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序一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之秋同志准备出版他的文集教育的使命,要我为之作序。也许我曾当过教师,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情结,便欣然答应了。出版一本上乘的教育类书籍,对一位教师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如此,才能很好地认识教育、把握教育,创造性地从事教育工作,才能写出富有见地的教育文章来,为教育著书立说。其次是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理念的自觉奉献。同样一句教学用语,没有理念打底,是很不一样的。只有基于理念的言说,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才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三是教育的智慧,包括驾驭教育、调控教学、组织管理、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其中,深厚
2、的文化底蕴是最重要、最难做到的。因为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才能内源性地生成教育的理念和智慧。换句话说,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教育理念和智慧的生长土壤。否则,一切只能是外在的、皮毛的东西,对教育教学都是不管用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一定要抓教育理念的问题。全新的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它会影响一名教师如何看待教育的意义,如何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教育教学中各种矛盾等。具有全新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1教育的使命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具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鲜明特征。教育理念的生成与树立,源自教师个人的教育经验和阅历。当然,
3、如果能够从理论上作一番认真地研究,在理性认识上具有一定思想,将有助于教师更牢固地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社会和文化角度来讲,教育理念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原因在于教育是社会的教育,是文化的教育。教育中的人是社会人,是文化的传承者、消费者和创造者。用缺乏社会和文化的眼光来谈教育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空洞和肤浅。因此,教师要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就必须熟谙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确立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境界的精神导师。“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核心问题。素质教育绝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换一种提法而已。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一定要避
4、免只注意到了素质教育具体、操作性的意义和内容,而忽视了它的本质意义。素质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在于它在引导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全新教育理想、形成的全新教育理念和达到的全新教育境界。因此,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一定要重新定位学校价值追求,重新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内容,从教育方式到学习策略,从日常评价到考试选拔,从师生关系到同伴互助,都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本质意义。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创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使命 出版,是近年来全县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涌现出的佳作之一。对于它的意义,应当给予肯定。第一,它在传播新思想、树立新理念、推广新经验等
5、方面,都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改革的本质意义,使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第二,它把教育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多元素、多维度、多方位的认识和研究,并以务实的态度、求真的精神和实践的勇气,力图把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2其本身就是创新教育的很好范例。第三,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起到精神上鼓舞、理念上引领和方法上指导的作用。当前,宁县教育发展基础日趋坚实,政策机遇、发展机遇已经成熟,重视教育、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全县教育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对平常百姓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子女成长,最舍得投入的就是孩子教育,最关注的就
6、是教育质量,最期盼的就是教育发展。要满足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我们就必须奋力而为、加快教育科学发展,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发展”的新理念,为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共宁县县委书记2011 年 12 月 10 日3教育的使命序二做有思想的教育者之秋是一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教师,他坚持把教学中的经验和感悟积累起来,并写成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很快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最近,他把自己对教育的思考与感悟结集为书,要我作序。教师写书,写教育的书,对一位中小学教师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于是,我
7、欣然答应。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中小学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教育思想最直接的实践者。每一种教育思想都要通过他们变为现实的教育力量,只有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教育才会多姿多彩。特别在当前大力倡导“专家型”“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时期,培养有思想的教师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我觉得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在远离尘嚣的淡泊中,独守教育一方净土,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用芦苇花编成千万个迷人的微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思想的引领和熏陶。专业理论的透彻把握,可以使我们具有“专家型”教师
8、的色彩,作为“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更需要思想的支持。中小学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思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教授说,“中小学教师缺乏思想”,其结果是“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4上”,“缺乏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对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把教育极端化为“浅显、平庸,没有灵魂认知结构的堆积”。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肖川教授又说:“学习和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实践+反思=教师成长。”二者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想需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获得。之秋同志在繁忙的教育教学之余,坚持学习,勤于思考,不遗余力地进行教育实践研究,并整理成教育的使命 一书。其中,既有对名家思想的解读
9、、课堂教学的研究、学科教材的分析,也有对学校管理的建议、教育科研的探索等,对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也许有些想法不一定成熟,但其中闪耀出一位基层教师对教育思考的思想火花与智慧闪光,这种精神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他能够坚持下来,并敢拿出来与同行商榷,其意义远远超过该书出版的本身。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我们的教师队伍定会越来越有思想,越来越接近教育本真。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受到启发,能够从一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角度出发,在教学之余坚持学习,勤于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并以自身丰富的内涵与睿智的思想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让学生真正体
10、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是本书的意义,也是我作此序的意旨所在。宁县教育局局长2011 年 12 月 28 日5目录目录名家解读篇人格至上的万世师表2教育丛林里的小白兔5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9让差生同样得到发展12个性的自我实现15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19减负增效最优化过程教学24学校管理篇学校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建设策略28校长的文化自觉与教育创新35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策略39全面协调地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47变革学校管理促进教师发展51强化认识科学管理构建特色全面育人54强化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581教育的使命课堂教学篇课程文化:视觉转型策略62中学文科教育的价值和使命66对中学科学教育的重
11、新思考69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概念72创设问题情境的常见形式74集体备课的实践与反思76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79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83教材分析篇古诗文教学的体会与实践88学生文学鉴赏活动中教师的作用93古诗文中音乐描写之比较96谈 荆轲刺秦王 文眼设置99感受意识流动的过程101“跳脱”简说103“拟古”简说105“侧”字的释义107推断词语情景义的方法109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点解析111互文合叙的例说与比较114校本教研篇教学研究的意义和内容120教学的叙事研究122教育中的类比研究124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126怎样设计科研课题研究方案129怎样撰写教育论文1322目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与
12、对策134中学教学科研的思考与实践137全市教研工作观摩交流调研汇报141教育随想篇一篇小说引发的思考146从孩子学话说开去147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149甘肃省宁县与镇原县教育之比较154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考察学习报告157信息素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向162教师要做学生积极进取的表率164强化距离意识培育“五种”气质166班主任的五种素质168集体活动与学生的社会性培养170朝花夕拾篇心系文学174灯影书香忆恩师176父亲的黑夹袄180那一片落叶185宁夏之旅188北上游记192明月清泉自在怀200张学成无韵歌202宁县明天更美好205后记2073名家解读篇名家解读篇博采教育家之长,
13、汇聚教育家智慧,确立自己对教育的信仰和理念。信仰和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它会影响一名教师如何看待教育的意义,如何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矛盾。与最有思想的伟人对话,从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中获取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人生经历的有益补充。教育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育的使命人格至上的万世师表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无法回避的人物。所著论语 一书,不仅奠定了他万世师表的历史地位,也包含了人格教育的丰富内容。对今天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语 一书的最大价值,
14、在于真实地再现了孔子多方面的人格形象。一是文化终极的关怀者。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终生以恢复古代文化传统为己任,并以发扬光大这一传统为理想。他勤奋好学,开馆授徒,奔走列国,整理古籍,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文化理想奋斗了一生。二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孔子之伟大,不但在于他是博学多能的学者,而且在于他是中国古文化传统的赓续者。自三十岁招收学生,一直到老,他恪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传道原则,以身作则地践行了对这种伟大人格的自觉追求。三是身体力行的践履者。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面对“礼”被毁弃的状况,痛心疾首,振臂疾呼,奔走呼吁,身体力行,成为“礼”的践履者和一代礼学大师。
15、四是乐观坚毅的通达者。孔子所说的“乐”,并不是肉体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的平静和满足。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达观快乐的情怀,孔子一直保持到晚年。他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向来主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对于世人的误解与曲解,他不以为忤,心平气和,泰然处之。五是无上亲和的仁爱者。孔子是一位心胸开阔的温厚长者,是一位具有仁者情怀的温和君子和拥有无上亲和力的圣人。一个“仁”字,既是他思想体系的中心,也是他心胸、情怀、亲和力的最好见证。孔子人格教育思想,无论是对小人批判,还是对君子推崇,以至对圣人敬仰,实际上都贯
16、穿着他对人道、人权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和追求。他希望通过教育来达到人人身修、然后“家齐国治天下平”的目的,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在人格教育对象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他首办私塾,开创私学,2名家解读篇将教育普及到平民中去。他认为,人人都应当受教育,人人都可以受教育。孔子明确表示:“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确如此。在他众多弟子中,既有贵族出身的南宫敬叔、孟配子等,也有贫贱出身的颜回、子路、子张等。这就表明了他创办私学,在招生上已经打破了贫富贵贱等限制,为平民享有均等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在人格教育目标上,孔子提出了以“君子”和“圣人”作为理想人格。在教育中,孔子曾提到“小人”“乡原”“君子”“志士”“仁人”等不同的人,其中,“小人”是相对于孔子所设想的正面人格而言的。对“小人”特征的描述,除了揭示不完美人格的意义外,还有对理想完美人格的衬托作用。孔子认为“君子”与“圣人”都具有完美人格,但二者在层次和境界上有很大差别。从做人层面上讲,“君子”人格是一般典范,“圣人”人格是最高典范。从社会层面而言,两者对社会发生影响作用差异很大,“君子”是现实生活中理想人格,“圣人”则是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