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曾国藩家风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镜鉴张霞飞,景云,何孟飞(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摘要:曾国藩家风思想集兴家之本、兴家之源、兴家之方于一体,涵盖修身之道、治学之道、育人之道等理论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重要构成和优秀典范。崇德向善、化育成人是曾国藩家风思想的底层逻辑和价值依归,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同追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意涵,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明理教育和养成教育提供了目标导向、思想滋养和方法借鉴。曾国藩家风思想启示我们要强化育人目标,擢升大学生崇德向善的道德涵养;深化育人内容,注重大学生有志有恒的为学之道;优化育人方法,聚焦大学生勤俭慎
2、独的行为养成。关键词:曾国藩家风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教家风建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从摆脱贫困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研究”()作者简介:张霞飞,女,宁夏固原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景云,男,宁夏固原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孟飞,男,安徽利辛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
3、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这进一步凸显了家庭家教家风对个体进步、社会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再度强调了家风建设的必要性。曾国藩家风思想是中华优良传统家风的重要构成和优秀典范,内蕴修身之道、治学之道和育人之道,彰显中国人内在的德性依循、人格风范和行为规约。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同追求,都指向化育成人、立德树人,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明理教育、养成教育的丰厚滋养。由此,将曾国藩家风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汲取其理论精华,发挥其育人功能,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推动其实然性和创造性落地生根的现实之需,亦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应有之念。当前,学界对曾国藩
4、家风思想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者们主要围绕其形第 卷 第 期广 东 第 二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成渊源、内容特征以及时代价值进行论析,同时也探讨了曾国藩家风思想对当代家风建设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涉及曾国藩家风思想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探讨,但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缺乏更为系统性、深层次的理论阐释。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阐释曾国藩家风思想的主要内容,其后根据其内容要义透视所内蕴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最后基于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涵,有针对性、层次性地提出启示思考,以期推动曾国藩家风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一、曾国藩家风思想的主要内容曾
5、国藩家风思想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鲜明的治家理论体系,是曾国藩立足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对家庭、子弟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其家风思想以修身立德为逻辑基点,注重子弟的读书教育,推崇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又兼具独特的教育方法。(一)兴家之本:孝悌仁爱,修身立德曾国藩家风思想以孝悌仁爱、修身立德为其育人的逻辑基点和兴家之本,注重培育子弟的思想道德修养。孝悌仁爱是家和之方、立德之本,修身养性则是道德人格确立之基石。曾国藩深受儒家文化的陶染,十分推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思想。在他看来,孝悌仁爱是家庭家风教育的核心,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与长久繁荣离不开孝友之家的构建。因此,他经常教导家中子弟要懂孝悌之道,践行
6、孝友。关于“孝”,他主张“事父母以得欢心为本”,注重关心父母的精神状态;关于“悌”,他更加注重建立符合道德规范的关系,倡导兄弟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亲礼让,对于错失要直言规劝。在传统社会,这样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对社会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倡导“孝悌仁爱”之外,曾国藩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十分重视修身立德,并以此为教育之根本。曾国藩在学习和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悟,提出了四条修身法则:“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其中“慎独”是修身养性的首要条件,它要求一个人在独处时应谨慎心诚,强调自我警戒和不断反思;“主敬”则要
7、求一个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也就是内外兼修;“求仁”是曾国藩以儒家思想为价值导向,教育子弟做人要有仁爱之心,包容万物,和光同尘,奉献社会;“习劳”则指人应该勤于劳动,曾国藩认为“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所以他要求子弟辛勤劳作,切不可懈怠。此外,曾国藩总结先儒圣贤修身之道,提出“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叮咛子弟为人处世应不嫉妒不功利,豁达冲融。又以“虚心以求,诚心以处”为修身信条,教导子弟以诚待人、谦虚处事。于此,无论是教导子弟孝悌仁爱还是修身养性,立德都是曾国藩家风思想的一条主线,既涵盖睦亲齐家的“小德”,又指向止于至善的“大德”,
8、以求促进自我人格完善,实现天下太平。(二)兴家之源:博览群书,读书明理从古至今,读书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身处传统社会,生在科举时代,曾国藩通过读书而步入仕途。历经官场的尔虞我诈、变化莫测,曾国藩对读书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卷 在家风教育中,他愈加重视子弟的读书教育,并以此为兴家之源。关于读书目的,曾国藩并不赞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他指出,“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在他看来,读书不是为了成为达官贵族,而是成为明事理的君子。因此,他告诫子弟不要过分追逐名利,而是通过多读书来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圣贤之人。关于如何读书,他提
9、出有志、有识、有恒的“三有方法”,即漫漫求学路是一个胸怀志向、增长见识、持之以恒的过程。志向、见识、恒心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机械、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贯通、高度统一的合力关系。学而无志则无风骨,学而无识则易自满,学而无恒则一无所成。诚然如此,曾国藩认为读书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践活动,需要倾注人的智慧与心血。第一,“人生需有根柢,方克撑持世间变化”,志向是人生之根基,读书须先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为百姓幸福、国家振兴是曾国藩对子弟读书之志的殷切嘱托。第二,读书要有识,即通过读书不断增长见识。为此,曾国藩总结了“看、读、写、作”四字读书方法,要求子弟博
10、览群书、孜孜不倦、字斟句酌、学思并重,将阅读书籍、诵读书籍、勤做笔记与创作新文有效贯通,以开拓视野,全面提高,真正做好学问。其中,关于阅读书籍,曾国藩不仅提倡子弟研读国学典籍和诗词,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还勉励子弟兼容“西学”,精通算术和外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敢于面对未来之挑战。第三,读书要有恒,其指向为学之道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韧劲和耐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成就一番事业需要长期的劳动积累与辛勤付出。读书是一个由浅入深、长期积累的过程,曾国藩叮嘱子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告诫他们在求学之路上要虚心涵泳、锲而不舍、有始有终。(三)兴家之方:勤俭自持,严爱殷责曾国藩不
11、仅重视子弟的修身之道和为学之道,同时也注重子弟和家庭成员的行为养成。他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教导子弟勤俭持家、习劳习苦。一方面,晓喻与示范的统一是曾国藩家风思想鲜明的特色。曾国藩的治家理想是成为耕读孝友之家,虽身居高位,却始终“颇以勤字自励”“好以俭字教人”,认为“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为了促使子弟养成勤俭的行为习惯,曾国藩不仅制定了“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为本的耕读家规,而且以身示范、身体力行地为子弟树立榜样,切实地体现了“身教重于言教,信行不信言”的哲理,为后世的教育提供了经典范例。另一方面,曾国藩在教育子弟时坚持感化与规约的统一,即厚爱与严管的统一,对于恶习和
12、错误绝不纵容泛滥。虽是官宦之家,但是曾国藩及家人日常生活也是节制有度,家中没有仆役,婚丧嫁娶一切从简,男子需下地种田,女子在家纺织洗衣、煮菜烧茶,杜绝好逸恶劳,反对奢靡作风。曾国藩虽然对子弟要求严格,但是在严格家风背后流露的是他对子弟和家人无限的关爱、无尽的关怀。他关爱、了解每个子弟,善于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提出不同的建议,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四弟,他首先会肯定其做事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然后再指出其需要改进自己急躁冲动的性格;对于季弟,他是在肯定其“信亦谦虚可爱”的基础上,建议他要努力上进,更加自信自立;对于天资聪颖的儿子曾纪泽,他则建议其要把握“度”,切莫过于玲珑剔透。当儿子曾纪
13、泽学业未有成效之时,他会立即写信告诫其莫要虚度光阴和沉浸在衣食无忧之中,年第 期张霞飞,等:论曾国藩家风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镜鉴规定其在学业功课上具体要做的事情,并且定期检查,最后曾纪泽也因此取得了很大进步。对于自家兄弟,他提到“至于兄弟之际,吾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姑息也。”曾国藩希望兄弟之间能够一起共进退,在严格中进步,在厚爱中成长。二、曾国藩家风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曾国藩家风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厚滋养。其集兴家之本、兴家之源、兴家之方于一体,涵盖修身之道、治学之道、育人之道等丰富内容,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明理教育和养成教育提供了目标导向、思想滋养和方法借鉴。(一)
14、兴家之本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目标导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向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觉悟和品德修养,促进其人格完善,实现道德自律。曾国藩将孝悌仁爱、修身立德视为兴家之本,力求子弟成为德性光明之人,实现人之为人真正的价值追求。由此可见,曾国藩家风思想的道德取向和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本质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导人崇德向善。因此,曾国藩孝悌仁爱、修身立德的兴家之本思想能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目标导向,助力大学生提升道德涵养,完善道德人格,实现主体精神自觉。具体而言,大学生道德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向导,指引大学生止于至善、恪守公德、清正品行。而曾国藩
15、兴家之本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契合,能够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慧命和德性底色,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为其道德涵养提供坚实支撑。其一,曾国藩兴家之本思想是“小德”与“大德”的统一,既教导子弟孝敬父母、关爱兄长、修身齐家,又启示子弟胸怀“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凸显“家国天下”的价值内核。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相吻合,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价值导向,启示大学生不仅要严私德,更要明大德,树立家国情怀,关爱社会,勇于承担责任。其二,曾国藩提出的“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条修身法则,教导子弟要自律内省、内外兼修、包容仁爱、勤于劳作。其中“求仁”思想与社会
16、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相吻合,都指向与人为善、待人和睦。四条法则由内到外阐述修身之道,既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又兼具对他人的关怀和劳动实践的养成。这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导向,有助于大学生明晰何以修身,何以提升道德涵养。其三,曾国藩倡导“不忮不求”和“诚心”的人生信条,教导子弟为人处世应克嫉妒之心和功利之心,且要待人真诚、信守诺言。其中“诚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相吻合,都指向个体诚信意识的树立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引导大学生将“不忮不求”和“诚心”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助于大学生以史为鉴,廓清道德迷雾,增强道德意志,促进道德自律。综上所述,曾国藩兴家之本思想本质是教导人崇德向善,其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友善”“诚信”理念相契合,为大学生道德取向、道德修炼、道德意志等提供了目标导向,促使他们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建构理想人格,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 卷 (二)兴家之源为大学生明理教育提供思想滋养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读书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和动力支撑。在新的时代境遇下,引导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