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第 09 期 党史博采35史实考证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时期就把优待俘虏作为战争的基本准则之一,并进一步指出,给予战俘物质上的优待、人格上的平等和对灵魂的医治。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为着更好地推进优待俘虏这一政策的实施,1941年5月15日,以教育改造日本战俘为目的的新型学校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正式成立。一、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成立抗战时期,党的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瓦解敌军,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何对待越来越多的日本战俘。使其接受教育改造进而正确认识到战争的本质,这将为实现瓦解敌军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诞生于井冈山时期。1928年 2 月
2、 18 日,工农革命军攻克宁冈县县城新城,俘敌200余人。在押送俘虏的路上,毛泽东发现了打骂俘虏的现象,当天晚上,毛泽东就召集其他领导人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对待俘虏的问题。2 月 19 日,工农革命军集合在攀龙书院门口的坪地里,召开军人大会。毛泽东宣布,“今后,我们对俘虏的政策是:第一,不打骂俘虏,不搜腰包;第二,受伤者给予治疗;第三,愿留者留,愿走的发给路费。”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就有优待俘虏的思想觉悟,这为日后宣传自身、扩充军队、瓦解敌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战局的扩大和战线延长的消耗,日军战斗力逐渐减退,与此同时,被俘的日军也越来越多。1940 年 3 月,在中国共产党
3、的盛情邀请下,日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野坂参三(冈野进)秘密抵达延安,参与到中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来。野坂参三观察到被送往延安的日本战俘大都有强烈的反抗情绪,同年 10 月,他便提出在延安创办一所特殊学校以改造日军战俘,使其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中日两国人民以及这场侵略战争,这一提议得到中共中央的有力支持。不久后,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校址选在延安宝塔山下的原东北地区培训干部学校处,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和“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延安支部共同筹备学校的开学等事宜。1941 年 5 月 15 日,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在延安文化沟的八路军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为大会题词:“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
4、人,就是日本的帝国主义和中国的民族败类。”深刻启示了在场的日军战俘,使其认识到日本人民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野蛮侵略所操纵的棋子。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校长是日本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野坂参三,为了保密,对外宣称校长是王学文,副校长是赵安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对日本士兵进行政治教育”;办学宗旨是为宣扬中国共产党俘虏政策之精神;具体任务是培养协助八路军做日本军队的政治工作的人才;校训是“和平、正义、友爱、劳动、实践”。二、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改造战俘的方式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对学员的教育上。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已经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育,而是指在政治中、生活中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战俘的
5、改造和争取。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运转模式充分体现了共产党教育改造战俘政策的正确性。学校的办学进程分为三阶段。刚到延安为第一阶段,用约一个月的时间审查学员是否具有入学资格;之后开启以预科生为教育对象的课程,时间为两个月;最后进行本科生教育,时间为 10 个月。入学原则为学员自觉自愿,并无半点强迫。在抗战时期延安日本工农学校考察研究罗亚 摘要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越来越多的日本兵被八路军、新四军俘获。为了系统教育这些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禁锢的士兵重新认识这场战争,中共中央建立起一所教育改造日本战俘的新型学校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校训是“和平、正义、友爱、劳动、实践”。学校用心感化、用理说服,使
6、绝大多数日本战俘重塑了自身的认知,树立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变成了反战勇士。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成为中国共产党教育改造战俘的成功实践,为国际上处理战俘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关键词 抗战时期;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战俘;改造政策 作者简介 罗亚,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延安 716000。中图分类号 D 2 3 9;K 2 6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8 0 3 1(2 0 2 2)0 9-0 0 3 5-0 336党史博采 2022 第 09 期史实考证课程设置方面,按文化程度和学历的不同将学员分为 A、B、C三个年级,如此便于对不同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A 年
7、级由刚被俘虏的官兵组成,他们中多数“除了知道自己是俘虏外,关于共产党和共产主义不但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还抱有偏见和憎恶的心理”,甚至还有些日本士兵有自杀的行为。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第一,认为如果投降做俘虏会给家庭和国家带来耻辱;第二,对中国共产党的俘虏政策不了解,以为即便投降做俘虏也难逃被杀的命运;第三,即便日后能回到日军处,仍旧会因其俘虏身份而被无情处死。针对以上种种,把改造其思想作为当务之急。首先让其学习 政治常识社会发展史等课程,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与实践、中日战争爆发的真实原因以及在国际上对这场战争的认知,使其逐渐转变心中固有观念,改过自新,有人再次返回前线时,已由战争分子转
8、变为反法西斯战士。B 年级学习政治学经济学等课程,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王学文讲授,王学文曾在日本帝都大学留学,对日本的国情和民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C 年级的学员有着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由共产国际代表兼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校长野坂参三讲授苏联共产党史。日本问题时事政治是三个年级学员的公共课程。通过学习,使日本战俘“懂得全世界无产阶级是兄弟、中日两国人民是兄弟,懂得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也才真正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人”政治觉悟高的学员鼓励带动政治觉悟低的学员,“语言与心理的相通,确保了新入校的战俘在短时间内思想上就发生明显转变,区分出正义与邪恶,找到前进的航向”。这些
9、战俘表示:“努力学好革命理论,毕业后竭尽全力为日本帝国主义早日停止侵略战争、为了日本的和平以及日本建立民主主义的人民政府而奋斗,我们也一定和八路军官兵一起去同我们共同的敌人战斗到底!”实践证明,大多数学员在战争后期以及战后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履行了承诺。对于一些无论用何种方法都无法消除其心中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思想的学员,首先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如若无效,则召开全员大会,对错误行为进行批判,从而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得大多数学员渐渐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洗心革面、改过自新。学校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还粉碎了一系列特务行动。日军为了打探情报以
10、及暗杀共产党领导人,派出一批训练有素的日本特务以假投诚的方式潜入到学校内部。共产党发现了敌人这一阴谋,便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中开展“坦白运动”检举揭发可疑分子,共产党对这些特务并没有一网打尽,反而是采取了宽大政策,“当他们受到学校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整风运动的影响,能重新回到劳动人民的立场,承认自己是特务,就既往不咎,并且作为同伴欢迎他们”。对于那些军国主义思想极其顽固的特务分子,则将他们隔离到工农学校二部,防止他们影响到其他学员,直到他们改过自新,再转到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学习。据统计,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办学期间,有一半的特务已经完全摆脱了军国主义思想的禁锢,进而转向了共产主义。随着各地日军战俘的不
11、断增多,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开始在其他抗日根据地设立分校。1943 年 7 月 7 日,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晋西北分校成立;1944 年 11 月 2 日,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山东分校成立。分校与总校有着相同的任务,都致力于将日本战俘改造成为反战勇士。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不仅在教学方面因材施教,对学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给予了充分的优待。当时物资供应相当紧张,但学员的食宿标准均按照八路军连级干部的标准发放,且全部免费提供。1941 年,因日军对陕甘宁边区的“扫荡”、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边区一度面临着相当严重的经济、物资短缺状况,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边区政府仍然尽可能地满足延安日本工农
12、学校的一切物资需求。为了克服困难,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学生也纷纷自觉加入到大生产运动中来,学员的主要生产劳动包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建造校舍等。在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边区生活状况逐渐好转。为了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学校每月还会举行一次娱乐晚会,节目包括合唱、日本舞蹈、戏剧和朗诵等。1944 年中秋节晚会上,学员们表演了一系列反战戏剧,政治上具有进步性,内容上突出新颖性。在政治参与中,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项基本政治权利。1941 年陕甘宁边区举行第二次普选,要求从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敌军工作干部学校等学校推选出三名
13、候选人,并从中选取一人作为边区参议会参议员。位列第二名的是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森健,按照边区“三三制”原则,最后决定推选森健为边区参议员。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员们对劳动的热情和兴趣,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推进了其思想改造工作。特别是大生产运动,既缓解了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又重塑了他们对共产党军队的观念,也增进了他们同八路军的感情。三、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意义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教育改造下,学员们的思想得到转化,毕业后纷纷投入到反战宣传和瓦解日军的工作中。这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来说,既培养了一批重要的反战力量,又扩大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而也为战后日本本民族的解放事业培养了一批有用之才。(一
14、)为国际上处理战俘问题提供了经验1944 年,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时,约翰艾默生对研究当时中国的两大党派共产党和国民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分别在延安和重庆考察了数月,重点参观了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和重庆的日本俘虏收容所,对比之下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艾默生感慨道:收容所的战俘们拖着脚镣,情绪低落,精神麻木,这与延安日本工农学校那些快快活活的学员,“真是鲜明的对照”。2022 第 09 期 党史博采37史实考证当时正在与日本交战的美国因不知如何安置日本战俘而伤透了脑筋,美国观察组从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对待战俘的问题上学习到的经验为其处理战俘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二)为抗战培养了反战力量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是
15、人类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创举和光辉实践,它所教育培养出的日本学员有的留校从事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的直接参加了八路军,奔赴华北、华中前线;有的忙于反战的筹建、组织和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延安日报 报道了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对战俘的教育改造情况,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大部分学员经过生产劳动和思想改造后,逐渐认识到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和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所犯下的罪行,并希望在战后能够回到日本帮助日本人民重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国家。毋庸置疑,八路军对日军战俘的改造很成功。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初,野坂参
16、三携延安日本工农学校200多名学生从延安启程回到日本,参与到战后日本的民主建设和为早日恢复中日友好关系的努力中。结语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从 1941 年 5 月正式开学到 1945 年 8月日本投降后停办,4 年多的时间共教育改造了 900 多名日军士兵和下级军官。该学校既教育改造了被俘的日本士兵,孤立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好战分子,沟通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又在世界战争史上树立起了和平、友爱的旗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注释 张可荣.延安日本工农学校述略 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1):91-93.刘 晓 农.我 军 优 待 俘 虏 政 策 的 诞 生 J.党 史 文汇,2004(07):24-25.韩伟.抗战时期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创建及其历史贡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5-19.王向立.延安日本工农学校 J.八路军军政杂志,1941,第 3 卷(06):81.杜维泽,张小兵.和谐之音:抗战时期的延安日本工农学校 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02):86.王仕琪.日军战俘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改造 J.档案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