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学习好、运用好、培训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市委组织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上的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典是国之大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法典;是民之大本,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的制度安排;是政之大纲,是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重要准绳。组工干部应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将
2、民法典作为案头书,争做学习、宣传、运用民法典的表率。根据市委组织部理论学习中心组的要求,现在从两个方面作学习体会交流。一方面,组工干部要主动学习民法典、主动宣传民法典。组工干部要做学习民法典的表率,加大学习民法典的力度,把学习贯彻民法典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准确理解和把握民法典立法精神、条文含义、核心内容。组工干部要带头学习民法典,先学起来,迅速掀起学习热潮,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既个人体会又开展互相交流,紧密联系组织工作实际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学习、熟悉法条,深入思考、领会精髓。要主动宣传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
3、里。组工干部要做宣传民法典的表率,主动深入到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积极参加普法宣传教育,增强法治观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让这部重要法典进入百姓家中,要加强法治宣传引导,让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营造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运用好某某先锋网、某某先锋公众号做好民法典宣传工作。同时,组工干部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管党治党的“形象代言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要求,组工干部既要清楚自己的职责使命、胸怀“两个大局”、做“政策通”,主动运用民法典,
4、如何运用民法典于组织工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组工干部要做运用民法典的表率,在干部、基层党建、人才等具体工作中寻找着力点、切入点,切实维护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面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要强化民法典和组织工作的紧密联系,把运用实施摆在突出位置,带头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推进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做好民法典学习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
5、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能得到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繁荣发展,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就会持续提升。作为我们组织部门来说,就是要把民法典纳入干部培训课程范围,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具体来说:一是全面系统学。把民法典学习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任务,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培训、融合培训的方式,轮训党员干部。二是及时跟进学。坚持把民法典学习同民法典实施推进结合起来,做到时间上跟进、学习上跟进、思考上跟进。三是联系实际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
6、运用。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结合现实问题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用科学理论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当前某某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和世界康养旅游目的地等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民法典的学习培训。同时,围绕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要求,结合省市的安排部署。组织部门要集聚干部教育培训资源,让本地本土的专家学者学好讲好民法典。我们都知道,民法典教育培训工作者培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民法典的推进实施,因此要着力在增强民法典教育培训工作者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走出去学。积极创造条件让民法典教育培训工作者到市外,到民法典宣传教育做得好的地区进行学习交流,提升民法典教育培训的理论水平。二是请进来教。邀请全国有名的民法典专家学者到某某,就民法典教育培训开展集中培训或一对一的指导。三是坐下来讲。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试讲、好课程评比等,充分发挥全市民法典教育培训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