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具身认知理论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探析_程实.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2905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具身认知理论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探析_程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具身认知理论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探析_程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具身认知理论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探析_程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6 才智 2023.03 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Ability And Wisdom具身认知理论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探析程实 郑天娇基金资助:2022年度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具身认知理论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研究”(2022CXZX-189)。摘要: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而中小学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点实施阵地,因此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成效。本文从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问题、现状、实施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得出要通过整合教师队伍,让课程从“纸上谈兵”到“脚踏实地”,更新实施理念,让课程从“零散化”到“系统化”,更新实施方式,让课

2、程从“单一化”到“多样化”,更新实施模式,让课程从“单线实施”到“多线融合”,来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目的。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具身认知理论作者简介:程实(1997),女,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原理方向,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郑天娇(1995),女,吉林松原人,研究员,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高等教育校史研究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2020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1,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2022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

3、标准2,规定了义务阶段劳动课程目标以及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相关文件的出台与实施都充分说明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或技能训练,而是在身体和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稳定认知的过程。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感官都参与其中,来感受世界的变化”3,以此使学生的身体、精神都得以充盈和完满。具身认知理论也同样主张“身心合一”,这正好与劳动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同时基于身体的劳动教育课程更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因此,本研究在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下,来探究中小学劳动课程具身化的内涵、意义和途径,从而为新时代中小

4、学劳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具身内涵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即是认知活动发生的载体,又是认知活动发生的主体。威尔逊认为,“具身是植根于环境的”4,认知依赖于拥有各种感知能力的身体,身体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身体经验。叶浩生认为,“心智”和“身体”是密不可分的,心智是身体与环境的作用中塑造出来的,有什么样的身体,就有什么样的心智5。2022 年,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提到“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体验环境、亲手操作”6,让学生亲历、亲手、亲身的去体验与操作,基于身体与环境的作用来获取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培养劳动精神和提升劳动素养,这都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的具身

5、性。二者都是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作用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将具身认知理论融入到劳动教育课程中,是极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具身性劳动教育强调要摆脱桌椅对身体束缚,主张劳动活动中做到“眼、手、脚、口、心”等身体各部分共同参与,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具身化就是要使学生的身体真正地回归课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劳动课程育人”的目标,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素养起到才智 2023.03 中 157 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Ability And Wisdom积极的作用。二、具身认知理论运用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必要性(一)促进劳动认知生成:塑造正确的劳动观念认知不仅是具身的,而且还是环境

6、的,环境对认知的生成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劳动教育课程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具身认知理论融入到劳动教育课程的课堂中,为学生创造劳动环境,让学生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使学生的身体根据劳动环境的变化进行主动的适应和调整。通过学生身体与劳动环境相互作用,感受不同的劳动情景、获取不同的劳动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带来的辛苦与快乐,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从而获得多样的生命感悟。将具身认知理论融入到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二)增强劳动情感体验:培养正确劳动精神情感与认知是紧密联系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

7、活动中起着动力和导向的作用。所以,在劳动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要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经验、充满活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劳动教育课也经常被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占用,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劳动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而将具身认知理论融入到劳动教育课程,更加注重的是“身”“心”一体,通过合适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地将“身体”与“心智”都融入到真实的劳动实践情境中,在情境中享受劳动、学会劳动和爱上劳动,继承和传承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同时,通过身体与情景的相互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劳动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劳动精

8、神。(三)营造劳动氛围: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在环境的作用下身体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劳动实践氛围。第一,打造良好文化环境和物理环境。如:摆脱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形式,可以将学生的座位排成“面对面”式,教师站在中间,或是“圆形”等,让学生与教师间没有等级的压迫感。再如:在班级内贴上劳动的标语或劳模的照片事迹等。第二,将实体环境与虚拟环境相结合。这就要借助“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有效联动,加强三方协同育人的作用,这就将封闭的空间转到真实的实践场地,拓展“家校社”的合作领域,体验科技带来的虚拟环境,如,虚拟养殖、虚拟种树等,营造不一样的劳动氛围。将劳动教

9、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参与不同的实践劳动,体验不同的劳动形式,形成经常性的劳动和稳定的劳动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三、中小学劳动课程离身的困境具 身 认 知 理 论 下 劳 动 课 程 应 该 关 注 学 生 的“身”“心”一体,注重学生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重视劳动活动的参与性与体验感,这同样是劳动教育的真正用意。但是,当前劳动教育课程与此相差甚远,仿佛陷入了“离身”的困境。(一)课程目标模糊化“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来获取事物的内在本质,增进自强自立的能力,了解体会劳动者的辛苦”7。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质、精神和情感的时代新

10、人。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出现了模糊化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一门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明确的课程目标非常重要,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将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偏向于工具化,注重热门和新兴技术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劳动本身的价值,体现了劳动教育课程出现了功利化的现象。第二,将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或农业劳动,简单地把劳动教育等同于“擦黑板”“搬桌椅板凳”“锄草”等,异化了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忽略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基于以上两点,导致了“有教无劳”与“有劳无教”两种极端现象。(二)课程内容浅层化劳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综合类课程,包含的课程内容非常广泛。目前,劳动课程内容出现浅层化现象。从教学形

11、式上来看,中小学的劳动课程内容大多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忽视间接经验,虽然学校多注重多种多样的劳动形式,但是缺乏劳动教育的深度。如,打扫卫生、整理衣物、做一道菜等,这些都是简单的实践活动,并未起到塑造劳动价值观的作用,只是片面地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忽略了间接经验。身体对于世界的知觉不是一种“映像”,而是被身体“塑造”出来的8,这种“塑造”是通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所以,劳动课程的内容决定着劳动认知与观念的形成。从师资上来看,劳动教育课程的专任教师紧缺,很多学校使用兼职教师,缺少专业的劳动知识与专业素养,只是简单地理论传授,造成了“照本宣科”的现象。其次,兼职教师有其他工作

12、,身兼数职,导致兼职教师158 才智 2023.03 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Ability And Wisdom工作压力过大,对劳动教育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倾注的经历不够,只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表面,造成课程内容“浅层化”“单一化”的现象。(三)课程实施祛身化受传统“身心二元论”的影响,劳动教育的地位被边缘化,存在着劳动教育被曲解和异化的现象。就教学过程而言,劳动教育课程并未像其他课程一样,有着具体的上课时间,多是利用周末的时间或是每周抽出一点时间简单进行,并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与系列的实践活动。即使是有具体的上课时间,也是学生坐在课桌前板凳上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授,学生进行颈部以上的

13、劳动,只有得到老师允许的条件下,学生才能进行活动,出现了身体脱离课堂的现象。就教学环境而言,劳动教育课程多半是在教室中进行的,将学生的身体封闭在教室中,这无疑限制了学生活动环境。认知过程植根于身体,劳动教育必须要身心一体地参与实践活动,通过环境与身体的相互作用形成认知。就课程实施地位而言,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处于较低的地位。在“应试”的大环境下,“五育”中“智育”起到绝对的主导地位,劳动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学校在授课时,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室外的实践活动较少;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多关心学生的考试课程,学生也多将注意力放在考试课程上,对劳动教育只“知”未“懂”,更谈不到“爱”。因此,在课程

14、实施中出现了祛身化现象,脱离身体的认知是片面的,要将身体带入课堂,将劳动教育从“全脑教育”转向为“全身教育”。(四)课程评价虚假化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缺少完整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上,各学校也是大不相同,导致了课程评价的虚假化的现象。在评价内容方面,教师多注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劳动体验。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让身体回归课堂,这就说明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绝对不是简单地对劳动成果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感和创造力等。有些甚至将参与劳动的次数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因此,学生只注重参与劳动的次数,形成了“为了评价而劳动、为了劳动而评价”的形式评价,导致了

15、课程评价的虚假化。在评价主体方面,多以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虽然,在评价过程中也涉及到学生的自我评价,但是,评价所占的分量少之又少,对于课程的评价应让家庭、学校、学生都切实地参与到评价当中,增加家庭和学生表达和体验的机会,进行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真实性。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走向具身化的实施策略(一)整合教师队伍,让课程从“纸上谈兵”到“脚踏实地”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障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劳动教育不能停留在纸上,要脚踏实地地去实施,那么整合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使劳动教育落地的重要环节。当前,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较少,部分中小学一个学校配备一个专职的劳动课程教师,甚至部分学校未配备专职

16、的劳动课程教师。所以,将教师队伍进行整合,配备专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来保障足够数量的师资。首先可以和师范院校进行合作,带头开设劳动教育专业,为劳动教育课程储备专业教师。其次,还可以在其他师范专业的教学中加入劳动教育相关知识,以此来培养劳动教育的兼职教师。最后,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性,要经过严格的培养、选拔、培训、研修等过程,增加专职、兼职教师交流的机会,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让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从“纸上谈兵”到“脚踏实地”。(二)更新实施理念,让课程从“零散化”到“系统化”劳动教育的过程是连续的、有衔接的,并不是独立的、毫无联系的,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劳动课程的连续性,更新劳动课程的实施理念,让课程从“零散化”到“系统化”,注重小学中学大学间课程的衔接,在小学阶段“点”“线”的基础上构建大学阶段“面”和“体”立体的教育体系。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与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将小学、中学、大学的劳动课程科学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增强劳动课程的系统性,更有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三)更新实施方式,让课程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具身认知理论视角注重身体的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