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研究配戴离焦 对高度近视儿童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李 盼,张学辉,黎彦宏,艾 欣,李 彤,王若馨,王 瑾引用:李盼,张学辉,黎彦宏,等 配戴离焦 对高度近视儿童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 国际眼科杂志;():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般项目社会发展领域();西安市创新能力强基计划()医学研究项目()作者单位:()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 陕西省眼科研究所 陕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眼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者简介:李盼,眼科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视光学、青少年近视防控。通讯作者:王瑾,眼科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青少年近视防控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摘要目的:对
2、比观察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前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并分析配戴后镜片对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 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并验配离焦 的 岁高度近视儿童 例 眼。使用 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基线及戴镜、时戴镜状态下角膜切向屈光力,分析角膜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角膜最大屈光力值及中央顶点处角膜屈光力改变情况,同时以 为间隔采集前述 个方位角膜屈光力以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采集范围为,分析戴镜前后各点位屈光力变化情况。戴镜,时后要求停戴 后复测眼轴、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分析戴镜后较基线时眼轴、等效球镜度、散光和角膜屈光力等改变情况。结果:
3、配戴离焦 时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的角膜最大屈光力在、时较戴镜前均显著增加,与角膜顶点处屈光力相比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与戴镜前的负相对屈光力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戴镜、时复诊时戴镜状态下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除 点位周边负屈光力增加外,其余各轴向各点位周边屈光力均显著增加。配戴 后角膜陡 值变平,值减少,后角膜陡 值变平,平均 值变平,值减少。戴镜、时后角膜平 较基线变化无差异。结论:配戴离焦 状态下角膜最大屈光力较角膜顶点处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且 条轴向上各点位角膜相对周边负屈光力均由负值转变为正值。戴镜 内眼轴和等效球镜度均较基线时增加,而散光量减少,角膜
4、屈光力呈陡 变平趋势。关键词: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屈光力;散光;高度近视:,:();(),;,:,;,:(),:(),(),(),()(),国际眼科杂志 年 月 第 卷第 期 :电话:电子信箱:,:(),(),()(),:,:;:,();():引言近视发展已呈高度近视化趋势,预计到 年全球高度近视患者将达到 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高度近视是指等效球镜度 的近视,由于眼轴不断增长所产生的机械牵拉使视网膜和脉络膜逐渐变薄,从而产生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区、脉络膜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等形成病理性近视,使高度近视已成为全球低视力和致盲性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已成为我国主要致盲原因。高度近视所造成的
5、视觉损伤和视力残疾将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且近视度数越高所引起的视力损伤和并发症概率越大,因此针对高度近视进展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针对儿童青少年高度近视进展已知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低浓度阿托品及后巩膜加固手术等。以控制周边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是光学干预措施的主要策略,其中离焦 可将近视者的周边离焦状态从远视离焦转变为近视离焦,以达到近视控制的效果,已有研究证实其可控制 的近视增长,。本研究通过对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离焦 前后的角膜屈光力和眼轴、屈光度等进行为期 的临床观察,以分析戴镜前后角膜参数变化情况与近视增长的相关性及
6、配戴离焦 对角膜屈光力和散光量的影响。对象和方法 对象收集 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并验配离焦 的 岁高度近视儿童 例 眼。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通过西安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伦审()号。所有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纳入本研究的儿童监护人详细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配戴离焦 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性等。纳入标准()年龄 岁的近视儿童;()基线近视眼睫状肌麻痹后等效球镜为,散光量;()每周配戴离焦 以上,每日配戴时间为;()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持续配戴离焦 并定期随访者;()未进行哺光仪治疗或药物干预者;()全身情况正常,无器质性眼病。排除标准()斜视、弱视患者;()
7、先天性眼部疾病者或其他眼部器质性病变者;()既往及随访期间应用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离焦设计框架眼镜及软性接触镜等近视控制措施者;()既往有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者;()眼科检查和随访未能良好依从者。方法 检查方法所有受试者在离焦 验配前行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检查和泪液检查等排除眼部疾病。屈光度及角膜曲率检测采用睫状肌麻痹后的客观验光结果,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每隔 次,共 次,之后用电脑验光仪()进行检查,每眼至少测量 次。眼轴检查采用光干涉式眼轴测量仪 进行测量,每眼至少测量 次,取其平均值。角膜地形图检查使用(检查过程中确保受试者角膜充分暴露,连续 次以上采集取成像
8、质量最好的图像进行分析,如被检者泪膜状态不稳定时应用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后再次采集角膜地形图。在观察配戴离焦 前后角膜的屈光力变化时,采用手动收集角膜各位点上的切向屈光力,方法如下:收集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 个方位角膜最大屈光力值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并以 为间隔采集 个方位角膜屈光力以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各位点采集范围为 。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值为该方位角膜最大屈光力与角膜顶点屈光力差值,相对周边屈光力为各位点角膜屈光力与角膜顶点屈光力的差值。各方位记录方式如下:鼻侧为;颞侧为;上方为;下方为;各位点距离角膜顶点鼻侧 为,颞侧 为,上方 为,下方 为,其余位点以此类推。离焦 及验配本
9、研究涉及离焦 参数如下:品牌型号为全适全角膜镜,材料,周边离焦设计,中央 为光学区,周边 为离焦区,:周边离焦量 ,(透氧系数:()()。根据屈光度和角膜平坦 选择试戴镜片,戴镜适应 后进行初次荧光染色评估,静息状态下镜片位于角膜中央,光学区完全覆盖瞳孔区,活动范围 左右。配适不理想者调整至最佳配适。在戴镜 后行片上验光和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地形图差异图显示光学区偏中心,确认镜片处方,订片后交付适合的镜片并在指导配戴和护理。配戴后随访于配戴离焦 后,、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戴镜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戴镜状态下角膜地形图等检查结果,于配戴后、随访时要求受试者停戴 复测角膜地形图和
10、屈光度。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 进行数据分析。戴镜前,戴镜、的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 检验。以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基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 岁高度近视儿童 例 眼,其中男 例,女 例。平均年龄 岁,球镜度为,柱镜度为,等效球镜度为。配适状态 戴镜 时 眼中 眼镜片中心定位良好,角膜地形图示光学区偏心量(平均),占总数;眼镜片中心位置轻度偏位,角膜地形图示光学区偏心量(平均)。戴镜 随访时 眼镜片中心定位良好,角膜地形图示光学区偏心量(平均),占总数;眼镜片中心位置轻度偏位,角膜地形图示光学区偏心量(平均)。配戴离焦 后角膜最大屈光力改变情况 在配戴离焦
11、前,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的角膜最大屈光力较角膜顶点均表现为负屈光力,在、随访时戴镜状态下各位点角膜最大屈光力均大于角膜顶点处屈光力,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见表。配戴离焦 时戴镜状态较基线戴镜前角膜顶点相对屈光力减少(,),鼻侧、颞侧、上方、下方位点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分别增加、,较基线戴镜前最大屈光力呈正屈光力,均发生显著改变(、,均)。配戴 时角膜顶点相对屈光力减少(,),鼻侧、颞侧、上方、下方位点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分别增加、,较基线戴镜前最大屈光力呈正屈光力,均发生显著改变(、,均),见图。配戴离焦 前后角膜屈光力分布情况 本研究涉及受试者均为逆规散光,在鼻侧和颞侧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均表现
12、为负屈光力;上方和下方除个别位点(、)外均为负屈光力,见表、。在戴镜、复诊时配戴离焦 状态下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图、),其中各方位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发生显著改变(均)。鼻侧各点位角膜相对周边负屈光图 戴镜、与戴镜前角膜相对最大屈光力情况。力均由负值转变为正值,颞侧除 点位周边负屈光力增加外,其余点位周边负屈光力显著减少;上方和下方角膜各位点角膜相对周边负屈光力均显著减少,以、和、更为显著(表、)。配戴离焦 停戴 后眼轴和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变化情况 在配戴离焦 、随访后要求受试者停戴 复测眼轴及角膜地形图和屈光度,其变化情况见表。戴镜 后眼轴较基线时增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后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在配戴 后较基线增长 ,后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球镜度在戴镜、时分别增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散光度则在戴镜、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在戴镜 后停戴 时,角膜平 值、平均 值较基线时均无差异(,;,),角膜陡 值较基线时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较基线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角膜陡 值较基线时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 值较基线时变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较基线时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平 值无统计学意义()。讨论目前东亚国家高度近视的患病率较高,由此导致的致盲率也
14、在不断上升,近视发展呈现高度近视化的趋势已经为全球近视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并发症发生风险、近视矫正所需直接成本的增加、视力低下对生活质量和生产力所产生负面影响等。既往研究表明病理性近视的风险与近视度相关,中低度近视人群中病理性近视患病率仅为 ,而高度近视人群中患病率高达,近视度每增加 则病理性近视患病率增加约。在近视人群中近视度 时病理性近视的发病呈线性趋势,时病理性近视患病率呈指数趋势,由此可见控制高度近视的屈光度进展对于减缓病理性近视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改变角膜周边屈光力,以达到将视网膜周边远视离焦转变为近视离焦的光学离焦控制技术的近视干预方国际眼科杂志 年 月 第 卷第
15、 期 :电话:电子信箱:表 戴镜前后各方位角膜最大屈光力情况(?,)时间角膜顶点戴镜前戴镜 戴镜 注:戴镜前。表 戴镜前后水平方位不同位点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的情况(?,)时间戴镜前戴镜 戴镜 注:戴镜前。表 戴镜前后垂直方位不同位点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的情况(?,)时间戴镜前戴镜 戴镜 注:戴镜前。表 配戴 、前后角膜屈光力和眼轴及屈光度的比较?时间角膜地形图()平 陡 平均 眼轴()屈光度()等效球镜度球镜度散光度戴镜前戴镜后 戴镜后 注:,戴镜前。图 配戴离焦 前后鼻侧和颞侧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切向)分布图。图 配戴离焦 前后上方和下方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切向)分布图。,:式,已逐步应用于高
16、度近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进展控制并成为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包括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离焦。已有诸多研究证明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但由于我国 对验配屈光度范围的限制和高度近视者日间脱镜视力较差等因素的制约,其并未成为控制高度近视进展的主要措施。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控制约 的近视屈光度进展,延缓约 的眼轴,但涉及离焦 对高度近视患儿近视控制的相关研究较少。离焦 通过在镜片周边光学区附加的正附加以减少周边视网膜远视离焦量形成的周边近视离焦以达到控制近视进展和眼轴增长的目的。本研究涉及的离焦 采用内外双反转设计,其外表面的反转设计在镜片的旁中央区形成一个较中央光学区增加正光度()的环形离焦区用以控制近视发展。因此观察配戴离焦 后角膜屈光力的分布状态,以及戴镜后对近视进展和角膜屈光力的影响非常有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随访时配戴离焦 状态下鼻侧()、颞侧()、上方()和下方()的角膜最大屈光力较戴镜前均显著增加,且与角膜顶点处屈光力相比由负相对屈光力转变为正屈光力,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除 点位周边负屈光力增加外,其余各轴向各点位周边屈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