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1月第1期收稿日期:2022-12-12作者简介:殷曈昕,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李敏,女,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情境教学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殷曈昕1李 敏2(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2.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摘要:儿童语言障碍康复是教育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通过情境化教学创设一种语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儿童语言康复。为此,在儿童语言障碍的康复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实践性,设定生活化的情境主题,营造儿童必须交往的语境
2、,形成强烈的沟通需求和强烈的表达愿望;通过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语言康复教学,建构语义意境和语言意象,采用灵活的言语训练方法,激发儿童恢复语感、感知行为的语义,从而迫使儿童沟通与交流、发声与对话,进而提升儿童语能,助力儿童语言康复。关键词:情境教学;儿童语言康复;生活化;语感恢复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3)01-0027-06语言是人类生活情境下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是通过发声,借助语言传递一定的语义,开展对话式交往活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儿童语言发育出现了障碍,为此,针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本研究不包括因先天性生理缺陷和疾病造成的不能康复的儿
3、童),通过情境教学,设定生活化的情境主题及必要言语交往语境,建构语义意境和语言意象,采用灵活的语境创设方法,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语言康复教学设计,激发儿童恢复语感、感知行为语义,从而迫使儿童发声与交往,进而提升儿童语能,通过康复教育与训练,助力儿童语言恢复。一、情境教学对于儿童语言障碍康复的影响语言是人类交往的方式,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中发生的,而语言符号代表的语义是在一定生活情境中生发的。儿童语言障碍康复必然在一定社会与生活情境中,才能发生。因此,情境教学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的过程中,以契合儿童经验的生活化主题唤醒儿童发声需要,以深化儿童体验的整全式情境推进符号语言内化,以激励儿童表达的对话式交往激
4、发主体言语潜能,并以趣味性活动为载体催化言语交际行为发生。(一)生活化主题唤醒儿童发声需要语言是根源于生活的实现交往的中介。一个人离开具体的生活环境是无法学语言的1。情境教学强调以契合儿童生活经验的生活化主题为指引,为儿童参与交往情境、强化语言关注提供契机,并通过多感官协作,促进整体感知语言。一方面,生活化主题类似于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中的“先行组织者”,由于与儿童经验世界相吻合,其能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多种感官,吸引儿童对声音的注意力,实现儿童对语言的感知由自发式向共同体状态转换,唤醒儿童发声需要。情境的作用能使儿童学习活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儿童发声需要是以强烈的需求愿望和强烈的表达欲望为基础的
5、,而引入日常生活情景,能够联结儿童的已有生活经验,激励其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多样的生活化主题能够弥补儿童在实践生活中语言输入不够或交流经验不足的缺陷。儿童的生长环境、交流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空间限制,因此其获得的语言经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样的生活主题不仅拓宽了儿童的交往空间,而且契合儿童经验的生活化主题以其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可参与性,助力儿童自然融入语言世界,有利于激发儿童发声表达的需要。生活化主题的选择要求以儿童的视角充分挖掘儿童生活的语言表达素材,以强化现实生活世界与儿童语言表达的联结,而在此基础上略高于儿童经验的主题情景,更能够充分调动儿童参与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对认识客观
6、世界的热情与好奇,迫使其发声以满足个体新需要,运用语感和新的语词传达新的情感和意义。第2期2017年2月NO.7July.2017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2023年1月NO.1Jan.2023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二)整全式情境推进符号语言内化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优化的情境,激起儿童热烈情绪,促进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3语言符号作为一种抽象的表达形式展示生活经验,诚然,从现实生活经验到语言符号表达需要经过符号理解与抽象内化,才能进行有效的表达,而这一过程需要在
7、一定的情境中才能达成。情境教学将营造整全式情境,在语言障碍康复中,强调语言融入完整情境与儿童完全沉浸语境两个实践要素,促使儿童自觉内化语言符号,以恢复儿童经验与语言世界的联结。首先,语言符号的内化需要帮助儿童在真实语境中厘清各语言要素,建立语言在儿童心理内部及外部真实事物、现象等之间的结构化联系。如某一发音在现实世界中指代什么、在解决问题中如何借助相应事物和适切语言表达个人需求。其次,整全式情境强调语言融入完整的教学情境。语言是符号系统的内核4,而抽象的语言只有融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才能转换为儿童可接受、可理解的形式,以激发儿童语言表达兴趣,进而结合具体语境获得相关语言知识,深化对同一话语不同
8、语义或不同话语同一语义的理解。再次,整全式情境关注儿童本身是否身心沉浸语境。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5儿童的语言发育过程并非以获得、理解语言符号为起点,而更多以周围环境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语言输入为媒介,以儿童的身心体悟为基础。关注儿童的身体参与和情感体验状态,能够强化其对语言要素的整体理解,如音、词、句。特别强调,整全式情境推进儿童内化语言的过程并非单向、重复灌输某一音、某一词,而是强调依托语言情景,引导儿童借此从具体现象、实物着手,对生疏词、词组、语做出合理的猜测,充分调动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参与语境。让学生拥有深度沉浸感,置身情境中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6同时,整全式情境能够兼
9、顾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语言输入,推进语言知识活化,实现语言符号内化。(三)对话式交往激发主体言语潜能语言是社会性的,是一定共同体的产物,同样从另一方面说,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而且是它的不言而喻的存在。7对话是在一定情景下交际主体间作为共同体存在以实现信息交换与情感交流的途径。而情境教学中的对话式交往强调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间能够形成平等、和谐的交往关系,构成同一语境下的语言共同体,推进习惯性语言融于情境,并在指示对象与相应话语间建立实质性链接,以调动儿童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激发儿童的言语潜能。一方面,儿童语言能够正常发育的前提是儿童作为未成熟的人存在,其本身具有言语潜能。言语不同于语言的
10、关键在于前者强调主体主观的心理过程,具有个体性,而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在接触世界、感受语言的同时因个人动机、情感、体验的不同,在具体语境下会分化出明显的差异。在对话式交往中,教师作为语言的相对成熟者通过结合儿童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情感状态等创设适切的对话情境,能够吸引儿童对声音的注意,激发其言语潜能。另一方面,儿童在真实的对话交往中能够领悟客观世界中各个事件、各种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提高整体语言素质。言语是主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加以综合以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具有多变性特点。同一主体的同一语言针对不同情境、不同目的表现出不同的言语方式和语言风格。而情境教学中的对话式交往能够实现与
11、儿童处于相同情景、相同氛围,增加共同注意。儿童本身也在观察、感知教师言语行为的过程和结果中,逐步实现由模仿式发声向互动式对话演进,实现无意识交往引导有意识对话,并直指儿童言语潜能的充分发展。(四)趣味性活动催化言语交际行为教育的目的存在于活动内部8 112。情境教学对于儿童语言障碍康复的影响最终要指向儿童的交往实践,而言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情境教学注重设计生活化、趣味化的活动,并结合暗示或潜在的语言输入方式将儿童语言障碍康复的目的寓于活动中以引导学生发声、交流,激发儿童参与交往的兴趣和热情,催化儿童言语交际行为的发生。一方面,言语交际行为以交际主体的发声需要与表达意愿为基
12、础,以交际主体间共同的交际语境为条件,并强调以系统性语言认知和稳定性言语能力为前提。情境教学能够提供生活化的主题激励儿童发声需要,创造整全式情境促进语言符号内化,实现对话式交往以充分激发儿童言语潜能,为儿童言语交际行为的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趣味性的活动直指儿童语言的综合运用,为儿童言语交际行为的发生提供了行动载体。人正是在活动的时候,才进行思考、赋予情感、作出判断9,而趣味性活动加速了儿童言语交际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言语交际特指交往主体间作为特定语境的参与者通过相应话语实现交际目的的行为,而趣味性活动兼顾言语和非言语交际行为,指向儿童的综合发展。非言语交际即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
13、递282023年1月第1期信息的过程。趣味性活动通常能够融通两种交际行为以实现儿童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情感价值等的全面发展。二、情境教学有助于儿童语言障碍康复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必然经过“词及其语法规则、词组及其语法规则、句子及其语法规则”10等阶段。情境教学强调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教育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形象主体与情绪体验共融的语境,充分关注特殊儿童的语言准备期,进而在主题、活动引领下帮助儿童整体恢复语感、把握语义、提高语能,助力儿童主动发声,以实现语言康复。(一)激发言语兴趣,恢复整体语感我们从来不是直接地进行教育,而是间接地通过环境进行教育8 25。情境作为“人为优化的环境
14、”是情境教学的核心要素,其在儿童语言障碍康复教育中强调将儿童与其语言表征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康复教育的重点,即强调教师有目的创设形象主体与情绪体验共融的语境,强化儿童的直观印象,激发儿童的言语兴趣,实现整体恢复语感。一方面,情境总是作为一个知情意行共融的中介融入儿童的语言世界。在语言准备阶段,特殊儿童暂时还未有“语言”,其对外部环境的刺激多以手、眼、耳、嘴、鼻等各种感官接收,并以身体动作、音调变化、面部表情等予以反馈,因此该阶段需要某一整体性的中介作为儿童恢复语言的固着点。而情境创设多以儿童经验世界为逻辑起点,以儿童生活为选择主题的依据,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已有经验并联系新情境的语言要素,以构建结
15、构化的语言网络,实现整体恢复语感。另一方面,情境除意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外,内含由人物、情节等引发的内心境界。适切的情境与主题能诱导儿童产生无意识交流,强化其通过音调、音强和音长的哭叫声表达生理需求和心理状态,在具体语境中激发儿童表达自我的进取心。情境中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能促使儿童根据教师或其他语言相对成熟者的表情、动作、音调等辨别语调、语气和音色差异,从而激起儿童高度的发声需要和兴趣。语境的可感性可以帮助特殊儿童获得丰富的语音感知,积累充足的语音表象,促使儿童置身于“此情此景”中主动感知、理解、领悟,为前语言阶段后实现体验发音、感受对话、参与交流提供语感准备。(二)强化情感体验,把握多重语义儿
16、童的情感体验是情境教学的关键,也是理解多重语义的桥梁。情境教学强调以生动、形象的主题与自然、融洽的交往融入儿童的语言世界,其因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点能够唤醒儿童在交往过程中的健康心理和积极情绪,而儿童心理与周围环境产生共鸣的过程,能够促使儿童自觉保持对多重语义理解和复杂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加速推进儿童语言障碍康复。一方面,以情感为纽带可以拉近语言与儿童的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推进儿童对简单语言符号(词语)的理解。经过前语言阶段儿童可恢复一定语感,也能以简单的词语进行交流,而汉语语言所传达含意的相对稳定性也为儿童捕捉话语含意提供了可能。汉语语言在何种场合选用何种策略已经达成一种共识11。教师与儿童共同参与真实或类真实的情境,其实质是在实现角色转换,即儿童根据主题、问题,无意识地融入情境并扮演相应角色,在交流中产生角色的知觉,并从本身情感、经验出发理解角色在情境中的地位、关系、情感等要素。而角色转变牵动着适切言语行为的转换,能够强化儿童对语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语义本身包含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涉及情感、意图、行为等因素。情境教学强调在儿童语言康复教育中师生以平等、和谐的关系共同参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