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别关注 SPECIAL FOCUSSpecial Focus 特别关注10雕塑 SCULPTURE2023 年第 1 期(总 153 期)11科技之手又打开了一扇窗数字雕塑新赛道The Hand of Technology Opens Another Window A New Track for Digital Sculpture文/于兰 by Yu Lan(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青年讲师)在当下,元宇宙、VR、AR、MR1这种科技大浪潮向我们扑面而来,无论是主动亦或是被动,作为一个数字雕塑的创作者,我们都应该先去了解元宇宙,然后再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使用VR创作数字雕塑,这种全新的观察方式、
2、思考方式和创作方式很有挑战性。我将以数字雕塑创作者的角度来谈谈我对元宇宙,对VR创作的认知、体验与感受。为了能更加清晰的阐述我的观点,我将元宇宙(meta verse)一词中的元(meta)做了一次拆分,即:me+ta。me在英语中就是“我”的意思,ta与我们汉语里的“他”的发音相似。我把me标记为艺术的主体,也就是艺术家,我把ta标记为艺术的客体和艺术的欣赏者,就是除我之外的人和物,客体也就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就是在说我与世界的关系,这也很巧合地应和了自我意识、现实物理世界、虚拟元宇宙三者关系的一个很宏大的哲学问题。一.艺术主体艺术创作者/艺术家首先,对于元宇宙,我认为从艺术诞生之日起,艺术就
3、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了元宇宙,例如图1清明上河图的小宇宙,图2是沙盒游戏我的世界,复原版的清明上河图,再比如刘慈欣的三体的大宇宙亦或是漫威电影的漫威宇宙等,在文学艺术领域,元宇宙早已有之,而今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如AR、VR等,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切实地进入到那个宇宙中的钥匙。其次,艺术创作的本质就是创造出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事物,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物质的载体,创造出精美的画卷、优美的文字、动听的旋律,每件作品都是在描绘一个与众不同的宇宙。现在,伴随VR技术的成熟,这些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宇宙世界被以具体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我们无论是从创作上还是欣赏上都可以沉浸其中。在创作方式和工具的使用感受上,我对比了手绘
4、板数字雕塑和VR数字雕塑的异同。这里先说明一下我对手绘板数字雕塑的定义:这是相对于VR数字雕塑来讲的。现阶段配合数字雕塑主流软件Zbrush使用的手绘板,比较具有代表性,因此我将这种数字雕塑称为手绘板数字雕塑。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Maya、3Dmax、Blender等三维软件,在此不赘述。第一,相同点:一是无论是用雕塑刀还是手绘板亦或是用VR的手柄,这都是一种载体。都是能将创作者头脑中的想法呈现出来的一种工具,但是这是一个关于创作自由的递进关系。每一种工具的迭代,都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手绘板相较于雕塑刀带来了想象力的自由,VR手柄相较于手绘板又带来了观察和尺度上的自由。二是在创作方式
5、上,都会用到基本的雕与塑的手法。其软件基本的使用逻辑是一致的,比如可以对任意形体使用加或者减的方式进行塑造;可以对模型进行分层或分组;部分的笔刷工具使用的方法相同等。第二,不同点:首先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手绘板数字雕塑基于三维软件发展的成熟度以及普及度来说,会比VR数字雕塑在制作上更灵活,资源相对较多。第二个不同是VR数字雕塑入门门槛要更高。因为,一直以来我都是对着电脑屏幕来创作,虽然电脑中显示的是三维的物体模型,能够移动旋转和缩放,但是它最终是以二维的形式呈现在我的眼前。然而当我身处一个从业者,就算是科班出身的艺术家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通过数据平台提供的基础人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
6、提升,便成为最为便捷的、快速的生产方法(图1)。2.建立数据防盗技术平台任何一种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有了数据分享的便利,也必然带来盗版的猖獗。这一点大家并不陌生。那么就需要有效的防盗技术。我们在数字雕塑网开发的工程中,重点考虑了数据防盗,我们使用区块链的校验技术后,自主研发了3D-EPT(3D Encryption Protection Technology)的模型加密技术,从技术层面最大限度在友好应用和安全保障两方面做到最优,以保护用户模型数据的安全与防盗。3.建立XR展示技术平台在数字雕塑网里,还集合了XR移动端三维展示服务。以往的XR展示需要PC机等相对专业的电脑设备,在手机端是没有这项
7、服务的,但是我们根据现在客户的使用和展示习惯,利用5G的高速技术,使用Keyshot、Marmoset Viewer做到了3D作品在手机端的展示,让分享更加立体、高效。(图2)以上所提及的技术与资源,全部来自我们建立的数字雕塑网(图3),这是一个为数字雕塑应用服务的共享资源平台,望各位专家多提建议,我们会为数字雕塑建设做更多力所能及的探索。三、建立数字雕塑教学现在从事中国高校雕塑专业的教育者,逐渐认识到数字雕塑技术在创作、产业升级中体现的优势,虽然没有大规模开展教学,但也其启动了一些探索实验与教学研究,毕竟,培养雕塑人才掌握雕塑艺术规律的同时,也应紧随时代变化、技术进步,正是我国新文科建设理念
8、。近三年,疫情对教学计划的干扰让很多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数字雕塑因其适应性,在这三年中快速反应,很多高校的毕业创作中,数字雕塑的比例飞速增长,极大地充实了数字雕塑人才储备。数字雕塑在我国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建设:硬件建设和教学建设。1.基础硬件建设数字雕塑的硬件建设,多以采购光敏树脂3D打印、手持激光扫描仪、数位屏、VR设备等作为基础配置,既可以满足3D扫描采集,也可以满足3D打印输出。如果加以扩展,可以增加相机矩阵扫描系统,实现人物动作及表情的快速捕捉,这是普通扫描仪所无法实现的;七轴雕刻机器人与CNC数控雕刻系统,实现硬质材料、大型作品的数字化加工,增加了数字技术应用的丰富性。现在国内
9、高校中,很多艺术高校建立了专业的数字雕塑实验室,采购了相对全面的设备种类,可以应对各种实验与教学(图4)2.教学建设各大高校的雕塑专业都相应的开设了数字雕塑的相关课程,也进入相对全面的教学安排,很多老师也为之努力,如张盛老师、邓威老师出版了数字雕塑相关教材(图5),并推出网络课程,为多数院校提供了数字雕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范本,还有很多院校也开设了更为前沿的数字技术课程,有的院校还在3D实验室进行数字化人物写生课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尝试了交互工程等,这些规划安排,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思维拓展,教学内容一定会变得非常丰富、充实。未来的数字雕塑教学一方面逐步建立具有数字特征和算法属性的空间艺术,另一方
10、面,展开融合与独立,走向多媒体、虚拟空间和多工程融合,艺术家也需要具备更多技术储备来完成未来的创作,这也是数字雕塑教学建设的重点。数字雕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雕塑艺术,我们存在固有的观念,而雕塑艺术从实体空间探入虚拟空间,认知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我们不能以惯性思维来思考艺术,社会在变、产业在变、文化在融合、新的技术在出现,也会影响艺术发生变化,有的艺术从实用走向纯粹,有的在跨界融合,形成新的艺术脉络,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雕塑,看待数字雕塑,看待未来元宇宙语境下雕塑的变化、艺术的发展。图4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图1 清明上河图(局部)张择端图5 张盛数字雕塑
11、技法与3D打印、邓威数字雕塑从入门到精通(封面待定)Special Focus 特别关注2023 年第 1 期(总 153 期)1312雕塑 SCULPTURE虚拟的三维空间中,我在创作时的观察方式就发生了变化,能够更加切身的感受到作品的空间感和体量感,如果一个创作者没有经过对造型艺术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的话,那么他就很难把握整个雕塑作品。一般情况下数字雕塑在创作过程中是不需要太纠结尺度这个因素的,只要在软件中将透视角度调整准确即可。但如果经验不足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往往打印出来的雕塑作品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些透视形变问题。如果是小尺度的作品,单从结果上来看,形变会很微小,不易察觉;但如果是超大体量
12、超大尺度的作品,差异就很明显了。VR在创作大尺度作品的时候能给与我一种实时的、接近真实的反馈,关于尺度问题之前都是在我头脑中的一个大概想象,最终只有3D打印完成之后才能给我带来最切实的感受。而使用VR创作,这种实时的反馈非常直接快速,能最大限度地证实我的想法是否成立。第三个不同是资源消耗问题,现阶段,如果要将一个数字雕塑进行展示,除了展示图片或者视频之外,还有一种形式是3D打印,将数字化的作品打印成实体雕塑,再经过传统的铸造等一系列的加工流程,最终呈现。那在这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但是在元宇宙中,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了。这就是我本文的标题所说的,科技之手打开了另一扇窗,元宇宙的
13、两扇门,(即:出口和入口贯通了。过去3D打印虚拟实体化;现在实体虚拟化三维扫描。)这里我要想提出一个概念,就是虚实转化的正向与逆向的关系。以技术手段发展并普及的先后顺序,我将数字雕塑用3D打印输出为实体雕塑的过程称之为正向输出,那么相对的,用三维扫描仪扫描物体生成数字模型的过程称之为逆向输入。(如图3)这个进出的过程看似合理,但是我感觉中间一直缺少一个重要的枢纽和中转站,直到去年底元宇宙这个概念被大家热烈的讨论之后,我认为这个枢纽就是元宇宙。将元宇宙加入其中,那么出入口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且更加合理。(如图4)元宇宙可以作为一个收藏、展示、陈列的场所,这样就避免了数字雕塑以文件列表的形式存储
14、在电脑中,才能让数字雕塑艺术作品良性流动起来。就像朱尚熹教授的元宇宙碎片雕塑馆那样(如图5),可以自由的展示和参观。在以往数字雕塑的存储中,往往是以一串编号命名的文件形式安静地躺在电脑硬盘当中。好似博物馆没有展出的藏品躺在仓库里束之高阁一样,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也是接下来我要说的ta作为观赏者的角度和作为艺术客体的客观世界。二.艺术客体欣赏者/客观世界1.欣赏者作为艺术作品的受众(他者),以观赏者的角度来讲。一件艺术作品要经历作者的思考、创作、实现再到欣赏者的观看才能完成整个创作。艺术创作不是艺术家的自娱自乐,最终是为了与欣赏者进行超时空的对话以及情感的交流。那么问题是:现实世界中的雕塑展
15、示方式都是在一个规划好的空间中,例如博物馆、美术馆、雕塑公园、公共环境当中,这就需要观众到这个空间中欣赏,如果不能亲临现场,那么只能观看作品的图片或者视频,然而我们现阶段雕塑普遍的展示方式就是二维的,是图片或者视频性质的。可以说,读图是被动的欣赏体验,我以数字雕塑为例。作者将雕塑作品制作成图片或者视频,是经过作者主观选取的,让观者看到的一定是艺术家认为最佳的欣赏角度,也就是说这是艺术家在执行自己的美学意志。但对于欣赏者来讲,这是一种外在的观看和被动的接受,是单向性的。而以VR的方式观看作品,则可以身心沉浸的方式,从正前方的二维视野,变成了一个可以环绕观看的三维影像。那么就可以根据观者自身的兴趣
16、点来观察,会更有主动性,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行使自己的审美权力,从而使得观众与艺术家的关系更加的平等。再者,VR打破了数字雕塑与现实世界的藩篱,使人能够走近数字雕塑,甚至走入数字雕塑。从读屏走向了感知的交互,能够给人以沉浸感、嵌入感,并且极大的提升了审美上的满足感。就是说传统的观赏作品的方式是单一的感官,而VR方式在元宇宙中的观看是作用于多元的感官,是交互式的。就像扎克伯格演讲时一再强调的在场感,无疑这种审美体验是更强烈的。2.客观世界艺术是第二自然,而元宇宙被定义为人工自然,那么在这一点上艺术与元宇宙不谋而合,都是除了现实自然界之外的一种主观自然。这也是为什么在元宇宙概念提出以来,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探讨热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客观世界就是我们现实身处的世界,当然也包含了以现实物质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虚拟元宇宙。第二自然与第一自然并不相脱离,不是对第一自然的否定,而是生发于第一自然,并且行为的主体是人,因此有一定的真实属性。结语元宇宙不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充,而是一个全新与现实世界共存并且联动发展的新宇宙,是技术成熟的必然结果。元宇宙是虚拟的,但创造的价值是真实的,审美的愉悦也是真实的。我认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