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 书 书内容提要本书以上海市为例,基于2 0世纪8 0年代初以来上海市范围内持续开展的3 0余项生育意愿调查数据以及1 9 5 0年以来的上海市人口和生育统计资料,阐述了我国典型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变迁趋势,并进行了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子人群的比较研究,探究了低生育率地区居民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关系,生育政策的陆续调整放宽对上海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影响,以及上海未来生育水平变动趋势。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决策者阅读和参考。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我国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变迁趋势研究:以上海市为例/陈蓉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 0 2 0I
2、S B N9 7 8 7 3 1 3 2 2 7 2 9 4.我.陈.生育 社会问题 研究 上海.C 9 2 4.2 4 5.1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数据核字(2 0 1 9)第2 8 1 9 1 7号我国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变迁趋势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WOG U OD AC H E N G S H I J UM I NS H E N G Y UY I Y U A NH ES H E N G Y US H U I P I N GB I A N Q I A NQ U S H IY A N J I U Y I S H A N G H A I S H IW E IL I编 著:陈 蓉 出版发
3、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地 址:上海市番禺路9 5 1号邮政编码:2 0 0 0 3 0电 话:0 2 1 6 4 0 7 1 2 0 8印 制:上海万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开 本:7 1 0 mm 1 0 0 0 mm 1/1 6印 张:1 3.5字 数:2 1 1千字版 次:2 0 2 0年2月第1版印 次:2 0 2 0年2月第1次印刷书 号:I S B N9 7 8 7 3 1 3 2 2 7 2 9 4定 价:6 8.0 0元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告读者:如发现本书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质量科联系联系电话:0 2 1 5 6 9 2 8 1 7 8序 言低生育率下生育意愿
4、和生育水平关系的佳作读陈蓉的我国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变迁趋势研究书稿是一件很享受的事。这项研究以上海为案例来探讨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变迁趋势是很有道理的。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都市,无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人口变动趋势方面,均面对前所未有的形势和首当其冲的挑战,因此,具有前瞻性的意义。同时,通过对上海人口变动的剖析,探索人口变动的规律性,也必然会增强对人口态势未来走向的预见性。以上海为案例开展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研究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资料的丰富性。人口学家们企图通过对人们生育意愿的了解来探知生育形势的未来走向。多年来,国内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是对某一时点的调查
5、结果的分析,苦于没有纵向调查的数据,难以就生育意愿的变化趋势展开讨论,使得对生育意愿的研究难免呈1我国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变迁趋势研究现出局限性。后来,中央财经大学的侯佳伟和英国牛津大学的B a s t e n不约而同地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法(c r o s s-t e m p o r a lm e t a-a n a l y s i s),变通地克服了没有纵向数据的遗憾而反映了生育意愿在中国的变迁,描述了生育意愿不断变弱的趋势,以及与生育水平变化的相互关系。欣喜的是,上海市从原上海市计生委到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到上海市卫计委再到上海市卫健委,从2 0世纪8 0年代以来持续不断地在全市开展了
6、1 0多次关于生育意愿的调查,再加上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也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共有3 7项调查资料可供分析研究,这就为考察生育意愿的历史演变过程创造了难得的机会。非常值得庆幸!书中的阐述相当全面,对于上海市居民生育意愿变化的全景式和多角度的展现令人印象深刻。书中对上海人口演变过程的介绍使读者对背景有了基本的认识,此外,对生育政策调整后的效应分析,对生育意愿演变的分人群考察,对生育意愿演变的缘由以及与生育水平的相互关系的阐述,可以说洋洋洒洒,是一本洞察上海市人口变动的历史进程和未来趋势的大全。难得的是全书中对各种概念的交代很清晰,阐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很强,文笔非常通畅。全书能够把相关的国
7、内外文献和有关资料的分析穿插使用,融会贯通,实属不易,表现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成熟水平,可圈可点。书中有不少佳句体现了作者的功力,比如在分析上海出生变化过程时,作者表示,“严格来看,第一次出生高峰也是第一次生育高峰,而第二次出生高峰则不可称作是第二次生育高峰”。这样的判断语很精彩!通观全书,对上海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的考察,实际上也折射了生育转变在上海实现的历史进程。我们曾经讨论过,生育转变的完成仅从生育率的下降来考察是不完整的,只有当整个人口中生育数量趋少,生育时间趋晚,性别偏好趋弱,才全面地完成了生育转变过程。而本书对上海的考察再一次提示我们,出生性别比的异常和复原或许就是生育转变完成之前的最
8、后一役。2顾宝昌,马小红,茅倬彦.二孩,你会生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 3.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等.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 9 8 0 2 0 1 1J.中国社会科学,2 0 1 4(4):7 89 7.B A S T E NS,G UBC.C h i l d b e a r i n gp r e f e r e n c e s,r e f o r mo f f a m i l yp l a n n i n gr e s t r i c t i o n sa n dt h eL o wF e r t i l i t yT r a p i nC h i n aC.U n
9、 i v e r s i t yo fO x f o r d,2 0 1 3:6 1.顾宝昌.论生育和生育转变:数量、时间和性别J.人口研究,1 9 9 2(6):1 7.序 言本书对上海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考察可能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启示。一是趋同性问题。书中对生育意愿进行了多人群的考察,包括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独生家庭和非独生家庭,以及不同收入、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等,无论在生育数量方面还是性别偏好方面,尽管可以看到这些人群之间的某种差异性,但是书中还是反映,越近年份的生育意愿越低,越年轻人群的生育意愿越低,外来人口来沪后的生育意愿也逐渐弱化,甚至性别偏好也变得不那么强
10、烈了。正如作者所言,“城乡之别”逐渐消失,“内外之别”还存在,但差异在变小。所有这些均说明,不同人群之间的趋同性显然比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更为突出。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趋同性问题,可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在低生育率总体趋势下的一个特点。另一个是倒挂性问题。书中分析了影响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各种因素,发现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往往生育意愿较高,收入水平比较高的人群往往生育意愿较高,不仅在生育意愿上如此,在生育行为上也是如此。这就对传统的生育理论提出了挑战。生育转变的传统理论认为,教育水平、家庭收入等因素往往和生育水平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倒挂性的出现似乎违反了传统的生育理论,但实际上反映了低生育率下生育
11、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特征。也提醒我们,不可盲目地用考察高生育率下的传统生育理论来认识低生育率下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关于影响生育的诸多因素,书中特别提到,“有无人帮助带孩子是有些育龄群众生育的主要原因”“交给保姆或钟点工照看的并不多”“祖辈参与带养的比例越来越高”“有无长辈帮忙带养孩子已经成为决定很多家庭生与不生、生几个孩子的最重要短板因素,其重要性甚至有时并不亚于经济因素”。这与郑真真主持的江苏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调查的结论是一致的,即那些声称打算生二孩而最后也确实生了二孩的家庭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有祖辈照看婴儿。这对于期望未来的生育率能够上升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年轻人的结婚和生育年龄在不断推延
12、,使得他们打算和实际生育孩子特别是二孩时,其父母年事越来越高而对带养孙辈越发力不从心了。在对意愿子女数的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中,把要1个孩子与不要孩子的样本合并,把要2个孩子与要3个及以上的孩子合并处理,可能是研究设计3郑真真,张春延,等.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江苏的现实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 7.我国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变迁趋势研究中的一个败笔。回归分析的样本中,“绝大部分受访者都打算要1个或2个孩子”且“回答要3个及以上孩子的人是极少的”,但是不想要孩子和要1个孩子,要2个孩子和要2个以上的孩子,无论从意愿还是行为来说,都有着本质的区别。究竟什么样的因素使人们压根
13、儿就不想要孩子和无论如何都要2个以上的孩子是十分有意思的,对于了解在低生育率下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分类遗憾地把能够获得这方面结果的可能性给堵住了,有可能对整个分析结果带来某种模糊性。和许多相应的研究一样,上海的案例再次印证了不同结构的夫妇年龄构成的顺序,即在所有的夫妇中,往往双非独夫妇年龄最大,单独夫妇其次,双独夫妇年龄最小。有意思的是,放开二孩生育的政策调整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即先放开二孩的是双独夫妇,然后是单独夫妇,最后才是双非独夫妇,而这却是相对最年老的一孩夫妇,要想生二孩也难以为之了。这样看来,“全面两孩”政策的效果甚微也就不难理解了。本书的研究可以说是对多
14、年来关于上海居民生育研究的一个系统梳理,也是对上海历年来众多生育调查的历史归纳。如果说这是陈蓉撰写的又一篇博士论文,也一点不为过。作为一个从苏北农村走出来的女孩,陈蓉多年来从南京到北京再到上海,一路求学,一路奋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勤奋努力的步伐。如果说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陈蓉的成长应该是生动的证明。本书的撰写和出版也是陈蓉奋斗道路上的又一个亮丽结晶,值得庆贺。愿陈蓉在今后的学术道路上不断有新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顾宝昌2 0 2 0年1月3日4前 言一、研究的缘起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大部分区域的人们的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生育水平显著而快速下降的过程,这其中
15、不乏生育率下降之后长期保持在低水平的国家。大量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已经完成了生育转变,甚至有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达到并长期保持在远低于更替水平之下的水平。大量数据表明,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从2 0世纪7 0年代末的2.8不断下降,至9 0年代初期时已低于更替水平。2 0 0 0年和2 0 1 0年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 2和1.1 8。这个结果是否偏低、偏低多少在学界和政府部门间是存在争议的(梁中堂,2 0 0 3;郭志刚,2 0 1 5;陈卫,2 0 1 6)。目前对中国育龄妇女
16、的总和生育率估计和调整在1.21.8,但即便是调整后的最高结果,也仍然显示中国已经1我国大城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变迁趋势研究进入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且生育水平保持在更替水平之下已有近3 0年的时间。在当前我国低生育率态势下,对人口变动态势的科学预判和人口政策的调整完善都离不开对生育水平变化趋势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在“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不到两年时间内又实施了“全面两孩”政策,但效果不显著,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取消生育数量限制的情势下,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生育水平的变动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整体生育水平是由一个个个体的生育行为集合而成的。因此,为了把握整体人口生育水平的变化趋势,我们必须了解人们生育行为的特征及变化。个体的生育行为主要由其生育意愿决定,生育意愿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正因为如此,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生育意愿调查和研究,试图通过对个体生育意愿的了解来估计可能发生的生育行为,进而预测人口整体的生育水平走势。尽管国内开展了大量的生育意愿调查,但呈现遍地开花的格局,在某一个城市或地区长期、持续开展这方面调查的,目前来看仅有上海市。笔者从多个渠道检索到的资料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