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5 卷 第 1 期 衡水学院学报 Vol.25,No.1 2023 年 2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Feb.2023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高校师生关系育人功能的实现 王 清 霞 (吕梁学院 教育系,山西 吕梁 033000)摘 要:在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生态系统中,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育人功能被进一步突出和显现。功能的改变和环境的变化意味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高校师生关系结构中暴露的师生主体系统适应能力不足、师生互动价值关怀明显剥离、师生制度化的关联作用有限、师生关系价值观念认知差异等功能障碍束缚和制约了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的更好发挥。教师和学生子系统之间
2、“地位角色”的相互协调、自我调节和依存发展是更好实现环境适应、目标达成、系统整合和模式维持四个功能的基础和关键。根据系统环境的变化,创新师生关系结构优化策略,立足价值关怀的回归,推动师生关系育人功能发挥,强化制度关联的力度,实现育人系统生态整合运行,推动价值规范的统一,维持师生行动特定共生模式,是高校师生推动育人功能实现的基本实现路径选择。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育人功能;结构功能主义;价值关怀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23.01.011 作者简介:王清霞,女,山西介休人,讲师。基金项目:吕梁学院教改课题(XJJGYB202203):“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教
3、育学教学模式改进研究;山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21024)人工智能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学习的机制和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23)01-0055-06 收稿日期:2022-05-20 师生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效能的发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的提出,将全面开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和探索,推动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学生合理增负和课堂革命的持续推动,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宏观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和微观教学变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生态系统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
4、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育人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社会是由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各要素所组成的多元开放系统2。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行动者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角色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地位-角色”之间稳定的制度化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本质。在高校师生关系结构的发展和优化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角色是否有效对应和稳定,也就成为了高校师生关系的关键育人功能能否得以彰显的关键。按照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普遍性、情感性、扩散性、自致性和公益性的社会关系结构。随着师生关系育人功能的进一步突出和显现,这样一种社会关系结构也自然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育人功能作
5、为高等教育发展生态中的重要功能,其功能的改变和强化,对于高校师生关系的结构也会产生显著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结构对于高校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地位-角色”的实际存在状态来看,师生主体系统适应能力不足、师生互动价值关怀明显剥离、师生制度化的关联作用有限、师生关系价值观念认知差异等结构中的问题和功能性的障碍,进一步限制和制约了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的更好发挥,对构建和谐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立足于师生主体更好实现环境适应、目标达成、系统整合和模式维持四个功能,推动实现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的实现,高校师生主体要主动对现有师生关系的结构进行自适应和变
6、革,以此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生态实现四个功能,凸显师生关系在服务学生成56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 长成才中的基本功能和作用3。1 高校师生关系结构的育人功能分析 在致力于说明所有行动系统的性质时,帕森斯提出了一套度量这些系统特征的概念,即“模型变量”,说明了行动者在互动情景中必须明确地或隐含地采取的选择。模型变量由五对范畴组成: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情感涉入与情感中立(情感性与中立性)、扩散性与专一性、先赋性与自致性、集体取向与自我取向(公益性与私利性)4。按照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普遍性、情感性、扩散性、自致性和公益性的社会关系结
7、构。这样一种社会关系结构对于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的发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对师生主体的意识强化、对育人价值关怀的凸显、对育人互动的深化、对资源整合的推进和对立德树人的服务上。1.1 普遍性的师生关系结构有利于强化主体意识 普遍性意味着行动者在同任何其他人的互动中都遵循同样的规范性标准。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结构。高校师生关系的互动都遵循着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遵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因而能够使得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行为共同作用于教书育人的生态环境和系统之中。这样一种普遍性的规范标准对于强化教师的身份认同,强化学生的学业认可,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师和学生在教学
8、中的主体身份意识,帮助教师和学生严格按照规范性的标准和规律,进行必要的角色扮演,做好基础教学工作,完成基础学习任务,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空间和环境。1.2 情感性的师生关系结构有利于凸显价值关怀 情感性意味着行动双方在互动中投入或获得了感情。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性的社会关系结构。与其他社会关系结构不同,师生关系结构存在的基础不是工具理性和物化哲学,即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建立关系并不停留在通过这种关系能够获得功利意义上的收获或者进步。师生关系结构发展的基础是情感性和价值性。高校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投入了除了理智之外的个人情感,因而使得互动变成了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和价值升华的过程。情感
9、性的师生关系结构对于化解理智教育教学过程中价值关怀缺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情感维系为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更好实现教育互动过程中的情感发生和深化,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应有的社会价值关怀,在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收获到来自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与慰藉,更好地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1.3 扩散性的师生关系结构有利于深化育人互动 扩散性意味着行动双方相互给予或取得的满足是广泛和不受限定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相对扩散性的社会关系结构。基于高校教师和学生主体互动中所能给予或者取得的满足远远超过理论、知识和技能本身,因而这样一种关系结构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强化和深化师生主体的互动行为
10、。对于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而言,师生主体间经常性、深入性、有效性的互动对于更好地落实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从高校基本育人功能角度出发,师生主体通过互动而获得的满足不断增长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在互动中投入更多精力、时间、情感和思考,而这都将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也能助力高校高水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4 自致性的师生关系结构有利于推进资源整合 自致性意味着行动者之间将对方的表现和成就作为相互对待的基础识别标准。师生关系是一种具有典型自致性的社会关系结构。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非先赋性,即是因为二者后天的相遇、相知而形成的。这样一种自致性,是教师和
11、学生逐渐在互动中深化对于彼此之间认识的过程。这对于教师个人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技能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对于学生而言,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对于教师的认可,并不是对教师这个先赋性称谓的接受和认可,而是随着互动的深入,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技能和魅力等后天性因素的认可和信服。在这样一种关系结构的变化和深入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自我修炼和发展,对于师生关系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有益,同时对于推进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也有益。因为互动中,学生对教师自致性品质和标准的考量,会不自觉地指引教师投入到以高标准和高要求的目标为指导第 1 期 王清霞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高校师生关系育人功能的实现 57 而进行自我提升,而
12、这势必会撬动和聚合更多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业发展和成长、成才目标。1.5 公益性的师生关系结构有利于服务立德树人 公益性意味着行动者在互动中将对方或者集体利益放在优先地位。师生关系是一种带有明显公益性的社会关系结构。在高校师生关系结构中,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大部分教师主体都是将学生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基于这种优先地位的安排,教师主体会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公益性的属性也会推动教师主体尽心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教授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育重要的专业精神,积极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基本的人才培养功能可以得到较
13、为理想化和有效化的展现,其人才培养目标也能有效实现,有助于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当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新型专业人才。2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高校师生关系育人功能实现的阻碍 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经典释义,一个系统只有满足了适应、目标达成、系统整合和潜在模式维持四个基本需求才能发挥其功能并维持系统的稳定5。高校师生关系结构对于高校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地位-角色”的实际存在状态来看,师生主体系统适应能力不足、师生互动价值关怀明显剥离、师生制度化的关联作用有限、师生关系价值观念认知差异等现实结构阻碍,不利于高等教育环境适应、目标
14、达成、系统整合和模式维持四个功能的实现,进一步限制和制约了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对于构建和谐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2.1 师生主体系统适应能力不足:环境适应功能弱化 环境适应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高校师生主体在面临高等教育系统和环境发生变化时,其基本的系统适应能力不足,导致高等教育环境适应功能弱化,不利于师生关系关键育人功能的发挥。也就是说,面对当前阶段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变化,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基本育人要求和标准变得更加严格的环境中,高校师生主体如无法以环境变化为导向做出改变,或从主体角度出发去适应环境变化,即表现出其系统洞察力和环境感知力的相对迟钝,从深层角度来看
15、,则体现出师生关系在环境适应功能层面的不足,成为实现其育人功能的阻碍因素。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立德树人的新标准尚未有效转导到师生主体的认知与行为之中,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基础学习表现产生应有的指引和导向。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之中并未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变和强化,导致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结构并未随着环境的改变和功能的强化而发生相对应的优化和调整。这种对系统适应和环境适应的敏感性下降,反映的是高校师生主体基本的教育生态适应能力不足。因为对系统和环境的洞察和感知难以跟上高等教育系统和人才培养环境的变化节奏和要求,自然也就引致了由于结构问题而产生的环境适应功能弱化,导致高校师生关系互动对育人目标实现的助
16、力出现弱化,不利于高校教师在新的要求和标准中积极调整行为策略,完成对学生更好的教育和培养。2.2 师生互动价值关怀明显剥离:目标达成功能受阻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共同性和发展性的共建关系。师生充分有效的互动是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基本育人目标得以实现和达成的保障。而整个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单向评价,更是对学生综合发展的评判。高等教育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对质量价值观的追求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格。高校师生关系中的师生互动是这种关系结构得以稳定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也要看到,在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结构中,出现了一种十分不和谐的现象和情形,即高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变成了一种以知识传授为单向沟通交流的理智过程,导致师生互动中的情感和价值出现游离,甚至是真空,而这种价值关怀的剥离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基本目标、践行教育基本价值而言十分不利。例如,在虚拟交互场景中,高校师生主体存在语言体系层面的差异、发生节点也存在分散性特征,再加上交互场景虚化、互动空间自由等因素的影响,师生主体的交流存在对话交往过少、交流效果不佳、情感融入58 衡水学院学报投稿平台:https:/ 2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