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征与亲迎:明代婚姻确立的重要环节李庆勇(安徽大学 历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 明代婚姻的确立要经过纳征与亲迎两个环节。纳征是婚姻的定立环节。明代品官与庶民的纳征礼仪基本相同,纳征的仪物体现出等级差别,纳征的聘礼体现出地区差异。婚书是纳征的书面凭证,是婚约的纸面化,对婚姻双方起约束作用,对婚姻过程起保障作用。纳征使男女双方的夫妻关系得以明确,夫妇之名得到初步确认,它是婚姻成立的前奏和准备,是对婚姻关系的明确与巩固。亲迎是婚姻的成立环节。明代亲迎的习俗丰富多彩,反映出亲迎在婚姻活动中的重要性。明代亲迎的习俗存在着变通性,新妇如何迎娶,并不固定,婚礼怎样用乐,也各随其便,反映出明代婚
2、礼不拘传统的一面。亲迎使夫妇之名得到最终确认。经过纳征与亲迎,婚姻得以确立,新的家庭关系得以形成。关键词 明代;婚姻;纳征;亲迎 中图分类号 K2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02(2023)01006507中国古代婚姻的确立,要经过六道程序,即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是我国古代社会婚礼习俗的典型模式,也是明代婚姻通行的程序。六礼备而成婚姻,六礼不备不合礼。在明代六礼中,纳征与亲迎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是婚姻定立与成立的标志,也即俗称的定婚与成婚。一、纳征:明代婚姻的定立纳征即下财礼,又称纳成、纳币,礼记正义 说:“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3、,春秋 则谓之纳币。”1 1618仪礼注疏 说:“纳征,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2 纳征是婚姻成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明代纳征有着鲜明的特点。(一)纳征的礼仪与仪物品官与庶人纳征的礼仪大体相同,一般为媒氏奉男家函书及礼物至女家,请求女家纳成,女家受书及礼物,复书媒氏,意为应允,标志着两家婚成。具体来看,品官的纳征礼仪为:“纳成礼如纳吉仪。加玄纁、束帛、函书。宾致辞曰: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礼。有不腆之币,敢请纳征。主婚者曰:某官贶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辞毕,宾即以函书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书,以授执事者。主婚者之从者,亦以函书进授主婚者,主婚者受,以授宾,宾受书,以授左右,讫主婚者,
4、揖就席,立婚者之执事者,各彻礼物。”3 736庶人的纳征礼仪为:“纳币之日,婿氏主婚者备书及礼物于庭,媒氏省视讫,遂奉以行至女家。主婚者出迎,媒氏升堂,陈礼物讫,媒氏诣主婚者曰:吾子既修好于某某,使某请纳成。主婚者曰:备物有加,敢不重拜。媒氏以书授主婚者讫,主婚者亦以复书授媒氏。”3 740741 收稿日期 20221019 作者简介 李庆勇,男,博士后,从事明清史、中国婚姻史研究。56品官与庶民纳征的仪物各不相同,品官比庶民繁多而贵重,且品官之间、庶民之内因等级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来看,品官纳征的仪物为:“一品二品,玄纁束帛用青文绮三匹,红文绮二匹,礼服用山松特髻大袖衫霞帔褙子,常服
5、用珠翠漆纱冠缘襈长袄长裙四袭,钏镯皆用金,文绮纱绫罗各八匹,绢三十二匹,绵一百两,大红罗二匹;三品四品,文绮纱绫罗各四匹,绢十六匹,大红罗二匹,绵六十两,余同二品五品,玄纁束帛青红文绮罗随所用,常服用缘襈长袄长裙二袭,钏镯以银镀金,文绮绫罗随用,共六疋,不用绵,与大红罗余同;四品六品七品,常服,钏镯以银,文绮绫罗随用,绢四匹,余同;五品八品九品,不用山松特髻,通用庆云冠,常服缘襈长袄长裙一袭,文绮绫罗随用,绢二匹,钏镯同七品。”3 13631364庶人纳征的仪物为:“上户漆纱庆云冠,首饰用银,桃红绢大袖,衫蓝青素霞帔缘襈,长袄长裙二袭,用绢及细布,钏镯用银,彩绢八匹,纱罗六匹或四匹;中户,彩绢
6、六匹或四匹,纱罗四匹或二匹,不用钏,余同上户;下户,彩绢二匹,不用钏镯,纱罗余同中户,亲迎,上户红绢或布一匹,中户下户随所有用之,其牲酒果面之类各有差。”3 1364纳征的聘礼一般以金银为主,即“采聘必用宝币”4 35。李廷机在家礼 中说:“议合后择吉行聘,即古纳币,计有锭字金牌及银槟榔,大抵雅淡为主,量力而行,或二钗,或银牌里金,或二币。”5 685聘礼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出明代婚制中“民间之俗五方不同”6 的特点。在北京地区,“合婚得吉,相视留物为贽,行小茶大茶礼。”7 22小茶礼多为羹果,大茶礼则为衣服、金珠、玉石之类,比小茶礼贵重许多。宛署杂记 记载:“小茶礼,物止羹果,数用
7、四或六,甚至十六,数随家丰俭。大茶,别加衣服,勋戚富贵家金珠、玉石,有费百千者。”8 192在南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地方都以槟榔为礼,如:福建泉州府,“重婚姻丧祭,槟榔为礼,里闾朋友吉凶庆吊,皆以槟榔为礼,方与胜览。谓槟榔消瘴,今宾客相见,必设此为重。俗之婚聘,亦籍此以贽焉”9 40;广东肇庆府,“婚聘之礼,多用槟榔”10 331;惠州府,“聘定用槟榔”11;广西桂林府,“婚姻吊祭,以槟榔为礼”12 225;浔州府,“婚用槟榔,以当委禽。”12 227贵州一些地方,还有以牛马为礼的,如:铜仁府,“婚姻论贫富,以牛马财礼”13 83;石阡府,“婚配论牛之多寡。”13 83纳征之后,男女身故
8、,不追财礼。大明会典 说:“若已定婚,未及成亲,而男女或有身故者,不追财礼。”14 纳征的礼仪与仪物标志着婚姻的定立,显示出纳征在婚姻成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聘礼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婚姻的祝贺,更在于对婚姻双方形成约束,避免悔婚的行为。纳征为下一步婚姻的进行做好了铺垫,也为婚姻的完成做好了保障。(二)纳征的书面凭证纳征标志着男女双方定亲已成,婚姻已定,没有意外情况,不许反悔,只等亲迎。为避免反悔,须订立婚书。大明律 规定:“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疾残、老幼、庶出、过房、乞养者,务要两家明白通知,各从所愿,写立婚书,依礼聘嫁。”15 婚书在一些地方又称为定婚帖,明史 说:“汴俗聘女,以金书生年月日畀男
9、家,号定婚帖。”16 7701它作为婚姻照验之物,是明确双方婚姻关系的书面约定。婚书的内容一般包括:立婚书人姓名,女方年岁、许聘与否,男方籍贯、身份,见证人。此可从拍案惊奇中的两则婚书得以见证。初刻拍案惊奇 中有一则韩子文与金朝霞的婚书。正德年间,浙江韩子文贫困未娶,恰逢朝廷点绣,开典当的金生为免女儿被点上,急于将女儿聘人,主动找到韩子文,许以为妻。韩子文为免金生反悔,即央求金生写立婚书。“子文道:设誓倒也不必,只是口说无凭,请朝奉先回,小生即刻去约两个敝友,同到宝铺来。先请令爱一见,就求朝奉写一纸婚约,待敝友们都押了花字,一同做个证见。纳聘之后,或是令爱的衣裳,或是头发,或是指甲,告求一件藏
10、在小生处,才不怕后来变卦。那朝奉只要成事,满担应承道:何消如此多疑!使得,使得。一唯尊命,只求快些。”17 102韩子文找来好友张四维、李俊卿作见证人,与金生订了婚书。婚书内容如下:“立婚约金声,系徽州人。生女朝霞,年十六岁,自幼未曾许聘何人。今有台州府天台县儒生韩子文礼聘为妻,实出两愿。自受聘之后,更无他说。张、李二公,与闻斯言。嘉靖元年月日。立婚约金声。同议友66人张安国、李文才。”17 103二刻拍案惊奇 中有一则白留哥与徐丹桂的婚书。苏州太学监生徐方留寓京师,有女丹桂,其妻白氏不愿女儿嫁给外方亲戚,私下与兄结亲,将女儿许给侄儿留哥,并写下婚书。婚书内容如下:“大时雍坊住人徐门白氏,有女
11、徐丹桂,年方二岁。有兄白大,子曰留哥,亦系同年生。缘氏夫徐方,原藉苏州,恐他年隔别无凭,有紫金钿盒各分一半,执此相寻为照。”18 33婚书订立后,还须双方画押,如:韩子文与金生订立婚书后,“三人多用了花押”17 103;白留哥与徐丹桂的婚书,“下面着个押字”18 33。婚书订立后,可由男方或女方保管,也有写立多张、由男女双方各执一张的。韩子文与金朝霞的婚书即由男方韩子文保管。韩子文与金生订立婚书后,“付子文藏了。”17 103白留哥与徐丹桂的婚书,先是在白留哥手中,后流转到权次卿手中。权次卿也因此冒充白留哥,与徐丹桂成亲。二刻拍案惊奇 中易大郎与朱工部之女的婚书就在朱工部手中,文中写道:“易大
12、郎请问长者姓名,长者道:老夫与易郎葭莩不薄,老夫教易郎看一件信物。随叫书童在里头取出一个匣子来,送与大郎开看。大郎看时,内有罗衫一角,文书一纸,合缝押字半边,上写道:朱易两姓,情既断金,家皆种玉。得雄者为婿,必谐百年。背盟者天厌之,天厌之!隆庆某年月日朱某、易某书,坐客某某为证。大郎仔细一看,认得是父亲万户亲笔,不觉泪下交颐。”18 361警世通言 中周廷章与王娇鸾的婚书则有四张。天顺初年,河南南阳司教之子周廷章所在学官与指挥之女王娇鸾所在卫署相邻,二人两情相悦,以诗传情。周廷章买通王娇鸾之姑曹姨和丫环明霞,前往偷情。曹姨即央求周廷章写立婚书四张,文中写道:“廷章遂央姨为媒,誓谐伉俪,口中咒愿
13、如流而出。曹姨道:二位贤甥,既要我为媒,可写合同婚书四纸。将一纸焚于天地,以告鬼神;一纸留于吾手,以为媒证;你二人各执一纸,为他日合卺之验。女若负男,疾雷震死;男若负女,乱箭亡身。再受阴府之愆,永堕酆都之狱。生与鸾听曹姨说得痛切,各各欢喜。遂依曹姨所说,写成婚书誓约。先拜天地,后谢曹姨。”19 婚书是纳征的书面凭证,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婚配双方的约定,将双方的意愿转化为白纸黑字,成为约束婚配双方的一个要件,以保证婚配双方日后能够践行此约定。(三)纳征后女子的身份纳征之后,双方不得悔婚,男家不得改聘,女家不能另许,定婚女已有所属,不受外力干涉,外界因素难以中止婚姻关系。宣德时期,姜通为子聘周忠之女,
14、因遇平阳王选妃而不得成婚,明宣宗就以周女已受姜聘,令平阳王别选妃。明宣宗实录 记载:“(宣德元年夏四月甲戌)安东中屯卫指挥佥事姜通奏,为其子裕聘朔州卫指挥使周忠女为配,今已二年,近为平阳王选妃不得成婚。上谓行在礼部尚书胡濙曰:婚姻,人道之始,风教所关。昔唐太宗聘郑仁基女为充华,闻其已许陆氏,遂罢之,亦是重礼教。今忠女仍归姜氏,令平阳王别选妃。”20 下定聘礼,订立婚书,虽未成婚,亦未成妇,但男女双方的夫妻关系却在此时得以明确,夫妇之名也得到初步确认。明代一部分人认为,纳征之后,女子即与男家联系在一起,成为男家的一员,将男家视为夫家,并为未婚夫守节尽孝。福建侯官林贞女聘与陈长源,纳征后长源卒,林
15、贞女以陈妇自居,赴丧不成绝食而死。明史 记载:“林贞女,侯官人。父舜道,官参政。女幼许长乐副都御史陈省子长源,既纳币,长源卒。女蓬首削脂泽,称疾卧床,哭无声而神伤。或谓未成妇,何自苦。答曰:予名氏,岁月饰而椟之以归陈,忍自昧哉。固请于父,欲赴陈丧,父为达其意。陈父答曰:以凶归,所不忍,以好归,畴与主之?姑俟丧除。女大悲咤曰:是欲缓之,觊夺吾志也。遂不食,积七日,呕血死。”16 7739湖广辰州府溆浦县丁美音也是如此,聘后未嫁,未婚夫死,即独居守节,赡养未婚夫父母。明史 记载:“丁美音,溆浦丁正明女。幼受夏学程聘,年十八将嫁,学程死,美音誓不再嫁。父母曰:未嫁守节,非礼也。何自苦如此?美音啮指滴
16、血,吁天自矢。当道交旌之,赍以银币约百金,乃构室独居,鬻田自赡,事舅姑,养父母。乡人名其田为贞女田。”16 7706这种聘而未嫁就以妇自居的行为遭到当时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未嫁之女,聘而未迎,则婚姻不成立,76故没有夫妻名分,如果夫亡,女子独身不再嫁或自缢从夫而去,是没有伦理依据的。净宁州曹氏聘而未娶,未婚夫死后自缢,中丞赵时春对此提出批评。枣林杂俎 记载:“净宁州曹氏,聘于王守仁,未嫁而守仁死,曹氏闻之,恸哭不食,遂缢死。赵中丞时春驳曰:在家从父,女与未婚之夫胡死哉?自经沟渎耳。作贞女节妇解 :未娶曰士,未嫁曰女。士纳采,女家受之,氏名通焉曰聘,未有夫妇也。士奠雁,女家受之,父命之东阶,母命之帷。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姆奉登车。士御轮焉,先归而待诸里门,至则揖之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成婚礼焉。故曰夫妇,始易士女之名也。婚,昏也。阴阳交际之时,人道生焉,是同生死,故妇从一而终曰节也。聘而未嫁,非婚也,女非妇也。待母而行,行不逾国,以顺父母,故曰贞。贞者,顺正而固也,女德也。故婚姻之礼不备,则贞女不行,行则非贞矣。士未迎,父母未命,姻弗待也,而奔以哭士而事其亲,于律无服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