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社会科学202312023年第1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伟大斗争史,其蕴含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品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P69)并将“坚持敢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这是百年大党对伟大斗争精神的深刻阐述,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把握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形成
2、机理,对于在新征程上掌握历史主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意义。一、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3(P225)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根本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革论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邱其霖吴瑾菁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优势和精神基因。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是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一切胜利的重要法宝。伟大斗争精神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且历久弥坚,成为中国
3、共产党不可战胜的精神利器,需要我们从其生成逻辑中去寻求答案。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新起点,要继续发扬伟大斗争精神、锻造斗争本领,在新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夺取新胜利。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生成逻辑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23)010020-0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与时代意蕴研究”(22CKS027)邱其霖,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江西南昌330022)吴瑾菁,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南昌330022)20命运动和吸收、创新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开创的,具有鲜明的斗争性。(一)斗争
4、精神是马克思怀揣人类崇高使命不屈斗争的真实写照纵观马克思的人生经历,斗争精神始终贯穿其中,斗争是他的使命和利器。幼年时期,他经常看到摩塞尔河谷葡萄农的艰辛劳动和苦难生活,以及上学路上看到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流浪者的极端窘境,这给马克思幼小的心灵埋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底层民众苦难生活的黑暗阴影。十七岁时,马克思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在中学毕业作文中写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4(P459)从此,马克思就将实现全人类的幸福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和使命。大学期间,马克思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以顽强精神和独立思维与各类思想进行
5、碰撞、斗争。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以笔纸为武器,撰写了对社会立法、出版自由、林木盗窃等法律的批判性文章,强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鼓励民众为自由民主而斗争。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马克思40年如一日,以惊人的毅力、高度的专注和宏观的视野,撰写出篇幅浩瀚并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为了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马克思克服了身体疾病、家庭贫困、失去亲人等困难,每天都在高强度工作,几乎到了忘我状态。他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谈到:“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5(P2
6、53)马克思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斗争精神的高尚品质和深刻真谛,始终保持高昂斗志,勇往直前。(二)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鲜明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并融合个人敏锐洞察和严谨思考的基础上创立的,斗争性批判性是它的最显著特征。马克思对当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所谓学术权威、主流思想进行猛烈抨击。在马克思独撰或合著的多部著作的标题中,都出现了“批判”这一关键词,如政治经济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等,思想文字批判成为马克思与错误理论斗争的基本方式。真理在斗争中越辩越明,马克思在与各类社会思潮的激烈辩论中,展现了其理论科学性。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费尔巴哈
7、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唯心史观,从理论上论证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要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社会发展规律和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中及时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驳斥卢格贬低西里西亚工人起义的说法,与空想共产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进行激烈斗争,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地位。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开阔视野和深切同情,时刻关注着发生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撰写了多篇文章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列强对亚洲人民的侵略本质和血腥暴行,热情支持受压迫民族人民的反
8、抗斗争,如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等。科学真理并不惧怕斗争,斗争只会让真理更加透彻、挺立。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诞生并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完善,其生命将在伟大斗争实践中愈发生机蓬勃。(三)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P50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伟大斗争实践,接受斗争实践的检验,是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参加了当时的欧洲工人运动,经常深入工矿企业与社会底层民众频繁接触,为理论研究掌握了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促使社
9、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认论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21江西社会科学20231为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彻底改造旧世界。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在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在斗争精神的鼓舞下,无产阶级通过勇敢斗争彰显了强大的阶级力量,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第一国际”及各国工人阶级组织相继成立,推动着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20世纪初,通过暴力革命斗争,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迈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革命胜利后,列宁
10、教导苏维埃人民:“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它们就不能和平相处,最后不是这个胜利,就是那个胜利。”7(P78)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忠诚的捍卫者、继承者,自走上革命道路就一直与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进行斗争,表现出坚决的革命斗争精神。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世界上其他受剥削受压迫的国家提供了成功典范,一大批国家的革命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斗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四)斗争精神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深刻阐释并充分论证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目的、作用、方法、策略、结果等,为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
11、提供了正确理论指引和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重要性,“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8(P66)。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来改造旧中国。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几代领导人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及时掌握斗争规律、灵活运用斗争方法,将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又符合现实需要的斗争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事业,与一切封建势力、反动势力、敌对势
12、力展开激烈斗争,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撰写了井冈山的斗争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经典篇章,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其后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开拓创新,弘扬和赓续伟大斗争精神,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在斗争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重要思想为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斗争提供了先进的认识工具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得到继承和创新。始终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武装头脑,在伟大斗争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斗争胜利的重要经验。二、斗争精神是中
13、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斗争中求得生存、在斗争中谋得发展、在斗争中赢得胜利,斗争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9(P71)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伟大斗争精神,历经血与火的淬炼,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这是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斗争精神的生动历史诠释。(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铸就伟大斗争精神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举起反抗斗争的旗帜。中共一大提出“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10(P1
14、),“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10(P4),强调阶22级斗争是党的使命和责任。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领导了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等,在农村地区广泛组织农民开展反剥削反压迫斗争。党在斗争中重获新生并发展壮大。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坚定革命理想,继续顽强斗争。为了回应“敢不敢革命”“怎样坚持革命”的质疑,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斗争,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党的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经历一系列起义斗争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逐
15、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新道路。随着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革命斗争形势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号召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维护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中国共产党以辩证法的思维开展斗争。在统一战线中既坚持统一,又保持独立;对国民党采取有团结有斗争、以斗争促团结的方针,击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争取一切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在全国即将取得胜利时,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告诫全党同志要经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
16、产党人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积极开展思想领域的斗争,克服和纠正了党内一度存在的错误思想、路线、主义,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以及主观主义、机会主义、冒险主义、修正主义等等,党在各类斗争中统一思想、端正认识,推动着革命事业在曲折中不断向前。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革命斗争的洗礼,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的革命党上升为新生政权的执政党。(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新中国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给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然而,刚脱胎于旧社会的新中国和新生人民政权,依旧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以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斗争精神为引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斗争,巩固了新生政权,使新中国站住、站稳,党在伟大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党在斗争中巩固新生政权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面对敌对势力以及国内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展开斗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废除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镇压反革命斗争,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没收官僚资本,社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