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4 卷第 6 期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4No62022 年 11 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Nov2022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出版考述赵泓,张璐萍(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511400)摘要:文献史料是“重返历史现场”的有力工具。从新闻史学科来看,报纸副刊无疑是社会历史与地域研究的一片沃土,但以往学界对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的研究相对薄弱,未能体现广东报纸副刊研究的价值与优势。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无论是风格还是内容,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抗战
2、前、抗战时与抗战胜利后都呈现出与局势环境相符的刊发特征。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广东学者对副刊话语权的掌控,广东报纸副刊逐步成为广东传播新知的重要阵地。关键词:民国;广东;报纸副刊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2)06-0082-06收稿日期:20220912基金项目:202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广东出版史研究 19121949(21BXW086)作者简介:赵泓(1966),男,湖南岳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闻史和出版史。eview of Newspaper Supplement Publishing in Guangdong d
3、uring theepublic of ChinaZHAO Hong,ZHANG Luping(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1400,China)Abstract:Documentary history is a powerful tool for“returning to the scene of history”Based on the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f journalism history,newspa
4、per supplements are undoubtedly a fertile ground for sociohistoricaland geographical research,However,previous research on Guangdong newspaper supplements during the epub-lic of China is relatively weak and fails to reflect the value and strengths of Guangdong newspaper supplementsresearchGuangdong
5、newspaper supplements of the epublic of China show more obvious phase changes in bothstyle and content,which showed pub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ine with the circumstances both before,duringand after Chinese Peoples War of 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Cu
6、lture Movement and the control of Guangdong scholars over the discourse of the supplements,Guangdongnewspaper supplements gradually became an important forum for spreading new knowledge in GuangdongKey words:The epublic of China;Guangdong;newspaper supplement报纸副刊是考察社会思潮和社会观念变迁的一扇窗口。目前,报纸副刊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上
7、海、天津、北京等地,这些地区的副刊研究已有不少成果。相对来说,广东地区的报纸副刊研究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广东民国时期的报纸副刊研究。因此,本文欲通过梳理第一手材料,厘清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的发展脉络,总结归纳其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刊发特征,以丰富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一、“新”“旧”并呈:抗战前的广东报纸副刊辛亥革命之后,新思潮纷纷涌入,民国思想界虽然有了一些新气象,但旧观念、旧文化仍然顽固,广东亦体现出“新”“旧”并呈的明显态势。作为地方的表征,广东报纸副刊也呈现着新旧势力的较量,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新思想逐渐形成为压倒旧势力的力量。中华民国成立后,广东报业出现了一个发展小高潮。在广州,仅 1912
8、 年便有 15 种报刊创刊,“报刊总数达 58 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记录”1。但传播限制的放宽并不意味着传播内容的更迭。“近代报人多由传统士大夫转化而来,为早期的报纸副刊涂抹了浓重的传统文化底色。”2 36因此,这一时期的副刊内容仍然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低级趣味。如,销量最大的国华报 副刊仍以情爱小说、猎奇小说为主;汕头的公言日报 虽然反对军阀割据,揭露“暴民猾吏”利用舆论工具为自身利益服务,但其副刊杂箸(后改名为谈丛 和新诸子百家)多刊登清闲文学,并未关注当时的社会问题。随着近代城市文明的发展,副刊也反映了一些新时尚。如1916 年8 月8 日的 国华报 副刊就刊载了一篇名为电光 的文章,而
9、“电”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另外,在版面形式上,此时的报纸副刊虽然还没有固定名称,但已开始对各类作品进行归类出版,如“社会小说”“笔记小说”“轶闻”等初步具有了栏目意识。1919 年之后,广东报纸副刊开始有了明显改观。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民主精神受到新青年与进步学者追捧,他们以副刊为阵地进行试探性宣传。如,1918 年创刊、由孙中山题名的大岭东日报,以弘扬五四精神为己任;1923 年潮汕知名民主革命先驱吴子寿创办的副刊新文化,刊登潮汕五四青年作品,提倡新文化;1927 年 2 月 26 日广州的 国华报 副刊发表新的就是马克思 科学女儿说明 等文章,出现了“马克思”“科学”等时髦
10、词汇。尽管 1919 年之后进步副刊不断涌现,但文艺副刊在这一时期仍占据主导地位。广东报纸副刊发生显著变化是在陈济棠主粤时期(19291928)。这一时期广东局势相对稳定,经济与社会面貌有了较大改善。陈济棠相对开明的施政理念与教育政策促进了经济、教育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界人士聚集副刊,使副刊的学术性和思想性明显增强。此时期广东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报纸副刊尤为明显。“几乎每一份报纸上都会设置专门的副刊版面,再不济也有副刊栏目,最后发展成了综合性和专门性副刊。”3 此时的广东报纸副刊逐渐脱离满足市民消闲的主旨,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与新生事物,如 汕报 副刊微笑,作为综合性副刊发表了新
11、救国与老救国 等文章,关注青年爱国却找不到门径等社会问题。此时期,广东学者牵头创办了不少着眼于社会现实与新生事物的报纸副刊,在广东报纸副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国立中山大学的学术团体通过创立副刊传播现代知识,使报纸副刊的编辑形态和文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2 173按学科分类的 广州民国日报 副刊既包括戏剧研究 新农林半月刊 现代教育 现代政治 艺术周刊 等多种专刊,也包括现代青年 晨钟 等综合性副刊,丰富多样的副刊不仅方便了学者之间的交流,还成为连结学术界与社会民众的纽带,承担着“向导国民”的责任,一方面引导社会民众进一步了解西方知识,另一方面刊文扫除封建思想残余。同时,作为知识
12、精英分子的发声筒,副刊也具有向官方权力阶层“喊话”的功能。学者们以副刊为矛直陈当局弊政,以社会事件为切入点,深挖暴露当局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希望能够制定并推行“学术治国”的思想方针。在新思想新文化浸润下,民众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在报纸副刊的互动栏目上可见一斑。如,广州日报 副刊平民宫 设置了“平民言论”栏目,鼓励民众参与公共建设,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广州民国日报 副刊健康生活 开设了“通讯”栏目,副刊编辑(西医学生以及医院医生)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对读者来信中反馈的一些卫生健康问题进行答复,并公开发表在“通讯”栏目上,以引导民众正确认识西医。从来信提问的情况来看,民众对西医逐
13、渐认可与接受。虽然很多小报仍然大量刊登色情、低俗文章,但正如左玉河在 民国社会生活史 中所言,“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变化的深度和广度,是随着中国人对西学认知及西学东渐的变化而逐次发展的”4。38第 6 期赵泓,等:民国时期广东报纸副刊出版考述报纸副刊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以“战”为核心的主基调:抗战中的广东报纸副刊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形成局部抗战的局势,广东报纸副刊对此颇为关注。如,广州民国日报副刊 现代青年 经常刊文分析和研究国际形势,并设置专题讨论东三省沦陷的原因和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等,但讨论的中心仍是如何在“训政”时期完成三民主义纲领中关于国家建设的任务,实现
14、国家的振兴与富强。然而,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建设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在建项目被迫终止,广东进入战时状态。为了发动群众参与抗战,广东报纸副刊几乎皆以“战”为主基调刊发作品,全方位宣传抗战、动员民众。文艺副刊多以抗战文学创作宣传抗战,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抗战情绪,如华商报晚刊副刊 灯塔 刊登了家乡沦陷了!与抗战有关等抗战文学作品。建国日报 副刊国风 艺术生活 之前刊发文艺作品并没有特定主题,此时全部刊发爱国情怀主题的作品,如投向祖国的怀抱 。“他们这一次投到祖国的怀抱,告诉了顽强的敌人:中华儿女的精神是伟大的,永远不会死灭的!中华儿女是不可利用的!”5 直白的表述直指人心,读后令人心潮澎
15、湃、情绪高昂。此时期,带有学术性质的副刊主要从学术视角探讨当前局势,如光华日报 副刊文萃 主要刊载政论文章,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剖析入木三分;大光报 副刊 动员周刊 烽火 刊登了欧战爆发后的上海 法国前线防御位置 等文章,通过呈现国内外的战况和预测战争趋势,让民众感知形势的危急,警示民众随时作好战争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期的副刊在动员全民抗战时凸显了青年、新闻工作者和妇女这3 个群体的作用。首先是青年群体。青年群体是报刊的主要读者,五四运动之后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主角的是青年和学生,他们自然成为抗战动员最先考虑的对象。建国日报 副刊国风 刊发的漫谈领导青年一文论述了如何领导青年群体积极抗战:“由于青
16、年们大多未培养三民主义的意识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因此,他们对革命工作源于热情与决心,便必然流于冲动性而不能持久,这便需要我们的青年领导者对症施药了。”6 其次是新闻工作者。新闻业是近代新兴行业,全面战争爆发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在报纸副刊中谈论广东报业,其中也有涉及新闻、编辑等职业的讨论。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国家需要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舆论战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闻工作者显得尤其重要。报纸副刊上有不少关于新闻工作者如何打好舆论战的讨论。如,大光报 副刊 青年记者 刊发的论新闻工作的战斗性 一文,就强调了战时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首先他要正视这现实,并且要有勇气改革这现实,与一切丑恶的、黑暗的、不合理的事物,不断战斗,而第一目标就是敌人,和帮助敌人的奸狗。”7 最后是妇女群体。广东是中西方文化最先发生碰撞、交融的地区,又经历近代教育的浸润,对两性关系的认知较国内其他省份有深刻变化;同时,作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比较活跃的省份,在女子参政和受教育方面广东也走在国内前列,所以此时期的广东报纸副刊经常出现称赞妇女积极抗战的文章。如,广东妇女生产工作团编的大光报 副刊生产妇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