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传统文化中“和”的原型意象及对身心的影响_刘玲.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122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传统文化中“和”的原型意象及对身心的影响_刘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传统文化中“和”的原型意象及对身心的影响_刘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传统文化中“和”的原型意象及对身心的影响_刘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美育与文化177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提 要】中国文化中,汉字“和”逐步成为最基本的一个象征符号,其原型的心理功能可以唤醒文化自信和自愈力。本文尝试进入“和”字原型心理学的立体意象中,探讨“和”字本身的符号功能和中和身心的价值空间。【关键词】和 原型 意象 身心观作为建构、表征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中介符号,汉字最传神地表现万物的特点,表达抽象与概括的原型意义。汉字原型是无意识心理学与汉字语源学结合的产物(罗建平,2008)。心理学的“原型”概念,表示其原始性和根源性,侧重于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范畴的原型(Archetype),或认知过程的“原型”(prototype),二者具有内在一致

2、性(高岚、申荷永,2000)。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汉字“和”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关键词和最基本的象征符号,传统经典以“和”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主导精神(周光庆,2010)。本文尝试进入“和”字原型心理学的立体意象中,探讨其符号功能,触及人们心理的深层意识空间与生活实践的表现空间。一、“和”字探源(一)“龢”甲骨文“龢”的右上部是连在一起的竹管之形,下部的“口”是汇集一体的能吹响的竹管,表示笙类乐器。郭沫若说:“和字或此字之省变。(左民安,2015)”说文解字(以下简称 说文)(2013):“龢,调也。从龠禾声。”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关于音韵,尚书

3、(2012):“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吕氏春秋(2002):“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养耳、养口、养志,需调和音律,调制食材,调节语言。和、庸、乐等字都取象于乐器,可谓意味深长。“中庸”的“庸”原义是大钟,或特指“镈钟”,轻灵又庄重。中国乐器同时追求造型美,也是“乐”的综合性证明(萧兵,1997)。“和”可被视为情感中的审美原型,因嘉禾之收获而生愉悦,也因乐律应和而生喜乐,是“多重心理加工任务目标同时达成时产生的积极情感”(吕坤维,2019)。(二)盉说文(2013):“盉,调味也,从皿,禾声。”“

4、调,和也。”“味,滋味也。”“滋,益也,从水,兹声。”这一系列意象的象征性,被细腻而传神地在左传(2016)中描述道:“和如羹焉,水、火、酰、醢、盐、梅,以烹鱼肉。”构成鲜美汤羹的繁杂配料,其多重性和多元性令人浮想联翩,垂涎欲滴。王力古汉语字典(2000):“盉,古代盛酒器。一说为调和水、酒的器具。一般为深腹、圆口、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用作动词,调和。盉、和、龢为同源字。段玉裁注:调声曰龢,调味曰盉。今则和行而龢、盉皆废矣。”甲骨文“皿”是象形字。金文“皿”,右像皿形,左加“金”,用于表意。“皿”本义是盛物的器具,是碗、碟、杯的总称(左民安,2015)。凡“皿”组字大都与器皿有关,如“盈”“

5、益”“盛”等。配酒、酿酒有阴阳和合的关系和意象,其原料本就主要取材于禾榖。种子酝酿、发酵之旅,与炼金术的心理转化过程如出一辙。酿酒可象征心灵的成长。酒,久也,是永恒自我的象征,也是个体自性化过程日趋完善的象征(罗建平,2008)。(三)“咊”与“和”金文和小篆的“和”,将竹管移至左边,“禾”移至右边。本义是笙类乐器。说文(2013):“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此“和”声调 h,从口,口的语言功能可问答或唱和,产生呼应。从声符及音韵上看,“禾”音与“活”的古音相通(罗建平,2019)。禾谷是活的灵物,处于苏醒状态,其活性会对周边事物积极感应。和的一个本义就是应。“感应”揭示中国人关于“感”的认识

6、论的成分构成:刺激-反应是同感共鸣式的反馈回路;回路的延续依靠共鸣的事物之间相吸引的情感纽带(吕坤维,浅 析 传统文化中“和”的 原 型意象及对身心的影响刘 玲 张艳萃DOI:10.14014/11-2597/g2.2023.02.007美育与文化178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2019)。周易咸卦表达了此回路:“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朱熹,2010)”通常的观点认为,咸卦象征男女阴阳感应而生育,这与“和”的乐声相和、言语相应、心神交合义是相通的。(四)“禾”声符往往是该字的灵魂(罗建平,2008)。“和”的原型首先体现在

7、声符“禾”上。说文(2013):“禾,嘉榖也。”禾,美好的榖子,二月发芽生长,八月成熟,得四时中和之气。“朱骏声通训定声:犹曰得时之和。古中和通训。(汤可敬,2018)。”“禾”系列汉字中,“萎”与“莠”可视为与之对应的阴影原型。莠与禾相似,及其吐穗,禾必曲而倒垂,莠不垂,遂可识别。为人“莠”者,滥竽充数,或人格特质中内外不一致,表面维持和气,背地煽风点火;或攻击驱力转向自身,做滥好人,委曲求全,但内心哀鸿遍野。所以,需要觉察内心的“荒莠”。“禾”扎根大地、五谷丰登的意象,与“皿”的承载特性都呈现了大母神原型。从母性乳房和腹部原始意象衍生的系列象征,由容器、杯、盅组成,结合了容纳和滋养的特性(

8、埃利希诺伊曼,1998)。该象征在特点和形式上是敞开的,突出给予和哺养的主题。禾谷的繁殖力,豆荚、食物和酒肉器皿的敛聚的子宫形式,与皿中味道和乐理的调和之象相同,同时还融合了大母神原型中母性之水的转化功能。水是未分化和元素性的,往往处于乌罗伯洛斯状态(传说中的衔尾蛇,象征宇宙的统一和永恒),包含着阴阳化生的能量活性因子,凡是生育仪式和神话都基于这种原型关系(杰克特里锡德,2001)。植物和人的生命象征系统的核心都可看作是“禾”的原型意象,其叶、枝都为它所容纳并依赖于它,里面居住着动力的精灵,正如灵魂寓于身体之中。“禾”是“得时之中”的嘉实之“秀”,不仅彰显大地厚德载物的孕育功能,也为人们提升职

9、业生涯素养和人际关系和谐度带来启发。我们可从禾之嘉榖的殷实意象进行推演:甲骨文中,“丰”之象形,是在“豆”(高脚食器)里装载物品,甲骨文中,“登”的意象是双手高举食器(豆)进献(汤可敬,2018)。说文(2013):“丰,豆之丰满者也。”“登,上车也。”“登”的本义并非单指上车,由低处到高处均可为“登”。庄稼成熟要登上场院晾晒脱粒,“登”又引申为“成熟”(左民安,2015)。以“五谷不登”与“五谷丰登”之意象,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可推及生涯规划原型,并可以他者视角审视;若无视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则过犹不及。还可结合易理释读此字象,乾:元亨,利贞。“亨”与“利”之本义与“和”之本义相通。“亨”有

10、烹饪煮食之意象。籀文为“亯”,隶书作“亨”,作“享”。宗庙为祭享之所,故用为祭享字,后由或体字分化为享(献享)、亨(亨通)(汤可敬,2018)。说文(2013):“利,铦也,从刀。和然后利,利者,义之和也。”利益,是因义的和顺与协调,然后有利。一个人如何拥有元亨利贞的状态?“盉”“丰”“登”可帮助我们解码。这三字中的“皿”与“豆”,均为容器之形,而且呈现秩序感和仪礼性:先收成嘉榖,调和,酝酿,装满食器,才得以躬身进献。从象征性上来看,敬献的不必是实体供品,也可能奉献的是人生的成就、生命的意义。乾卦的初九、九二、九三爻分别为潜龙、见龙、惕龙之象,终日乾乾,韬光养晦,夕惕若厉,自强不息,就像是“苗

11、”成为“禾”的淬炼历程。隐藏着生命魂魄的禾谷,从种子到作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经历从地下阴暗到地上光明的生死转化的蜕变,开春破土,龙出生天。“苗本禾未秀(开花吐穗)之名,因以为凡草木初生之名。(汤可敬,2018)”若个人能力远未“秀而实”,与职位匹配度之间无法“相应”,就会“违和”,装载成就的“皿”和“豆”器就无法“丰盈”,难以成为乾卦九五爻中在天的“飞龙”,是谓“五谷不登”之象。由此,我们可将乾卦的“和然后利”之义,看作是自我意识建构与统合的原型。自我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在多维度的复杂心理系统中,自我认识、体验和调控的发生和趋向完善,就像是汉字“和”意象中,谷物生长、皿中调味、乐中调

12、音的过程,不断整合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持续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才能达到知、情、意、行的合一与中和。在说文(2013)禾部系列的 101 个汉字中,或类属于不同品种稷、秫、稻;或区分成熟度和疏密度秀、稼、稠。表达时间和度量的多达13 个:种、秋、称、秊等,中庸之“时中”原型于此呈现得淋漓尽致。禾本植物的存亡之象蕴藏着连续和反复义,将荣枯变成时序周期,仿佛人体的新陈代谢,周而复始。“和”成为计算多系统间均衡性的高维结构,突出强调了寓于“和”中的特征,即高维与动态,是随时变动、非静态的平衡。由此我们可观察到作为传统文化主体部分的心性修习议题“中和”,是中国式心理学的独特言语表达,以“禾

13、-和”生发意象展现了古代心理美育与文化1792023年第2期(总第326期)学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古代学者就提出了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后代学者张载提出了温凉、动静两类感觉,分别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温度觉和平衡觉(叶浩生,2009)。汉字“和”的字形、字体既直观呈现了五味、八音等感觉生发的载体,其字义也从味道的搭配、提炼、烹煮、升华到不同节律乐音的协调,再到心与物、心与心相交,生理角度的体验、体味、体悟,在丰沛的感觉基础上形成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知觉反应,体现了知是虑的基础,虑是知的深化。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实践性很强,独特之处在于注重应用。尚“和”既是我们推崇的交往准则,也是养生之道,并成

14、为了一种集体潜意识。从古代医学心理学思想看来,古代思想家倾向于身心统一的辩证身心观。对于节奏快、追求多、要求高的现代人来说,如何在身心体验层面吸纳“和”文化原型意象的精华,提升和谐水平呢?二、“和”原型意象对身心中和的影响原型心理学认为,身体是无意识的容器,储存着远古以来的历史原型。身体的容器意象最初见于母神崇拜,为女性生殖的隐喻。“身”,孕妇侧面之形,从音韵研究来看与“娠”字同源(王力,2000),本质属性是妊娠。其生命意象沉淀于无意识中,涵盖了自身、自我和灵魂等意蕴(罗建平,2011)。“体”,繁体为“體”,从骨,豊声。说文(2013):“豊,行礼之器也。”身体的社会化通过“礼”来实现。古

15、代成年礼是最重要的立“身”仪式,象征性地表示稚嫩的“我”已被杀死,成年的“我”诞生了,呈现了成年的礼仪式“死亡”和“复活”主题(利普斯,1982)。身体承载着灵魂、自我和世界的关系,全息地储存和反映着精神的秘密,汉字的无意识可以表达身体的无意识。具身思维和具象思维的系列练习,可帮助身心统合与和谐。钱钟书认为,完美的人格,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调理身心状态确实是在“和羹调鼎”:结合食物或中药药物的寒热温凉,顺应或抑制心神,达到平衡和谐(徐文兵,2016)。其实,这是在为内外状态进行定性和调味。(一)“由苗而秀”具身性思维和品味训练从气息和五官感觉维度,修习丰盈的心理体验微项目:简易三调放松练习

16、:调身、调息、调心,体会挺、松、定,减少紧绷,趋向和缓,改善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能力,增强愉悦感。听觉:可在三调放松后,静听五行音乐、自然之声、诗歌吟诵等。结构化、礼制化的诗是东方式心图 1 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杨中芳,2009)时美育与文化1802023 年第 2 期(总第 326 期)灵省思的精华(吕坤维,2019)。经典诗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做出有益的行为,沉浸于诗歌之中,此心与彼心映射,是读诗与解诗的关键所在。味觉:品味食物以及其他人、事、物。可由觉知快感生发美感,体味物我的心理交接。缓慢而细腻地品味时序往往蓬勃于后刺激阶段,钟情于品尝之后逐渐延展的韵致。也可据兴趣偏好,选择芳香疗法等五感疗法,注重身心联动,体会天人相应,守神运化。身心保健的要诀在于生理-心理-自然-社会的整体中和模式,隐藏在集体无意识深处的体验会被中和文化的显性表达唤醒和延展。(二)“涵容良莠”多元性思维与复合情绪体验现代汉字“和”有多种读音,涵盖形容词、动词、连词等,多姿多彩,精神斐然。其字源字形、字音字义及原型都体现着“和”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辩证性和整体性思维。阴阳通过互补原理中和差异性,既维持现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