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交通“聚变”未来已来_陈雄.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880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0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聚变”未来已来_陈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交通“聚变”未来已来_陈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交通“聚变”,未来已来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22年世界城市报告:展望城市未来,针对疫情冲击、全球未来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等当下社会问题,提出了走向韧性、公正、可持续的城市未来发展路径。全球发达城市在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将人本、生态、科技作为未来城市聚焦的对象,通过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思考,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社会公平、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数字治理、智慧未来,是城市发展的探索方向。基于人本需求的空间重构:以空间为核心的功能布局结构向以人为核心的功能布局结构方向发展,即城市结构碎片化、资源分散化、功能混合化。基于低碳生态的城市营建:“双碳”背景下的绿色金融与碳交易,驱动未来城市建设新

2、模式。基于科技驱动的服务革新: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驱动为主,带动城市产品在服务层面更迭,最终影响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基于复杂系统的跨界融合: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需要构建多学科、多领域、跨专业、跨部门的机构,统筹推动政府、市场、科研等方面的发展。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机场航站楼、高铁站、城际及地铁轨道站为代表的大型交通建筑也在快速演变,并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型交通建筑是多学科融合与创新的典型,其规模宏大,功能复杂,系统繁多,技术先进,需要通过一体化设计才能够实现高水平的建设和运营目标。大型交通建筑作为公共性最强的建筑类型之一,人性化设计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以零距

3、离换乘、无缝化衔接为目标,展现对全民的关爱,完善重大交通设施的功能布局。大型交通建筑的设计理念及核心为提升体验、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航站楼和轨道交通、高铁城际的衔接越来越密切,以及空铁联运的集约、高效,已经成为机场设计的主流和标配。大型交通枢纽作为城市门户,肩负塑造城市形象的重任。事实上,它们远远不止是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还是城市生活的载体,是人们聚集、交流的城市客厅。它们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市文化传播,创造出行与购物、餐饮、休闲紧密结合的多元价值,像一座微型城市,有效促进“交通+产业+人”的融合发

4、展。大型交通枢纽TOD开发模式,综合利用土地,提升换乘效率,打造立体都市,营造枢纽产业社区,实现站城一体空间的融合,为城市提供高品质的公共空间。体验成为新一代人才和消费者的兴趣所在。提供独特空间体验和个性服务,将成为未来交通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例如:交通枢纽有了更多的机会与公共艺术深度结合。营造地域特色是当前机场航站楼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公共空间,其需要更多的打卡场景。站城融合创造了以高铁及轨道站为核心的城市区域和城市综合体的整体形象,将枢纽环境和城市景观空间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城市设计,将彻底转变交通枢纽的面貌。在“双碳”目标下,大型交通枢纽将积极推出行之有效的环保解决方案。例如:加强

5、对风能、地热能、太阳能、雨水循环系统、区域制冷和热能储存系统等的利用;重视建设和运营阶段的选材与设备选型;采用多种绿色节能设计措施;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运用绿色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作为韧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交通枢纽设施需要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情况,实现“平疫功能转换”,抵御自然灾害,保证人们安全,具备及时修复和自我完善的韧性。此外,大型交通枢纽设施还需要具有适应不同时段客流和需求变化的能力,以及满足持续增长需求的弹性。智能化是大型交通枢纽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设计云平台及信息集成系统承载交通枢纽的全业务运行及服务,通过平台的技术赋能、业务赋能,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交通枢纽智能运控中心基于大运控

6、、大安全、大服务框架的各业务系统,运用“一张图”的可视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科学化决策水平,大幅提升旅客的出行便利度和舒适体验感。将BIM作为项目管理的技术手段,使其贯穿设计、建造及运维的整个流程,完成建设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数字化交付,是建筑师与业主非常重视并期待的数字化设计建造。我国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资源、环境、社会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双碳”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使得粗放、低效的传统城市发展和建设模式难以为继。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探索未来城市建设模式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未来,大型交通建筑将是探索的重点。本期客座主编:陈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硕士生导师从业30余年,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大型和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高层建筑等大型复杂公共建筑设计领域实践丰富,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质奖等行业重要设计奖项。结合长期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思考,提出“合和建筑观”的建筑创作理念:提倡建筑要素之间的和谐,形成建筑系统整体关系平衡、稳定的“合和”状态,最终实现多要素的和谐统一、多维融合、合以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