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毛泽东的社会调查与中国革命_赵芮.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178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的社会调查与中国革命_赵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毛泽东的社会调查与中国革命_赵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毛泽东的社会调查与中国革命_赵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党史博采 2022 第 09 期人物研究自 1840 年起,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大无畏的牺牲,但大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是什么让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在中国夭折的命运?本文试图从毛泽东在 19281933 年的社会调查探寻一点线索。一、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历史的脉络与革命的主导权紧紧绑在了一起,可以说谁掌握了革命的主导权谁就把握住了历史的趋势。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将何去何从?马克思主义会不会也像其他社会思潮一样在中国只是昙花一现?这一问题困扰着每一位共产党员,有的人因此悲观消沉,而毛泽东却用自己亲自进行的社会调查回答了这一历史提问,掌握了革命的主导权,使

2、得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调查使毛泽东把握住了革命的“脉搏”把握住革命的“脉搏”是指毛泽东抓住了革命斗争的规律,在革命斗争中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有利的策略,将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毛泽东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和在战斗中不断总结的方法,与朱德一起总结出了游击战争的“十六字口诀”。毛泽东对这个战术曾这样解释:红军战术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在攻击时集中主力,而随后能加以迅速的分散。这就是说,要避免阵地战,而在运动中要用尽各种方法和敌人的部分接触并且击溃敌人。解决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和麻痹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为革命斗争取到了战术上的主动权。同时,毛泽东还特别

3、注意了解敌人之间的动态,所以每到一处就派人搜集报纸和各种信息,从而了解敌人之间的矛盾,寻找战机,不断扩大革命的胜利果实,使革命军队在人数和实力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仍能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二)社会调查使毛泽东找到了革命的突破口革命的突破口也就是敌人的薄弱环节,而这个突破口也是毛泽东通过社会调查找到敌人的薄弱点军阀割据的边界和偏远的山区。毛泽东曾指出: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从理论的高度论证了根据地的存在和敌人薄弱环节的必然性,找到了革命斗争的突破口,提高了队伍的革命热情和革命胜利的信念

4、。(三)社会调查使毛泽东挣脱了“本本主义”在如何对待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时,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很明确地指出,教条式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只能使中国革命陷入更加危险的处境。当时的中央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苏联经验,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使得中国革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在执行“左”的政策之后导致的井冈山根据地的“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使毛泽东更加透彻地认识到教条主义的危害,也坚定了走自己通过社会调查得出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决心。毛泽东曾指出: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

5、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地向革命队伍宣传“本本主义”的表现和危害,使每一位革命者提高警惕。(四)社会调查使毛泽东掌握了革命队伍的“脉象”所谓“脉象”是指革命队伍在革命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中国的革命要靠革命队伍来完成,而对于革命队伍的现状的了解就对革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革命队伍中非工人阶级的党员占到七成,加上教育工作不够,使得党员的质量严重下降,军队中表现出单纯的军事观点、严重的流寇思想,甚至还有旧军队中的一些军阀作风,严重影响了军队的革命性和纯洁性。于是,毛泽东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在连上,贯彻民主集毛泽东的社会调查与中国革命赵芮 摘要 纵观毛泽东的

6、革命生涯,尽管当时斗争形势变幻莫测,但社会调查几乎一直伴随其中,特别是在19281933 年的社会调查更是为革命斗争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同时,为中国革命摆脱教条主义,结合自身实际环境开展革命奠定了实践的基础,使中国革命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关键词 中国革命;社会调查;马克思主义;政权 作者简介 赵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 404100。中图分类号 D 2 3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8 0 3 1(2 0 2 2)0 9-0 0 0 4-0 32022 第 09 期 党史博采5人物研究中制,不断地清洁革命队伍,保证了革命队伍的战斗力。二、毛泽东

7、的社会调查使中国革命落地生根社会调查使毛泽东破解了历史难题,把握住了历史的前进方向,使得他对调查研究十分重视。并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但毛泽东的社会调查是如何让中国革命的道路避免了夭折而落地生根的呢?(一)社会调查保住了革命的种子革命的种子即革命的有生力量革命队伍。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着千余人的部队南下,在途中得知南昌起义失败,毛泽东只好让部队暂停下来。此时,毛泽东利用各种机会对井冈山的环境做了详细的调查并写成了永新、宁冈二县的调查报告,在调查中了解到该地区的地理环境优越,敌人的统治力量薄弱,当地的群众曾在党的领导下与地主劣绅进行过积极的斗争,有广泛的群

8、众基础。同时,山上还有一支曾接受过党改编的绿林武装。毛泽东曾在大革命失败后多次提到革命队伍在必要的时候要“上山”的提议,现在队伍的力量十分的弱小,而周边地区的环境又很适合立足,于是毛泽东决定在这里建立根据地。随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也来到井冈山,壮大了革命队伍的力量。不久,受当时党中央“左”的路线的指示,发生的“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极大地消耗了自身的力量,根据地的建设也受到很大影响,这使得毛泽东更加确信目前革命力量十分弱小,只有在偏远的山区和农村才能保留下火种,革命才有希望。(二)调查解决了如何在“贫瘠的土壤”中保证“种子质量”的问题“贫瘠的土壤”是指革命所处的农村环境,“种子的质量”

9、是指保证革命军队的无产阶级领导问题,即如何在农村环境下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对于在农村环境中保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性,周恩来曾指出:“如果没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即使以乡村为中心,也难免要失败。”事实上也是有许多地方失败了的。当时海陆丰的力量比井冈山大,各种条件都比井冈山好,但结果还是失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那里无产阶级领导的思想没有展开,由于领导上还带有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气味的缘故。由于当时的斗争形势和环境的影响,群众基础大部分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了弄清楚党组织的状况,毛泽东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在对湘赣边界地方的党组织调查时,发现许多地方都有很深的地方主义,相互之间缺乏

10、有效的支援和联系。同时,入党的党员成分也不纯,甚至有一些投机分子趁机钻入党的组织。在调查闽赣地区时也发现党组织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为解决这些现象,毛泽东通过各种方式在党内、政府机关和军队中展开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党的组织建设,将“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集中制,提高党员的素质和阶级觉悟,并在古田会议决议案中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制定出了如何在农村环境下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措施,保证了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三)社会调查清晰了哪些是革命所需的“土壤”,哪些是“砾石”“土壤”与“砾石”的问题就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和革命的敌人问题,也就是要分清革命对象的问题,对革命对象的认识也经

11、历了一个过程。1930 年 4 月,在红军胜利攻占信丰县城后,红军把日用品店里的货物全部没收了,直接影响了普通居民的生活。面对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斗争问题,毛泽东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的阶级状况和城市的工商业问题。1929 年 7 月在闽西调查时就指出要将地主与他们的家属区分开来,并给与地主家属适量的土地使其能生存下去。毛泽东指出:假若对地主一点土地也不分,叫他们去喝西北风,对富农也只给一些坏田,使得他们半饥半饱,逼得富农造反,贫农、雇农一定陷于孤立。同时,毛泽东还不断完善城市的政策,在进驻汀州后,颁发了告商人及知识分子,指出: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普通商人及一般小资产阶级的财物,一概不

12、没收;知识分子的出路也只有参加工农革命。至此,革命对象逐渐清晰:主要目标是消灭地主阶级;对于富农要进行限制;保护工商业者;改造知识分子,使其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四)社会调查探寻到了革命种子生长需要的“水分”土地革命正如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首要条件,土地革命为革命提供了首要的物质前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革命的力量。因此,这也就成为毛泽东社会调查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的调查一直伴随在紧张的军事斗争中,并根据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斗争经验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对土地革命的政策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补充。1928 年 12 月在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农

13、民,农民只有使用权。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随后在 1929 年 4 月毛泽东根据在兴国县等地的调查以及中央的相关精神对土地法进行了修改: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对没收土地的范围进行了缩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策推行的阻力。1929 年 7 月在闽西制订的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了抽多补少的原则。1930 年 5 月毛泽东在寻乌做了调查,曾指出:“我做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我看在当时只有我这办法是

14、正确的。”1931 年,又纠正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允许土地买卖。至此,土地法初步形成。正是毛泽东在大量实地社会调查后不断对土地法进行的修正,才有效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巩固了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五)社会调查提供了革命种子生长所需的充足的“氧气”人民群众正如氧气使得种子从静止状态重新焕发生机,人民群众6党史博采 2022 第 09 期人物研究是中国革命重生的基石,支持和保障了革命的生命力,为中国革命的斗争提供了强大的依靠力量。而革命军队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在红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时,由于缺乏对群众的宣传工作,“红军每到

15、一处,群众都冷冷清清”,甚至没有可靠的情报传递,使得红军在行军途中连连受挫,十分被动。毛泽东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错误思想后,给予了严厉批评。指出:红军绝不是单纯的打仗的,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的任务。同时,毛泽东在做社会调查时也十分关注当地人的生活。在长冈乡调查中对群众生活做了细致的了解,从群众的缺粮现状及其原因一直到生活必需品的各种价格,都做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全面地了解人民生活水平。毛泽东还在调查中强调:只有苏维埃用尽它的一切努力解决了群众的问题,切切实实改良了群众的生活,取得了群众对于苏维埃的信

16、仰,才能动员广大群众加入红军,帮助战争,为粉碎敌人的“围剿”而斗争。(六)社会调查使中国革命充分把握住了革命种子生根发芽的“温度”种子只有在外界达到一定温度下才能发芽,同理,革命种子发芽也需要“一定的温度”,就是革命的开展的时机问题,就是指革命如何利用周围敌人之间的矛盾推动革命的快速发展。在进入闽西长汀南部之四都后,毛泽东通过报纸获知蒋桂两派军阀开战的消息,根据当时的战斗环境,立即进行了战略部署。有学者研究指出:蒋桂军阀争夺两湖地盘的战争处于一触即发之势,“追剿”红军的江西国民党大部撤回,准备对桂系作战,福建境内只剩下一些地方的小军阀。在毛泽东指挥下一举攻占长汀城,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毛泽东充分利用周围敌人之间的矛盾和政权之间的空隙,在敌人无法顾及的地区开展革命斗争,拓展革命根据地,扩大了革命的果实。(七)社会调查探索出革命“破土而出”的途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将革命的重心放到农村,是当时的客观形势所作出的被迫选择,这也是在 1927 年白色恐怖中党的组织和革命群众遭到严重损失后在农村不断开展革命工作中得出的最为科学的论断。在 1927 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政权是由枪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