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人健康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研究_甘霖.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279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人健康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研究_甘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人健康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研究_甘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人健康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研究_甘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北京规划建设 11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THEME 话题GEHL事务所2020年发布的新冠疫情期间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1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城市交通出行量显著减少,而在公共开放空间中的休闲与锻炼活动显著增加,近域开放空间对于所有市民的健康服务意义扩大。其中有五个结论值得特别关注:一是能满足安全社交距离的宽敞空间重要性凸显;二是社区内空间使用量增加;三是公共空间中老人与儿童数量增加;四是步行和骑行成为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五是多样化的空间使用方式不断涌现,如空地作为滑板公园,休憩占领街道,广场成为露天音乐厅,等等。种种现象表明,后疫情时代,居民迫切需要更近、更大、更便利、更

2、丰富的健康活动空间载体。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围绕城市开放空间的健康服务可达性、空间布局均衡性、空间可进入性等多维度特征,对开放空间的健康服务功能开展重新审视。健康开放空间类型谱系城市开放空间不是一类空间,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空间集合,由公园、绿地、广场、街道等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嵌合、相互补充,构成一个为市民提供健康服务的完整系统2,3。从健康服务的角度,城市开放空间可以分为蓝绿空间、户外活动和运动场地、街道和广场、其他潜在资源四大类。借鉴国内外相关分类体系,结合北京本地实际,可细化为三级分类谱系(表1、图1)。在促进人人健康的北京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研究4项目中,课题组致力于打破专业壁垒,整合园林

3、、水务、体育、生态等多行业涉及开放空间的概念和数据,以市级权威调查、部门边界数据、社会大数据、遥感解译地物四类空间数据相互补充,定制不同类型开放空间的数据来源和落图方法。这一过程中,尤其注重突破非独立占地开放空间落图的技术难题。例如,采用遥感解译融合现状用地类型,识别了25万处小微绿地、6000余处室外田径场和球场;采用GIS邻域分析结合人工判断识别,提取约1万公里林荫路和近8000公里滨河路数据。基于以上工作,课题初步建立起一套全类型索引、全要素落图、全市域覆盖的全市开放空间数据集,涵盖了开放空间类型谱系中4大类、12中类、38细类空间资源。整体来看,北京开放空间体系呈现以自然生态用地和农林

4、用地为本底、河湖水系及滨河道路为串联、大尺度公园绿地为节点、小微公园和社区绿地为末梢、运动场地和广场为补充、慢行街巷为网络的分布格局,构筑了为市民提供健康服务的丰富资源。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评价标准面向健康服务功能的开放空间可达性评价关注居民日常出行范围中的健康机会可及性5,其技术起点是界定开放空间的服务半径与覆盖水平,定义各级各类开放空间的健康服务可达性标准6。基于对当前国内各类健康开人人健康视角下城市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研究甘霖 王雅捷 加雨灵 邱红4大类12中类38细类1.蓝绿空间1.1公园注册城市公园、注册郊野公园、非注册公园1.2城市绿地居住区内绿地、单位院内绿地、城市公共绿地、

5、绿化林地、小微绿地1.3自然生态用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1.4农林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1.5河湖湿地三大水库、京密引水渠、南水北调干渠、五条大河、其他河湖湿地2.户外运动/活动场地2.1 室外运动场地社区露天活动场地、校园内室外运动场地、公共室外运动场地2.2专项运动场地高尔夫球场、冰雪运动场、赛车场2.3游乐活动场地游乐场3.街道和广场3.1休闲路径健康绿道、滨河路、林荫路3.2慢行路径低等级道路、非高架的高等级道路3.3 广场包含商业广场、交通广场和纪念性广场4.其他潜力资源4.1可进行健康化改造的消极空间如立交桥下、疏解腾退后空间等表1 具有健康服务

6、价值的北京城市开放空间类型谱系表 12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放空间的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性梳理,本次研究重点参照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征求意见稿)和住建部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全国性规范,对标上海、伦敦、日本等超大城市关于社区生活圈和公园服务体系的技术标准,结合北京社区生活圈技术指南和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衔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要求,构建了一套适合北京市情的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阈值。具体而言,研究从见水、见绿、进园、活动、锻炼多情境出发,细化了步行、骑行与驾车的适宜时长,提出了分级分类、系统覆盖、机会复

7、合、选择多样的北京市健康服务可达性标准(图2)。这一评价标准包含三个关键点。一是建立“五分钟见绿、一刻钟见水”的蓝绿空间可达性要求,提供积极均好的健康环境。二是完善“五至十分钟楼前屋后活动圈”和“一刻钟社区邻里健身圈”以及“半小时市区出行休闲圈”三级健康服务圈覆盖体系,确保人人可及的健康机会。三是提倡“公园+室外运动场+广场”互为补充的健康开放空间网络,激发多样性的健康服务场景。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评价与薄弱点识别评价要点按照以上标准,城市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评价重点内容如下。“五分钟见绿”按照步行五分钟(300米左右)能否接触到绿色空间(包含公园、各类城市绿地和非建设空间)的标准评估绿色

8、空间对全市居民的健康影响。“一刻钟见水”按照步行十五分钟(1000米左右)能否接触到蓝色空间(包含河湖、湿地、水库等景观和生态功能开放水面)的标准评估河湖湿地对全市居民的健康影响。“五分钟楼前屋后活动圈”模 拟 步 行 五 分 钟 实 际 路 径(300米左右)可及的日常生活圈,评估能否到达大于400平方米的公园、有无可开展锻炼的室外运动场、有无可临时活动的广场,判断居住小区层级有无适老、适幼的活动空间。“一刻钟社区邻里健身圈”模拟十至十五分钟步行或骑行实际路径可及的休闲活动圈,评估其中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和完备性,包括能否在十分钟内步行(500米左右)进入0.5公顷以上的社区公园、能否在十五分钟

9、内(1000米左右)步行进入10公顷以上的综合公园、能否在十五分钟内骑行(3000米左右)进入50公顷以上的大型综合公园、是否具备可使用的专业室外运动场、是否具备有活动和交往功能的广场,综合判断城市在社区与街区尺度上能否提供多样性的开放空间和健康活动选择。“半小时市区出行休闲圈”模拟家庭驾车半小时实际路径(8-10公里)可及的休闲出行圈,评估能否到达200公顷以上的大型公园或自然公园,判断城市能否在市、区尺度上提供高品质的健康服务空间。评价过程结合了缓冲区分析与路网可达性分析两种空间分析方法。针对蓝绿空间的健康服务特征,以“可接触”为标准,适用以步行距离阈值为半径的缓冲区分图1 北京市健康开放

10、空间资源梳理图2 北京市开放空间健康服务可达性标准示意图 北京规划建设 13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THEME 话题析。针对公园、广场、运动场地的健康服务特征,以“可进入”为标准,运用基于现状路网的路径可达性分析代替传统的缓冲区分析,更准确地模拟市民在城市中以步行或骑行方式可到达的范围。评价结论可达性评估同时考虑蓝绿空间、公园、运动场地、广场四类开放空间,对比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开放空间的可达性评估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四个特征性结论。绿色空间普遍可及而蓝色空间相对稀缺按照“五分钟见绿”标准,各类绿色空间基本可覆盖所有建成地区;按照“一刻钟见水”标准,蓝色空间可达分为覆盖全市75%的居住

11、小区,仍然存在部分地区市民亲水机会相对短缺。扩大开放空间的全民共享性对于提升健康服务普惠性有重要意义分析显示,若全市各级各类校园和单位分时段将内部运动场地对外开放,全市室外运动场地的十五分钟步行范围对居住小区的覆盖度可以从77%提高到89%;若全市高尔夫球场、冰雪运动场等专项运动场地在淡季错峰开放为全民体育公园,全市10公顷以上公园的十五分钟步行范围对居住小区的覆盖度可以从44%提高到60%以上。小微公园的短时距(五分钟步行活动圈)覆盖度普遍不足从开放空间等级对应的服务圈层来看,北京大型公园覆盖度相对较高,驾车和骑行的可达性尚可。但400平方米以上小微公园的五分钟步行可达性低(仅覆盖41.9%

12、的居住小区),中心城区大部分居住密集街区均无法满足“五分钟进小微公园”。考虑到五分钟步行距离是老人和儿童独立出行的基本服务半径7,加强这一尺度下小微公园绿地建设对于织密城市健康服务网络意义重大。运动场和广场能够在公园短缺地区提供低成本的健康服务替代方案以一刻钟步行服务区对全市居住小区的覆盖度来看,公园单项为44.3%,公共室外运动场地单项为76.7%,广场单项为52%,三者叠加后可覆盖全市85.5%的居住区。可见在超大城市的高密度人居环境中,运动场、广场等小型硬质场地具有不可忽视的健康服务功能,在规模以上公园覆盖薄弱地区,也能够为居民提供基本健康活动的替代性场地。引导类型国内外相关研究8,9表

13、明,在单纯的空间可达性之外,影响开放空间健康服务价值的禀赋特征还包括人均规模、开放性、类型结构等方面。研究以全市311个街道乡镇为单元,选取健康开放空间人均规模、社区和校园外的公共开放空间占比、十五分钟步行路径覆盖度、公园类占比、绿地类占比、运动场地和广场类占比6个代表性指标,按照全市排名进行K-means聚类,对比聚类产生的6组街道乡镇,按照开放空间资源禀赋总结六种引导特征(图3)。类型I:资源充裕但开放不足型此类街乡开放空间资源结构中运动场地占优势,空间面向全民开放程度不高,多为高校和单位大院较多地区。代表性地区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燕园街道、学院路地区、万柳地区等。此类地区需要重点引导空间

14、与设施的开放共享,扩大健康服务普惠度。类型II:郊野绿色空间主导型此类街乡人均开放空间资源规模充裕,结构上以绿地为主,公园和运动场地很少,开放度高但可达性低。代表性地区如二道绿隔地区的孙河乡、金盏乡,海淀山后地区等。此类地区需要重点提升开放空间服务品质,增加公园和运动场地占比,提高绿地可进入性、趣味性和设施丰富度。类型III:运动场地不足型此类街乡人均开放空间资源规模适中,且公园占比高,运动场地和广场相对不足。代表性地区如老城和一道绿隔的什刹海街道、天坛街道、团结湖街道等。此类地区为健康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引导重点是补充多样化的运动场地,丰富健康活动的选择。类型IV:绿色空间短缺型此类街乡人

15、均拥有的开放空间资源规模较少,其中公园和绿地尤其短缺,依赖广场和运动场类作为健康活动场地的补充。代表性地区多为核心区建设密度较高的就业中心,如学院路街道等。此类地区需要重点补充绿色空间,可通过增加更多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增加接触自然的机会。类型V:小微均衡型此类街乡人均拥有的开放空间规模较少,可达性相对较高,以分散的小型场地为主,缺少高等级、大型开放空间。代表性地区多为密度较高的建成区,如月坛街道、三里屯街道等。此类地区引导重点是提升开放空间连通性,在高密度环境中充分利用线性开放空间串联节点,形成积极而有活力的开放空间网络。类型VI:相对匮乏型此类街乡人均规模和可达性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主要位

16、于老城平房区、二到三环之间和城乡结合部,代表性地区如东南二-五环、东四胡同区、田村-永定路地区、回天地区等。引导重点是充分挖掘潜力资源,填补服务盲区。14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薄弱空间围绕公园、运动场地和广场三类开放空间的“一刻钟健康服务圈”,运用路网可达性分析工具分别计算10公顷以上综合公园、公共室外运动场地(不含校园、单位、社区内场地)、公共广场三类开放空间的十五分钟步行路径可达范围,并与全市集中建设区叠加,计算出综合覆盖度约为53%。根据覆盖盲区内居住区和企业单位的集中程度,识别全市2类20处薄弱地区(图4):6个集中连片薄弱地区包括劲松-潘家园、双井、甘露园、东四、广安门外、车公庄西;14个一般薄弱地区,分别是位于五环内的田村-永定路、角门东、平安里、首经贸-新村、丰台科技园5个地区以及位于五环外的安河桥、苏家坨前沙涧、上庄永丰科技园、苹果园、孙河西甸、昌平回龙观-天通苑、昌平北七家、通州新城(永顺-玉桥-梨园)、房山长阳-拱辰9个地区。面向后疫情时代市民对近域开放空间不断增强的需求,以上20个职住密集的覆盖盲区构成了当前北京重点补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