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116设计平台设计平台全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与融媒体的结合与发展文/白莉摘要: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媒介对于人们生活的深度渗透化使得面向 C 端的设计愈发的人性化,视觉上的亲和力与贴近用户需求的设计趋势不断加强。随着全媒体平台的不断建立,各类学科都受到各自地域和地区文化的制约或影响,同时视觉从业者们也可以深度挖掘自身的风格来源和设计优势。随着信息社会和数字时代的全面袭来,人们所面临的各个学科架构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这个领域而言,在接受变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单一媒介的视觉传达设计往往不能全方位地传达和表现信息,因此融合全媒体的新时代呼之欲出。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2、、融媒体、数字时代在人类的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只能通过各种图形符号来进行,直到图形演变成为简单易懂的文字:例如中国的甲骨文、古罗马时期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埃及的象形文字等。这些文字和图形的出现为日后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最原始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一、平面设计在高校学科设置中的发展平面设计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密不可分。欧洲正式引入中国的印刷术以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平面设计的源头。在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制品活字印刷技术之后,推动了整个欧洲出版业的发展。平面设计,又被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各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并且以“视觉”作为表达方式,创造与组合图形、图文色彩并以此
3、形成一套独有的符号体系用来展现视觉表达、思想表达和信息的传达。设计者们可以运用多种技能包括字体排版、影像装置艺术、交互艺术、动态视频、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来达到最佳的创造目标。现代的设计中,需要大量知识和技能的交叠与融合。1960 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使视觉传达这一术语得以流行,其中包含有:环境视觉设计杂志、海报招贴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平面设计、电子传播媒体,把这些需要传达给眼睛内容而进行设计的表现性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概括下来,视觉传达设计就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是设计者个人或团队对有目的有计划的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一种自主性能极强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美感、实
4、用功能和纪念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思维创作活动。为商业和大众服务的,从而产生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活动。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教育发端于“师徒制”在自然经济占据着绝对支配地位的远古社会中,手工艺师向徒弟亲自传授技法技艺就是这一时期的最基本的特征。而近代传统意义上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早期发端于清朝末年,使得工艺教育的初级传统形态在工艺学堂中才能得以实现,但由于其专业性质较为繁多混杂,所以至今尚保留一定程度的工程学科教学色彩,而且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受日本社会的文化影响且影响深远。民国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则是主要依靠于图形图案的基础教育形态之中,这一时期各大美术院校所设的“装潢设计”“实用美术”等专业
5、已与现代学科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范畴逐渐贴合,同时结合了欧美的办学经验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范畴。新中国成立初期,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依托于美术教育形态下的装潢美术或装饰设计专业得以发展,这一时期的教育理念则受苏联影响,形成了一套专业指向高度集中的课程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行业专家就所在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对不同专业的造型基础课加以改进以配合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需要。到了 90 年代,关系到民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元素设计的环节,在工业生产不断规模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扩大规模培养具有广泛设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的艺术设计的市
6、场需求,这一时期也正是工艺美术教育逐步向艺术设计教育转型的过程。21 世纪初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隶属于艺术设计教育形态下的平面设计专业。2012 年,艺术设计学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其下属的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正式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2016 年,中国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高校多达到569 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攀升。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其前身是鲁迅美术学院于 1955 年成立的装潢专业。1988 年为扩大专业规模调整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2007 年,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遵循艺术教育最终要服务于社会的办学理
7、念,进而增设了平面设计与多媒体学部,2009 年增设展陈设计专业方向,2012 年大连校区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5 年,经过对学院整体教学框架和学科构成的前瞻性调整,视觉传达设计系正式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学院。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兼具艺术、经济、市场、管理营销学、传播学、图像学、心理学、神经学等相关知识体系。力求打造全方位的融媒体时代下的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体系。随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高校中的发展和壮大,在专项发展上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视觉传达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又称装潢设计,其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
8、设计、影像设计与视觉环境设计专业。2.交互设计方向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是定义与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定义人造物与数字科技的行为方式相关的界面。3.工业设计方向包括产品设计、室内外环境与设施设计、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平面设计、企业形象策划设计、逆向设计、展示设计和网页设计等。以上专业是在长期的一线教学工作中,依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就业趋势的应对需求不断调整完善而完成的。二、全媒体趋势下设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随着信息社会和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所面临的各个学科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这个领域而言,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1.全媒体融合设计日益趋于人性化。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媒
9、介对于人们生活的深度渗透化使得面向 C 端的设计愈发的人性化,视觉上的亲和力与贴近用户需求的设计趋势不断加强。各类别涉及生活类的设计反而在此时期得到了一次小小的爆发,全媒体受到了广泛的运用。媒体人通过文字、声音、动画影像、实验影像等手段全方位地传递媒介信息,利用广播、电视、期刊、网络等形态全要素传播媒介内容,使受众群体能做到全时空感知,并且获取媒体动态变化的一种全新传播平台与载体定制化的兴趣范围设定。人性化的设计和垂直化的体验感,使设计的成品和设计思维互相促进,进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设计案例。2.视觉从业者的输出和获取的内容更加本土化、时空化。随着全媒体平台的不断建立,各类学科都受到各自地域和
10、地区文化的制约或影响,同时视觉从业者们也可以深度挖掘自身的风格来源和设计优势。层出不穷的设计专业从业者更多的是根植于自身的本土环境和基础平台。开始关注国计民生以及与自身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内容和主题作为设计的初衷,使得视觉传达设计这一学科的延续发展从平面设计静态的形式开始,发展至今已经不再受制于单纯在二维空间,进而由二维向三维乃至四维发展,由单幅画面的展示演化发展到具有交互展览效果的作品,更多地着眼于增强观者或用户的互动体验感。3.设计趋于个性化。当下的世界和社会是多维度而多元的,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开始了新的纪元“虚拟元年”,随着这样一个科技和艺术发生强烈碰撞的时代的到来,我们目之所及的数字插画、
11、非同质化货币作品、数字藏品、117116设计平台设计平台全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与融媒体的结合与发展文/白莉摘要: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媒介对于人们生活的深度渗透化使得面向 C 端的设计愈发的人性化,视觉上的亲和力与贴近用户需求的设计趋势不断加强。随着全媒体平台的不断建立,各类学科都受到各自地域和地区文化的制约或影响,同时视觉从业者们也可以深度挖掘自身的风格来源和设计优势。随着信息社会和数字时代的全面袭来,人们所面临的各个学科架构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这个领域而言,在接受变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单一媒介的视觉传达设计往往不能全方位地传达和表现信息,因此融合全媒体的新时代呼
12、之欲出。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融媒体、数字时代在人类的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只能通过各种图形符号来进行,直到图形演变成为简单易懂的文字:例如中国的甲骨文、古罗马时期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埃及的象形文字等。这些文字和图形的出现为日后平面设计的发展奠定了最原始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一、平面设计在高校学科设置中的发展平面设计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密不可分。欧洲正式引入中国的印刷术以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平面设计的源头。在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制品活字印刷技术之后,推动了整个欧洲出版业的发展。平面设计,又被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各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并且以“视觉”作为表达方式,创
13、造与组合图形、图文色彩并以此形成一套独有的符号体系用来展现视觉表达、思想表达和信息的传达。设计者们可以运用多种技能包括字体排版、影像装置艺术、交互艺术、动态视频、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来达到最佳的创造目标。现代的设计中,需要大量知识和技能的交叠与融合。1960 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使视觉传达这一术语得以流行,其中包含有:环境视觉设计杂志、海报招贴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平面设计、电子传播媒体,把这些需要传达给眼睛内容而进行设计的表现性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概括下来,视觉传达设计就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是设计者个人或团队对有目的有计划的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一种自主性能极
14、强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美感、实用功能和纪念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思维创作活动。为商业和大众服务的,从而产生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活动。中国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教育发端于“师徒制”在自然经济占据着绝对支配地位的远古社会中,手工艺师向徒弟亲自传授技法技艺就是这一时期的最基本的特征。而近代传统意义上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早期发端于清朝末年,使得工艺教育的初级传统形态在工艺学堂中才能得以实现,但由于其专业性质较为繁多混杂,所以至今尚保留一定程度的工程学科教学色彩,而且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受日本社会的文化影响且影响深远。民国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则是主要依靠于图形图案的基础教育形态之中,这一时期各大美术院校所设的“
15、装潢设计”“实用美术”等专业已与现代学科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范畴逐渐贴合,同时结合了欧美的办学经验进行课程的设置与范畴。新中国成立初期,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依托于美术教育形态下的装潢美术或装饰设计专业得以发展,这一时期的教育理念则受苏联影响,形成了一套专业指向高度集中的课程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行业专家就所在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对不同专业的造型基础课加以改进以配合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需要。到了 90 年代,关系到民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元素设计的环节,在工业生产不断规模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扩大规模培养具有广泛设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16、”才能适应未来的艺术设计的市场需求,这一时期也正是工艺美术教育逐步向艺术设计教育转型的过程。21 世纪初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隶属于艺术设计教育形态下的平面设计专业。2012 年,艺术设计学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其下属的本科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正式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2016 年,中国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高校多达到569 所,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攀升。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其前身是鲁迅美术学院于 1955 年成立的装潢专业。1988 年为扩大专业规模调整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2007 年,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遵循艺术教育最终要服务于社会的办学理念,进而增设了平面设计与多媒体学部,2009 年增设展陈设计专业方向,2012 年大连校区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5 年,经过对学院整体教学框架和学科构成的前瞻性调整,视觉传达设计系正式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学院。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兼具艺术、经济、市场、管理营销学、传播学、图像学、心理学、神经学等相关知识体系。力求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