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UJACISI|儒家祠祀记儒家坛庙祠祀儒,古指学者,所谓“博洽多闻,时称通儒”者也。是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之知识分子。论语雍也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及至春秋时期,孔子诞生,儒家被尊奉为孔子学说之重要学派。其宗旨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以及不偏不倚之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与“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有孟子、荀子两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宗儒家之后,儒家群体为适应各个时期封建统治阶级之需要,演绎出各种儒家学说。作为突出者,有董仲舒古今文经学和刘歆之谶纬之学。魏晋时,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的玄学。在唐
2、代,有韩愈排斥佛学而倡导儒家“道统”之说。在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之朱程学派及陆王学派之理学。清代有汉学与宋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五四运动之后儒学丧失正统思想之地位。然而,儒家学说为后代保存了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儒学中传统道德观,是人类宝贵精神财富。发展至今,儒学不仅在中国为传统文化遗产,而且在世界亦竞相学习采用。孔子学院遍布世界,此为中国人之骄傲,亦是发扬宏大之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学术界,最早著文论儒学是儒教者为何光沪,著有中国文化的根与花一文,载入儒教问题争论集。而以清代康有为力挺儒家为儒教之说。1982年,撰写孔子改制考。1893年,撰写春秋董氏学。认为人人皆为天之子,孔子是创立儒教
3、之教主。1995年在公车上书之上清帝第二书,提出宗儒学为儒教之设想。1987年,任继愈先生在中国无神论学术会上提出儒教是宗教之主张,并撰写论儒教的形成,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后有李申教授撰著中国儒教史以及儒教简史,论及此事。且不论儒学是不是宗教,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重中之重。(一))祠祀之事,尧舜禹三代就已有之,商周更盛。春秋之时,已形成规范社会生活之礼仪制度。世传三礼之一仪礼,为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之汇编。195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有关礼仪之汉简多件,证明礼仪制度存在之久远。605RUJIACISUI|儒家祠祀记潭祭。丧家除服之祭礼。仪礼士虞礼:“中月而襟”。汉郑玄以二十五月为大祥,二十
4、七月而谭,二十八月作乐。宋以后民间大祥后称潭,即除服。古代丧服制度,以亲疏为差等,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统称五服。礼记学记:“师五当于五服,五服弗不得亲。”潭祭,即为除服之祭祀,汉族民众皆行之。湮祀。对天神之祭。诗经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朱熹注日:“此亦祭文王之诗,言所当清明,而缉熙者,为文王之典也。故自始祀至今有成,实维周之祯祥也。”诗意未全,朱熹叹曰:“然此诗疑凝有阙文焉。”禋祀在民间流传颇为盛行,形式多样。点燃柴火,升烟以为祭祀。点燃柏树枝叶,泼以茶酒,杂以肉馔诸种祭祀之物,以飨神灵为祭,名之“煨桑”。元宵之夜,家家扎火把,点燃之后,
5、于院内以火把燎之,而后群出于村野燃烧之。俗称“送火把”。村内户户门前点燃火堆,无论男女老少来回跳跃,以消晦气,谓之“跳火堆”。儒员丧祭有燎火之祀,将干净之柴,劈为尺长,井字形垒起。然后在司礼员宣告声中,宣读祭文,以博祖先之喜悦,呼之日“望燎火”。類祀、禡祭。禷祀,古代出征时祭天之祀。禡祭,古代出师行军有祭牙旗之礼。唐封演封氏闻见记五:“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禡牙之事。”宋史礼志二四:“太宗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牙。”柳宗元有行军所驻之地,必行禡祀,以祭神灵。所祭之神为始造军法者黄帝,或蚩尤。诗经大雅皇矣:“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6、诗中之类字,为禷之通假。全句之意为:“出兵之前先祭祀,被征国人都服从,四方无扰时进贡。”唐柳宗元有禡牙文:维年月日,某官某以清酌少牢之莫,祃于军牙之神。秦定百越,汉开九郡。自兹编列,同于诸华。天宝兆乱,北方荐役。惟是南方,久稽讨伐。藩蛮怙险,乳字生聚。悖傲威命,虐夷齐人。黄姓陋璧,实恣盗暴。僮壮杀老,掠夺使臣。枭视洞窟,以逃大戮。今皇帝受天景命,敷于有仁。凡百凶毒,罔不征伐。齐鲁谊殄,赵魏显化。溥天之下,咸顺帝理。惟是琐眇,尚资昏顾。至天震怒,命底于罚。官臣某亲率邦典,统戎于征。惟尔有神,懋扬乃职。敢告无纵诡类,无刘我徒。镞刃锋锷,毕集于凶躬。铠甲干盾,咸完于义躯。焚炀荡沃,往如行虚。俾人怀于安,以靖离之隅,在是举也。往软哉,无作神羞。急急如律令。禬解。祈福除殃之祭,见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襘、禳之事。”注云:“除灾害日襘。禬,犹刮去也。”禁祀。古代壤除灾害之祭,临时圈地,以芳草捆扎,围成祭祀场所,行以祭礼。今农村求雨之祭祀,是其延续。周礼春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衹三日禬,四曰禁。”左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