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论哲学人类学背景下的交往实践活动吴憾【内容摘要】哲学人类学家将实践活动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又必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从社会学角度看,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体现着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也反映出不同人群间交往行为方式的差异,因此,本文将交往实践活动置于哲学人类学之下,并结合马克思哲学思想,对交往实践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哲学人类学以及交往实践活动的范畴剖析;第二部分论述了哲学人类学视域下的
2、交往实践活动类型及特征,即通过对“他者”“自我”“共同体”等范畴的界定来揭示交往实践活动的类型及特征,进而结合交往实践活动自身所具有的特点,阐释良好的交往实践活动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第三部分即论述了哲学人类学背景下的交往实践活动的价值,通过对交往实践活动的深入分析,望能够更好地获得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关键词】哲学人类学;交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作者单位】吴憾,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院一、范畴剖析:哲学人类学与交往实践活动(一)“哲学人类学”认清人类本体。马克斯舍勒的哲学人类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探讨了人的本质,二是揭示了人性问题,三是阐明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所以,哲学人类
3、学这门科学所研究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力图以综合的眼光来回答“什么是人类”“人类与动物有哪些本质差别”“人类何以成为自己当下的模样”以及“人类在世界上的根本地位及命运如何”等问题。总的来说,哲学人类学的中心议题就是:究竟是谁把我们变成了我们自己?是哪些东西造就了我们?我们又如何改变着我们自身的性质?等等,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当然,这样一个问题在本质上可归结为“人类是怎样一种生物”,这个问题应该给“人类”本质下一个总体性的定义,而这个总体性的定义也牵涉到人类和其他动物,尤其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根本区别的问题,为什么其他动物不像人类一样生活和存在,或者反过来看,人类为何不像其他动物一样存在并活动着?
4、寻找到这一最基本原因,也就相当于解答了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以及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本质原因所在,从而揭开了人类起源的奥秘并揭示出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人性”,然后人们便可据此来塑造人类自身和周围的客观世界。舍勒说:“一切事物都处在动态之中,没有什么东西不会变化,只有它所发生的作用才会改变。”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生存的需求,这两种需求可谓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统一体;同时,二者又有着各自特定的特征和要求。就其性质来看,二者属于社会性范畴,即为由社会发展决定的客观现实范畴;就其功能来看,则属于主体性范畴;就其同一性来讲,
5、两者各有差异;就其相对性而言,二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舍勒认为,在整个社会发展史中,无论是自然经济时期还是商品经济时期,人们都必须以不同方式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他提出,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换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他人3 健全社区运行机制,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吸纳社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及贤能人士等组成社区治理共同体,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以及辖区内有关单位等广泛参加到社区服务和治理当中,提高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出谋划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氛围。(三)消除城市社会偏见,倡导共同帮扶。社会媒体应加强对新市民的客观性报道,加强
6、宣传和弘扬新市民勤奋、淳朴的生活作风和积极生活的传统美德,增加宣传和报道湾区建设中撤村建居社区对城市更新的正面意义,引导大家逐渐消除就业歧视和社会偏见,公正社会待遇,客观评价和友好对待新市民群体。挖掘和鼓励各社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在人才技术、共建资金、场所设施、公益服务等方面提供可共享的服务资源,从而促进新市民实现真正市民化转型。【参考文献】1 何景师 基于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双重视角的大湾区三农问题及对策 J 惠州学院学报,2020,40(4):63 68 2 巫和祥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村改居”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研究 J 法制与社会,2020,3:176 17
7、7 3 程建华,李玲 湾区经济引领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探析 基于台州现代化湾区建设的实证分析J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83 90 4 何育贤,张海波,刘艳新,蔡利德 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J 中国农业会计,2019,12:18 19 5 张志 村改居农民市民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策略研究 J 居业,2019,11:158 159 6 卢俊 建设大湾区 台州再出发N 台州日报,2019 0828(5)8012022年第21卷第24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4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才能最终达到自我解放的目的
8、。他还指出,只有真正的“自由意志”,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1。舍勒关于人的自由意志问题的探讨,对于人们今天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二)哲学人类学背景下的“交往实践活动”。1“实践”客观活动。纵观哲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实践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较早地受到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哲学家们的重视。康德把实践分为“理论理性”“实践理性”两部分,并指出“实践理性”具有的独立的地位,除此之外,康德还对伦理进行了批判;黑格尔认为实践是人存在的内在需要和外在形式,认为“实践”是一切理论活动的基础,其还通过对实践本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9、和作用的论述,揭示出了人的实践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从而使人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对实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实践是“人”与事物发生关系、发展变化的一种方式,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强调实践对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性,并把实践看作是知识增长的源泉。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受当时人们所接受的形而上学观点影响,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忽视了客观实在性,二是过分夸大理论分析能力,三是缺乏辩证思维方法等。费尔巴哈则认为那些理论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终将由实践来为大家破解,其还指出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对实践
10、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其还认为,实践不仅是物质生产的基础,而且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它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内容,又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中介,在这一过程中,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一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对象性行为,实践仅仅是作为人而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对象性的活动,是把人作为主体、把世界中的物作为客体而存在的一种实在的活动,因此,它不可能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二是实践以其客观、物质和感性为属性,以中介客体为中心,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一种客观的活动。2“交往实践活动”主体间的认识活动。在发生学视野当中,“实践”代表着“交往互动”,张一兵教授认为人类全部的生命都建立在人类物质交往之上,这里面
11、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点,那就是人类的客观实践交往。众所周知,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践构成了人类三种基本的实践方式,交往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研实践的必然产物,因此,随着时代的日益更迭,交往实践活动则突出表现为重要的实践形式,其实质是历史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可以说,“交往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诞生于 19世纪中叶,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提,他把人看作是一个能动地把握世界并不断改造自己的存在物;他认为,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既存在着个体的自我意识,也存在着群体的自我意识。个体的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的一种反思,这种意识不是从外界直接获取知识,而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才能得到,群
12、体的自我意识是指人们为了达到共同目的所进行的合作或协同,这种协作或协同主要体现为集体智慧。在黑格尔看来,只有交往才可能产生人的主体性。他说:“我相信人的本质就是交往。”2 他还提出,交往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交往的结果,也是交往的形式”。黑格尔把交往看作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马克思则继承了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将“交往实践活动”定义为:以主体间关系为主线的认识活动。交往实践活动既包含着主体间性因素,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象化倾向,它使主体得以超越自身局限而获得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形成真正的人。马克思指出,交往是人的生存方式,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世界的属性而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能动改造,其还认为,
13、交往不仅包括个体交往,而且还包括群体交往;交往不仅指物质交往,而且还应包括精神交往。交往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中存在于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和理解而实现价值创造和意义生成的活动过程。在当代语境下,交往实践活动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方式,而且也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和建构社会关系的主要途径。二、哲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交往实践活动类型及特征(一)哲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交往实践活动类型。哲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交往实践活动类型有三种,即“他者”型、“自我”型和“共在”型。不同类型的交往实践活动分别以各自独特而又深刻的方式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他者”型交往实践活动强调个人主体性地位;“自我”型交往实践活动
14、注重个体独立性作用;“共在”型交往实践活动关注个体与社会的融合。这三者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三个维度,其中,“他者”是指人之为人的本质特性,它表现为人的社会性、个体性与自然性;“自我”则指个体的自由自觉能动性及其对外部世界的能动反作用;“共在性”是作为人类共同生活共同体中的成员具有共同利益诉求,是指个体的同一性和异质性相统一的特征,“异质性”是指个体因其自身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所处历史阶段的特殊性而呈现出来的个性特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为理解交往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认为,交往实践活动使自然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由此形成了生态整体观。马克思主义关于
15、人与自然的辩证联系思想为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全新思路,它揭示出人类社会形态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规律性特征,如生产社会化、分工专业化、资本逻辑等,这些都表明了人与人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彼此依赖的复杂关系3。由此可见,交往实践活动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推动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二)哲学人类学视域下交往实践活动的特征。哲学人类学视域下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特征与规律是:它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实践性、创造性、主体性等基本特征,其中创造性,兰德曼把人类创造性的潜能置于文化世界 社会、传统和历史的语境之中,这一视角远超生物人类学的高度;交往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其主体间性
16、,且具有主体间互动的关系方式;交往实践活动以“自我”为中心;交往实践活动表现出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交往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以及主体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交往实践活动是动态发展的。除此之外,哲学人类学下的交往实践过程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二是人与自身世界(社会)及其环境(自然),即“他者”的相互作用。交往实践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具体表现为90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年第21卷第24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2(21)24交往实践的时空维度呈现动态开放化趋势,交往实践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态势以及交往实践的形式体现多元化趋向等三个方面。交往实践的这种变化既反映了人类对自己生存境遇认识上的不断深化,也反映着人类对未来生活目标追求上的日趋理性化。交往实践所产生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4。三、哲学人类学视域下交往实践活动的价值分析哲学人类学背景下的交往实践活动的价值是由其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自身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决定的,它具有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