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论坛 2023 0249国际视野SOCIALIST FORUM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瞻风智库工作室文欧美等媒体报道中老铁路的特点及思考2022 年 12 月 3 日,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一周年。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 2023 年 1 月 10 日,中老铁路已运输超过 1300 万吨货物,其中 246 万吨为跨境货物。中老铁路自开通以来,发挥着沟通民心、畅通贸易、联通设施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密切了两国交往,增进了战略沟通,是中老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也为沿线地区创造了发展新机遇。以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形成“中老铁路利好”的正向舆论,但是以美国、英国
2、等欧美主流媒体及亲欧美媒体成为中老铁路负面报道的新闻策源地。因此,本文围绕欧美等媒体对中老铁路开通至今的报道,梳理分析其中的特点,识别欧美等媒体的惯用模式,并就如何优化国际舆论提出意见建议。欧美等媒体英文国际传播报道概况样本选择。本文关注的欧美等国家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为代表,样本选择的时间 为 2021 年 12 月 3 日 至 2023 年 1 月 17 日,选取的报道样本主要来自欧美等媒体,以及推特、油管中欧美等主流媒体的社交账号,以“中老铁路”(“China-LaosRailway”“Laos-ChinaRailway”)为检索关键词,结合融文数据分析系统,经过数据清洗,
3、共有中老铁路有效报道数据 112 条,其中系统抓取到 80 条,人工抓取到 32 条。基础分析。2021 年 12 月 3 日至 2023 年 1 月17 日,欧美等媒体对中老铁路的英文报道共 112 篇,其中,负面报道 58 篇,中性报道 43 篇,正面报道11 篇。报道时间多集中在中老铁路开通前后以及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从主流媒体报道内容上看,涉及债务危机话题报道 23 篇(占比 20.54%),铁路建设话题 20 篇(占比 17.86%),关联“一带一路”报道 17 篇(15.18%),中老铁路运输情况报道 13 篇(11.61%),铁路运营和管理报道 10 篇(8.93%),中国发展成
4、就 9 篇(8.03%),中老铁路与东盟 6 篇(5.36%),地缘政治影响 5 篇(4.46%),跨境旅游 3 篇(2.68%),美老关系 3 篇(2.68%),新冠疫情 2 篇(1.79%),泛亚铁路 1 篇(0.89%)。涉及到的媒体包括英国广播公司、美联社、英国路透社、英国泰晤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美国 纽约时报、美国 洛杉矶时报、德国 每日镜报、日本读卖新闻、法新社、加拿大新闻广播线等。欧美等媒体对中老铁路的负面报道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一是不断强化国际上对中老两国的负面刻板印象,着意凸显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低下,集中突出中老铁路给老挝带来巨大债务风险及指责劳工丑闻、环境破坏等话题
5、。二是以英、日、美为首的部分媒体将中老铁路报道纳入固有的“中国威胁论”报道框架,质疑中老铁路的实际经济效益,持续炒作“债务风险”问题和“中美软实力竞争”。三是关联新冠疫情、G7 峰会、俄乌冲突等话题。以读卖新闻为首的日本媒体在中老铁路开通前持续就债务话题进行报道,话语模式与英国广播公司相关报道较为一致。部分报道还认为,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和铁路票价高于老挝人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中老铁路的经济效益有限。四是部分采纳中老两国主流媒体报道相关数据显示其“客观性”,却排斥中国、老挝的理念和主张。五是随着中老铁路不断取得新成效,美西方媒体又转变议题,将老挝目前遇到的经济问题夸大。社会主义论坛 2023 025
6、0国际视野SOCIALIST FORUM欧美等媒体对中老铁路报道的特征依托国家综合实力,战略传播色彩浓厚。在报道立场上,欧美等媒体与国家立场保持高度一致。相关报道中,欧美媒体抹黑“中老铁路”,多在报道中灌输“西方中心主义”价值观,以中老铁路项目中易出现劳工丑闻为由,抹黑中国国际形象,企图破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互信成果。话题设置面向广泛,报道形式灵活多样。欧美等媒体对中老铁路的报道中,话题类型、报道视角多样。除中老铁路开通初期对其进行直接报道外,欧美等媒体在其他间接性报道中多关联世界热点性问题,如俄乌冲突;或关联“一带一路”相关案例,进行类比;或聚焦中国国内情况,关联中国疫情政策进行报道,议
7、题面向广泛。报道形式上,欧美等媒体对中老铁路的报道多为智库报告、深度报道,还采取派出记者(例如:英国广播公司、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实地采访并进行全媒体报道。具有伪专业性色彩。中老铁路相关报道中,欧美等媒体通过引用我国主流媒体报道、国际组织及智库报告、专家意见、民意调查,彰显其报道的客观性和专业性,增强了报道的可信度。然而,由于欧美国家拥有强大的人才组织优势、国际组织控制能力及媒体“信息过滤”手段,其媒体报道呈现出强烈的“伪客观性”“伪专业性”色彩。欧美等媒体引用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呈现出只取数据、敏感词汇(国企)的选择特性,利用中国主流媒体报道内容达成塑造中国负面刻板印象的目的。传播系统内部出现
8、信任危机。欧美等媒体主导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虽然具有深远的影响,但中老铁路国际舆情中全球性社交媒体上网络舆论对反华媒体的质疑和冲击仍反映出其系统内部的信任危机。网民赞同中国倡议打破西方长期以来对现代化理论、实践的垄断,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多元的路径选择,期望中老铁路能够更宽面向、更深层次地繁荣东南亚发展,并在国际舆论场中积极抵制反华媒体利用强势话语体系对中老铁路的抹黑。对策建议构建多主体联动机制,推动国际传播战略统筹。鉴于中老铁路的战略意义及潜力价值,有必要构建多主体联动机制,推动国际传播战略统筹。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应主动担负起国际传播主力军的责任,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同时,各级各类企
9、业、事业单位、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体等都应成为进行中老铁路国际传播实践的主体。在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的基础上,形成国际传播合力。以更加灵活、多元的议题设置,破解欧美话语陷阱。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实践能够在复杂的国际舆论场中发挥出明确的立场,回击西方话语文本的作用。但长期来看,单向的解释、发声和说明工作并不能真正实现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反而容易陷入欧美所构建的“债务陷阱”“后殖民”等话语陷阱中。为充分适应网络社会传播精准化的基本要求,增加传播内容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度,需要设置更加灵活、多元的议题,着力推出个性化、故事化的报道,特别是注意挖掘中老铁路上生动的故事,以朴实生动的语言、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10、,面向国际进行传播,更利于国际受众准确地认知“一带一路”的互惠与共赢。加强与东南亚媒体合作,持续营造跨国铁路合作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东南亚各国媒体易获取一手资料、报道在场感强的优势,充分挖掘基于老挝普通民众视角的事实性材料;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多方智库、媒体、政府传播主体作用,共同推出基于事实材料支撑,以数据化、故事叙述为呈现形式的,展现“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全局的媒体产品,以此构建基于事实的认知逻辑,营造跨国铁路相关议题理性讨论的国际舆论氛围。统筹海外社交媒体传播资源,传递丰富立体的媒介形象。鼓励中老两国跨国务工人员、留学生、境外网络名人等体验中老铁路实际运营、访问铁路沿线百姓、体验日常生活等,以个体化、差异性、多样化的网络表达方式,发布旅行日志、代表图片、体验视频等,增强海外受众对中老铁路的认知和互动,传递丰富多元、立体可感的中老铁路形象,为中老铁路的稳定运营提供良好舆论环境,让中老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执 笔:赵刚付 悦 婷黄静杨 军航 刘祥元 杨红川)(本文系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智库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责任编辑 沈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