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CERAMICS SCIENCE&ART102PURPLE CLAY紫砂专题CERAMICS SCIENCE&ART紫砂壶创作的新时代特色浅谈奋的艺术创作紫砂壶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中的重要组成,得益于中国悠久的饮茶习惯和茶文化的影响,紫砂壶较之其他传统手工艺术品更为受人关注,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探索、实践与创新贯穿于紫砂壶艺术发展的全阶段,进入新时代以来,紫砂壶创作一方面坚守优秀传统与文化底蕴,展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则积极与新时代接轨,以古典之形容纳新时代精神,激发了传统的活力,展现出充满活力的新时代精神。奋这一作品有着经典的四方造型,创作者通过对壶表面层次的调整呈现出结
2、构个性。提梁造型的运用拓展了作品的整体空间,也具有表达思想内核的功能。整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工艺价值,以新鲜的面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以紫砂壶经典形态与工艺模式为标准对作品进行分析,结合主题,以探讨作品的新时代特色。紫砂壶从造型上可分为圆器与方器两大类型,圆器温润随和,玲珑秀气;方形的紫砂壶“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1轮廓线条分明,给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方器又分为多种类型,体现了紫砂壶艺人对线面结构的灵活操控。奋便运用了四方壶造型,创作者在基础结构之上对壶表面层次进行了调整,呈现出独特的结构效果,完成了个性化的艺术表达。四方壶的标志性特征便是筒身部分由四个
3、面构成,这四个面或是完全一致,或是两两相同,总而言之要十分规整,才能保证成型的标致。泥性使然,紫砂泥在高温的作用下会发生收缩,因此创作者在打制泥片时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预留,否则烧制成型的壶轻则走形,重则开裂,导致制作失败,因此四方壶的工艺制作难度是比较高的。此壶正直、沉稳,筒身四面整齐挺括,各面衔接、转折形成了明快的棱角,这是四方壶最为突出的特征。顶面与底面宽阔平整,构成了一个标致的立方体,体现出中华民族中正、严谨的审美风格。壶身底面四角处做有扁平的四方壶足,使壶体不会牢牢贴紧平面而显得太过沉重和严肃。壶盖同样方方正正,位于壶顶面中央,制作要点在于要与壶身构成比例,才能使作品整体呈现出整齐的层
4、次。创作者对壶盖本身的层次亦有强调,壶盖顶面有一块正方形的空间,这样的设计使壶身整体的层次呈现出上密下疏的特征,可使上下结构之间达到均衡。笔直、利落的四方壶嘴镶嵌在壶身一侧,棱角分明,与壶身气质统一。作品的造型将四方壶的特征诠释得非常完美,创作者所继承的不仅是四方的造型,也在塑造的过程中体现出紫砂壶工艺的严谨与中国传统审美风格在紫砂壶艺术中的渗透。此壶的个性化特征有三处,分别是壶面层次的处理、壶钮与提梁的设计。这三处设计能够更为鲜明地体现出创作者独有的艺术理念,并在交互中共同表现了主题。首先,创作者对壶身表面进行了调整,呈现出中间凹陷、两边凸起的形态。四方壶的平面原本是平整的,难免过于素净,创
5、作者所进行的调整无疑增加了壶表面的立体感,多层次的棱角配合使壶体产生了多维的视角,这是很具有现代几何气息的设计。其次,壶钮的设计别出心裁。壶钮的整体结构为方形,如同一道笔直的桥梁。壶钮与壶盖之间形成了拱门造型的圆洞,实用效果极强。顶部的线条于右端延伸出去,不做封闭处理,从实用角度看,增加了支撑手指的角度,从艺术角度看,则象征着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最后是提梁的设计。提梁是一种安装在壶身上方的把手,相传由北宋文豪苏东坡所开创,因此提梁的诞生不仅推动2了中国茶壶朝着新方向发展,也具有一种文人情怀。此壶提梁极为高挑,使作品具有挺拔之姿,两侧竖梁笔直,顶部的横梁部分带有弧度,中间向上凸起,两侧微凹,与壶身
6、表面的设计恰好是相对的,从线条的角度增强了作品的多维特征,完成了时代特色的表现。“奋”指奋斗、奋起、奋勇,无论哪种都代表了一种向前、向上的精神,这是新时代中国的蓬勃气息,也是紫砂壶艺术想要发展所必须拥有的质素。创作者严格遵守紫砂壶创作的工艺标准,继承了经典的四方造型,这是建立起“奋”的扎实根基,只有具有扎实的根基,才能通过奋斗取得辉煌的成绩,从作品的造型中便能解读出这一内涵。高耸的提梁象征着永远向上,这种积极的态度影响了代代中华儿女,所以今天的中华民族才有挺拔的脊梁,朝着更为远大的目标开拓。壶钮的延伸则象征中华民族将永不停息地追求远大的目标,始终有一颗奋斗的心,在新的时代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整
7、件作品在各部分的有机配合下诠释出“奋”的艺术形态,传承了紫砂壶艺术之精神。奋一壶的中华民族特征十分明显,其集奋斗、坚定、正直等诸多中华民族精神于一体,通过对古典工艺、结构等的继承实现了新时代紫砂壶创作的个性化表现。新时代的紫砂壶创作要自觉融合新时代精神,才能彰显紫砂壶艺术的时代活力,不断向前,续写紫砂壶艺术的新时代篇章。邵 佳【摘 要】紫砂壶艺术发展到新的时代,艺术设计与思想内核均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使优秀的工艺传统与古典审美沿着新时代的路径发展。奋一壶有着经典的四方造型,通过线面之间的配合形成独特的结构布局,运用挺拔的提梁造型表达奋勇前进、积极向上的内核,从形到质展现出新时代特色。【关键词
8、】紫砂壶;奋;四方壶;新时代浅谈当代陶瓷艺术教育在以前,陶瓷艺术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呢?其实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教育方式,那便是陶瓷制作的师傅为徒弟做亲身示范,手把手地教徒弟一步一步如何将陶瓷做出来,从前期的造型包括到后期的烧制,可谓是步步为营,即便是在当代,在著名的陶瓷之都景德镇,大多数的民间的陶瓷教育方式依旧沿袭了上述的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一种教育方式,师傅在前面教、徒弟在后面学的这种教育方式是存在弊端的,作为徒弟的工艺师们在被师傅带领的情况下,其只能停留在实践技术的这一个领域,师傅说什么,徒弟便做什么,而对于这些徒弟来说,想再上升到思想理论的层次还是相当有难度的,这种习以为常的制作思考方式经过日积月
9、累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对于今后的陶瓷艺术创作来说,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在创作之时,都是受到了师傅创作的固有影响,让他们在创作中很难再跳出这个舒适圈,这种固定的思维也是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而当今我们的陶瓷艺术教育的正确理论也与上述民间教育是相反的,对于学生,先是采用了理论知识的分析与讲解,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基础理论能够有个清晰明了的认知,而不是头脑空空便开始去上手制作,在学生有了初步的认知与理解之后,再过渡到实践的领域,将先前的理论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创作加以结合,使他们能够更加地理解这些理论,并且让他们深刻地认知到陶瓷艺术的创作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去支撑的,只有
10、经过系统化、理论化的陶瓷教育,陶瓷艺术的创作才会更加地得心应手,如果抛开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是不合适的,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就像是陶瓷艺术创作路上的一盏明灯,拥有的知识越多越丰富,才会更加的得心应手。那么陶瓷教育的基础理论部分包含什么呢?或者说理论教学应该向学生介绍哪些知识呢?这些都是传授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作为理论知识传授最为基础的应当是向学生们大致地介绍讲解当今陶艺的基础知识,以及在陶瓷的造型设计之后的几种成型方式,在讲述的时候不应该只是空口地在传授,而应该搭配一些图片,诸如中外著名的一些陶瓷优秀作品的案例,通过文字的讲解以及图片的展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心中大致能够有个基础的概
11、括,这种讲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最开始就将学生们的创新创作思维给打开,而不是囚禁住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在这之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化的自我创作,这种一系列的陶瓷教育方式也是当今众多高校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由于当今社会对陶瓷人才的需求以及对陶瓷这门艺术品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会专门为陶瓷艺术设立单独的学科,并且根据这门学科再往下系统化、科学化地设置课程,例如造型、设计等等课程,都足以反应出陶瓷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之下,学生们无论是在理论层次还是在创作层次,都可以得到飞跃式的提高。以身边的开课案例来说,当学生们接受过基础教育之后,再去创作,这些学生都显得非
12、常的兴奋,他们在愉悦的创作环境下能够更加开放地打开他们的设计思维,毕竟陶瓷教育与工科这类教学是不一样的,工科类在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而陶瓷教育在不违背基本的理论之下而进行的创作大多都是出彩的,学生们在创作中能够面对许多问题,例如作品的表现方式、造型的设计方式、成型技艺的方式等等,都是需要自己去思考的,虽然刚开始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思考的确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为他们需要将老师们所传授的系统化的理论复习一遍,然后再用这些理论去支撑他们的创作,虽然时间耗费得较长,然而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形成自己创作的体系,在日积月累的思考之中慢慢地学生们也能够积累众多的理论知识财富,而在当今,陶瓷教育作为
13、还在发展中的一门学科,也是面临着一些问题的,也是需要去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的,例如理论和实践课程还可以更加地深入一些,陶瓷教育的高校学科也可以划分得更为细致一些,使得陶瓷教育学科变得更加的专业性,只有将这些细节做得更加的恰到好处,陶瓷艺术的教育才会更加的顺利。作为陶瓷教育中关键的一环,教师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并且教师的传授方式也是起到关键性的因素,因此教师们的专业性是需要不断地去改经提高的,建设一支更具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也是刻不容缓的。在传授理论知识之时,这些教师们也应当将自己的知识架构不断进行充实,将自己的传授知识的话术变得更加的通俗易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自己专业化的知识传授之下,为陶瓷
14、艺术的教育领域培育出更多的陶瓷人才,将属于我们璀璨的陶瓷文化不断地推向新的巅峰。卢雪飞【摘 要】陶瓷,这门作为中华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品是闻名国内外的,陶瓷艺术也在一代又一代艺人们的手中传承延续下去,因此陶瓷艺术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果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教育,那么陶瓷艺术将会很难延续与传承下去。如何将陶瓷艺术教育传承下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关键词】陶瓷艺术;教育;理论教学【参考文献】1 史树青.紫砂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27.2 李建泉.赏玩系列丛书 紫砂壶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106.一、威震四方二、时代特色三、“奋”的时代精神四、结语DOI:10.13212/ki.csa.2023.0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