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健康老龄化视域下社区公园康...观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_郭仲薇.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8748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老龄化视域下社区公园康...观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_郭仲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健康老龄化视域下社区公园康...观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_郭仲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健康老龄化视域下社区公园康...观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_郭仲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总第73期)2023年第一期健康老龄化视域下社区公园康复景观发展研究摘要郭仲薇李 想胡 昂党的二十大郑重宣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健康老龄化战略指引下,成都市从生理和心理、环境与自身、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老龄群体的生命长度与生活质量。本文贯彻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紧扣社区公园与康复景观的发展趋势,通过借鉴新加坡社区公园营建与康复景观打造的实践经验,立足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重任,针对成都社区公园康复景观社会、生态和经济层面的现实问题,提出应发挥后发优势,加强业态融合;分类场景营造,保障要素供给;开

2、放景观市场,明确管理责任,多措并举为破解老龄化难题做出先行示范。关键词:社区公园;康复景观;公园城市;健康老龄化以成都市为例一、引言建党百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愈加明显。据“七人普”数据显示,我国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老龄化呈现出基数大、程度深、范围广、发展快等突出特征,已进入“零人口增长波动期”,成为深度老龄化国家。四川省深度老龄化市州多达 17 个,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未富深老等问题突出,是深度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其中,成都市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与“六人普”相比上升3.60 个百分点(见表 1

3、),老龄群体呈现出鲜明的空巢化、病痛化、失能化特点,给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挑战1。作者简介:郭仲薇(1996-),女,山东济宁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助教,主要景观规划理论与实践。李想(1996-),男,河南濮阳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园林经济管理。胡昂(1974-),男,四川成都人,博士,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园城市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52108021);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GYQ2022014)数据来源:据成都统计年鉴20

4、21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搜集整理。表 1 20102020 年成都市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单位:万人)年龄段/人口总量及占比2020年总量2020年比重2010年总量常住人口2093.78100%1511.880-14岁人口278.0813.28%173.9515-64岁人口1530.5773.10%1186.5565岁及以上人口285.1213.62%151.380-15岁292.2013.95%191.5616-59岁1425.2068.07%1095.2060岁以上376.4117.98%225.132010年比重100.00%11.51%78.48%10.01%12.67%72.4

5、4%14.89%增幅581.89104.13344.03133.73100.62329.99151.28社会民生6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故应加快研判老龄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贯彻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龄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全新要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防范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隐患。健康老龄化,是新发展阶段老龄工作的核心追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战略。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可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让老龄群体维持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拥有较高生活质量;二是让老龄群体中健康、幸福、长寿的占比不断增加;三是进

6、入老龄化的社会能够克服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不利影响2,3。2022 年来,一系列事关老龄工作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重点关注了老龄健康服务资源配置、老龄健康服务体系、老龄健康生活社会环境、老龄健康需求、老龄健康水平与健康预期寿命等问题,补充并引领学术研究不断深入发展。“城市的核心是人”是公园城市突出的价值取向,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以复合开放、安全绿色、共享共治为根本目标,将生态空间价值统筹融入城市整体的运营机制4。从病理预防与园艺疗法的视角来看,老龄群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生理机能退化、行为活动受限,是各类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预防保健意识的提升使老龄群体越来越意识到调节情绪,

7、缓解压力、适当锻炼与亲近自然的重要性。社区公园作为老龄群体可达性与使用率最高的公园类型,既是老龄群体对舒适环境与健康生活诉求的直接表达,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载体,应加快提升其社会价值,深挖生态内涵与美学表达。同时,新冠疫情的反复出现与多点散布,对于社区公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旨在为疫情应急、核酸检测与区域管控预留弹性空间,而且可以为封控期间老龄群体的身心调养提供物理空间,维护公共身心健康。应深刻意识到社区公园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康复景观建设为突破,引领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与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二、相关文献综述(一)社区公园的相关研究社区公

8、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单元,具有可达性较高、渗透性较强、受众范围较广、功能设施较丰富等特质,可就近为居民提供放松休闲、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锻炼健身、人际交往的环境,有助于实现老有所乐、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其建设发展主要受到健康风险因素与建成环境因素两方面的影响(见图 1),其数量和质量对落实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维护居民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及保障居民优质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证实了社区公园内以植物为主的康复景观对于缓解压力、促进健康、增进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见表 2),普遍认为植物聚落结构丰富、活动设施设计合理,自然性和庇护维度适宜对于亚健康状态恢

9、复、病理理疗、压力缓解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作用突出57。此外,空间氛围也是影响社区公园康复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休息、阅读、观景等较为安静舒缓的行为,更加有助于心理状态的恢复,私密性较强、较为安静的空间氛围,有助于此类活动的进行,并产生更好的恢复效果,反之,社区公园可达性越差、访问率越低、景观要素越单一,休闲康复的概率越低8。国内学术界对于社区公园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对公园布局、专项设计层面及效应实证等方面(见图 2)。部分学者将社区公园数量、社区人均面积、邻近距离均值与空间可达效率等指标视作评价公共开放空间绩效水平的关键9。有学者认为影响社区公园游憩感知质量的维度依次为游憩空间、游憩设施、景观质

10、量、图 1 社区公园建设发展影响因素DECISIONMAKING&CONSULTANCY社会民生66(总第73期)2023年第一期游憩环境、服务管理与他人干扰10。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公园中水体的形态与质量,乔灌草的种类、数量与布局等自然景观会对恢复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运动健身环境则能激发使用者的运动热情与社会交往。相关成果既为社区公园康复性景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充分发掘康复景观的价值内涵打下了坚实基础。图 2 社区公园研究高频关键词 citespace 聚类图 3 康复景观研究高频关键词 citespace 聚类(二)康复景观的相关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康复景观的极大外延发展

11、,其范围涵盖一切公园绿地、附属绿地与景区,功能涉及治疗、恢复和保健,服务于所有希望改善和提高目前健康状况的人群11。康复途径也不局限于以植物为主的被动观察式环境,而是综合多种景观元素创造丰富多元的主动参与式康复环境,取得正向身心效果12。综上所述,健康老龄化战略下的康复景观应被视为一切有助于恢复、保持健康,预防各种潜在的身心疾病的景观类型。国外学术界对于康复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景观恢复作用机制、景观健康效益实证、康复景观设计三个方面,一般认为康复景观分为日常活动范围之内的日常型康复景观,与为了配合某种疾病的辅助治疗所营造的非日常型康复景观13。关于康复景观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亲生

12、物假说、瞭望庇护理论、注意力恢复理论与压力痊愈理论等,从不同视域下证实了康复景观所具备的恢复性作用14。部分研究针对自然环境于身心健康的恢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普遍认为公共空间中绿色环境的数量和质量与寿命长短、社会参与感、社会安全性等成正相关,与负面情绪产生、慢性病发病率等成负相关15。具体而言,森林活动有助于减轻不良情绪、提高免疫力16,园艺活动将提升使用者的身体机能和行为效率,增强身体的协调性、注意力与社交能力17。在康复景观设计领域,健康导向的景观设计已从单纯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到对于多维度健康的关注,既注重促进健康的绿色空间的设计,也关注对于促进心理健康的精神空间及营造良好社会关系的社会空

13、间的塑造。国内康复景观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献评论、评价体系研究与设计研究三方面(见图 3),在文献评论方面主要论述了康复景观的起源发展、作用机制、相关案例与评价方法,为康复景观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在评价体系方面主要集中在康复景观的定量评价及康复景观的使用后评价,普遍认为康复景观应具有清晰、通达、聚会场所、私密空间、启示、与自然相连等共同特征,但较少涉及对于使用者需求的评表 2 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功能差异类型/功能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态价值较强较强弱强较弱经济价值强较弱较强较弱弱康复休闲强强较强较弱弱防灾减灾较强强较强较弱较强教育科普较强较弱强较弱弱社会民生67价。在场

14、所设计方面已不局限于医院外环境,养老机构、居住区外环境、度假区、城市公共空间等环境都是康复景观的主要设计场所,但涉及康复景观在社区公园景观中的应用研究还较为缺乏,未来应促进两类研究交叉融合,对康复景观发展进行积极探索。三、“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社区公园康复景观实践经验1965 年建国伊始,新加坡政府就明确了“花园城市”的建设目标,提出了人均 8m2绿地的规划标准,继而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80 年代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21 世纪以来着重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景观设计,将社区规划纳入城市更新体系,强调社区公园的重要作用,引育高质量康复景观。在社会层面上,新加坡社区公园康复景观

15、的有机融入主要体现以下在四个方面。其一,“社区交往+医疗康养”多元供给激发社区活力。新加坡作为典型的高密度组屋城市,立国伊始就强调集约化空间利用,城市内具有形式多样的社区空间,并将社区公园视作居民起居室的延伸,社区公园内设置各类共享空间和配套设施,并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各功能区间的联结道路不仅是交通通道,也为加强邻里联系、提升邻里互动、培育睦邻精神、创造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新加坡新协立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创造出一套可触摸的标识体系“寻路”系统,既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行为能力群体的路线导引,也作为步行网络的分支服务于周边的社区。此外,社区公园内游乐场改建为可满足全年龄段、各类人群游戏和锻炼

16、需求的全代际家庭游乐场,着重关注了老龄群体的行为心理需求,在空间中渗透式融入了无障碍设计,确保了老龄群体在社区内的健身娱乐诉求。其二,“本土特色+居民参与”提升可识别的场所特色。新加坡构建了住宅社区市镇三层级联合的更新规划体系,社区公园格外强调通过建筑、雕塑、装饰等元素,塑造各社区公园的风格性、差异性与视觉可识别性。社区参与项目和社区艺术项目为居民提供参提案、设计与建造社区空间的机会,由建屋发展局授权在社区内试行“空白空间”专门为居民预留出一定规模的公共区域,借此共同创造居民喜闻乐见的社交空间和基础设施。居民委员会可以在国家公园委员会“社区盛开计划”的帮助下建立并更新社区花园,充分尊重并再营造社区特色文化和景观,例如超 2000 名堪培拉居民参与设计组装新加坡第一个社区游乐场。可参与式的社区公园建设模式有助于不同年龄群体的居民提升社区归属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老龄群体的参与弱势与话语弱势,凸显了社区公园的个体特征与区域价值,奠定了坚实的人文价值与民意支持。其三,“绿道系统+智能应用”创设可达式的绿脉网络。新加坡全域建设了超过 300 公里的公园连接道系统,社区连廊、C2C步道、环岛路线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