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带。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使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沿江地区参与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根本遵循。“十三五”期间,江苏省按照党中央要求,在“还江于民”、“与江共生”的实践中保护“母亲河”,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成果。“十四五”时期,江苏省应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重要性,从上中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角度,探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战略目标和总体任务,多元化统筹推进“水岸同治”,努力实现发展质态又一个“沧桑巨变”。一、江苏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
2、发展背景分析(一)从全球层面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 20 多年工业化发展。20 世纪 5060 年代,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发达国家开始了漫长的污染防治历程。当前,碳中和、碳达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超过 130 个国家和地区表示将在 2050 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如何加快绿色复苏、推动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紧迫性课题。(二)从全国层面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任务和有力抓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
3、下,全国各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环境治理腾出生态环境容量,以有力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通过环境监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我国承诺 2030 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充分彰显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雄心与担当。(三)从长江经济带层面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要求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放在首位,严禁搞破坏性开发。“十三五”期间,沿江省市立足各自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相关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通过破解“化工围江”、整治总磷污染等措施,使长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从全流域水体数据看,2020 年首次成
4、功消除了劣类水体,两岸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形成,“十年禁渔”成功遏制了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四)从江苏省自身层面看长江江苏段岸线总长 1 169 千米,位居全流域各省(市)首位。江苏省的长江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十三五”期间,江苏把全省都纳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范畴,从国家战略意图与自身使命担当的高度,在全国率先建立高质量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加强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面整治,积极推进特色示范段和江豚保护区建设,“三生江苏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冯俊(南通大学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江苏 南通 226019)摘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也是人民的共
5、有财富。近年来,江苏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次座谈会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江苏省应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从提高政治站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绿色金融五个方面入手,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定位和新要求,争当长江大保护的“排头兵”和“先行军”。关键词: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绿色发展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2-0047-04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532期2023年第02期Seri
6、al No532No02,2023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研究”(21ZD00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冯俊(1977-),江苏东台人,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从事区域发展战略研究。47-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二、江苏省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主要成就(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始终坚持在长江大保护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水岸同治”原则,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三个方面多措并举提升环境质量,保证长江江苏段干流水质稳定为优。从“十三五”末相关数据看,江苏省污染防治攻坚
7、战在首轮国家考核中获得优秀评价,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 93.3%,“江豚回归,太湖桃花水母重现”充分体现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二)“化工围江”有效缓解化工污染是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而化工污染物又包括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以及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物两个方面。近年来,江苏全省深入开展“263”减化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明确全省不上增量、优化存量、严控总量。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由长江办牵头,构建有效工作机制,针对沿江化工园区开展“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1。截至“十三五”末,全省依法关停化工企业 4 000 多家,化工园区由 54 家减至 29 家。(三)降碳减排成效显著“
8、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坚决落实“双控”,能耗年均增速低于 2%。全省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以及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遏制,在降低碳排放强度方面,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大力推进电力、石化、化工等行业降碳减排,实施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专项行动,煤炭消费占比 2020 年下降至 54%,初步形成以煤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十三五”期间,新能源装机规模由“十二五”末的 945 万千瓦增长至 3 496 万千瓦,增长 369.9%。其中,风电装机较“十二五”末增长375.3%,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四)“两山”理念落实有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路径,
9、也是江苏省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机遇。全省积极探索将生态势能转变为发展动能的新路子。其中,宿迁市通过实施洪泽湖退圩还湖工程,不断提升洪泽湖周边地区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南京市高淳区依托政产学研协同研究,构建了较为合理有效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办法与核算指标体系;徐州市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将采煤塌陷区建设成国家湿地公园;溧阳市依托天目湖资源推广生态资源交易;盐城市黄海湿地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逐步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江苏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生态环境仍未迎来拐点作为工业大省,与长三角其他省市相比,江苏省主要污染
10、物排放依然居高不下,单位面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 年,江苏省优良天数比率为 81.0%,较上海市低 6.2%。此外,长江江苏段码头多、船舶多、货运量大、通航环境复杂,防范水环境风险压力较大。(二)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虽然江苏省正通过优化布局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但是相比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能源结构消费呈高碳型特征,对比“碳中和”要求的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 1:9 的比例存在较大差距。(三)两山转化存在堵点从现状来看,江苏省在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理论、方法方面基础依然薄弱。除生态文旅之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绿色化、特
11、色化、品牌化动力不足,尚未开辟出一条能够推动生态资源优势、地方文化特色、现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四)绿色发展存在资金瓶颈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江苏省绿色金融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绿色金融市场主体以银行为主,主体较为单一,证券、保险、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不能满足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绿色产业(项目)发展方面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投融资需求。同时,绿色金融领域人才较为匮乏。四、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发展思路一是强化系统思维。系统思维要求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和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出发开展综合考察。长
12、江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上中下游、左右岸具有紧密的经济社会关联。因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不能依靠“点穴式”模式解决,而是必须依靠系统性思维统筹安排源头功能修复、岸线优化管理、河道清理提升、河口综合整治等工作。要在地区间发展互补性上下工夫,明确江苏省“1+3”功能区不同区段的定位,避免“以邻为壑”。要强化多元协同治理,构建跨区域互动协作机制,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要注重整体推进,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2。48-二是坚持久久为功。实现长江经济带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取得质的飞跃,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要一张蓝图干到底,更要苦干实干、
13、久久为功。江苏省各设区市以及区县级基层单位已形成不少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可推广南通市治理岸线、常州市破解“化工围江”、泰州市建设长江生态监控基地等省内各设区市的成功经验,制定江苏省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和路线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将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宜居建设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偿还“生态账”,统筹“经济账”,算好“社会账”。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基于“三生融合”理念,加快长江岸线整治,构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底蕴的自然景观、滨水绿带。要把岸线修复与产业绿色转型统筹起来,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黄金带”镶上“绿宝石”,不断满足人
14、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此外,还要以扬子江城市群为引领,提升城市群和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力,促进南北两岸协调均衡发展,形成长江经济带繁华都市、田园乡村相辉映的最美地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二)夯实生态基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推进源头治理。要减少和有效治理污染,加强源头治理是根本。要强化污水处理,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水污染处理能力,重点针对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农药类等持久性污染物以及重金属、抗生素等物质完善排放标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对标浙江省找差距,完善 VOCs 排放控制指标体系,着力提升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强化港口和船舶污染治理,加快老旧
15、船舶淘汰更新,加快建设使用船舶岸电设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工程。二是实施协同治理。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多目标协同治理能力建设,是保障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并辔而行的核心要义。要推广“苏州吴江和嘉兴秀洲建立联合河长制”的经验,不断完善基层跨区域合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多元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广苏州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的经验,建立区域信息共享生态云平台,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远程“一体化”协同监管。严格落实 长江保护法,组建长江流域综合执法队伍,对非法排放、倾倒、处置、经营危险废物的产业链开展全环节、全流程刑事打击4。三是探索精准治理。提高污
16、染源监测能力与水平,推广“南京智慧眼”经验,鼓励各地依托大数据、遥感、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综合性、智能化、精准化监测。引导企业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实现“产治一体化”,推动治理模式由“集中治理”向“精细化、精准化治理”转变。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重大自然灾害预判与防控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创新力度,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推动实现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精准治理污染提供技术支撑5。(三)围绕“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是深入推进降碳减排。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各类园区以及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绿色化、循环化、智慧化改造,从生态产业、生态工业园、生态城市、生态物流等不同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立足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开展碳汇基本情况调查,布局低碳用地;建立涵盖江海河湖和陆地的碳汇核算体系,深入挖掘森林、湿地、河流、湖泊、海洋等碳汇功能,支持盐城市加快建设千里海堤防护林带和万亩新林场,把生态基底变为重要碳汇区。二是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或很少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