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0 卷第 6 期2022 年 12 月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社科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 40No 6Dec 2022doi:10 3969/j issn 1673 0887 2022 06 026收稿日期:20220316作者简介:陈晓燕(1994),女,四川江油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价值观培育。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及实践指向陈晓燕,廖成中(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摘要:生态价值观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属于学
2、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是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要从认知、情感、行为 3 个维度厘清理论逻辑,明确各阶段生态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指向,这既是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大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有效措施。关键词:生态价值观;一体化;理论逻辑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 0887(2022)06 0142 03近年来发生的生态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与工作,同时也警示人类要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与行为。人类必须认识到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最终会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只有
3、处理好与大自然的关系,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培育生态价值观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针对学生群体的生态价值观培育在各个学段均有所体现,但是各学段之间的衔接工作有待改善。面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大中小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应加强。文章认为:应梳理生态价值观培育的认知逻辑、情感逻辑、行为逻辑,从目标指向、实践途径、实践模式 3 个方面优化不同学段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一、推进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生态价值观培育是一个需要遵循人的认知、情感、行为发展规律的系统性、交叉性、实践性综合教学过程。“没有连贯反复的教育是收
4、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为了确保生态价值观培育目标的实现,为建设美丽中国培育时代新人,生态价值观培育工作要遵循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用认知、情感、行为的理论逻辑指引生态价值观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法构建。推进大中小学学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首先,要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价值观认知,采用与各学段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中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其次,要指导学生正视自身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生态价值观培育的时代内涵,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有充分的认识。最后,教育者应在生态价值观认知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生
5、态认同感、生态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学生目前以及将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责任与义务,真正促成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各阶段学生知、情、行的统一。(一)认知逻辑传统观点认为,人类作为价值主体,看待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物时,首先会考虑这一生物能够给人类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然而在 100 多年前,马克思曾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指出,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将自身作为自然界唯一的价值尺度,这种观点和做法是不妥的,自然界中的生物均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清晰梳理和准确理解生态价值观的内涵是做好生态价值观培育的前提条第 6 期陈晓燕,廖成中: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及实践指向件和重要基础,也是
6、从认知角度梳理大中小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内在逻辑的必然要求。大中小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段,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和对认知内容的接受度有一定的差异。对大中小学生分别进行生态价值观培育时,既要认识到各学段的特殊性,又要注重学段的普遍性;既要做到各学段各有特色,又要使各学段的生态价值观培育工作相互衔接,前后呼应。年龄段不同、阅历不同,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认知水平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学段的学生对生态价值观的认识总体呈现从片面到系统、由点及面的演变过程。在小学阶段,生态价值观培育要注重基础概念的学习,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生态文明知识,
7、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态危机事件引导学生反思背后的生态价值观问题。在中学阶段,教育者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态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生态危机事例,从生态价值观的角度剖析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理论逻辑。在大学阶段,教育者要开展理论与实践双重向度的交叉式、渗透式教学,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指导、考核评价的各环节,将专业知识理论传授与生态价值观培育相结合。(二)情感逻辑当前生态价值观培育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然而培育效果还有待提升。教育者要促进学生对生态价值观这一概念的情感认同,使其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结合社会发展现状领悟生态价值观的深层意蕴,并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同生态价值观,只有这样,生态价
8、值观培育才能够具有实效性。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类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敬畏自然,通过依附自然的方式开展采集、渔猎活动。农业文明时期,随着使用工具能力的提升以及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适应转变为利用,长期过度利用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变本加厉,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危机事件频发。有人提出通过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然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说明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大中小学各阶段的生态价值观培育要确定共同的情感培育目标,即培养具
9、有生态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并将这一目标分解为多个不同的目标维度,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培育学生的生态责任感时,教育者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在大中小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情感逻辑建构过程中,教育者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小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判断个人生态行为是否为环境友好行为。针对中学生、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培育则不能仅停留于自我认同层面,应要求他们不仅要将生态价值观内化于心,还要积极主动地给身边的人普及生态价值观理念。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理解并思考生态价值观的多重内涵与意蕴,使其深入理解生态价值观相
10、关理论,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生态价值观。(三)行为逻辑当前生态价值观培育工作的突破口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践行生态价值观,这也是大中小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的难点。学生生态价值观践行如何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价值观是指引人们行动的正当性原则,决定着行为的对错、好坏以及高尚与低俗,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性、构成性和引导性观念因素。从内涵上说,它既包含着认知与理解的因素,又包含着情感与体验的因素,还包含着意愿与行动的因素。”生态价值观的培育最终落脚于学生的行为,学生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掌握生态价值观理论知识,没有透彻理解生态价值观的内涵、意义以及实践价值,并不能真正实现价值认同,也无法实现将生态
11、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态价值观培育要按照大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实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阶段,由于受教者年龄偏小,生态价值观培育的教学目标重点为引导学生掌握简单、基本的环境友好知识并成为自觉行为。而在中学阶段,学生341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 年不仅要具备持续、自觉地践行生态价值观的基本素养,还要明白践行生态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到了大学阶段,学生要学会从历史的维度、现实的维度进行思考,系统学习生态价值观的内涵与旨归,践行生态价值观,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推进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
12、的实践指向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广,个性特征鲜明。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要贴合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学懂悟透生态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要践行生态价值观以及怎么践行生态价值观这三大方面的内容。厘清大中小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逻辑,梳理生态价值观认知、情感、行为 3 个维度的逻辑向度,既是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生态价值观培育系统化、整体化的有效措施。在逻辑梳理与路径探究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 6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大中小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路径。第一,目标指向方面,大中小学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者应以理
13、论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生态价值观,认同生态价值观,并发挥榜样的力量践行生态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生态价值观的认知。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生态道德和生态责任感,引导学生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第二,实践途径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生态价值观培育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这也属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内,还应延伸到社会实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多、信息量大,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中小学生而言,通过相关社会实
14、践活动的正确引导,他们能更加客观、全面地思考与分析问题。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需要各学段的学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学校与社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学校与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协同育人机制,拓宽实践途径,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强化其在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第三,实践模式方面,在明确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指向、实践途径前提下,构建开展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模式尤为重要。与理论教学所不同的是,实践教学是以非理论知识为活动对象,而偏重于受教育者的动手能力以及知识体验。生态价值观培育一体化建设实践教学要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素养为目标,引导各学段的学生逐步提升个
15、人生态责任感。比如,在开展小学生生态价值观培育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小学生身边的生态环境入手,利用校园的一花一草讲授生态价值观的含义及重要性。中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与社区协同育人的方式,鼓励学生深入乡村、社区,加深学生对生态价值观的认识,使之具备生态环保理念,践行生态价值观。大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学习:一部分学生以文献学习、社会调研为主,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结合社会调研,思考生态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生态环境问题治理过程,在生态价值观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查和学习。注释:裴艳丽: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 年,第 30 页。石中英:价值观教育的阶梯 北京市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阶段性目标框架研制 ,人民教育,2019 年第 24 期,第 32 页。杨艳春、卞桂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路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 年第 1 期,第 82 页。责任编辑:赵青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