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基因认同与承续现象研究_黄永利.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315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基因认同与承续现象研究_黄永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基因认同与承续现象研究_黄永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基因认同与承续现象研究黄永利1,2,邢亚龙2(1.常熟理工学院 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江苏 苏州 215500;2.澳门城市大学 创新设计学院,澳门 999078)时装设计在当代时尚生活中经常反映着民族内在基因,同时也通过融入潮流信息而不断承续和发展,对民族基因提取和应用映射着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认同。通过审美人类学和民族认同心理,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改良设计思维和方法,基于现象学和符号学的承续理念认知剖析时装设计产品中的民族基因构件,从而梳理时尚与传统文化影像下的当代时装品牌产品。1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基因与基因认同下的符号呈现1.1民族基因在服装设计产品中的显性表达基因概念来源于遗

2、传学中对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的描述,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在设计中我们能够从作品视觉效果中体会或体验到民族的特征性要素和可承续传统的非物质文化要素可称之为民族基因。当代时尚领域尤其时装设计中常常被设计师用作自己设计产品的诸多设计灵感要素,代表着品牌在民族文化思潮影响下的独特性征和产品设计者对民族文化遗传因子的自我认知基础上的设计风格,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基因的设计内容应用成为较为典型的服饰文化现象,同时深受与现代艺术思维碰撞下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这里的民族基因不是局限于某一个民族或少数民族自己的着装需求,也有别于自然科学中对古代人类DNA提取技术,而是在国际时尚

3、设计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的诸多社会要素反映和当代设计中的民族DNA映射。1.2民族基因视角下的服饰文化隐形阐述在中国众多民族中,有丰富的显性设计元素应用内容和方法,也能够突出各个民族自身的特色和风格,这从文化层面来说也是其丰富性和多元化的表现。服饰文化的体现一般不是直接具体的视觉要素来冲击观者,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控和协调,一个民族的元素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着装的人体(形体、动态或妆容)、场域(场合、背景或交互视野)、服饰本身(造型、色彩或材料)以及在时装设计过程中搭配协调和组合等。这些因素是基于装饰元素的具体表现形式达到文化的整体体现,建立在具体实物基础上的对民族文化的解读和固定

4、化符号的凝练,是文化的隐性设计。文化符号传承、民族符号传承是文化隐性知识的基础。有时候设计师的灵感来源或许来自不同民族的不同元素,但是经过设计手法和提取重组搭配处理后组成了新的形式,构建了一个新的造型,加之当代时尚趋势的引入和潮流信息的贯穿,最终呈现的作品让人们不能从具体的某一个细节去找到具体的哪一个民族特性,也就是说摆脱了具体实物化的束缚,呈现对民族特征的表达。于是从整体上达到了风格上的趋向性隐性设计和服饰文化的民族基因体现。民族传统刺绣纹样和绣片的装饰位置以及主体色调在服装设计师的重组搭配中呈现在当代时尚女性模特身上。1.3民族基因认同现象与时装符号化呈现民族基因需要通过历史积淀和时间的考

5、验,形成较为固定的认知因子。在时装这一载体上民族基因是一种生活化、流行性和大众化的特征,体现着群体性的认同现象,也影响着我们对时尚生活的选择和趋向。建国后至今,教化实用主义的服饰审美风尚、个性化的服饰审美风尚、世俗化的服饰审美风尚、多样化的服饰审美风尚逐渐成为主流的审美风尚。从民族基因认同现象来看,时装需要一定的视觉符号化来让大众所接受,因此时装符号化呈现并带动着对众多民族基因的解析工作和再设计流程性创新体系建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领域、各个民族的经典造型以及民族自身文化符号都代表着大众的认同,比如阿玛尼在2015年高级成衣中竹子图案的应用和快时尚品牌ZARA对中国红和盘扣的应用都是对中国传

6、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明确表达。当代著名美学家斯洛文尼亚的阿莱斯艾尔雅维茨(时尚记忆和意识形态 作者)也意识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文化的“视觉”转向,此前的语言学被电影、电视以及广告、网络视频这样的动态视觉文化所逐渐取代。民族基因的视觉文化商品化逐渐形成并在各个时尚行业产品设计中呈现出来。2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基因传统构件与图像分析2.1图像视野下的基因解析民族基因的表达在时装设计中往往可以通过图像来进行流行信息的传递和符号化设计细节的大众认同与传播。图像在早期的手绘和文学作品中常常被展示出来,摄影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诸多动静态的影像资料的丰富和效果提升,同时也为各个行业搜集整理和积累资料提供了便利条

7、件,在时装设计作品中,图像中的信息是最能挖掘和延展设计师设计思路的路径,对图像中代表性民族基因挖掘和解析是设计师重要的工作内容。设计师杨凤蕊曾对 山海经 图像和文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挖掘其中代表性动植物神话场景构建新的图案纹样,融入当代时尚流行信息,设计出造型、色彩和材质互相搭配的款式,获得古典复古风格中带有时尚前沿的流行效果,实现了对这一民族基因的详细解析和应用设计。83通过对图像的基因解析,一般需要对图像筛选,图像是否能够代表民族的典型基因是我们考量选取图像的价值;其次,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传统图像不再单纯是二维平面的形态,还可以是动态的三维立体的影视图像(比如有很多设计师从影视剧中获知灵

8、感和民族基因元素),这样的资料更为丰富,图像的状态也更为多元。另外,对图像的解析包括造型、色彩和材料以及装饰细节等方面,从地方民族文化图像、文学作品或专业著作的图片都可以得到相关信息。2.2传统构件的符号化表达在时装设计中,对传统构件形式包含民族服饰图像解析基础上的形制构件,侧重对民族传统的款式造型重新认知,并依托所知民族基因要素进行重组再造,构件新的款式;其次是在织绣纹样图像解析基础上对图纹型色解剖,织绣纹样是民族基因中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要素,无论从线条勾勒的造型还是组合配色的填色技巧都体现着民族独有的美学认知体系,还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最典型的专业基础知识构件;在前面两项民族传统文化构件

9、认知基础上,我们还要从时装多元图纹、时装品牌发布图像中获知更多当代时尚理念和国际视野的流行信息,从当代时尚潮流观察角度获知时装图案和时装造型。3时尚领域内的当代传统服饰文化承续现象3.1图像视角下的基因解析品牌的设计现象在当代时尚领域内,时装品牌的塑造和风格呈现需要创立者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品牌发展方向认知,从近几年的时装行业发展脉络来看,原创设计师品牌和成熟时装大品牌(包含快时尚)是主要两大阵营,而且呈现了各自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向。如果从他们对当代传统服饰文化承续现象的角度来看又呈现不同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以海澜之家品牌的”齐天大圣”主题联名设计、李薇原创设计师品牌与故宫主题联名设计为例,一个是

10、国内知名时装品牌的联名行为,一个是原创设计师的联名路径。这两种形式的市场反映和面对的消费群体规模和方向也是有区别的,综合整个现象可以看到原创设计师品牌的主理人重在对服饰文化的自我理解与自我风格阐述,并结合自己原创的品牌消费群定位进行针对性的定向设计;在设计作品中融入更多民族基因,也明确了更加符号化自己的品牌,同时也突出基因赋予自己的品牌符号化。3.2时尚理论亟待完善的服饰文化研究现象在时装设计行业,关注市场与关注实践是其生存的重要目标,而对时装设计如何呈现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关注较为薄弱,国内的时尚环境还远没有达到欧美发达国家对时尚的关注程度,在服饰文化的认知上还没有呈现全民大众化程度,因此,在不

11、断丰富实践和市场经验积累的环境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建构民族时尚行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在当代时尚理论研究体系中,侧重于服饰文化历史性研究内容较为丰富,对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挖掘突出展示了老一辈历史观、考古观以及服饰文化相融合的研究成果,也发展出了当代各个高校、博物馆等机构的诸多学者的服饰研究方向,这为时尚行业嵌入了更多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3.3设计与文化艺术思潮下的风格化形成现象由时装品牌的设计实践和时尚理论研究与民族基因文化的现象建构起来的时尚行业,深受社会与文化艺术铺垫而成的设计思潮影响,20世纪的波西米亚风、雅皮主义、朋克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复古文化、未来主义等思潮都不断影响着诸多我们

12、耳熟能详的品牌发展和品牌产品设计风格,造就了各个时代的产品风格造型,为时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产品研发的动力源。4结语民族基因的体现是设计师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服饰文化与当代时尚设计之间的共融构建起了社会思潮、经济消费与文化研究的三合一共同体,同时也映射着传统文化在当代时尚生活中的大众认同和民族美学认知教育。通过审美人类学和民族认同心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改进设计思维和方法,基于现象学和符号学、类型学的承续理念认知剖析时装设计产品中的民族基因构件,梳理时尚与传统文化影像下的当代时装品牌产品,可以有效推动承续民族文化基因的实物化,包含造型美、纹饰美、色彩美、材质美、工艺美以及时装所依

13、附的面辅料载体的创新设计和改良。时装设计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时尚性和当代文化与艺术思潮的影响,因此,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无论做何变化都要关注人们喜好和未来的趋势,设计的产品更要关注过往的设计历史和民族基因谱序,不断融入瞬息万变的当代时尚以及关注未来发展可能性,这对时装品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进步方向都有深刻的影响。作者简介:黄永利(1977),男,汉族,河北邯郸人,设计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与服装品牌设计开发研究;通讯作者,邢亚龙,男,澳门城市大学助理教授。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XZ1622);澳门基金会资助研究项目(编号:MF2037);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BKJGLX20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