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经济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剑朝.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333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经济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剑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经济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剑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经济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罗剑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经济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罗剑朝李宝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提要:提升农民幸福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基于 份农民微观社会调查数据,利用二元离散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保障因素与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状态之间的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保障因素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指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保障因素方面的收入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和环境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状态和多层次幸福感指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经济保障在增进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推

2、进过程中要重视农村社会经济保障因素在增进农民幸福感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强化农村社会经济保障体系建设,以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关 键 词:社会经济保障;多层次;幸福感状态;幸福感指数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 言农村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开始从摆脱以生存为核心的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在“十四五”重要阶段,如何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群众

3、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那么社会经济保障水平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便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统计数据表明,年,我国名义 增加了 倍,人均名义 增加了 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了 倍和 倍,但世界幸福感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同期我国居民的平均幸福感从 分下降到 分(满分为 分)。我国在 年之后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调查数据显示,从 年到 年,在全球 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受访者幸福感排名中,我国居民的幸福感位于 名之后。这些数据的对比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确实得到了极大发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居民幸福感并没有随经济的增长而得到较大

4、程度提升,这意味着我国在经济增长和居民幸福感提升之间出现了“伊斯特林悖论”。关于经济增长与居民幸福感提升之间出现的“伊斯特林悖论”现象,学界主要是从内在心理机制与外在社会机制这两条路径对其进行解释。在对我国农民群体的幸福感具体研究方面,主要是以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展开分析,并逐渐将人口特征、社会资本、生态环境、公共政策等因素引入研究之中,而较少关注社会经济保障因素与农民幸福感提升之间的逻辑。社会经济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是政府为了帮助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进行生活兜底,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进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满意度。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其对生

5、活也有了更高追求。农民生活需求的变化意味着社会经济保障的功能和方向也应该发生 社 会 DOI:10.15891/62-1093/c.20230117.006调整,从单纯的“兜底”转变为给农民提供更加广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使农民享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便利,提高农民的物质和精神双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本文为找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着力点,对现代阶段农民的幸福感现状进行分析,检验社会经济保障与农民幸福感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科学制定农村公共政策提供依据。一、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一)理论分析框架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看来,幸福感是具有等级结构性的复杂心理活动,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

6、,它包括对生活满意程度和情绪及感情的评价,也是一种愉悦满足状态,它是包含愉悦的情感因素和对生活满意的认知因素经过长时间结合的产物。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说明了幸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开放系统,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本文基于已有关于幸福感评价的相关研究,从农民的生活满足、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能力三个层次对农民的幸福感展开评价。在科学构建农民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更准确可靠反映农民的幸福感情况,从农民的幸福感状态和幸福感程度(指数)两个方面对农民的幸福感进行量化分析(见图)。图 社会经济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 依据社会质量理论,社会经济保障主要关注

7、的是随时间推移个体所拥有充足资源的程度,这些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非物质资源,是个体应对日常生活风险、完成自我实现的手段,涉及经济资源、居住环境、健康医疗、工作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社会经济保障是社会成员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以及与其有关的制度保障。一方面,社会经济保障涉及保障公民基本生存安全、日常生活基本安全以及涉及自由、健康和正义等领域的所有社会福利供应,其焦点是处理人们可能面临或正在面临的各种社会危机,另一方面,社会经济保障涉及人们的日常给予,其目标是扩大人的选择领域。同社会保障相比,社会经济保障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同时社会经济保障具有较为明确的测量指标体系

8、。本文采用社会质量理论中的社会经济保障概念,从收入、住房、就业、健康、教育和、环境几方面对社会经济保障与农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二)社会经济保障与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收入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影响。经济资源是人们幸福感来源的物质基础,无论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的增加,均可直接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决定幸福感的经济基础,应该按照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两个视角进行分析。绝对收入水平越高,可以满足人更多的物质需要,甚至有更多机会满足精神需要。基于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绝对收入及收入预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高收入群体的幸福感要明显强于低收入群体。由于基本的物质需求未得到根本性满足,因此对于低收入群体特

9、别是农村居民而言,绝对收入的幸福感效应是不可忽略的。心理学认为幸福感反应的是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而个人不可避免的会将自己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进行比较,结果会影响其在社会认同、社会贡献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感受,进一步也会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基于上述讨论,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甘肃社会科学 年第 期假说:收入是农民群体幸福感的物质基础,收入保障越高则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越强。住房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影响。住房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住房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经济、居住以及象征价值的功能实现的。住房作为农民的重要不动产财富,产权的拥有与否不仅会影响住房带来的财富效应,还会通

10、过影响青年农民阶层的地位认知来影响幸福感。具有多重属性的房产,其居住价值会通过影响农民的生活品质进而影响农民的幸福感,特别是住房周围的环境,比如治安、卫生、邻里关系、公共服务等都是影响居住在此农民福祉的重要因素。住房也是一种重要品位和符号区隔,对于农民群体而言,房子也是其身份与符号的象征,农民对其家庭现有住房条件的满意程度是农民住房符号区隔的重要表征,归结起来则可以认为现有住房条件的保障是影响农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论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假说:住房保障情况越好则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越强。就业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影响。依据就业功能理论,就业保障是满足个体心理需要的重要制度设置,其具

11、有满足个体的社会交往、参与集体、社会地位认同以及常规活动等方面的心理需要,失业或者离开劳动力市场将会导致这些基本需要无法满足,进而产生被剥夺感。就业功能论的前提假设认为个体是外部条件的被动接受者,并且结构因素带来的影响对所有个体都一样,没有考虑其中的差异,在放松这一假设下,有研究发现不同特征的个体对就业的功能依赖程度或应对失业造成负面影响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工作或者职业特征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方面,有研究就发现临时工、非合同工或者非全职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均低于正式签订合同的全职劳动者,自雇者和受雇者之间的幸福感也存明显区别。相比较没有工作的社会个体,有工作的社会个体幸福感更高,这

12、说明就业保障和就业质量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之间密切关联。基于上述论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假说:就业保障情况越好则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越强。医疗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影响。医疗保障可以增强社会成员抵抗风险的能力,是国家利用制度手段提升农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我国在 世纪初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原则,在农村地区陆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偿标准及收益情况是该制度的核心所在,其不仅关系着制度自身的完善,而且也与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切身利益关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使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质量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出了差异,造成这种影响差异的因素包含技术性和非技

13、术性两方面,技术性因素主要包括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熟练程度,非技术因素包括了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沟通方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因素相当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改善技术性因素可以减少农民的不满意,提高非技术性因素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基于上述论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假说:医疗保障情况越好则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越强。教育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影响。教育对于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能够改变个体的认知进而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这种作用关系主要在工作和生活两个场景中得以体现。在工作层面,接受较高教育程度的个体通常从事自由度更高、创造性强的工作,这种工作

14、意味着人们能够摆脱机器束缚,获得一种控制和掌握工作的快乐。在生活层面,个人情感需求往往离不开与初级群体之间的纽带联系,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加善于沟通、具有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利于维持与他人的关系还可以使其获得更多情感支持,增强个体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个体通过受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主观认知能力,还能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可带来收益的非物质资本,因此教育可以通过改善个体的客观生活条件进而影响幸福感。基于上述论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说:假说:教育保障情况越好则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越强。环境保障对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影响。居住环境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物理属性 社

15、 会 而言,适宜的人口密度、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和良好的功能格局,可有效改善农民家庭成员之间和代际之间的生活条件,提升农民居住的舒适程度。就区位属性而言,较好的交通可达性能够便利农民出行,而且地理空间上的众多公共服务资源,比如教育、医疗等有形或无形地附着在区位上,这些资源一方面能够保障农民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布局优化农村宅基地空间结构,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就邻里属性而言,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绿色宜人的开敞空间为生活在该环境中的人们创造了更多机会,这种环境既可以为人们供给现实的资源互助,又能够给予情感支持,缓解外部压力对农民幸福感产生的负面效应。基于上述论述,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

16、说:假说:环境保障情况越好则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越强。二、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本文使用数据源于 年 月至 月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酒泉市金塔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固原市原州区的 个乡(镇)个村庄的农民幸福感现状社会调查。为了使调查的样本更具代表性,本次社会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省(自治区)、县(市)、乡(镇)、村四级依次抽样,以村为抽样单位对农民开展入户采访式抽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人口统计学与村庄相关信息、农民的幸福感状况、农民的社会经济保障水平等方面内容。本次抽样调查共收回样本问卷 份,有效问卷 份,问卷有效率达到 ,抽样调查整体情况良好。(二)变量说明被解释变量。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幸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开放系统,是个体对自己生活领域各方面的积极评价,因此,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和 维 度 对 农 民 的 幸 福 感 进 行 分析。本文从生活满足、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三个层次出发构建了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测度体系,具体在生活满足层次选取知足充裕、心态平衡和社会信心三个维度观测指标,在身心健康层次选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家庭氛围三个维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