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衢盆地窑业遗存及其重要价值_蔡乃武.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8399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衢盆地窑业遗存及其重要价值_蔡乃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衢盆地窑业遗存及其重要价值_蔡乃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衢盆地窑业遗存及其重要价值_蔡乃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东方博物青铜管窥(第八十五辑)76金衢盆地窑业遗存及其重要价值蔡乃武(浙江省博物馆310007)【摘要】浙江金衢盆地的制瓷业从商周以迄明清,从未间断。即使在南朝后期至唐代中期浙江制瓷业跌入低谷的两个世纪里,金衢盆地的窑火依然生生不息。南宋以来,此地吸纳了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窑业成果,生产出了丰富多彩的陶瓷产品,并运销海外。铁店、水碓周、抱弄口、全旺、大川等窑址及其产品,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关键词】金衢盆地窑业遗存价值一、金衢盆地金衢盆地,亦称浙中盆地,因其与金华、衢州两个地级市之行政区划范围基本重叠而得名。古陶瓷界一个重要的范畴婺州窑正诞生于这一方水土,所以讲金衢盆地之窑业遗存,

2、亦在揭示和阐发婺州窑之内涵与价值。通过现代卫星遥感高清地图,可以看到金衢盆地东西狭长、南北宽矮,造型近似一只海棠杯。而流布全域的水系,属于钱塘江上游。这条水系,又恰如一条鲜活生动的螭龙形象,其中兰溪是螭龙的颈部,而分别与福建、江西、安徽接壤的江山港和常山港,构成了这条螭龙的开叉双尾。这样的盆地地形和水系格局,使这一地区与周边地区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沟通四方的地理特征。盆地东部与绍兴地区没有高山险阻,西部与闽、赣、皖之间也无天然巨障隔绝。发达的水系,不仅灌溉农田滋养生灵,在古代更是十分重要的水路交通:常山港、江山港是闽、赣、皖三省人员货物进入浙江转往他处的重要码头;盆地南缘发育良好的乌溪江、武义江

3、、东阳江等支流也是重要的水运河道,它们先后汇入兰江,过兰溪后,进入严州、杭州,浩浩荡荡,使之与中心城市和海外的交流方便快捷!在这条水运“高速公路”上,衢州是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之地,而处水运要津之兰溪,成为整个金衢盆地的门户,是自古以来的商贸集散重镇,故而衍生出“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之民间谚语。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金衢盆地占浙江“二分田”之1/3强。但是,跟土地肥沃、濒海繁华的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相比,这里则处于万山之中的内陆,地质构造古老而稳定,山岭丘壑是丹崖地貌和岩溶地形,平原是粉砂岩风化而成的酸性红壤,肥力低下,土地贫瘠,所以长期以来是个开发相对较晚且地广人稀的地区。即使到了明

4、代晚期,在大地理学家王士性眼中,这里依然是民生艰难的地方,所谓“金、衢、严、处丘陵险阻,是为山谷之民”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基于这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一地区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和区域文化心理:耕读传家工商兼顾,勇闯天涯有容乃大。其中绵延不绝、丰富多彩的窑业遗存,不仅是记录地方人文变迁的不朽史书,更是浙江制瓷史乃至世77金衢盆地窑业遗存及其重要价值界陶瓷史不可或缺的内容!二、商周至五代的瓷器生产从纵向看,金衢盆地的窑业从商周以迄明清,环环相扣从未间断,可以勾勒出一部完整的窑业发展史。当然在一些历史节点上,这里的产品在质量和影响上无法跟浙江别的地区媲美,如商周原始瓷不能跟德清和萧山的比,六朝青

5、瓷不能跟上虞的比,唐宋时的婺州窑无法跟慈溪上林湖等地的越窑比,宋元时期的窑业无法跟龙泉窑比。诚然,上述地区皆因优越的制瓷资源和统治者的推动而成为某一历史时期的制瓷业中心并显赫一时,一旦时过境迁,便偃旗息鼓,乃至销声匿迹,均无法独立勾缀出绵亘不断的制瓷史。只有金衢盆地的窑火从未熄灭。这里的商周原始瓷和印纹硬陶的生产,在江山、龙游等地规模不小,与东苕溪流域的湖州德清、浦阳江流域的萧山、绍兴之窑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些产品颇具特色,若与德清的原始瓷进行类比,其时代孰先孰后尚待深入探讨,它们与古越族的迁徙和越国的兴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也是需要关注的课题。据史记记载,越国被楚国破灭后,其族群后裔“滨于

6、江南海上”,即通过这里向钱塘江以南的山中和滨海地区退隐散居,并于秦汉之际在今温州、福州和闽北崇安等地建立地方性割据政权。学术界将瓷器发明的时间定在东汉晚期,并以上虞小仙坛东汉晚期青瓷窑址为典型。事实上,东汉晚期浙江境内可烧制成熟瓷器的,并非小仙坛一处孤星独明,而是呈众星闪烁之势。金衢盆地之武义,便是不可忽视的瓷器发明地之一。这有两个考古依据。一是这里一座东汉晚期墓葬,曾出土了一对青瓷五管瓶(一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一藏于上海博物馆),不仅胎釉品质符合成熟瓷器标准,且制作精良,五管雕塑成胡人形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二是2019年6月30日,金华当地民间古陶瓷研究者,在武义桐琴水库建设工地

7、发现了一处东汉晚期的青瓷窑址,并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瓷器标本、窑具和瓷土矿等实物观察,器物种类、烧制技艺和产品质量均与上虞小仙坛窑址所出者不相上下。由此可见,浙江制瓷史的真实面貌有待于以不断地发现去刷新和完善。从正史资料看,早在东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仅17岁的浙江富阳人孙坚即讨平句章地区的叛乱,从而确立了其在浙江的霸主地位。222年,孙权在父兄的基业上建立吴国,与魏、蜀二国三分天下。浙江是孙吴政权的发祥地和战略大后方,与富阳近在咫尺的金衢盆地在这个时期获得重视和开发也就顺理成章了。南朝后期至唐代中期(约558758),前后长达两个世纪,浙江窑业跌入低谷。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曾经兴盛

8、的湖州、绍兴、宁波以及温州等地,竟在这漫长的时空中见不到一星窑火,出现了空白和断档。幸亏在金衢盆地(包括新嵊盆地),不绝如缕的窑火,填补了空白,谱写了浙江窑业绵延不断的神奇。这些瓷窑的产品多以就地销售为主,时代特征明显,其中江山鹿来之唐代早中期青瓷窑址堪称典型,生产规模较大,采用褐彩条纹和团斑装饰釉面,富有创新精神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们在当地的纪年墓中出土,对瓷器的断代研究很有价值。如江山旱泥坑隋开皇十九年(599)墓出土的一组青瓷,是认识隋代南方青瓷的重要标准器。又如兰溪唐永徽二年(651)墓出土的青瓷四系罐,雍容优雅,是婺州窑乃至整个浙江制瓷史研究都无法绕开的重器。“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

9、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宦游途中写下的这首唐诗,让更多的文人墨客对浙中山水、越国故地充满了向往和好奇,他们溯钱塘江而上进入金衢盆地,在浙江境内开拓了又一条令人神往的唐诗之路。也是在这个时候(8世纪中叶以后),陆羽茶经风行于世,茶道大兴。饮茶的普及和方法的嬗变,极大地促进了瓷器质量的提高和产品种类的丰富。茶经评婺州窑茶碗为浙江第二,全国第三。还有一件重要的唐代茶器,即下腹部刻有“安乡沈令言茗”铭文的茶瓶。形姿端秀,束颈鼓腹,肩有四系,下腹无釉。颈部之系,方便提携以汲泉斟茶,而无釉之设计,让它可以直接置于炉火上炙烧而无爆釉开裂之虞。这种茶瓶,也称汤瓶或铫,其功能类似茶经中

10、专用于煮茶的茶。陆羽设计的茶敞口坦腹,方便观察水之沸腾和茶沫之形成,但对清洁卫生和保持茶香却是不利的,所以茶的流行东方博物青铜管窥(第八十五辑)78范围和时间比较有限,而类似这款茶瓶的造型却获得了流行和发展,并增加了流嘴和把手,设计制作均十分考究。这种有流有把的茶瓶,在唐宋时代和后来的日本,又被称作“急须”。临安人钱镠创建吴越国,跟东汉晚期孙氏父子三人接力缔造吴国之传奇十分相似,他们对浙江窑业的贡献也非常相似:孙氏催生了成熟瓷器,钱镠促成了秘色瓷。据钱镠晚年自述,他也是少年英雄,早在唐懿宗时就在浙江崭露头角,所谓“四朝叠受册封,九帝拱扶宗社。改家为国,兴霸江南”2。孙吴政权采取了与曹魏、刘蜀政

11、权对抗硬扛的战略,而吴越国则贵柔守雌以臣事北,崇信佛教保境安民。吴国的青瓷生产以满足国内各贵族阶层的消费为主,其影响也局限于经济领域和吴国的版图内。而吴越国将瓷器的功能大大拓展了,除满足各级贵族的日常饮食起居,还是供养佛陀的信物和向北方君主称臣输忠的贡品,具有了精神消费品和外交礼物的性质。尤其是贡献北方君主的秘色瓷,由官府直接管理的窑场“贡窑”“东窑”负责生产,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烧成的产品“臣庶不得用”“陶成先得贡吾君”。秘色瓷从此风骚古今,浙江青瓷也从地方特产跃升为驰名天下的品牌。秘色瓷作为吴越国王向中原王朝君主输忠纳诚的贡物,从唐懿宗时肇其端,一直延续到北宋早期。金衢盆地在这一历史时期也

12、有出色的表现,如武义水碓周窑址生产的青瓷就有相当高的品质和特色,但它们属于普通的商品瓷,或因为瓷土资源的先天不足而没有被钱氏政权选中生产进贡用的秘色瓷。三、宋代以来的窑业遗存靖康之难,宋室南渡,“两浙之民,百倍常时”。南逃的宋高宗最终在杭州站稳脚跟,升杭州为临安府,称行在。杭州既为一国之都,浙江成为京畿之地。南宋政权在失去半壁江山的同时,又面临数倍的人口激增。而南方诸省,本来就是山多田少、土地资源缺乏,光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养活众多的生民。从国家治理层面看,对内要安置大量的北方移民,使之安居乐业,对外要拿出大把的钱财以或战或和的方式与金国抗衡周旋。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宋高宗作出了英明决策:

13、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积极开拓海外贸易。在这场由最高统治者推动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瓷器是最大宗商品,而在这条产业链上的产贸人员也成为幸运的弄潮儿。大量的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瓷器在这个时候,真正成为贵贱同珍、雅俗共赏的器具,从帝王贵胄到升斗小民,皆如叶寘坦斋笔衡里所讲的“不贵金玉而贵铜磁”3。且其用途也从普通的日常饮食之需拓展到品茗、熏香、赏花、礼佛等高雅的精神消费领域。瓷器也是南宋时期含金量最高的商品,内销者如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那些精美的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白瓷,无畏急流险滩,从千里之遥的江南山区辗转运到四川盆地,最后又为了避寇乱而窖埋地下。它们在主人的心目中是何等的珍贵!外销者如南海1号沉船,

14、出土了大量南宋初期的以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主的瓷器。“沉舟侧畔千帆过”,就凭这一条沉船即可推断南宋时期外销瓷的惊人数量。不惧惊涛骇浪、扬帆沧海的胆气,来自对商品利润的追求。据南宋文人笔记记载,当时跑一趟海外贸易,回报率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不损农田不拘季节,土火幻化实用美观,博利海外回报丰厚。正是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和贸易,巩固了南宋政权,并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王朝,文化艺术亦臻于登峰造极之境!相对地广人稀的金衢盆地,已然成为南宋的战略大后方。在这片土地上,安置了大量南迁的名门望族和普通百姓,贯穿其中的水系,作为四省人员物资出入京城之交通要道而显得异常繁忙。金衢盆地之南宋瓷业,可谓勃

15、然而兴,异彩纷呈。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发现了众多的南宋至元时期的窑址,分布范围遍及其中的每一个县级行政区。一些地方的窑址集中连片,弥谷披岗,规模很大,选址均在水运条件理想的低山丘陵地带。金华之铁店,武义之抱弄口,衢州之全旺、大川,江山之碗窑等窑址只是其中的典型,还有不少窑址无法纳入调查统计之中,比如乌溪江流域的许多窑址被淹没在水库中而无法掌握。浙江民间流传久远的“宋半山”之说,即指南宋时期遍布山野的瓷窑遗址。金华铁店窑是其中质量较好、遗存较多的一处窑址,分布范围不小,可惜破坏较严重,堆积不丰。器物79金衢盆地窑业遗存及其重要价值之外表均裹一层醒目的乳浊釉,是钧窑系在南方的典型窑口。产品以各式花

16、盆和注子为主,也有一些碗盏类器具。当初刚发现时,前辈学者根据其中的花盆标本与韩国新安海底元代沉船中出土的乳浊釉瓷花盆完全一样,而将其时代定为元代。其实跟墓葬考古一样,沉船之时代只能是确定船中器物时代下限的依据而已。后来,在慈溪匡堰镇古银锭湖边上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在时代属于南宋初年的开刀山等窑址里,也发现了与这种花盆之造型和装饰几乎一模一样的青瓷花盆。这一事实表明,这些装饰木耳边花纹的花盆属于南宋初年就开始流行的式样,而铁店窑也应该是南宋初期创烧的瓷窑。武义抱弄口窑,产品单一,黑釉茶盏占产品总数的95%以上,属于福建建窑系窑口。在一个植被茂密的山坡上,平行排列的六七条龙窑遗迹隐然可见。可见当时生产规模很大,而突然停烧后便再无人为扰动,诚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武义宣平,还有属于龙泉窑系的窑址。不过,宣平在历史上属于处州,在地理单元上也属于瓯江水系,不在金衢盆地之范围内。衢州之全旺乡,在一个大山岙内,星散地分布着许多窑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过考古发掘的梁公塘窑即是其中的一处窑址。这片区域内的窑址,烧制技艺和产品风格一致,属于磁州窑系在南方的一处窑场,其装饰手法,除铁褐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