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人民城管科学治理地摊经济 提升城市管理品质 吴金健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城市管理的职能和范围也随之扩大,这使得城市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摊经济就是一个民众比较关切的难点问题。城管部门应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使地摊经济治理与城市管理和谐发展。一、政策修订,指明城市管理新方向2001 年 11 月颁布实施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规),分别于 2003 年、2009 年、2018 年和 2022 年作了 4 次局部修正。对于禁止性规范,新规要求合理平衡禁止范围,避免简单化“一禁了之
2、”。比如,对散发商业性宣传品的行为,以前是全面禁止,新规则修改为在主要道路、景观区域、商业集中区域、交通集散点、轨道交通站点以及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确定的其他公共场所进行禁止,由全面禁止变成了重点区域的禁止。再比如,对设摊经营、占道经营,以前也是全面禁止,新规则在规定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桥梁等公共场所设摊兜售的同时,明确区和乡镇政府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经营活动,较好地平衡了市容管理需要与民生需求。2003 年 12 月颁布实施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于 2012 年 1 月修订后,2022 年进一步修改增设疏导点位、关切民生事项
3、。2020 年中央文明办提出,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772023 年第 03 期人民城管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各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修改,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日新月异城市管理有了更具体的新要求,法律条款的全面修订也给城市管理部门传达了一种信号,为城市面貌管理提供了新方向。二、地摊贩卖,影响城市管理的因素(一)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影响交通秩序地摊经济主要聚集在居民小区门口、农贸市场周边道路、繁华路段、各类学校门口,这势必会影响道路交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引起民愤。(二)破坏市容环境,影响居民生活地摊经济中设摊摆
4、点大多数是普通老百姓,他们环境意识比较薄弱,摆摊之后,垃圾遍地,增加的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自然会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夏天小区周边一些夜排档烧烤摊位,营业至深夜甚至凌晨,经营过程中各种喧闹声、煎炸烹调食物的声音、油烟味等让周边小区居民苦不堪言。(三)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合法经营者利益成为流动摊贩非常便捷,一辆改装的三轮车,一台电子秤、一个液化气桶就能成为摊主。这些流动摊贩不占用店面不承担租金、不支付场地管理费和环境卫生管理费,也无需纳税,几乎是前期零投入,还经常倚靠在同行店铺周边,招揽生意。对于正规经营的商铺来说,这种不公平的竞争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损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四)商品质量难以保证在
5、地摊上售卖的物品大多是一些较为低档的廉价商品,其中不乏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商品,会扰乱商品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由于地摊的流动性,商品售卖者对商品的质量缺乏售后服务意识,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还有一些食品摊点,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劣质油、过期食品、违规添加剂,食品安全质量难以保证,严重的会影响到生命安全。三、科学合理,开启城市管理新方向地摊经济在给城市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摊点附近乱丢垃圾,影响市容环境;在热闹路段摆摊、加剧交通拥堵;出售的食品不卫生、不安全等。鉴于以上分析,建议转变观念和思路,在给予地摊经济以合法地位的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科学管理。
6、(一)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执法环境地摊经济的整治瓶颈主要集中在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误解。往往认为城管整治地摊经济是踹人饭碗、欺压弱势群体,只要城管与流动摊贩发生冲突,基本都是城管的错。面对误解,只有让群众先了解实情,才能让他们理解对流动摊贩进行规范管理的必要性,这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城市管理部门的宣传应该是多层面、多形式的,不但要通过新闻媒体让群众知晓流动摊贩的多方隐患,了解城市管理的必要性,争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还要多开展城管进社区、企业、学校宣传活动。(二)采取疏堵结合,实施综合整治对于地摊经济的管理不能一味取缔,而应像大禹治水一样疏堵结合。一方面,仔细研究某一区域流动摊贩出现的场所和时间段,本着
7、“不影响交通、市容市貌,方便群众”的78人民城管原则,开设临时摊点、定期市场等,帮助流动摊贩有序经营、固定经营。城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可以有效化解与流动摊贩的冲突矛盾,也满足了普通市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拒不接受劝告和整改的流动摊贩,要根据不同的违规情况采取不同的执行策略,做到程序到位、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建议公安部门全程参与,一旦遇上纠缠、对峙的情况,及时出面保证执法人员人身安全。根据季节调整工作时间,开展不定时巡查,定人、定时、定岗、定责任,落实高峰岗、错时岗等,确保长效管理。1.推行引摊入巷政策对于一些城乡接合部、城建设施还没有完善的街镇,可以根据当地居民出行购买习惯,在背街
8、小巷、街角巷口等地方划定专门区域,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摊点,提供缝补、修自行车、擦鞋、理发等便民服务。2.允许设立早市、夜市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在某些人流量较多、交通便利的地方,设置早餐专卖点、早市和夜市,鼓励流动摊贩开展早市、夜市经营,不仅可以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民服务,而且为流动摊贩们也增加了一个经营空间。但是要严格把握时间的控制,在上下班高峰期就坚决不能摆设,否则就会造成交通堵塞。3.划定特定区域,物业参与管理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调查摸底,对流动摊贩登记造册,只要身份合法化后,选定经营特定区域,由社区、物业、环卫联合管理。周边城区可以试点,但主城区选点困难。选点要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居民生活秩序,不
9、影响市容市貌,按照这“三个不”原则,主城区几乎无空间可选,城乡接合部比较可行。在主城区如何选址?可以在社区闲置用地且人流量集聚地带选址,低成本、小面积、多网点逐步推进,例如可在社区内划定区域限时限地摆卖,十分可行。可借鉴武汉的做法,即由街道或社区统一登记管理流动摊贩,物业公司参与管理,颁布市场一个总营业执照。实行街道管理,则费用由街道收取并开支,如社区管理,则由社区负责收费。(三)实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流动摊贩的反复性极强,如果管理上一有松懈,就会出现回潮现象。因此,摊贩管理也应采取申请准入原则,实行区域管理和时段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违反管理规定的摊贩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取消准入资格。1
10、.严格流动摊贩申请条件对于设定的临时经营区,街道部门实行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流动摊贩申请条件。第一要保障本区本街道户籍人员;第二要保障下岗失业、无固定收入人员;第三要保障地方特色小吃、展示城市文化的人员。条件成熟时可采用拍卖等方式确定经营者。临时经营准入证件的有效期为 1 年。对流动摊贩申请人的条件限制,一是为了照顾家庭困难人士;二是为了鼓励困难者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勤劳致富;三是体现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设立举报制度,如果有人虚报信息、假造材料等获取许可证,一经查实,给予严厉处罚。2.由街道、社区代收税费在市中心区可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向社区或街道颁发一个总的许可证,由社区或街道
11、代收税费,社区或街道代收费用后,每隔两个月或一个季度向当地所属税务局纳税。郊区地方、城乡接合部流动摊贩经营场所也可以参照市中心区方法执行,同时将入场经营的管理权下放给社区与街道,持有长期许可证(90 天以上)的流动摊贩每月定期向街道或社区缴纳税费,持有临时许可证的流动摊贩按 10 元/天左右标准向街道或社区缴纳税费(不包括街道或社区向其收取的相关卫生、管理费用)。3.临时许可证的申请条件对于季节性的买卖,因为临时原因,摆卖地摊,则可以申请临时许可证。比如卖草莓等摊贩,可以申请临时许可证。临时许可证的申请可以放宽户口限制,并且对临时许可证的申请手续要求简单、便捷,即时申请、即时办理。但是为了避免
12、外地人申请过多,对本地流动摊贩造成冲击,可以规定同一外地人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一年内申请临时许可证不得超过 2 次,并且全市建立统一的流动摊贩电子管理网络,实现各区、各街道、各社区联网,从而杜绝同一外地人向不同区县申请。4.流动摊贩必须持证售卖无论是临时许可证还是长期许可证的流动摊贩,统一携带城管部门制定的相应证件,证件上写清楚经营者姓名、经营范围、许可证号、健康证明等等。这样确保其兜售的商品可追溯、质量有保障、维权有依据。如果没有佩戴胸卡,则说明该小贩是无证经营,城管部门可以查处。总之,地摊经济的存在,是人民生活的需要,既可以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能促进城市和谐有序地发展。“地摊经济”要力避“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极端化倾向,同时地摊经济升温但也不能发烧,城市管理部门要不断提高治理能力,进行有序引导、合理规范、加强管理,让这些具有“地摊”性质的市集成为促进旅游购物消费的重要推手,同时让城市空间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作者单位: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