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进高水平...于全球价值链位置视角的研究_洪俊杰.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8983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4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进高水平...于全球价值链位置视角的研究_洪俊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进高水平...于全球价值链位置视角的研究_洪俊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进高水平...于全球价值链位置视角的研究_洪俊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立足国内大循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基于全球价值链位置视角的研究洪俊杰隋佳良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省级数据展开研究,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指数,计算制造业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以衡量高水平对外开放,考察国内大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国内大循环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出口企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内大循环对外资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的促进效应更大,在东部地区的促进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高等教育人才比重存在正向中介效应,但制度质量存

2、在负向中介效应。本研究结论为加速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作用以及国际循环的赋能作用,通过国内大循环吸收全球优质资源,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提供政策参考。关键词: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全球价值链位置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670(2023)1000118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且针对国内大循环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

3、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具备形成国内大循环的条件。2020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目前,国内大市场正不断释放潜力,市场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国内大循1国际贸易问题2023 年第 1 期 收稿日期20221211 作者信息 洪俊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隋佳良(通讯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

4、研究生,电子信箱 nerosui126 DOI:10.13510/ki.jit.2023.01.004环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均有所发展。首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其次,国内市场逐渐壮大、活跃,拥有超 14 亿人口和 4 亿中产阶层,具有巨大的内需潜能。此外,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不仅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体系与能源体系也加快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最后,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化体系相对完整,产业链、供

5、应链完备。但是,我国国内循环存在堵点与难点,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尚待进一步巩固,与国际循环的联动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本文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方面评估国内循环,以制造业出口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评估高水平开放程度,分析国内大循环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影响。一、文献综述(一)国内大循环与测度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消费、分配、交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认为“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此衍生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构成了国内大循环的四个重要方面。随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许多

6、学者对国内大循环展开了研究与探讨。刘志彪(2020)1 认为国内大循环是指生产活动的投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周而复始的往复运动。谢富胜和匡晓璐(2022)2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理论,论述了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民经济循环的堵点,并从乡村振兴扩大内需、构建生产网络以及创新角度就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出建议。黄群慧(2021)3 基于钱纳里的发展理论提出,对于如今已成为世界大国之一的中国而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需要由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创新驱动。除上述对于国内大循环的讨论外,也有学者开始尝试对国内大循环进行测度。李自若等(2022)4 通过测度内贸与外贸成本,从

7、市场一体化角度进行区域分析,发现中国的国内分割提高了内贸成本,阻碍了省际贸易,国内大循环仍未畅通。黄群慧和倪红福(2021)5 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度中国的国内循环水平并进行国际比较,得出中国目前的国内大循环仍需发展。李敬和刘洋(2022)6 采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从省内循环、省际循环以及国际循环三个角度测度国民经济循环,得出国民经济中国内循环占比已远超国际循环,并以省内循环为主。(二)国内大循环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于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内有许多学者展开讨论。桑百川(2021)7 认为,更2国际贸易问题2023 年第 1 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3

8、637 页。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包括实体经济和经济制度两个层面,要求更大的贸易规模、投资规模,更高的贸易投资质量,先进的国际经贸标准。洪俊杰等(2022)8 认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特征,有利于打通一系列堵点,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马建堂和赵昌文(2020)9 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是以国内促国际,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也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具潜力的成长空间。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使得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牢牢掌握主动权。刘志彪(2012 10;2015 11)着眼于创新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良性互动,结合对外资依赖度较高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进行分析,认为中国需要由出口导向转为

9、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和创新驱动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江小涓和孟丽君(2021)12 结合新发展格局,采用宏观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外循环为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各方面条件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循环地位下降。需要畅通内外循环,以高质量内循环吸引高质量外资并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结合国内大循环,就如何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展开研究。王跃生等(2021)13 通过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三次浪潮,结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和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定梳理中国对外开放的演

10、进逻辑,认为对外开放的动能以内部开放促发展为主。从全球价值链、生产链角度出发,凌永辉和刘志彪(2020)14 提出,发挥大国优势能够形成内需主导型全球产业链,提高全球产业链地位,培养本土企业成为全球价值链、生产链的“链主”,突破原有价值链的“低端锁定”。而针对外向型企业与内向型企业,丁晓强等(2021)15 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两者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在立足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外向型企业能够通过积极培育国内市场,推进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内向型企业能够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如上文所述,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加快建设“双循环

11、”新发展格局,有关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研究逐渐丰富。但是,学界对立足国内大循环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两者关系的讨论较少,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深入研究也较少,而且,现有研究大多从投入产出表的角度对国内大循环进行国家层面的宏观测度,缺少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视角的综合考虑。本文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方面综合测度国内大循环,针对立足国内大循环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为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微观证据与支撑,并基于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二、国内大循环的测度根据前文所述,结合现有文献,当前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国内大循环的研究,多基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角度进行

12、论述(王一鸣,202016;黄群慧,2021;江小涓和孟丽君,2021)。从内循环角度考虑,由于其涵盖不同的四大3国际贸易问题2023 年第 1 期方面,用单一的数量指标对国内大循环进行分析与度量难免存在偏颇与疏漏。因此,本文基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方面,利用我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计算不同指标,构建国内大循环指数。数据时间跨度为 20002013年,来源为 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一)生产马克思认为,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低廉的要素成本吸引大量投资,快速融入世界经济,生产规模与生产率快速提升。但随着我国进入

13、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端面临生产过剩,生产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度高,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等问题。以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进而带动产业链升级,是经济内循环高速发展的动力之一(郭晴,2020)17。二十大报告也强调我国要实现创新发展。因此,本文选择省域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生产指标,采用基于 DEA 的 Malmquist 指数法进行计算,投入变量选取劳动人数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产出变量选取 GDP。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参考张军等(2004)18 的方法,进行价格平减后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GDP同样进行平减处理。结合当前相关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提升地区整体生产效率与创新水平

14、。因此,该指标与国内大循环指标正相关。(二)分配分配对国内经济的循环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提高劳动报酬,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能够保障居民收入,畅通循环。对此,我国通过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深耕,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二十大报告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完善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因此,为反映各省分配现状,本文从收入差距角度对分配进行测度。参考钞小静和沈坤荣(2014)19、刘贯春(2017)20 的测度方法,选取各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15、来反映收入差距,该值越高表明收入差距越小。(三)流通流通是保障市场循环的重要一环。马克思指出,市场是流通领域本身的总表现。流通在经济社会运行的生产端与消费端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商品价值的媒介。当前,流通业已不仅仅局限于商品流通,其已与生产过程日益融合(王晓东和谢莉娟,2020)21。高效、安全的流通体系,能够保证要素、商品等在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流转速率,降低商品和要素在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冰山成本”。可以说,流通在经济运行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本文参考马强文和任保平4国际贸易问题2023 年第 1 期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失

16、,故略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31 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 309 页。(2011)22、谢莉娟等(2021)23 的研究,认为流通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本文选取各省流通业总产值占 GDP 比重作为流通指标,流通业规模越大表示流通业越发达,越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的发展。(四)消费根据马克思的消费理论,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14 亿人口和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为消费提供了广度,多地域、多民族的异质性为消费提供了深度。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重要着力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但是,当前我国最终消费水平距离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仍需要发掘内需。综上,本文参考相关文献,选取最终消费率,即按支出法计算的最终消费占 GDP 比重,作为消费指标。最终消费率越高表示内需挖掘越充分,越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的构建。在建立综合指标的过程中,通常选取主观赋权法或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