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Research123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张继力 赵烨 高翅*摘要:【目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村庄规划存在规划理念、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以风景特质识别为理论和方法体系,探索有利于村庄分类指导目标的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即通过系统分类,对不同乡村区域村庄提供规划设计引导。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 3 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绘制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形成了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并以风景特质区域为分类依据提出了晋源区乡村保护及利用
2、建议。【结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对乡村的分类指导、开发强度、保护利用模式等具有一定借鉴作用。在后续研究中,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法等仍需深入探索。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土空间规划;风景特质识别;村庄规划;乡村;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生物文化多样性管理的山岳保护地风景特质识别方法研究”(编号 520082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时空完整性视野下中国名山世界遗产地的风景特质分类图谱及其保护研究”(编号 20YJC76013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沿海地区自然保护地的风景特质评价方法及其蓝绿协同研究”(编号 ZR2020QE222)Beijing
3、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 Periodical Office Co.,Ltd.Published b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ournal.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30(2023)02-0123-08DOI:10.12409/j.fjyl.202203160155收稿日期:2022-03-16修回日期:2022-12-1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张继力,赵烨,高翅
4、.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 J.风景园林,2023,30(2):123-130.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发展的重要依据,只有在村庄风景资源合理识别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乡村的建设保护、用途管制等。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中指出,在村域空间范围内,村庄规划可以一个或数个行政村为组团进行编制,落实生态保护修复、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等目标1,对村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的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虽然助力了乡村的发展,但是在规划实践层面还存在以下 3 个方面的不足:1)规划理念和方法的不完善,导致对乡村特征和空间布局判断不准确;2
5、)现行的以政府和规划师为主导的“精英式”规划,缺少对除历史文化名村等以外的普通村庄的思考,忽略了对整体村域的调控;3)乡村更新运动的快速化进程导致其自然和文化要素相分离,而现行“五级三类”体系中的村庄规划仍在探索中。因此,在区域尺度下识别村庄风景资源及探索村庄分类指导体系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基础。风 景 特 质评 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亦译为景观特征评价2,是一种可以表达某个区域不同于相邻区域的“场所感”的,有利于理解风景内涵、判别风景价值、管理风景变化的工具3。风景特质评价的核心是风景特质识别,即研究风景体系的形态、类型及形成原因和规律4。格式
6、塔归档法、自动划分法、叠置法、聚类法等是目前风景特质识别的主要方法5。研究对象涉及宏观尺度的区域6-7、自然保护地体系8-10、风景区11-12,中观尺度的市县区镇2,13-15、流域16,微观尺度的场所17-19等,宏观、中观尺度识别以自然要素为主,微观尺度可综合考虑自然与人文要素20,不同尺度的风景特质单元其所表达的风景特质亦不同21。自然要素通常包含地理、水文、土壤、地形、气候、土地覆盖等,人文要素通常包括土地利用、聚落、围合肌理、民俗等22。英国23、日本24等国家在乡村开展了风景特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在中国,香港地区使用统一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城市和乡村25,国内其他学者以成都市17
7、、三亚市26、北京市27、西昌市28、杭州市29等地的乡村为研究对象尝试构建理论体系,研究尺度涉及市域、镇域、村域等,研究技术路径通常为“资料收集初步分类场地调研特质分类”,要素选取大多参照英国风景特质识别体系,以英国风景特质识别作业流程为基础22。风景特质识别在乡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在中国乡村的研究和实践还需完善。综上,相较于现行村庄规划中对村庄分类的点状判断(以个体村庄为依据进行分类),风景特质识别在村庄分类指导过程中能发挥如下作用:1)风景特质识别是综合自然和文化要素对村庄进行的系统分类,有助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可对乡村不同区域提供规划设计引导;2)村庄风景本底信息有助于确定村庄的风
8、景特质,从而实现精准施策。因此,本研究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适应性调整了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 3 步程序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尝试响应组团编制村庄规划的政策并完善村庄规划中的缺漏,以综合空间分类和信息解译的乡村风景特质图谱30-31探索村庄分类,建立村庄风景本底信息数据库,用于指导乡村区域的规划设计。本研究以位于典型北方乡村地区且城市化进124Landscape Architecture2023/02程较快的太原市晋源区作为案例,开展风景特质识别研究,形成晋源区风景特质图谱,提出保护利用建议,以期对晋源区及中国乡村发展提供借鉴。1 晋源区乡村概况及其风景
9、特质识别方法1.1 晋源区乡村概况晋源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部,面积约 291.01 km2,地形类型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晋源区前身为北方重镇晋阳城。自晋阳城建立以来,对地区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军事等起到重要作用,是晋阳文化的核心区域。辖区内有晋水流域传统农耕村落风峪沟军事堡垒,以及明代军屯留存演变而来的特色村庄。部分村庄因信仰圣母、龙天、水神等相互有着联结。晋源区现代化进程较快,但乡村发展面临挑战。晋源区村庄地域性特征突出、文化多样、区位特殊,且地脉、文脉相互作用形成的风景特质具有典型性。1.2 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本研究基于地脉文脉,以地理信息技术等为手段,通过对自然风景特
10、质和文化风景特质的叠加分析,探索乡村风景特质识别的方法步骤(图 1)。1)风景特质图谱绘制。通过前期分析确定研究目的及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从地脉、文脉维度解读并提取驱动风景特质形成的关键要素因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要素因子可视化并修正,从自然和文化角度进行风景特质分类叠加分析,对风景特质进行分类分区并进行描述。一般情况下,要素因子的选取参照英国风景特质识别体系22。2)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分析区域内风景特质类型数量与村庄数量关系、单一风景特质类型面积占比、不同区域内风景特质类型面积占比等,得到区域风景特质与村庄分布的联系、区域本底资源特点、风景特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等信息。
11、3)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基于图谱信息分析结果,根据特质类型占比不同,结合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及当地相关政策,制定不同区域发展路径。上述研究步骤,可用于晋源区的村镇体系实践,在叠加形成的图谱中,各种要素的比重关系包含于每个风景特质类型内,能比较清楚地展现不同类型村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2 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识别实践2.1 晋源区乡村风景特质图谱绘制研究区域为 2019 年的晋源区全境,结合村域范围、卫星影像及现场踏查,去除撤并和搬迁类村庄,最终选取 72 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识别内容分为乡村自然、文化风景特质识别。风景特质识别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各类志、史等)和矢量数据资料(影像图、高程数据
12、等)。其中,文化风景特质识别要素矢量数据为笔者自绘,通过文字资料及实地调研将研究村庄及其对应的要素因子录入表格,在 Bigemap 地图下载器中获取村庄坐标点,并将 Excel 文件导入 ArcGIS 10.5 中进行空间分析处理,构建晋源区乡村文化信息数据库。因文化风景特质要素数据处理工作量较大,且村庄要素因子选取具有主观性,要素因子选取无法完全保持客观中立。2.1.1 乡村自然风景特质识别1)要素提取。结合地脉维度解析可知,区位交通和自然地理环境是晋源区乡村地脉形成的关键,两者都离不开晋源区的地势地貌条件,选择地形类型、地形起伏度、地质年代、地表覆盖类型 4 个影响要素,用ArcGIS 1
13、0.5 进行空间分析(表 1,图 2)。2)客观分类。利用地图代数法对要素提取后的风景样本进行分析。依托 ArcGIS 10.5对 4 个影响要素进行叠加分析,叠加后获得13 类有用的 10 m10 m 像元级别的自然风景特质单元。运用 Iso 聚类非监督分类工具对上述结果进行聚类,通过数轮实验,当聚类数目 21 时,聚类结果固定在 9 类风景特质类型(图 3)。每种类型的网格单元中都包括占比不同的 4 种要素,并对其进行命名(表 2)。命名规则如下:用要素因子 a 举例,以要素因子面积占比为命名依据,当 a 60%,表现为 a;当 30%a60%时,表现为 a;当10%a 30%时,表现为(
14、a);当 a10%时,不作统计5。如风景特质含义为地形类型包含 16%低海拔平原区、77%低海拔台地区,地形起伏度为 100%平原,地质年代由 77%古生界-乐平统和 13%古生界-上古新界构成,96%地表覆盖类型为森林,其风景特质类型为(TL)TP.RL.GL(Gs).LF,代码为。3)特质分类。根据聚类结果,结合现场踏查和卫星影像,参考名山风景特质分类体系标准30,以资源关键特质为准则,以风景表 1 自然风景特质要素分类Tab.1Elementclassificationofnaturallandscapecharacters要素要素因子代码地形类型(T)低海拔平原区(0850m)TL低海
15、拔台地区(8501000m)TP中海拔山地区(10002000m)TM地形起伏度(R)平原(030m)RL台地(3070m)RP丘陵(70200m)RH地质年代(G)新生界-古新统-始新界GS古生界-乐平统GL古生界-上古新界Gs新生界-全新统GQ新生界-中更新统GZ地表覆盖类型(L)水体LW森林LF湿地Lw人造地表LM草地LG耕地LL制定不同区域发展路径乡村风景保护利用对策制定风景特质图谱信息分析风景特质图谱绘制区域内风景特质类型数量与村庄数量关系乡村自然风景特质识别地脉维度乡村现状前期分析基础研究特质识别识别成果乡村文化风景特质识别文脉维度现实问题政策法规要素提取要素提取客观分类要素筛选特
16、质分类特性分类特质分类单一风景特质类型面积占比不同区域内风景特质类型面积占比乡村风景特质分类乡村风景特质类型描述基于自然和文化完整性的乡村风景特质分类乡村风景特质影响要素研究实地调研及资料收集1 乡村风景特质识别方法步骤Process of rural landscap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1研究/Research1250136km自然风景特质要素聚类代码N研究范围0136km0136km地质年代地表覆盖类型NN古生界-上古新界湿地古生界-乐平统水体新生界-古新统-始新界草地森林新生界-全新统耕地新生界-中更新统人造地表研究范围研究范围0136km0136km低海拔平原区(0850m)地形类型地形起伏度NN平原(030m)低海拔台地区(8501000m)台地(3070m)中海拔山地区(10002000m)丘陵(70200m)研究范围研究范围表 2 自然风景特质客观分类Tab.2Objectiveclassificationofnaturallandscapecharacters风景特质类型代码面积/km2占比/%(TL)TP.RL.GL(Gs).LF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