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第 1 期上海南干线改造工程顺利通水近日,由隧道股份城建水务承建的上海南干线改造工程 NGX1.6 标完成全线通水。该项目采用“箱涵非开挖修复”工艺,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运用非开挖修复工艺对箱涵内部进行系统性修复的工程。南干线作为上海市区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污水干管,至今已连续运行近 50 年,这条污水干管承担了千万市民的生活污水输送重任。为保障这条世纪老管的运作安全,隧道股份承担起南干线的改造施工重任,为污水干管修整“内里”。该工程采用“箱涵非开挖修复”工艺进行大规模全断面非开挖修复,以最低影响完成施工修复作业。在施工中,完成了老旧管线的清淤冲洗、三面灌浆、井位恢复等工序,并攻克了潜水人
2、员水下封堵重大风险点,顺利完成修复施工。其中,针对安全管控风险大的难关,项目团队专项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五大系统标准”并严格落实,优化伸缩缝修复、喷浆、灌浆等工艺,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安全完成修复。该项目建成后,将消除上海南干线现状结构性缺陷,保障片区污水总管的运行安全,助力全市互联互通合理布局,推动南干线及周边市政设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上海临港天然气管道工程顺利投运近日,由申能集团承建的上海市天然气主干管网五号沟 LNG 站临港天然气管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通气投运。该项目的投运将上海市天然气主干管网由 C 形拓展为 U 形,提升了运行调节能力,同时有效联通洋山 LNG 与五号沟 LNG 两大
3、接收站。五号沟 LNG 站管线全长约 54 公里,途经 8 个镇,腾地面积约 75 万平方米,项目沿线涉及市政设施及市政项目繁多。管线先后穿越轨道交通、现状铁路、规划和现状河道等共计131 条,穿越 G1503 等重要高速,管线还与沪通铁路、机场联络线等多个重大项目产生交叉,沿线地下也密集分布大量高等级市政管线和地下设施。面对地面障碍物多、地下管线复杂等工程难点,管网公司做了大量的线路优化工作,克服各项难点、堵点,按重大工程项目节点如期完工,并成功将天然气以 10 万立方米/小时的流量输入五号沟临港 6.0 百帕天然气管道,初步实现了 1.6 百帕和 6.0 百帕两种气化输出模式同时运行。辽宁
4、红沿河核电 2022 年上网电量创新高2022 年,红沿河核电上网电量达到 419 亿千瓦时,较 2021 年增长 12.59%。截至 2022542023 年第 1 期年底,红沿河核电已累计实现上网电量 2363 亿千瓦时。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及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和二期工程共建设 6 台核电机组。2022 年 6 月,红沿河 6 号机组实现投产,标志着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和二期工程 6 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超过 671 万千瓦。中广核“华龙一号”首堆首次并网发电2023 年 1 月 10 日,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 3 号机
5、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该机组具备发电能力,向着商业运行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座核电站,防城港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于2016 年投入商业运营,累计上网清洁能源电量超 1000 亿千瓦时;二期工程 3 号、4 号机组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正在有序推进建设。3 号机组后续将按计划执行一系列试验,进一步验证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的各种性能。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下水调试2023 年 1 月 10 日,由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牵头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在广东中远海运重工完成平台主体建造,开展下水调试工作,平面面积超 3500 平方
6、米、重超 4000 吨的巨型装置成功实现水上“漂浮”,标志着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从理论研究正式迈入了工程实践的新发展阶段。波浪能作为一种蕴含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因其可再生性和绿色环保优点,已成为一种亟待开发且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了发电平台、液压系统、发电系统、监控系统、锚泊系统等部件,利用发电平台充分“吸收”波浪,通过三级能量转换将波浪能变成绿色电能,从而实现对远海岛礁的稳定供电。加快海阳、荣成、招远等核电厂址开发2023 年 2 月 7 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 2023 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安全有序推进胶东半岛核电基地建设。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海阳、荣成、招远等核电厂址开发,建成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开工海阳核电二期 4 号机组,推进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海阳核电二期 3 号机组建设,深化石岛湾扩建一期、招远核电一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建成海阳核电 900 兆瓦远距离跨区域供热工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