为代表的诗画互仿的西方文艺史。它不仅将擅长描绘画中镜像的扬凡艾克(Jan V

13、an Eyck)、迭戈委拉斯开兹(Diego Velazquez)和威廉亨特(William Hunt)等勾联在一起,而且帮助卡特作为观者/作者,解码/编码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和前派及其前辈们的绘画。前派以男性视角对莎士比亚、济慈和丁尼生等作品中的奥菲利亚、伊莎贝拉和夏洛特等处于婚恋时期,激情和性欲受到压抑的凄苦境况进行再现。约翰米莱斯(John Millais)的 伊莎贝拉(Isabella,1849)是第一幅以前派简称“PRB”落款的画作。戏仿 最后的晚餐,米莱斯把耶稣的受难场景再现为伊莎贝拉在餐桌边受难的瞬间,确立了前派把女性再现为受难者/贞女的艺术母题。然而,自1984年“前派综合展”以

14、来,批评者认为其缺乏历史背景且带有父权制之嫌,呼吁重新审视前派的意象及性别等话题(巴林杰 20),这是诱发卡特进行视觉再想象的性别政治动因。在评论前派及诗人们对待性别及其与女性的艺术创造力时,卡特认为华兹华斯的妹妹多萝西不仅遭受性压抑的折磨,而且她的天赋也被遮蔽了,“她怎么能在一个认可自己的天赋的男人面前断言她的才华呢再没有比做一个照顾他人的缪斯而又不被感激的角色更难”(Carter,Shaking a Leg 227)。而缪斯是诗人和画家们的幻影,是缺乏人性光辉的客体,“这就是妇女没有诗歌灵感的原因。就像血友病现象,她们是携带者但不会受它的影响”(Day 181)。这也是激发卡特进行跨媒介话

15、语建构,实现“作者的增殖”(Sage 58)的诗学原动力。加纳指出影子舞“受前派的影响”(Garner 149),并考察与其互文的细节,但她并未论及卡特在小说中嵌入织线、长发和镜子意象所蕴含的叙事性及其性别政治色彩;其次,对卡特再现并重构前派的三幅名画以建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并架构小说的多重视角缺乏关注。米莱斯、亨特和约翰沃特豪斯(John Waterhouse)都以济慈的伊莎贝拉,或罗勒花盆(Isabella;or,The Pot of Basil,1820)为蓝本进行创作,这些诗画互仿的作品又成为小说中兄弟合谋致人死亡的故事原型。伊莎贝拉呈现出谋杀前伊莎贝拉因哥哥的威胁而陷入忧郁无力的瞬间

16、。她那长至臀部的红发被黑白相间的束发带包裹垂于后背,既暗示了她和洛伦佐偷食禁果的私情,又预示着后来的悲剧情节;亨特的画作 伊莎贝拉和罗勒罐(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1868)则描绘她依靠在祭坛上侧脸将头贴在花盆边缘,长发披散陷入悲痛的情状45卡特的跨媒介叙事话语策略(Robinson 177);沃特豪斯的同名画作(1907)与亨特的主体色彩和构图要素基本一致,只是他将背景放在室外,去除了亨特画作中的室内装饰如木屐和祭坛上的搭布等,这些造型描摹出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Portrait of 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Wife,1434)的构图特征以宣扬神圣的婚姻观。除了用白色袍服宣扬贞操观,自凡艾克沿袭而来的小狗、木屐、枝形吊灯、服饰造型和画中镜像等意象常被前派用来表现这一价值观,形成对女性的视觉 规训。卡特对上述诗画的重构体现在对其人物形象及多个意象的戏仿中。艾德娜是卡特通过跨媒介叙事重构的女性形象,她既是济慈笔下受难的伊莎贝拉,又是前派笔下“苍白、消极、病恹恹又性感的客体化的”(Orlando 615)贞女形象的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