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第 1 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 1,2023第 50 卷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Vol 50(总第 266 期)(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 No 266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朱碧波1,2(1 云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2 北京大学 国家治理研究院,北京100871)摘要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文明社会矢志不移的政治追求。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历史节点,我国迫切需要借助
2、民主的赋能展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主理念的主权在民和权利保障,确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民立场和人权追求;民主理念的公共理性和规则意识,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伦理律令和法治诉求;民主理念的宽容精神,又不断催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求同存异。不过,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虽然需要民主的赋能,但这种赋能的民主决不能是西方竞争式民主。西方竞争式民主遮翳主权在民的初心,而使民主蜕变为一种政治竞争的技术,以致其民主之核心已然是追求竞争而非以人民为中心。这种竞争式民主与西方族裔身份政治的联动更是诱发了西方多族裔社会普遍的撕裂。因此,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建共治只能依托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赋能。中华民族共同
3、体建设要立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合作底蕴,不断拓展民主参与的渠道,激活各民族大我优先的道德信条,并借助全国一体化公共教育,广泛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共识。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合作式民主;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共建共治 中图分类号 D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575(2023)01-0013-09 收稿日期 20220913 作者简介 朱碧波,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思政专项“我国边疆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VSZ088)、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铸牢边疆青少年中
4、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JH084)的阶段性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形成的族类共同体。它不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资源,而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依托。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历史关口,我国迫切需要依托中国式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的凸显,使其成为当前学界的一个前沿性热点问题,多元学科主动介入研究。其中,社会学偏重对民族互嵌式居住格局的研究,教育学偏重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探讨,心理学偏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测量,历史学偏重对各民
5、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资源的发掘,民族学则强调推进各民族心理边界的跨越。这些探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开辟了多元的认知视界,提供了宽广的行动思路。不过,当前学界研究不恰当地忽略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本真含义,以致其最为核心的动能依然潜隐不明。事实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究其根本乃是各民族主体性凸显之下的共建共治,是各民族依托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开共建共治的社会实践活动。唯有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研究视界,立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政治动能”的探析,才能直指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有鉴于此,本文将立足人类文明新形态催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着重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何以需要民主赋能,这种赋能的民主为何必须
6、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又何以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期裨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的纵深推进。31DOI:10.15970/ki.1005-8575.2023.01.002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何以需要民主赋能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文明国家普同信奉的政治律令;“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1 37。民主蕴涵着对人民主体性、道德自由性和政治自主性的尊重,它以公共理性的交汇和公共智慧的积聚,促成集群生活的自由、平等与正义。民主对现代文明国家至关重要的价值,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然要借助其赋能。(一)民主理念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底蕴在中华民
7、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各种民主理念以其文明精髓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明底蕴,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德性充沛和逻辑自洽的合法性证明。首先,主权在民造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民立场。民主一词乃是希腊文 demos(人民)与 kratia(统治)的组合,词源构成昭示其最为本真的含义即“人民当权”。这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然要坚持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其中,“发展为了人民”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持续不断地通过供给侧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对口支援行动和兴边富民行动等,促进各区域的均衡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发展依靠人民”强调的是人
8、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面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终极追求就是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通过分配正义确保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民族发展的福祉与荣光。其次,权利保障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权追求。民主即确证全体人民是国家主权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并以民主制度之设计确保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权利。民主对“人之权利”的确证,形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即保障各民族平等共享人权,维护各民族正当的公民权利。进而言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依据程序正义拟制的良善法律均等
9、保护各族公民的基本人权及法定的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基本权利,特别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两个最为重要的基本人权。与此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还强调通过各种制度设计和政治平台的打造,保障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权利,让各族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人权事业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再次,公共理性催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伦理律令。民主的内核是公民权利,但这种公民权利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消极自由式的权利,即免于被支配的恐惧或免于被干涉的自由3,而是一种积极公民式的权利,即公民进入公共领域之时秉持公共理性而寻求公共善的放大。它反对将公民视为抽象的原子式存在,而要求公民立足人类
10、“对象性的存在物”4 209的本质,超越小我权益的迷思而寻求大我权益的放大。这种公共理性要求各族人民展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时突破“我身”和“我群”的双重局囿,秉持中华民族身份的优先和中华民族利益的至上,不断寻求中华民族共同体公共利益的放大。还次,规则意识召唤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法治诉求。民主的良序运转若是失去规则的护佑,必然滑向暴民政治而导向民主的不可持续。在民主的规则诉求中,法律规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套规则体系。它以其集体慎思的法律理性、严谨确切的规范文本、稳定可行的技术秉性和普遍适用的权威意志,“堪为对于人世生活的网罗和组织,而蔚成人间秩序”5。民主对法治的倚赖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特别
11、注重法治理念的培养和法律工具的运用。一方面,公权机关要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工具处理涉民族宗教的各项事务,不因涉民族宗教因素而设置禁区。另一方面,各族人民要强化对实证规则的理性确信,即建构自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认同,以法律作为行动的绳墨和评价是非曲直的标尺。最后,宽容精神孵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求同存异。民主是多元力量在公共领域就公共事务展开探讨协商并最大限度寻求共识的活动。民主奉行的是宽容合作、正当妥协和寻求共识。民主“宽容之下的共识”与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之间存在一种不谋而合,这意味着以民主41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时理应尊重族际差异性,不断寻求并放大共同性,理应张
12、扬民主的宽和包容的精髓,最大限度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各民族的共识,在增进各民族共同性的同时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最终使得各民族达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6 的理想境界。(二)“两个大局”要求民主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共生的时空场域。“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7。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亦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国步入世界政治舞台的
13、中央,西方一些守成大国无法超脱修昔底德陷阱的自证预言,频频构陷中国之治、涂污中国之制、诋毁中国对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努力,甚至频频挑起“主义之争”和“问题之争”。他们借涉台、涉港、涉疆、民族、宗教、人权、反恐等议题,不断挑动我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情绪,试图放大各民族各区域之间的社会心理距离,解构我国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代以降,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突破内忧外患的困局而终于浴火重生。“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8。随着现代化浪潮对国家经济发展活力的激发,各族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
14、、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升级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掣肘,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是典型。面对这种局面,新时代我国启动“一带一路”倡议,革命性地重构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定位。边疆民族地区由国家疆域的边缘转型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赢来了弯道超车的可能。当然,这种跨越式发展的实现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必然有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新时代面临世界大变局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迫切需要依托全国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协同共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协同共建中,最为关键的无疑是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15、的平台,促成各族人民的共同当家作主和协力同心。毕竟,民主在促成多元主体力量的咬合、功能的互补和激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且无法替代的效能。进而言之,首先,民主促成多元主体力量的咬合。面对复杂社会中多元风险的叠加与跨域攻击,无论多数民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都无法掌握解决综合、动态、多样化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也难以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去应用所有有效的工具。多元风险的叠加倒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各民族各主体所拥有的不同类型、层次的技术和资源,促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联合进行决策、集体执行行动。而促成各民族各主体的联合决策和集体行动,又必然要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民主的平台。换言之,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参与,参与是合作的前提。只有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平台,促成各民族各主体共同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才能促成各民族的协同合作和力量咬合,破解单一治理主体的思维定式和视野盲区,取得兼听则明、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民主促成多元主体功能的互补。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各民族共生共在的族类共同体,而且是多元主体共建共治的治理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治理共同体,所依托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这种治理格局强调的是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平台,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优势核心功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激活社会的互助功能,利用法治的规则功能和科技的技术功能,合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后,民主激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心理基础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旨是推动各民族超越“自我中心主义”的迷思,而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来看待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共同性。这就是说,各民族既要以主体性的觉悟彰显自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在场,又要以主体间性的视野找准自身在中华民族共同体51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