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收稿日期:2022-0913基金项目: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以民间文学为内核的甘肃乡村旅游非遗文化绿色发展研究以白马藏族村寨为例”(21ZZ23);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2022 年度“陇南旅游产业中民间文学非遗的效率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发展研究”(22ZC32);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陇南民族地区非遗创新人才质量提升路径研究”(GS2022GHBZ166)。作者简介:安奇贤(1980),女,甘肃天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地方文化。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融入村寨旅游的伦
2、理规范问题及规避策略安奇贤(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与传媒学院,甘肃成县 742500)摘要:在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融入村寨旅游过程中,各参与方都要遵守旅游伦理规范。地方政府要避免大办特办、主导性过强等问题,提高民族文化涵养,坚持村寨旅游和民间文学双手齐抓。村寨居民针对传承系统破坏、民族文化认同感下降等问题,应保持独立的文化性格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调适能力。媒介切忌去语境化传播及简单认定民间文学,要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强化职业素养,做合格的文化“传承人”。产业要杜绝为经济利益胡乱嫁接、低俗引导的错误做法,应注重产业效益,以公益意识为核心理念,打造专业化的文化建设团队。民间文学自身要尽量减
3、少各种失真,正确应对数字化传播,朝着正态传承的方向健康发展。关键词: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村寨旅游;伦理规范问题;规避策略中图分类号:I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2)06-039061999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三届大会出台了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共计十大条内容,可概括为五大板块:旅游的性质;旅游的贡献对象;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原则的实施。以兹而论,旅游伦理规范就是在旅游活动中,各相关参与人本着协调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心与天道的关系,务必要遵守的旅游法律和旅游制度,以及要尊重和保护的文化、人情、民俗和价值理念等。
4、有关旅游伦理规范的研究,始终比较兴盛。在“中国知网”上以“旅游”和“伦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搜寻到1790条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加“非遗”为关键词,也可搜索到56条记录。综观这些研究,涉及旅游管理、符号价值功能、经济变迁、产品开发、消费转型、融合发展、价值信念、资源开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等诸多问题。如李峰的博士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叙事研究,从叙事视角对“非遗”展示涉及的相关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建立好现代观众与旧文化体系下的“非遗”之间的联系为落脚点,意在表明非遗“展示”设计能够超越沿袭物质变化遗产单一而陈旧的展示方式,以便更充分地实现“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价值1。程鹏的 规避与规范
5、:民间文学的导游传承路径研究以泰山传说为例 认为,导游是重要的传承者,出于伦理考虑,其在旅游讲解中有意规避了一些荒诞的情节叙述;文章进一步就导游与民间文学、游客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可将导游认定为民间文学的传承人,以加强其在传承中的积极性2。此外,戴艳军、戚凤芝、夏赞才等学者亦从不同方面强调了旅游中的各种伦理规范问题。民间文学融入民族村寨旅游,这始终是一个挑战性的命题。民族村寨旅游的内涵发展离不开民间文学,但如果民间文学融入方式不当,也无益于旅游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它的异化。因之,旅游活39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动中各参与方就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
6、从内涵上而言,首先是尊重和保护民间文学的原真性,切忌盲目融入,异化民间文学;从外延上而言,有关民间文学在规划、传承、传播、发展等方面的活动要尊重文学事实,即主导这些活动的责任人(主体):政府、村寨居民、媒体和产业应该树立建设性的理念,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做法。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民间文学、政府、村寨居民、媒体及产业就构成了白马藏族村寨文化旅游伦理规范的五大参与方。它们之间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在这五大参与方中,民间文学是核心与基础,本质上属于旅游资源,它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产业;产业、政府、村寨居民和媒体都是村寨旅游的主要参与者。本文即按照由外到内的逻辑顺序,深挖这五大角色在旅游活动中可能产生
7、的伦理规范问题,并对症下药,以期寻找有效的规避策略,疏通发展渠道,保证村寨旅游能得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一、地方政府建设规划应科学合理非遗文化与村寨旅游相融合在国内正处于兴盛时期,一些村寨的非遗文化旅游做到了因地制宜,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之相比,陇南白马藏族地处偏僻落后的地区,村寨文化资源开掘和交通条件相对受限,村民自建意识薄弱;以民间文学为非遗的内核去夯实村寨旅游事业建设,很少有可参考的经验。面对众多难题,地方政府应该直面各种问题,大力推动村寨旅游特色化发展,并确保民间文学健康有序地发展。(一)地方政府建设规划面临的伦理问题为推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让非遗文化成为地方文化和村寨旅游的招牌
8、,陇南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扩宽道路,招商引资,举办文化节,划分生态保护区,足见用心之坚决和真诚。但从文化自身的特性而言,政府仍然是民族文化的外来“人口”,对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学的理解有限,又是以探索者的身份进行村寨建设,面对民间文学和村寨旅游、村寨经济利益和文化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难免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如在民间文学建设方案上,容易忽视村寨居民的心声,甚至代民取舍;再如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多含有对神灵的信仰,有些政府官员或不予认可,或觉得难以融入村寨旅游,便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都不是合理的做法。地方政府主导性过强,民间文学被窄化和弱化。一是对民间文学的地位理解不当,将民间文学
9、排除在村寨旅游之外,认为民间文学之于村寨旅游可有可无。二是对民间文学宣传不力,如白马藏族村寨旅游多展现的是一些技艺和工具,诸如像池哥池母这样一些墙面画像,及融合着多种风格的房屋建筑。对外来游客而言,他们无法从中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质。三是重娱乐轻文学的意识。以非遗建设最用力的草河坝为例,白马藏族村寨旅游项目以祭祀展演为旗帜,以娱乐项目为抓手,音乐、舞蹈等外在感染力强的非遗建设明显,而体现非遗内涵的文学建设还未被开垦。(二)规避策略政府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首脑,一定要从长计议,注重对村寨文化和民间文学建设的引导,以激发少数民族村寨的内驱力为根本目的,切忌权力渗透过多,尽力避免失实宣传,毋做伤害民
10、族文化情感之事。要做富有文化涵养的引导者。“非遗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情感理想、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命基因,是维护一个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非遗也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3陇南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尊重白马藏族村寨居民的文化情感,大力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以引导和协商的态度,既保持民间文学与村寨旅游融合的一切渠道通畅,又要注意民间文学的自然融入,反对人为刻意地添加或修改,以所谓的伪非遗破坏非遗的原真性。坚持村寨旅游和民间文学双手齐抓。强调民间文学在非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目的就是保证村寨旅游建设事业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坚
11、持民间文学搜集和整理工作持续进行,以保证文化资源储备充足。笔者在对石门沟、麦贡山和草河坝等三个村寨的走访中发现,还有一些很重要的民间故事被遗落,如麦贡山90多岁的退休老支书讲述的三只老烟枪的故事。这类兼备民族性、历史性、红色文化性的故事具有特殊的意义,遗憾的是在已经公开的资料中未被提及,应该与当初收集整理时选择讲安奇贤: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融入村寨旅游的伦理规范问题及规避策略图1五大参与方关系40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述对象的身份和范围有很大的关系。其次,理顺村寨旅游和民间文学的关系。这二者相互依存,民间文学是进行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保证;
12、村寨旅游是进行民间文学可持续发展的得力抓手和载体。二、村寨居民要保证本民族民间文学的健康传承“民族旅游的兴盛源于两大要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这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所在。”4村寨旅游要保持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纯良的民风,根本力量还得依靠村寨居民。村寨居民作为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承人和东道主,一定要把好文化发展大关,敢于和一切不符合民情的行为做斗争,以清醒而独立的文化精神传承好民族文学。(一)村寨居民面临的伦理问题民间文学传承后继无人。白马藏族民间文学于本世纪之初开始受到重视,并很快被部分学者整理成书,如邱雷生和蒲向明主编的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张金生与邱雷生主编的
13、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故事卷续。而自此之后,白马藏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鲜有人问津。近十年民族村寨发展很快,人口流动很大,民间文学世代口述传授的模式已被斩断,新生代年轻人绝大多数并不了解本民族民间文学,根本无力传承民族文化。在以“池哥昼”为热度的村寨旅游渐趋迟缓时,如何从根本上为民族文化续力以延续村寨旅游的生机,已成为目前最大的挑战。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下降。改革开放打开了村寨的大门,非遗文化融入村寨旅游,这是一个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诸如先进与落后、传统与现代、本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等等。应该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虽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但是没有优劣之分。作为文化的东道主,应该从自身民族
14、特性进行体认,谨防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下降,甚至丢失。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是比较朴拙的,才刚刚从口传文本转为笔述文本,它的形式还是不发达的,它的语言还是生硬的汉化表述,但它仍然是民族的,与众多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文化。(二)规避策略在村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新的思想和文化不断形成冲击,村寨居民变得无所适从。他们迷茫于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殊意义,茫然于村寨的改变及未来村寨的发展走向。因此,务必要从根本上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善。要保持独立的文化性格。东道主不但要弘扬已经成型的民间文学,培养一大批传播民间文学的专业继承人,还应该有所创新,创造一批新的民间文学,以旧图新,以新扬旧,为民族化
15、文学的长久和昌盛保存土壤。文化的精髓在文学,文学的精髓在民间。村寨居民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态度,保存民族的根性记忆。要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民间文学融入村寨旅游,让民间文学的经济利益突出,同时文化价值开始式微。应该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保存是大事,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现和挖掘需要有坚定的民族文化立场。文化东道主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主动学习本民族文化,不断进行细致的钻研和体认,深刻剖析民间文学中的家国情怀和优良传统,真正让民间文学的精髓得到阐释和弘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促进民间文学的健康成长。要增强文化调适能力。自有文化以来,融合、新生、变迁、消亡等都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大时代前列,应该有广阔
16、的气魄去面对时代的挑战,以开放的心胸思考民族的发展。每一个今天都是对过去文化的传承,每一个明天都是文化传承的结果。正如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后,开始以笔述文本的形式进行传播,其中的一些内容也可能在时代中遭遇新变,所以东道主一定要增强自身的文化调适能力。三、媒介应坚持守正创新以求高质量的宣传媒介是非遗文化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的作用类似于传承人,必须予以重视。在民间文学融入村寨旅游的过程中,媒介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素养,把正确的声音传给外界,引导游客正确看待民间文学和村寨旅游中的民间文学展示,防止在宣传中将民间文学片面化或固定化;应坚持守正创新,守住民间文学的整体性和多样化,并找到能与当下社会发展相融合的触点,促进民间文学的可持续发展。(一)媒介宣传面临的伦理问题去语境化传播导致对民间文学整体性的割裂。就陇南白马藏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而言,传说和故事偏向于纯精神性的输出,史诗和歌谣作为民间41第 27 卷第 6 期(2022)Vol27 No.6(2022)文学的类型则具有附着性,需特别强调它粘连的语境。以史诗而论,“史诗演述是一种集文字、语言、表情、形体、声调、音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