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陆川铁锅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_徐越.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082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川铁锅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_徐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陆川铁锅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_徐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陆川铁锅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_徐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大众文艺文化认同是由记忆、传统、生活习俗和习惯等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积累建构而起的文化规范、行为模式和集体意识,是在一定区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文化传统,对于个体来说,认同自己的品格和行为规范,对于共同体来说,指个体对不同社会群体和不同文化的归属和认同感,以寻求生存方式的稳定性、持续性。关于文化认同研究,邹威华认为差异观是认识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基础,是构成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的根基。季中扬则不仅指出文化认同的建构有三种主要因素,即与他者的比较、外力模塑和特定的文化记忆。还认为民族视觉文化的“非遗”保护与基于“非遗”的文化创意是对外重塑中华民族文化形象,对内强化认同感的重要文化实践。张

2、淑华从非遗研究的角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感知及对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方李莉等从视觉形象方面指出应该重视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从中遴选出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视觉形象,建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象征体系。刘春呈从饮食方面指出地域饮食文化是国民认同感、归属感的交织场域,能够构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核心维度。概而言之,文化认同的构建要建立在差异性基础之上,通过文化记忆、外力模塑、视觉形象和强化认同与归属感能够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挖掘文化记忆、选择合适的视觉形象以及外力模塑来构建文化认同,其复杂性不言而喻。铁锅作为饮食文化必备的器物,具有日常生活的不可替代性,

3、陆川铁锅文化入选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对其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在理论层面进行进一步探讨。一、陆川铁锅的历史文化记忆食者,万物之始,人事之本。铁锅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饮食器具,经历了从陶器、青铜器到铁器时代的发展最终成型,在宋代开始普及和流行,是大众生活饮食中最常见和必备的器物,具有极强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是中国饮食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代表着一种文化、传统、习俗和情感,具有挥之不去的历史文化记忆。铁锅物美价廉,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在中国古代是远销海外的奢侈品,在广东附近发现的南海一号宋朝沉船发现了不少铁锅,铁锅对东亚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据陆川县志记载,

4、陆川铁锅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陆川米场涯婆垌,至今已有439年的历史,1605年在米场碑坳建成第一个铁锅厂;1950年米场政府接管实行公私合营,1980年后陆川县内建成十多家铁锅厂。鼎盛时期陆川县有70余家铁锅企业,产量约占到国内铁锅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主要分布于陆川县温泉镇、米场镇、良田镇等地区;90年度末期,陆川铁锅厂有近50家倒闭关门,长期沦国内外品牌的陆川铁锅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徐 越1 丁远亮2(1.广西工艺美术学校,广西柳州 545000;2.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铁锅是我们生活中的饮食器具,伴随着民族迁徙、交往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具有极

5、强的民族情感,是中国饮食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铁锅这一器物无疑代表着一种思想、传统和习俗。文章从“锅”的个体层面延伸到“家”再到“民族文化认同”,一方面强调挖掘陆川铁锅的文化的历史记忆,一方面梳理陆川铁锅文化的继承性和差异性,通过铜陆川铁锅文化的视觉形象重塑和身份构建,从而建构人们树立对陆川铁锅文化的民族自信和民族文化认同。关键词:民族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陆川铁锅;传统工艺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2-0202-03*基金项目:2022年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项目“陆川铁锅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22YJ

6、JD0035);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22年度工艺美术科研重点课题“陆川铁锅工艺传承创新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NACS2022-I-004);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卓越教师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需求对接研究实践”(项目编号:2022JGA303)。文化综合203大众文艺代工基地。目前,陆川县是全国最大的铸铁锅生产基地之一,在继承传统铁锅铸造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创新,由单一的传统铸铁锅发展成为涵盖饮食器具的多个品类,2007年荣获“中国铁锅之都”

7、称号,这些历史记忆深深地印在陆川及其周围县域的客家人心中。铁锅承载着我们的乡愁、记忆与梦想,一口锅,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这大概就是中国人特有的幸福感,把一大家子的情感和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客家人的家族、兄弟、亲人观念很重,凡事有什么大事小事大家都一起商量,然后一起做饭吃,客家人要用大的铁锅做饭才正宗,才能显得正式和亲切,这种感觉就是客家人对铁锅的独特情感,只有到农村客家人家吃饭才能体会到铁锅对桂东南客家人的意义所在。陆川铁锅的发展历史对客家美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陆川县作为桂东南客家人聚集区域之一,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文化,客家传统饮食喜“咸、香、肥”,常用大火爆炒食物,而这一切都离

8、不开陆川铁锅的功劳,陆川铁锅耐高温,传热快,伴随和支撑着客家美食的发展和传播,也使客家人从心底深处萌发了对铁锅的情感认同。客家人农村的灶台至今还使用着传统陆川铁锅龟纹锅,之所以起名龟纹锅一是自身纹理的特点,二是坚固耐用的品质,这一特点也成为客家人对陆川铁锅的特殊记忆。笔者在采访陆川铁锅传承人时,他说龟纹锅是最传统的铁锅,当地人比较喜欢,每口锅的纹理自然生成没有相同,使用久了便会产生感情,无论放到什么地方一眼便能认出这是自家的铁锅,所以乡愁有着对铁锅的留恋。因此,在构建陆川铁锅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时,需要强化陆川铁锅文化的历史记忆,挖掘陆川铁锅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载体与国人的乡愁、家国观念、客家精神等

9、进行深度衔接融合。二、陆川铁锅文化的继承性和差异性在人类文明进程史上,第一个有重要影响的金属便是铜,广西北流铜石岭、容县西山冶铜遗址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冶铜遗迹。产生了北流型铜鼓,隋书地理志谓:“自岭已南二十余郡并铸铜为大鼓。”说明桂东南地区铜鼓铸造是普遍性的,铜鼓的制作精良,达到较高技术水平,见证了秦汉时期汉人南迁的历史,带来了先进的冶炼金属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东汉以后,桂东南铁器数量已具一定规模,可见当时已经掌握了铁器的熔炼与制作技术,陆川县与北流市、容县接壤,陆川铁锅文化的铸造工艺深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两者在制模的原料处理和堆模方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

10、妙,有着薪火相传的文化继承性,也见证着汉越人民的互相交流、交往和交融,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陆川铁锅文化历经数百年的流变和发展,其制作技艺是在中国传统制锅工艺与地方性冶炼知识结合的优秀产物,岭南客家人是从中原地区辗转迁徙而来的中原汉人,迁徙之路也是携锅做饭的一路,他们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如果没有岭南青铜冶炼技术的基础支撑,不能形成区域性的铁锅文化,其原料、堆模等工序渗透着浓郁的铜鼓文化和客家人的智慧,记载着岭南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的兴衰和文化的传承,是地方性集体文化记忆的呈现。在泥模的堆模方式、煤烤室温控制、熔铸温度、压铸时间等都是当地工匠优秀经验的创造和积累,靠工艺娴熟的老艺人

11、手把手传授,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陆川铁锅已经成为陆川乃至玉林市的文化符号,具有历史文化基因和情感寄托,凝聚着客家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生活经验。差异性是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陆川铁锅工艺材料的选择和技术手段有别于其他地区,其特有的工匠精神塑造了客家人刻苦、团结、乐观和重视质量的品格。铁锅是一种可以表达乡愁和情感的器物,锅与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非常微妙,在中国文化里被赋予许多的寓意,锅与国同音,有了锅就有了柴米油盐,就有了家,一口铁锅通过饮食的互动承载起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还有彼此心灵的沟通与情感上的共鸣。新时代乡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客家年轻人与客家祖辈的生活渐行渐远,灶台和铁锅作为客家农耕文化的代

12、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客家人,铁锅成为客家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之一,让亲情在一口铁锅中凝聚,让客家文化的传承更有内涵、更具温度。陆川铁锅铸造技艺以富含硅元素的高岭土为原料制成锅型泥模,采用1700C高温熔化22#至26#生铁所得铁水,通过浇模、压铸等工序完成,并且陆川素有“温泉之乡”的美誉,为铁锅生产提供了优质水源,锅身弯折不破不损,高温急冷不炸裂,铁锅制作时加入稀土微量元素,利于人体对铁、锌元素的科学摄入,有益健康。这些品质的不同能够满足人们新时代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形成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三、陆川铁锅文化的视觉形象重塑民族视觉形象是民族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物化,是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中

13、华民族文化认同离不开对“过去”及其“记忆”的不断重构,民族民间的视觉文化遗产直接模塑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与视觉记忆,对于建立、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特殊意义。文化是一个活着的概念,跟着群体的转移而变化发展,客家人不断的迁徙过程就是一路播撒自己文化与融合地域文化的过程。随着交通与旅游的发展使区域文化的多样性慢慢变得趋同性,而使用的传统器物不仅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也能作为文化认同的媒介,铁锅作为家庭生活中必备的器物,能够成为建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载体之一。陆川铁锅文化作为自治区级非遗承载着民众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价值,其外在表现形式、内在情感与经验能通过实用性达成文化的共情与共享。目前,陆川铁

14、锅的外在视觉形象没有可识别性、缺少代表品牌,使家家必用的铁锅无法传达特有的文化价值,形成不了情感共享和文化认同;需要培养和调动传承人、从业者与当地群众的文化参与和自觉意识,使他们从心灵深处萌发价值认同的改变,共同探索、回忆、认识、重建和发展陆川铁锅固有的文化。文化的认同不是固定的身份归属感,而是对某种文化文化综合204大众文艺的亲近感以及共享其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愿望。广西拥有铜鼓、花山岩画以及桂林山水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这些形象经过设计与铁锅文化融合能够使陆川铁锅形成视觉文化上的识别性。铜鼓作为华夏民族“南鼓北鼎”的代表,不仅是一种身份的代表,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见证;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民骆

15、越人绘画艺术的遗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国人心中的诗意家园。这些文化对于国人来说具有极强的亲近感和文化自豪感,通过设计思维的融入与陆川铁锅文化进行结合,能够重塑陆川铁锅文化的视觉形象,传达民族情感和精神,凝结华夏儿女的情愫,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四、陆川铁锅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身份感构建中华民族是诸多族群相互交流、交往、交融和相互认同才最终形成一个大家庭,特定的地区和特定的民族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有机组成部分。陆川铁锅文化在桂东南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认同基础,部分餐馆酒店主打陆川铁锅烹饪的美食。在陆川铁锅文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上,文化精英和非遗传承人需要讲好故

16、事,做好带头的表率,善于从民间传统中寻找文脉赋予其民族文化的身份感。陆川铁锅文化的传承人作为铁锅器物的制造者,需要进一步收集陆川铁锅资料、梳理其历史文化,深度剖析技艺的内涵,结合民族文化和时代审美重塑有家必有“铁锅”的观念,并开展公益讲座让普通大众了解陆川铁锅文化;政府层面则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多种宣传,扩大陆川铁锅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挖掘其多样的使用方式方法等,唤起人们对铁锅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共鸣;高校协同企业加强人才培训,系统培养陆川铁锅工艺传承人与从业者,加强陆川铁锅的产品和视觉形象设计,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挖掘不同民族或群体的共享文化元素,激发群体间的文化亲近感。如将铜鼓纹饰运用于陆川铁锅的锅身与外包装设计上,能够增强有铜鼓文化基础的广西、云南、贵州、广东等地区人们的身份认同,促进陆川铁锅的销售和文化交流。在这个时代,形象与视觉经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情感选择、理性判断与价值取向。文化是通过各式各样的视觉表述来呈现,使用过、见过比听说过更容易产生亲近与认同的心理基础,文化的视觉符号性和象征性主导建构自身身份和文化的认同。文化的凝聚力和器物的精神使各民族在不断迁徙中克服艰难险阻,顽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