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_张伟劼.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082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_张伟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_张伟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_张伟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1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国别文学研究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张伟劼 内容提要: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在美洲纳粹文学 遥远的星辰2666等多部小说中以纳粹德国为题材。在这些小说中,作者或是虚构具有法西斯美学偏好、认同纳粹种族主义思想的拉美作家和艺术家,或是重写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惨案,对拉美军人独裁政权犯下的罪行、拉美社会潜在的种族主义思想和某些拉美国家政府包庇纳粹战犯的事实进行揭露和批判,以自己的独特风格书写拉丁美洲现实、展现人性之恶。关键词:罗贝托波拉尼奥纳粹德国拉美文学作者简介:张伟劼,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语国家文学。Title:Rewritin

2、g Nazi Germany in Roberto Bolaos NovelsABSTRACT:In certain novels by Roberto Bolao,such as Nazi Literature in the Americas,Distant Star and 2666,Nazi Germany appears as an important theme.In these works,Bolao either fictionalizes Latin American writers and artists who have fascist aes-thetic prefere

3、nces and support Nazi racism,or rewrites the Holocaust,in order to expose and criticize the crimes committed by Latin American military dictatorships,latent racist ideologies within Latin American society,and the historical fact that the governments of some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shielded Nazi war

4、 criminals.These works exemplify his unique approach to writing about the realities of Latin America and showing the evils of human nature.Keywords:Roberto Bolao,Nazi Germany,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Author:Zhang Weijie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DOI:10.16077/ki.issn1001-1757.2022.04.01292当代外国

5、文学 No.4,2022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China(210023),specializing in Spanish and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o,19532003)是最重要的当代拉丁美洲作家之一,罗伯托冈萨雷斯埃切维里亚(Roberto Gonzlez Echevarra)视之为21世纪唯一可以与“文学爆炸”作家相提并论的拉美作家(129)。波拉尼奥小说的一大特色,在于把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世界统一在一起:文学的世界和罪行的世

6、界,或者说,诗人、作家、知识分子的世界和施暴者、杀人犯、法西斯分子的世界。有学者指出,波拉尼奥的小说致力于解构从19世纪至今在拉丁美洲占据主导的一种观念:文学和其他高级文化是拯救拉丁美洲、将其带上进步与文明之路的工具(Lpez-Vicua 201)。还有学者将波拉尼奥的小说总结为一种“灭绝的美学”:呈现毁灭他者的各种不同形式,展现恐怖和暴力如何成为推动西方历史的整个机制的一部分(Candia 50)。有学者进一步发现,波拉尼奥对暴力、恶行的再现,与纳粹德国这一题材紧密相关。妮娜普鲁塔(Nina Pluta)指出,在新旧世纪之交,正是从波拉尼奥的 美洲纳粹文学(La literatura naz

7、i en Amrica,1996)开始,有一批引人瞩目的西语美洲小说再现了纳粹主题(76);作者认为,波拉尼奥小说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给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邪恶思想赋予了一层“拉丁味”,也就是说,展现了这些思想在拉丁美洲可能经历的“文化适应”过程(88)。马里内斯库(Andreea Marinescu)指出,波拉尼奥想在小说中展示的,是法西斯文化如何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于历史和政治的领域来看待(341)。那么,纳粹德国的历史、法西斯文化是否与作家意图再现的拉丁美洲现实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层联系呢?我们可以发现,波拉尼奥在小说中虚构了一批拉丁美洲的“有文化的恶棍”,这些人在审美趣味上维护法西斯美学,

8、在行动上以艺术的名义犯下法西斯式的暴行,在思想上倡导与纳粹德国相认同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这种虚构能或多或少地在本土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原型。同时,他也通过文学虚构对他们施以惩罚,展现出维护正义的立场。波拉尼奥的纳粹德国书写,在深层次上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拉丁美洲的历史与现实。本文将从法西斯美学、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追凶与惩罚三个方面,探讨波拉尼奥的小说如何通过书写纳粹德国来进行拉丁美洲叙事。一、法西斯美学法西斯美学,作为一种政治美学研究和批判的范式,指的是利用艺术对极权主义进行审美化的美学,它把极权统治塑造为审美的存在,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其产生认同感(文苑仲 55)。一般认为,对这种“美学”的发现,

9、始于对德国导演里芬施塔尔的纳粹宣传片的批判,本雅明、苏珊桑塔格在这方面都有影响深远的论述,尤其是桑塔格的名文 “迷人”的法西斯(“Fascinating Fascism”)。在波拉尼奥塑造的小说人物中,就有这种法西斯美学的实践者。美洲纳粹文学的最后一个故事,被波拉尼奥发展成长篇小说 遥远的星辰(Estrella distante,1996)。在这部小说中,波拉尼奥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具备某些与纳粹德国相似特征的智利皮诺切特独裁统治时代(19731990)的智利,揭露了这个表面上看来秩序稳定、经济进步的智利的血腥本质。小说开头出现的青年诗人鲁伊斯塔格莱到后来摇身一变,成了智利空军飞行员卡洛斯维德尔

10、维德尔是一个来自德语的姓氏,他驾驶着二战中德军使用的梅塞施米特战斗机,独创了一种在天空中用飞机尾烟作诗的艺术,名声大噪。他一度93论波拉尼奥小说的纳粹德国书写受到智利政治当局的青睐,“被叫去首都搞点大动作,搞点能引起轰动的东西,向全世界表明新制度和先锋艺术绝非对立关系”(137)。于是,维德尔有机会在智利首都的天空中展示他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有人认为,波拉尼奥关于这种艺术的奇想是对历史的戏仿1937年,在西班牙内战中,正是纳粹德国的军机轰炸了西班牙巴斯克小镇格尔尼卡,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系揭示了西班牙内战和智利1973年军事政变、西班牙共和国政权和智利阿连德社会主义政权(1973年终结于皮诺切

11、特发动的军事政变)、西班牙内战后的佛朗哥独裁政权和智利军事政变后的皮诺切特独裁政权之间的平行对应关系(Marinescu 353)。但这种解读并未触及法西斯政权与艺术之间的深层关系。桑塔格在分析法西斯美学时指出,在纳粹德国,政治和艺术的关系不仅是要艺术从属于政治的需要,而且是要政治调节艺术的语汇,将政治作为最高级的和最综合的艺术(118)。本雅明认为,法西斯主义的逻辑就是让政治生活审美化(93)。由此可见,维德尔的“先锋艺术”正是皮诺切特的法西斯专制政权权力意志的表现。艺术家看似离经叛道,事实上是独裁政权的代言人。皮诺切特曾在1977年的一次演讲中宣称,他在1973年9月11日发动的军事政变“

12、不仅仅意味着一个非法的、失败的政权的垮台,也意味着建立一个新政权的必然需要。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恢复旧制的使命,更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工程”(Pinochet)。从这番话语可以看出,这个通过暴力和杀戮上台的政权试图确立自己的合法性。根据它的自我辩解,这种合法性的基础不是毁灭或复辟,而是创造,要如同发明一项前无古人的艺术那样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依着这样的逻辑,所谓“新制度和先锋艺术绝非对立关系”的深意即在于,皮诺切特政权非但不打压先锋艺术,更是将先锋艺术作为自己的政治表达,让艺术在天空中以狂野冒险的形式呈现,如俯冲轰炸般侵入市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塑造一种迷人的同时也震慑人心的形象。尽管这与纳粹德国对先

13、锋艺术的态度迥然有别,其背后的美学政治意识是一致的,正如桑塔格指出的,法西斯主义主张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在战后仍然打着其他旗号存在:生活就是艺术的理想,对“美”的崇拜,对“勇气”的拜物性迷恋,等等(120)。驾驶战斗机在空中作诗的艺术正是法西斯主义艺术理想的一种实践,当这种实践和卡洛斯维德尔的另一项“创造性”艺术联系在一起时,其极端邪恶的本质暴露无遗。这项艺术就是受迫害者的人体摄影。飞行表演结束后,维德尔在一间公寓的房间里向参观者们展示了他的作品贴满房间墙壁的几百张照片。“据穆尼奥斯卡诺说,在几张照片上他认出了加门迪亚姐妹和其他的失踪者。大部分是女人。这些照片上的场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因此他猜测

14、是同一个地方。那些女人看起来像木偶一样,有些是被肢解、被剐碎的木偶,穆尼奥斯卡诺不排除其中百分之三十的照片在拍照的那一刻她们还活着”(155)。“失踪者”(desaparecidos)是皮诺切特时代被政权秘密杀害的智利公民的代名词。维德尔在完成上级下达的消灭异见分子的任务的同时,把这一任务与艺术创作等同起来。与驾驶飞机在天上写诗相比,这种“艺术”在视觉上造成的冲击力更为巨大。前者体现的是权力的居高临下、无所不在,后者则体现了权力的反人性实质以残害身体为乐,这便是法西斯美学的最高理念通过杀人获得艺术满足,不惜以摧毁世界为代价来追求美学目标的实现。正如本雅明所说,“这是 为艺术而艺术到了极致。从前

15、在荷马时代,人类曾是奥林匹斯诸神观照的对象,而今则成了观照自己的对象。人的自我异化走到如此之远,以致将人的自我残杀当作最高级的审美享受去体验。法西斯主义谋求的政治审美化就是如此”(95)。卡洛斯维德尔这个带着神秘的德语姓氏的人,就像是一个从纳粹德国穿越到皮诺切特时代的智利来的幽灵。他的趣味和艺术行为都带有法西斯美学的色彩。通过这样一个怪异人物,波拉尼奥把纳粹德国94当代外国文学 No.4,2022和皮诺切特政权联系在了一起,揭露了后者以“创造性工程”为名的政治话语的残暴本质。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如果说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思想是现代性的一种畸形产物,正如法西斯美学是现代主义美学的一种邪恶变体,那

16、么作为一种现代主义思潮的优生学一旦进入法西斯主义体系,就成了主导性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并且结出纳粹大屠杀(Holocaust)这样的恶果。法西斯美学和种族主义在反人性的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相互促进:通过区隔、奴役和杀戮建立一个新秩序,并且美化它、颂扬它,以使这种秩序合法化,从而奴役和杀戮更多的无辜之人。希特勒的美学主张就是以种族主义为基底的,他把德国艺术的任务设定为反映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纯粹,声称要“对我们文化中最后的腐败元素发动一场无情的净化战争”(沃森465)。种族主义并没有随着纳粹德国的倒台而消亡,至今仍在一些西方国家拥有大批信徒,在拉丁美洲亦有存在。相比于北美的种族主义,拉美的种族主义是一个学界谈论得并不多的话题。威亚尔达(Howard J.Wiarda)认为,拉美的种族关系通常比美国更为宽松且更具可塑性,但种族标准依然是评判一个人的社会阶层的重要标准,而且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拉美吸收了欧洲和北美盛行一时的大多数种族主义理论,如社会达尔文主义、优生学等,因此种族评判的标准在拉美变得比过去更为重要(241)。拉美的种族主义虽不像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那样以犹太人为主要的打击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