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10课屈原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345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10课屈原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10课屈原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10课屈原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10课屈原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学年高中语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第10课屈原列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屈原列传 (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离骚者,犹离忧也B齐与楚从亲C被发行吟泽畔 D明道德之广崇解析:选D。A.“离”同“罹”;B.“从”同“纵”;C.“被”同“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模仿、效法B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贫困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夺:抢夺、夺取D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属于解析:选A。B.穷:处境艰难;C.夺:改变,更改;D.属:连,跟着。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A泥而不滓B蝉蜕于污

2、秽C惠王患之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解析:选B。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A.名词用作动词;C.意动用法;D.名词用作动词。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D兵挫地削解析:选A。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被动句。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当时朝廷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B屈原的离骚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3、,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困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解析:选B。B项,称道先贤目的是来讽刺楚国当时政局缺少明主。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3分)译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分)译文:(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4分)译文:答案:(1)(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深知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酬的辞令。(2)诚挚笃厚却被怀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他)能没有怨愤吗?(3)他思念君王、振兴国家,想要扭转危局,使楚国走上繁荣富

4、强的道路,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达自己的这种愿望。二、类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5、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曰惟:句首语助词。伊:助词。处死:处理死的方式。惊湍:惊人的急流。逝:发语词。沉吟:犹豫不决。退默:引退隐居。九关:九重天门。中浦:水滨。要:总结。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6、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B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C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D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解析:选C。断句时把握专有名词、重点虚词,然后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本题句末语气词“兮”后要断开,“悲夫”作为发语词,前面应该断开,则可排除选项A、D,再重点看实词短语,“去家千里”不能断开,则可

7、排除选项B,正确选项为C。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也可以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如程氏子。这里可以译为“你”。B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黄色和青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通称。C君子:古代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后来也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D区区:指微小,自称的谦辞;也可指一心一意,本文“嗟子区区”是一心一意的意思。解析:选B。“丹”指红色,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红色和青色。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采取“骚体

8、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B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君子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无疑是正确的。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解析:选C。C项,应为“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是正确的”。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9、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5分)译文:(2)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5分)译文:答案:(1)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2)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参考译文: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经过屈原大夫生活过的遗居。我放眼眺望江上重叠的山峦,这便是你魂牵梦萦的故里。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激流让人心惊胆悸。你吟成怀沙自伤怀抱,令人叹息

10、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难道我不能远走高飞到国外游历?难道我不能急流勇退、洁身隐居?我独自嗷嗷不停地倾诉对君王的怨慕,只恐怕君臣的关系更加疏离。生前既不能奋力争辩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如果我的祖国已遭到颠覆,我也决心不吝惜生命而苟活下去。我拜托江神代我告怨,黄河神却叫我向玉帝申诉。我一连闯过九重天门去见玉帝,玉帝也为我悲伤却不能救助。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江峡上的山峰巍峨高大,屈原故居荒废使行人悲哀。你的子孙后代都散失在哪里?何况我又见到你故居残败的高台。你离开人世迄今已过千年,世道更加偏狭

11、,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中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大臣。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祖国,抛弃人世,义无反顾地赴死,难道这就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啊!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这样追求完美吗?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叹息你专心一意,独自去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你的言行过于激烈不够适中,但总的来说,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啊,愿你的灵魂安息吧!三、语言

12、表达(11分)11仿照下面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6分)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答案:阅读陶潜,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告诫激励着一代代人继往开来;阅读李白,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激励着一代代人书写正直人生。12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和当事三方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流程(环节)。(5分)根据图示,劳务派遣的流程(环节)依次为:答案:(1)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确立劳务关系; (2)劳务派遣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和被派遣的员工签订岗位协议,确立劳务使用关系。-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考试真题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