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_豆艳霞.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817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_豆艳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_豆艳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_豆艳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l.44 No.1Jan.2023第 44 卷 第 1 期2023 年 1 月赤 峰 学 院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因1960年夏家店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后以文化差异为依据分为上、下层,并将下层堆积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1。该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按水系来看,主要是在燕山南北的西辽河水系(包括老哈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滦河水系、海河北部;按地形来看,遗址集中分布于辽西黄土丘陵地带。目前,已发现的典型遗址有赤峰二道井子2、药

2、王庙3、蜘蛛山4、南山根5、三座店6、大甸子7、范仗子8、四分地9、小塘山10、大山前11、东山嘴12、上机房营子13等,辽宁西部北票丰下14、建平水泉15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科技手段逐渐被应用于考古学研究,涉及碳十四测年、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手工业考古等多个方面,极大地拓宽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研究领域。回顾近年来科技考古在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对该文化时期人群居住环境、体质特征、生业方式和手工业技术等的综合审视具有重要意义。一、年代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离不开时间尺度,年代研究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判定。相对年代主要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确定时代的早晚关系

3、,例如在南台地遗址和白音长汗遗址中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堆积叠压在红山文化堆积之上,夏家店遗址中夏家店下层文化堆积被夏家店上层文化堆积所叠压。由此可以得知夏家店下层文化晚于红山文化,而早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绝对年代主要通过碳十四测年、树木年轮测年及其他自然科学手段测定。经过考古发掘,在蜘蛛山、大甸子、范杖子、小黑山、八盖地、北票丰下等多个遗址出土有木炭、朽木等树木遗存。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对其进行了碳十四测年以及树木年轮校正工作,将测年结果发表于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16辽宁建平两处早期冶铜遗址的调查与初步认识17。通过目前收集的18个碳十四年代数据,可知夏家

4、店下层文化遗存测定年代最早为公元前2466年,最晚为公元前1263年。根据科学的碳十四测定数据范围,结合地层叠压关系以及类型学研究结果,可以确定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的年代大体在公元前25001200年,也就是距今44503150年。二、环境考古研究环境考古主要是运用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及沉积学等学科的方法,对古代人类所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并加以重建,进而深入了解古代人地关系18。夏家店下层文化环境考古研究主要集中于全新世植被状况和土壤状况等方面。经地质学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8500aB.P.收稿日期:2022-09-04作者简介:豆艳霞(1998-),女,汉族,甘肃临夏人,赤峰学院文物与博物

5、馆专业,研究方向:考古学;李明华(1974-),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考古学。基金项目:赤峰学院“材料分析与科技考古实验室”项目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述评豆艳霞,李明华(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通过回顾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六十余年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发现,自然科学的方法、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并极大地推动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研究的进展。本文对年代学、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手工业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以期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生存环境、生业方式、人种特征等形成更深入的认

6、识。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科技考古;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K87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1-0068-0768-DOI:10.13398/ki.issn1673-2596.2023.01.012历史与考古3000aB.P.的全新世中期是一个温暖时期,但期间存在数次变干冷事件。由碳十四年代数据来看,夏家店下层文化正处于全新世暖期,有两次气候变干冷事件与其发展相关。近年来,有学者对大山前、哈力海吐、赵宝沟、大甸子等遗址内出土碳化植物、孢粉等遗存进行分析,复原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植被景观和生态环境。王树芝对大山前遗址灰坑中出土的木炭遗存进行了种属鉴定和量化分

7、析,认为当时的植被景观为油松林和蒙古栎林,显示其气候环境温暖湿润19。孔昭宸等人对大甸子遗址出土孢粉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树种普遍喜温耐干,判断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赤峰地区黄土丘陵区生长着暖温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树种组成的混交林。李宜垠对哈力海吐和赵宝沟遗址孢粉进行了研究,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树种为松、栎、榆、桦、云杉和冷杉等,并含有栗属、无患子科和槭树科等具有喜暖特性的花粉20。综合来看,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气候波动和缓,整体温暖湿润。夏正楷通过对科尔沁沙地的研究,发现科尔沁沙地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出现大面积收缩21,沙地收缩意味着可耕地的扩大,这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条

8、件。关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居住地和农田的区位选择,有学者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如李明华通过量化分析,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居住地多数在河床岸边较大的台地或坡岗上22。王立新对大山前遗址采集土样进行了孢粉分析,认为当时聚落址内有成片的农田和水域,而农田主要分布在坡岗之上23。由上可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多位于河流附近,而河流阶地发育形成的二级阶梯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适于农作、栖息的场所,河流下切形成的新漫滩也是当时的活动场所24。综上可知,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在全新世暖期阶段发展起来的,科尔沁沙地的收缩为其提供了更广阔的农业活动空间。这一时期形成的二级阶地为农作物提供了一个安全和适合的场所,而河谷缓

9、坡处为人类的栖息地。经考古发现,辽西地区最大规模的聚落遗址即存在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特定时空内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一般都与基本生活资料获取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暖湿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该时期北方传统旱作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随着农业的发展,人口规模大幅增大,聚落更加繁荣。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气候出现转折,环境变得干冷,夏家店下层文化衰落。三、人骨考古研究人骨考古主要对人骨遗存采用观察、测量及古DNA、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和手段,探讨古代人群的种族形态、饮食与健康、风俗习惯等相关问题25。学者们就夏家店下层文化兴隆洼、兴隆沟、南山根、夏家店、药王庙、大甸子等遗址均进行了体质类型、

10、性别年龄、风俗习惯、食谱分析、古病理等多方面的人骨考古研究。(一)体质特征三关遗址、大甸子墓葬等出土人骨的研究,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种问题给出了答案。朱泓对夏家店下层文化蔚县三关遗址和前堡遗址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统计,认为均具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特征,特别是与东亚类型的共有特征较为突出26。潘其风通过对大甸子遗址出土的三组头骨的观察与测量,发现一部分标本具有“古华北类型”高颅窄面特征,与东亚蒙古人种接近,另一部分表现出先秦时期东北地区“古东北类型”高颅阔面的特征,因此其体质特征既与东亚蒙古人种接近,又具有少量的北亚蒙古人种的基因27。张全超对界力花遗址出土的颅骨进行了观察与测量,认为夏家

11、店下层文化居民的体质更接近于“古华北类型”居民,与大甸子遗址人骨研究结果相符28。人骨研究表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体质特征的复合性。潘其风的研究表明,具有“古东北类型”特征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先民可能与长城地带及东北地区前期居民有联系,而具有“古华北类型”特征的先民可能与中原地区居民的关系更直接。并且,夏家店下层文化界力花遗址与平安堡遗址高台山文化居民的体质特征十分接近,揭示出两种文化人群之间存在交流融合的可能性。(二)性别年龄构成在经鉴定的600余座大甸子墓葬中,有583例可辨别性别的个体。潘其风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显示男女比例大致呈1.04:1,平均寿命为28.28岁,男性身高范围156.341

12、76.06,平均身高163.28,女性身高范围138.77166.48,平均身高154.40厘米29。(三)风俗习惯通过考古发掘,在南山根、夏家店、药王庙等遗址均发现有利用废弃的灰坑和住址先后埋人数具的现象。经人骨鉴定,埋葬的人骨无种族上的区别。这两种埋葬方式,应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特殊的葬69-俗。此外,大甸子墓地中发现较多头骨畸形个体,最小年龄45岁,这种现象可视为将头骨后枕部睡扁平的习俗30。(四)食谱分析碳同位素作为研究人类食谱的重要手段,被应用于敖汉旗兴隆洼、兴隆沟遗址的研究中。研究证明该时期的人类以C4植物为主要食物31。孙永刚等人对敖汉旗博物馆馆藏兴隆沟第三地点出土人骨及动物骨骼采样

13、,将测得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与兴隆洼期和红山期作对比,结果表明13C平均值更高、15N平均值偏低32。这说明当时的人类肉类食物摄取较少,对小米类作物更加依赖。(五)古病理人骨观察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居民健康状况的了解。潘其风对大甸子遗址的人骨分析表明,居民死亡多集中在中壮年时期,尤其是中年居多,结合性别年龄发现,青年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可能是当时医疗卫生条件差,女性孕期感染疾病难以医治。通过对骨骼上遗留的创伤观察分析,发现大甸子遗址先民们患有多种口腔、骨类疾病,如龋齿、牙周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3。人骨考古研究为我们了解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的体质特征、人种问题提供了依

14、据,也从另一个角度为其生业方式、风俗习惯、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材料支撑。目前,古DNA的研究工作还相对较少,可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揭示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来源及饮食变化对人类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四、动物考古研究动物考古主要是以埋藏学和生态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考古学的文化背景,通过观察、鉴定、碳氮稳定同位素及古DNA分析等方法对考古发掘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研究,以认识古代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及驯化过程34。南山根、夏家店、药王庙、蜘蛛山、东山嘴、大甸子、兴隆沟等遗址均出土大量动物遗存。目前,学界对夏家店下层文化动物遗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种属、动物资源获取方式和动物牺牲等方面。(一)动物

15、种属1961年发掘的南山根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经刘观民等人鉴定,有猪、狗、牛、羊、鹿,其中猪所占的比例较高35。夏家店、药王庙遗址出土大量兽骨,经鉴定有猪、狗、羊、牛科、马科,还可能已经饲养鸡。另外,发现有许多经过烧炙(食用)呈焦黑色的碎骨36。在南山根遗址也发现有焦黑色碎骨,说明烧烤食用应为普遍的动物资源利用方式。1963年,蜘蛛山遗址发现了一些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动物骨骼,经种属鉴定,有牛、羊、猪、狗、兔五种,其中牛、羊、猪较多37。在东山嘴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经鉴定有大量猪、狗、羊、牛等38。在诸多遗址中,表现出以猪、狗数量最多的共同特征。(二)动物资源获取方式1.野生动物通过对

16、大山前遗址动物骨骼数量的统计分析,王立新发现野生动物仅占1%,而且用于狩猎的工具种类及数量极少39。这说明狩猎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居民的经济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2.家畜驯养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大山前和井沟子遗址出土的青铜时代古马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其中4份样品来自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经综合分析,发现它们有着不同的母系来源,一部分与普氏野马有着相近的共同祖先,另一部分则与欧洲家马有密切的亲缘关系40。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马的遗传基因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经张镇洪研究发现,至少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对猪的驯化41。王立新发现,大山前遗址中猪所占的比例最大,达47.65%42。师宏伟等人对辽宁省建平县水泉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鉴定和分析,认为家猪为水泉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先民主要的肉食来源,并且将结果与西北丘陵地区进行区域对比后发现东南部丘陵地区饲养家猪动物比例高于西北丘陵地区43。研究结果显示夏家店下层文化先民能“因地制宜”,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生业经济。罗运兵对大甸子遗址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研究,发现猪的占比为52,家猪饲养技术已经成熟,并且该遗址的家猪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