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十三)拿来主义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自x() 吝s() 国cu()残gng()冷zh() bi()进脑su() cn()头答案诩啬粹羹炙蹩髓孱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长歌当哭处理得当当天B故弄玄虚明知故犯缘故C博而不精去粗存精精华D礼尚往来尚方宝剑崇尚解析A项分别是:当作,恰当、适当,本天、同一天。B项前两个都是“故意”。C项第一个是“精通”,后两个同义,都是“精粹”之意。D项“礼尚往来”和“崇尚”的“尚”同义。答案A3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A为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
2、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D文笔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新课标高考的命题模式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废某一学科,个别地方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将会使不少考生在高考中吃亏。他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在见诸报端的受贿贪官中,“礼尚往来”是最常用的借口,而诸如端午、中秋、春节、生日之类的日子,都是非常好的时间“载体”。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他在平时的
3、学习中十分粗心,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做题步骤对了,结果却常常是错误的。真正推动油价疯狂上涨,在幕后兴风作浪的正是人为的精心设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全球自由游弋的金融资本。A BCD解析“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合语境。“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复习资料题型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不合语境。“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不合语境。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东盟重申了维护南海和平与航行安全,按照国际法律所认可的各项原则解决一切争端,呼吁有关各方在展开海上活动时保持克制态度。B沙特外交部发表声
4、明称,因联合国安理会在处理国际冲突中不作为,沙特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C沃尔沃环境奖得主秦大河博士提议了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他研究的重点区域是中亚干旱区冰冻圈,其变化对亚洲影响很大。D公开信称,国会应允许互联网公司公布情报机构所提要求,这不仅能让公众了解监控项目是如何运作的,也有助于回击那些错误报道。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最后加上“的立场”;C项,搭配不当,应该改“提议”为“提出”;D项,语序不当,应是“不仅有助于回击,也能让公众”。答案B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
5、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A BC D解析可以巧用排除法解答本题。这段话的结尾句是“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所给的六句话,只有句是谈绳结与服饰的关系,所以句应与结尾句紧密相连。于是,排除A、B、C三项,只能选D项。具体地分析:句是总起句,呼应上文,介绍“中国结”的悠久历史,句具体说明“中国结”在历史上的种种作用。答题
6、时要注意“上古时期”“当时”“同时也”“此外”等词语的承递与关联作用。答案D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拿去主义陈诏“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来”,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
7、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人意料。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眼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
8、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9、。如果不能反映当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绝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10、。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与拿来主义都以“文化”为材料,立意却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行文思路、作者认识水平不同。B本文与拿来主义都涉及“拿来”“拿去(或送去)”问题,两文中的“拿去(或送去)”实质相同。C从论证方法上看,拿来主义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例证法,本文中第三、四自然段也是如此。D文中引用了一位美国汉学家的话,这位美国汉学家希望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E中国的文学艺术家们既要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又要创作出有中国自己民族特色的作品,贡献于全人类。解析A项,主要原因是时代背景不同。B
11、项,两文中的“拿来”的实质相同,但鲁迅批评“送去”。答案AB8根据文章的阐述,“拿去主义”的内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_解析概括内涵关键是找到关键语句,文章前半部分都是论述“拿去主义”的必要性,对于“拿去主义”概念的论述,关注第五自然段首句“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及本段“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进行综合概括即可。答案推出中国文化产品要体现中国的时代特色和自己的民族特色,体现出西方所没有的风格。9“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答:_解析找到画线句所处语段,作者先亮明观点“意识不强,也许还没有考虑。”后面进
12、行原因分析,锁定第三自然段,然后对句子逐一进行概括,分为三点作答即可。答案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怀疑其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可能不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不太明白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妄自菲薄,没有认识到中国文化内容丰富。10“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答:_解析文章结尾处句子收束全文,所以要从整体考虑概括段落大意,而原因往往分为内因和外因,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第二段对于“拿去”的意识不强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不清,找到“双向流程”这个点。第三段作者强调中西方文化可以互鉴,即可归纳出第二点。综合最
13、后三段强调“拿去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化的促进作用,综合概括,意思对即可。答案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慢,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三、语言运用11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答:_解析该题的这一组短句很显然是总分关系,第一句是中心句,后几句是围绕着“送来的东西”展开的。所以可以以第一句为基准句,后面的句子作为“送来的东西”的定语,然后词语稍作调整即可。答案但我们被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这些“送来”的东西吓怕了。12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要求统一)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思想家的鲁迅,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