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端牢“中国饭碗”指明了方向。我国拥有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全国草地面积近40亿亩,其中天然牧草地约 32 亿亩,人工草地 870 万亩。草原是“天然大粮仓”,实施立草为业,践行大食物观,实现“藏粮于草”,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意义重大而深远,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立草为业战略的重要意义优质饲草是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草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通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桥梁和纽带,是纵贯农区和牧区的核心要素,是融合生产和生态的关键。畜牧业发达国家实践证明,奶牛、肉牛和肉羊等产业的发展是以挖掘优质
2、饲草的潜力为前提。研究表明,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主要因素中,饲草饲料(日粮)贡献率超过50。按照“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全产业链发展要求,解决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都离不开草业。因此,实施立草为业,践行大食物观,要从现在做起,像重视农业一样重视草业,像重视基本农田一样重视基本草牧场。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向草业要营养,向草业要蛋白,向草业要食品安全。推进草业发展是优化种植结构、提升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践行大食物观,除了粮食之外,我国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要发挥好这些农业自然资源的潜力,生产出更多样化的食品,特别要大力推进草业发展,才能从总体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
3、已经逐渐引导地方从过去单纯的“粮仓”向“粮仓+奶罐+肉库”转型,将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中加入饲草作物,形成“粮经饲”三元结构体系协调发展,推动传统耕地农业系统转向粮草兼顾的立体农业系统,进而减轻饲料安全对口粮安全的压力。此外,豆科牧草根系发达,根瘤菌可固氮,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据测算,亩产量达500公斤的苜蓿田,每亩每年可固氮16.7 公斤,相当于施 76.6 公斤优质硫酸铵化肥。因此,大力推进草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培肥地力,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农田质量,而且有利于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天然草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
4、与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地球之肺”的森林相比,占据着地球上森林与荒漠、冰原之间的广阔中间地带,覆盖着地球上许多不能生长森林或不宜垦植为农田的生态环境较严酷的地区,是全球生态环境稳定的保障,素有践行大食物观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韩贵清学思践悟57DOI:10.16634/23-1001/d.2023.03.001“地球皮肤”之美称。我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9%,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绿色生态屏障。草原的生态功能,一是防风固沙作用明显,当草原植被覆盖度为30%50%时,近地面风速可降低50%,地面输沙量仅相当于流沙地段的1%。二是涵养水源功能强大,使之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中
5、华民族的水源和“水塔”,草原积蓄的地表水量占全国地表水量的14%,等于全国所有大中型水库库容量的总和。三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草原丰富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改良提供基因支撑,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因银行”。二、大力推进草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引草入田,藏粮于草,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在保障数量供给安全的同时,更加重视粮食质量安全。但无论是量的安全供给,还是质的安全无忧,都与优质饲草密不可分。2022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
6、,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立“种饲草就是种粮食”的大食物理念,大力推进苜蓿等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同样的水土资源,如果生产优质饲草,可收获能量比谷物多35倍,蛋白质比谷物多48倍;1亩优质高产苜蓿提供的蛋白相当于 2 亩大豆。据相关组织和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苜蓿是美国种植最为广泛的第四大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豆;青贮玉米在欧洲的种植面积占全部玉米种植面积的50%以上。因此,在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加快草业发展,引草入田,藏粮于草,不仅可以改善我国牲畜饲料的搭配,提高其营养价值,
7、而且通过喂食饲草可以大幅降低牲畜饲料对于粮食的消耗,真正实现“化粮为草”,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当前,我国饲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均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应加快建立草畜一体化技术体系。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欧盟和美国规定养殖1头奶牛须配备5亩以上土地用于种植饲草,解决粪污消纳和粗饲料保障问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形成草畜平衡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因此,各级政府应真正树立“立草为业、草当粮种”的发展理念,像抓粮食一样抓草业,像管粮食一样管草业,像重视生态保护一样重视草业。应坚持以养定种、以种促养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引导草畜一体化发展,通过粪
8、污还田减少环境污染,构建粮草耦合、林草复合、种养结合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实行科学种草,推行草畜结合,促进饲草产业与草食畜牧业协调绿色健康发展,实现种养双赢。加强草原碳汇研究,为国家双碳战略贡献力量。“双碳”目标下,我国发展草原碳汇大有可为,人工种草、草原改良等可产生巨大碳汇效应。一是种草可改变土地类型并增加固碳能力。有报道指出,若将荒漠化土地全部恢复成草地,每年可新增碳汇5亿10亿吨。二是我国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通过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方式恢复草原固碳能力,可新增碳汇约40亿60亿吨,约为植树造林新增碳汇量的1.4倍。三是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草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
9、,其吸碳固碳能力比树木强。例如,在同等条件下,5年时间内,“速生碳汇草”固碳量是榕树的100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实施退化学思践悟学思践悟58草原修复2.3亿亩,草原固碳潜力巨大。因此,建议将草原碳汇纳入地方性资产,开展调查,摸清价值,纳入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同时,建立草原碳汇教育培训和检测机构,让牧民了解草场的碳汇价值,享受草原碳汇收益,不断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发挥好草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发展多功能草产业,提升草产业附加值。草产业范畴涵盖广泛,与农业、畜牧业、林业、食品业、医药业、生态治理等行业均有交集。一是应充分挖掘草在饲用、食用
10、、生态环境、医药保健、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功能,将草“吃干榨尽”,开发最大价值。二是应充分发挥草的“先锋植物”优势,以耐盐碱草种为抓手,依托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的全产业链运作和产业化发展,实现好草产好肉、产好奶,满足消费者对更绿色、更丰富、更优质、更安全的草畜产品的需求,增强畜产品竞争力。同时,综合运用农业工程、农艺、农机等措施,大力开展盐碱地改良,特别是黑土地碱化、沙化和退化治理,增加国家后备耕地资源储备,实现“草多畜多粮多钱多”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资金投入,提升草业发展保障。我国草业科技基础较差,与农业其他行业相比科技投入远远不足。因此,各级
11、政府要抓住国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将草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全局统筹规划、大力支持。一是要实施草业科技创新工程,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持续攻克草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等各方主体积极性,整合产学研体系,健全草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力争在草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藏粮于草”。二是要高度重视,切实把促进草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多元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企业、农牧民个人等社会资金投资草原保护建设和草业发展,对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原生态恢复、饲草良
12、种繁育、生产基地、物流仓储基地、电商平台等建设均应加大扶持力度。三是要不断完善支持草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制定超载减畜补贴、种草补贴、牧草良种补贴、牧草机械补贴等政策。四是要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搞好资源整合,形成支持和发展合力,借鉴发达国家草牧业保险的经验,参考国内农作物保险的具体做法,建立草业保险制度。强化对外合作,提升草业国际合作。草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早已把草业作为大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并且积累了包括草种培育、良种扩繁、饲草加工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为此,一是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导和参与全球草业科技合作交流,牵头建立全球性的草业科技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现有国际组织,成为国际重大草业科技议题和规则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制定者。二是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组团“走出去”,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统筹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草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和重大科学问题。三是加强对外国际科技合作与产业推动,充分发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的作用,走岀去,请进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国外布局草业,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最终建立独具特色的中国草业。(作者系国际农业教育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国家草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助理编辑/秦嗣昕学思践悟学思践悟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