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1(上)科技传播16科普实践作者简介:李涛,教授,浙江传媒学院,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科幻动画、文化产业。徐剑宇,助理研究员,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科幻动画。1 研究的缘起国内外的科技传播新进展和新趋势研究中,青少年与儿童越来越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最重要对象,是科普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动画具有欣赏功能、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为大众广泛接受,尤其是被青少年和儿童所喜爱的特点,决定了动画在科普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作用”1成为共识。动画的形式和功能,似乎是天生且十分贴切地成为科普的科技传播媒介。这从中国早期的水墨动画片就可窥见一斑。世界上最早的水墨动画
2、片,曾被世界誉为“中国学派”的水墨动画的代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实质上是一部科普动画的珍宝之作这部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的高水准美术动画,通过一本古朴典雅的国画册、一片静谧的荷塘、悠扬的古琴和琵琶声,将“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长大就成为了青蛙”的常识,在 20 世纪 60年代的中国作为科普内容传播开来,其科普功能功不可没。另一部水墨动画牧笛,改变了小蝌蚪找妈妈童稚天真的科普风格,在恬淡悠闲的田园意境中,用情怀去体悟,用生命去审美,突破了同时代用动画讲故事的“训育模式”。在牧童失牛、找牛并通过笛子的美妙旋律吸引牛回归的人文故事中,在诗意地展现牧童、牛与大自然三者的和谐关系中,科普了中华民族的道
3、德标准、哲学思想、世界观念等人文科学。这些耳熟能详的水墨动画正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科普,在水墨审美和童趣感染之中清晰地讲述出科学道理,提升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艺术修养和科学素养。但是,具有科普和动画双重属性的科普动画在水墨动画之后逐渐迷失,沦落为简单的说教,其科普能力后继乏力。中国科普动画在国漫渐有复苏之势的当下,仍沉寂不鸣,已落后于动漫大国日本和美国。这一影响中国未来接班人的科技意识的重要现象,理应纳入科技传播的研究领域。在动画动漫的创作领域,“我国科普动漫作品至今数量仍然较少,而优秀作品就更可谓凤毛麟角”2。笔者主持的 2021 年度国家社科课题基于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中国科幻动画创新发展
4、研究调研了中国科普动画,蓝猫淘气三千问提及率高达到 86%,但是对它太过低幼的吐槽也高达73%。而在进一步的调研中发现,被调查者所言的“低幼”等同于低智商或低情商,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是粗暴的道理说教。而哆啦 A 梦 新世纪福音战士 叛逆的鲁路修 钢之炼金术师 命运石之门 寄生兽 攻壳机动队 全金属狂潮 宇科学传播中的科普动画与科幻动画比较研究李 涛,徐剑宇摘 要 对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的科学传播作用与机理进行了基于焦点小组的调研,探索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在科学传播中各自具有的优势,研究发现科普动画在科学知识的传播尤其是即时传播上有着优越的表现,适合作为动画“教师”输送特定科学知识;科幻动画因其丰富
5、的想象力、超现实性而带来的广阔的创作空间,比科普动画更适合进行科学精神传播。关键词 科学传播;科普动画;科幻动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322-0016-08DOI:10.16607/ki.1674-6708.2023.01.016科技传播172022 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宙骑士 等日本科幻动画,蝙蝠侠 正义战士 火星鼠骑士 星际恐龙 忍者神龟 变形金刚 鲨鱼侠等美国科幻动画包涵科学常识或科技知识,让严肃的科普动画搭乘科幻动画的娱乐快车,实现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有机结合,在娱乐中成功实践学习的理念。动画动漫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上,如何缩小我们与美日的差距
6、是我们科学传播工作研究者应主动担负的责任。2 研究设计2.1 科普动画与科幻动画2.1.1 科普动画之于科学普及科普动画是教育类动画的类型,是以普及科学为目的,以生动直观的方式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让受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视频媒体实践。科普动画之于科学普及推广主要表 现为:第一,青少年和儿童是科普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动画具有欣赏功能、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为大众广泛接受。尤其是被青少年和儿童所喜爱的特点,决定动画在科普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作用”1。第二,动画的表现手法有利于讲清讲懂讲通科普,“科学的概念常常是很抽象的,往往很难让人们和日常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在一
7、起,又很难用纪实的手法拍摄下来。比如某些自然科学中的极其宏观或微观的现象,往往更加适合或只能用动画这种非写实性的手法表现”3。第三,科普动画具有科学普及和动画娱乐的双重属性,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给予受众审美感染,还可以放松娱乐。2.1.2 科幻动画之于科学普及科幻动画一般是基于科学的虚构幻想故事,不同于以知识科普为主要导向的科普动画,科幻动画可以不拘泥于现实的科学知识,可以是对未来的无限畅想。“科学”“未来”和“幻想”是科幻动画的 3 个主要关键词,丰富的想象力是判断一部科幻动画是否有趣和成功的重要因素。科幻动画分为软科幻和硬科幻,软科幻多是科技时代背景下的虚幻故事展现,对科学知识要求不高;
8、硬科幻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石,是基于科学基础之上的幻想 故事。从世界科幻动画的历史来看,科幻动画大国与动画大国同轨。分析日本和美国成为科幻大国的原因,一是动画艺术基础和动画工业基础较为深厚,二是两国发达的科技与经济提供了科学幻想的基础。因为“动画作品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集成了文学、绘画、电影、数字媒体、音乐等众多艺术功底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结晶”1。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直线上升,中华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中国科幻动画频现佳作。科幻动画有明显的国度特点。日本科幻动画融入热血、恋爱、悬疑等类型动画手法,实现类型动画与科幻动画的“杂交”,通过拓宽科幻动画的创作空间发挥
9、日式科幻的想象力。美国科幻动画注重科技反思,无论是严肃还是搞笑的科幻动画都蕴含着更多的西方式哲思。而日本科幻动画的哲思有着东方的含蓄感。中国科幻动画近年佳作代表包括 灵笼三体端脑 纳米核心系列 逆转次元:AI 崛起等。中国科幻动画前景可观,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没有“中国特色”,有些像日漫,有些仿美漫,而中国独特的美学没有太多在动画中体现。如何突破这一怪圈是中国科幻动画的应解之题。2.1.3 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的研究现状科普动画的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画技法创作、艺术美上,在新闻与传播、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中零星可见,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科普动画”,只有 206 个结果。科普动画的研究
10、对象上,更多关注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普动画短片,针对中长篇或者系列科普动画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内容上看,科普动画的研究以提升科普动画的创作技法水平的动画技术研究为主,探讨科普动画的类型特点、传播优势的研究较少,对科普动画的本体研究还未可见。而在中国知网搜索“科幻动画”仅有 64 个结果,研究方向更多涉及动画产业、动画艺术创作,研究对象基本局限于科幻动画电影,鲜有科幻电视动画片和科幻网络动画片同时,研究对象选择的主要是日本和美国的科幻动画电影,少有中国科幻动画 电影。2.1.4 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的研究问题动画类型中的科幻动画与科普动画,实际上是科学传播的优秀载体之一。科普动画可以利用动画来表现科
11、学知识,促进公众对于科学的理解;科幻动画则可以发挥科学想象力,诱发公众关于科学的更多遐想和思考,以此为科学发展提供方向。动画能够利用其自由的表现空间,在信息传播领域中独树一帜,很难说有什么可以取代动画的传播功能。因而“越是要科普就越是需要动20231(上)科技传播18科普实践漫的加入,动画和漫画是科学普及化宣传的最佳 手段”3。同时,科学传播的对象不仅是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传播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人类所培养出来的优秀精神品质。而动画作为一种叙述类型,很大程度上是在给受众讲故事,科幻动画故事所传达的往往就涉及科学精神的层面,因此科幻和科普动画能
12、够同时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 传播。我们希望知道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在科学传播中对受众的影响是什么,又是如何影响受众的。通过对受众的调研,剖析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的传播优势,以期为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在科学传播中实现最优配置提供依据。为此,本论文研究的问题是:在科学传播中,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各自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2.2 研究文本本研究将动画石纪元作为实例文本,有以下两点原因:首先,石纪元在主流动画番剧播出网站哔哩哔哩视频中拥有超过 2 亿的播放量以及 9.7 的评分,证明其在热度以及口碑上都有良好表现,并且本作品被归类为科幻动画,因此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其次,在石纪元番剧的一条高赞评论中提及石纪元
13、的重点并不是所谓的硬核科普,而是对科学精神的诠释与解读。石纪元糅合了科幻动画和科普动画的要素,因此具有典型性。科普动画与科幻动画并非对立的两面,尽管长处不同,二者的根源是相同的,都是基于科学而进行创作的动画,因此存在糅合的可能性。而石纪元在一部作品中既有科普的部分,也有科幻的部分,对其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探究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优势是如何发挥的,二者糅合是否拥有更进一步的效果。2.3 研究方法2.3.1 焦点小组本研究采用焦点小组研究方法,设置两个组别,以专业背景为依据分为文科组、理科组,每组 6 人。调研的目的是探究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各自的优势在哪儿。因此调研的
14、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情况、对科学传播的了解、对动画的了解与态度、对科幻/科普动画的了解与态度等 4 个方面。问卷中涉及打分的项目统一根据李克特量表制作五级量表,所有涉及打分的问题均参考此标准(1-完全不;2-不/否;3-中规中矩/差不多;4-有/是;5-完全是这样)进行打分。焦点小组能够与受访者近距离接触,在问卷填写和动画观看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受访者对所选动画片段是否产生情绪波动,并且因为是线下焦点小组,能够相对保证受访者理解题目在问什么,避免了一些因对题目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偏差。同时,在调研结束后的自由讨论中也能进一步了解受访者对于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的态度,加深对调研结果的 认识。研究选取了三组
15、科普动画选段与一组科幻动画选段作为观看对象。分别标记为标号一组、标号二组、标号三组、标号四组。标号一组为飞碟说的三部科普短片;标号二组为人民医学的三部科普短片;标号三组为石纪元的三段科普选段;标号四组为石纪元的三段科幻选段。调研的具体流程为:填写观看前问卷观看标号一、二、三组填写观看后问卷科普动画部分观看标号四组填写观看后问卷科幻动画部分自由讨论。通过对前后问卷的对比以及对受访者答卷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初步得出科普动画与科幻动画在科学传播中的优势及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以此作为问卷调查的基础。2.3.2 文本分析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石纪元部分选段进行分析。因为石纪元作品中既
16、具有科普动画的特点也具有科幻动画的特点,所以研究将石纪元拆分为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两部分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不同部分在科学传播中的优势点,借由符号学的分析方法深入挖掘作品意义及规律,展现科普动画和科幻动画在具体作品中发挥的优势。研究的分析框架以皮尔斯符号三分法、双轴理论、转喻与隐喻为主,针对选段分别进行三方面的分析。3 研究结论:科学传播中的科普动画与科幻动画3.1 焦点小组研究过程及分析本研究将受访者划分为文科组、理科组,以此保证各组别之间的独立,从而使调研结果更具有普遍性。3.1.1 文科单组调研结果及分析关于科学传播渠道的打分,在观看前,受访者对纪录片的评价均分最高为 3.8,并且有两位受访者给出满分(完全合适);而受访者对科幻动画渠科技传播192022 中国科技传播论坛道的评价均分最低为 3,同时有两位给到 2 分(不合适)。因此就观看前的情况而言,受众对于科学传播的认知仍停留在科学知识上,纪录片这种以真实记录为目的的体裁更能够满足这种认知需求,而科幻动画这种以想象力著称的体裁则与这种认知背道而驰。文科组的 6 位受访者都较频繁地观看动画,在国别方面,日本动画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