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3 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Mar,2023第 2 期(总第 222 期总第 39 卷)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No2 No222 Vol39收稿日期:20221024基金项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立项课题“中坚青年 思想状况分析及韧性引导路径”(2023B23)作者简介:温欣(1990),女,河北秦皇岛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研究、人口社会学。城市独居青年的“养宠”生活实践及其城市融入温欣1,2(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014;2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
2、展学院,济南 250100)摘要:“养宠”日益成为城市独居青年日常生活实践的重要方式,其不仅是青年应对生活“空巢”之策,同时也是主体性城市融入之径。“养宠”在现实和数字空间拓展了独居青年城市生活的实践场域,在青年个体与社会结构的互动中,改善独居生活养成的不良习惯,形成更好的适应城市场域的惯习,并在“养宠”实践中通过资本积累和转化,加速积累城市社会资本与城市身份获得。回应“养宠”背后蕴含着的城市独居青年社会融入的主体性需求,应从独居青年的城市社会融入的主体性需要和面临困境出发,提升城市服务治理水平。关键词:独居青年;养宠行为;城市融入;场域理论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
3、68329(2023)02004207一、问题的提出“空巢”独居青年已经成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城市生活图景与需求,引导其安家立业、积极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成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议题。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的单身独居青年 7700万1,且规模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7 年淘宝发布 中国空巢青年图鉴 前后,独居青年的研究出现爆发式增长,以“空巢”为显著特征的青年独居者引发社会媒体和学界广泛关注。2020 年春节,“独居女孩浴室求生三十小时”2 的新闻,进一步引发社会对城市独居青年群体社会隐形隔离问题的广泛关注。在缺乏监督和约束的独居环境下,青年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客观上
4、造成社会脱嵌。“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成为当代中国独居青年群体鲜明的写照。对独居青年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对独居青年群体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3;二是从独居青年所面临的问题等而进行的促进其由“空巢”向“实心”的对策研究4。上述研究多从该群体的特征、成因、问题和对策等应然层面展开理论建构,忽略了当代青年丰富的主体性日常生活实践。从青年社会融入看,社会融入被视为评价性指标,作为判断青年城市居留意愿5、制度支持效果6 和青年市民化程度7 的重要标准。但是,较少从青年的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阐述青年城市生活与社会融入的主体性动力机制。近年来,“养宠”在独居青年群体中日益风行,成为城市独居青
5、年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CBN Data数据显示,2017 至 2019 年期间“90 后”和“95 后”单身青年线上养宠消费规模不断扩大8。宠物成为青年在都市生活中寻求情感寄托和缓解情感迷失的重要途径9。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采用社会学视角,透过独居青年“养宠”的城市日常生活,呈现独居青年的城市生活境遇与“养宠”行为所反映出的青年群体性特征与主体性需求。在资料收集方法上,运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具体而言,共选取10 位养宠的城市独居青年作为调研对象,在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间,面对面或者线上开展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年龄在 21 岁至 30 岁
6、,其中女性 7 人,男性 3 人;3 人上海,2 人北京,1 人天津,4 人济南。同时,研究者以购买者的身份至多家宠物店展开田野调查,在青年“养宠”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城市独居青年社会融入的主体性动力机制与实践逻辑。24DOI:10.16320/ki.sdqnzzxyxb.2023.02.011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32二、拓展的城市场域:城市独居青年的“养宠”日常生活考察离开家乡,在新的城市就业并开始独居生活使青年面临着双重的社会脱嵌:在现实空间中,远离家人与传统的生活方式,或深夜独自下班回家点份外卖,或跟同事、朋友聚餐到深夜将住所当作旅馆。在虚拟空间中,刷抖音和微信朋友圈和添加购物车等“单
7、向社交”成为夜晚主要活动。这些都是独居青年的惯习与城市生活场域相脱节的现实图景,导致青年悬浮于城市之中。“养宠”实践,成为“脱域”的独居青年拓展城市生活场域,实现城市生活场域和虚拟网络空间双重嵌入的重要方式。“场域”是布迪厄社会学中一个关键的空间隐喻。布迪厄把场域定义为位置之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图式,它界定了社会的背景结构,惯习就是在这个背景结构中运作的。这些位置的存在、它们加诸于其占据者、行动者以及机构之上的决定作用都是通过其在各种权力的分布结构中的当下的与潜在的情境客观地界定的,也是通过其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加以界定的。10 城市融入本质上成为流动青年消除自身“漂泊感”和“孤独感”,获得
8、“当地感”的积极工具性策略。他们在城市场域的拓展中丰富自己的工作、休闲、家庭生活与社会参与的实践,进而实现“当地人”的身份转变。“养宠”实践表明,城市独居青年不是重复与固化“空巢”生活,而是主动地超越并拓展城市生活场域,重构城市生活所需社会资本的积累模式。(一)现实社会场域的拓展在“养宠”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独居青年实现了工作、休闲、居住环境、社会交往等城市生活场域的拓展。城市生活场域的拓展与强化,为青年适应职场、参与公共生活、营造本体安全与发展异质性社会支持网络,进而实现青年城市融入提供了主体性的发展路径。1改善应对工作场域压力的策略工作是独居青年主要的社会实践场域,也是青年压力的主要来源。对
9、于独居青年而言,作为城市“异乡人”,父母、亲朋能够给予的直接情绪支持相对不足,青年缓解工作压力的渠道有限,他们多通过互联网聊天甚至刷短视频、煲剧等数字化的方式排解情绪,这客观上加剧了青年的社会脱嵌。“养宠”过程不仅丰富了青年的休闲生活,成为青年释放工作压力、获得心理慰藉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改善了原本工作场域的人际关系。“养了 豆豆 之后,我感觉之前的很多事情都不是事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能之前工作中常有一些懈怠的情绪,有时候很累就不想干了,想着回家算了。但是现在感觉就是努力完成工作,任何难题都不是事儿,都是有解决方法的,也就不太会和人起冲突。想着它在家里等着你,真的特别治愈,它也鼓励着我要努力
10、工作,因为要赚钱买狗粮(笑)。”(2021219,女,25 岁)“养宠”实践中的话语实践赋予了青年展开主体性意义诠释的文化资本。虽然“养宠”实践过程并没有直接改变工作场域中的资源及其分配,但养宠后青年对待工作及工作压力与冲突的意义诠释的变化,改变了场域的权力分布,进而缓解了工作场域权力间的张力。2拓展社会公共生活场域当代青年的休闲空间不断被侵蚀。一方面,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模糊了工作和生活时空边界,临时的安排、周末的常态化加班和说走就走的出差成为青年生活的常态11;另一方面,身体已经疲惫不堪的青年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回家“葛优瘫”成为独居青年休闲时间的主要选择。但是青年群体这种对休闲时间的利用并未带
11、来正向的效应。研究12 指出,部分青年对手机网络游戏和社交软件等平台使用停留在对时间的消遣上,甚至可能对社会交往及社会认知产生负面性影响。不仅如此,长此以往,青年甚至会因长时间不良的坐姿、缺乏锻炼及用眼过度等不良休闲习惯而产生健康问题,致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养宠”所带来的生活惯习的改变,则从根本上改变了独居青年过度依赖虚拟空间的个体化休闲方式,拓展了青年休闲场域的社会公共性。“我每天遛狗至少 3 小时,早晚各一趟,周末如果不加班,要(遛)5 个小时。你不想下楼也没办法,它到点儿就叫你,不到六点下楼遛狗,七点半回来吃完饭去上班。现在冬天,你那么早出去天还没亮,你见到的人都是遛狗的(笑
12、)。所以即使我在单位一天都坐着不动,运动量也是够的(笑)。”(20211228,24 岁,女)34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32与其他的消费模式不同,青年“养宠”实践是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惯习塑造过程,有效地拓展了独居青年的休闲场域,拓展了独居青年在城市社会空间中的活动范围,形成了新的惯习,生产了新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独居青年不仅是居住在社区中,更是生活在社区中并产生了真实的社会互动。3营造独居青年城市生活中的“家”场域受中国“享天伦、共团圆”的文化传统影响,长期独居难免使人产生社会疏离感13。独居青年“养宠”实践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城市中营造“家”的过程。原本在城市中租住的房子从睡觉的地方变
13、成一个有“人”等的“家”。一些在大城市的青年,为了能够养宠物,选择从合租到整租,并改善居住环境,在城市中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之前我是和别人合租,但是舍友受不了我的猫,我只能把它关在自己的房间。我自己是无所谓,我住沙发都可以的,但是这样太委屈猫了。我的工作加班特别多,有时候甚至到半夜 1、2 点,但回到家看到它,真的就瞬间被治愈了。如果不是想着给它铲屎,我可能就住在公司了(笑)。”(20201213,26 岁,男)实践性意识是本体安全的认知与情感依托14。在青年的城市“养宠”实践中,宠物被拟人化,并赋予“家”的象征意义,建构起属于流动青年的文化资本,使其在城市中创造了一个有人等的“家”。这
14、个“家”的魔力在于,它不仅给独居青年心灵的慰藉,也在现实中发挥重要功能 “催”青年回家和给予青年在城市奋斗的底气,维系着流动青年城市生活本体安全。4构建异质性社会网络青年建立越多的亲社会连结,越有利于其对所处城市认同的形成,也越有利于青年的城市社会融入。“养宠”实践过程,使城市独居青年从一种以买卖关系为核心的消费场域中的消费者转变为参与社会集体互动的城市社区居民,改变了独居青年原本单一化的社会关系网络。一是在陌生人社会中建立起以“善意”为核心的社会互动网络。当独居青年带宠物出门时,陌生人因为“萌宠”而与其主人更容易产生社会互动,而独居青年在养宠物后也更倾向对流浪宠物施展爱心,拓展原本陌生人社区
15、中的社会关系。“我会随身带着宠物零食,如果遇到流浪狗就会喂。我也会通过捐款的方式,来救助流浪猫、流浪狗,大部分救助的人都是自己养宠物的,大家都很有爱心,大家因为宠物结识。”(2021310,28岁,女)二是在消费者中建立以“互助”为核心的社会互动网络。在城市中,宠物店会为购买了同一窝出生的宠物的人组建微信群,同时也会建立各种会员群。在群中,不仅是群主(一般是商家)交流喂养的方法、零食的种类,作为消费者的宠物饲养者,也会在群中在宠物话题之外拓展其他话题,形成密切的社会互动,建立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我们买同一只狗妈妈生的小狗的主人有一个群,大家会分享自己的经验。因为遗传的相似性,具有更强的借鉴性
16、。大家真的是毫无保留、很实在。感觉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有住得近的,我们也会约着带着狗一起出去玩儿。”(2021320,26 岁,女)(二)数字社会场域的拓展数字空间是现实空间的延续,也有助于巩固和拓展现实空间的社会实践。“养宠”实践也为独居青年营造网络社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以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熟人场域和以短视频为代表的陌生人网络场域是青年分享“养宠”日常的主要网络场域。宠物为独居青年参与微信朋友圈的社会互助提供了丰富且广受欢迎的素材,促进了其网络社会场域的维系。“我的手机中太多可可(宠物狗的名字)的图片和视频了,因为这个我特意换了一个大内存的手机。有一些特别搞笑的,我会分享在朋友圈中,有时也会自己制作表情包。自己的生活太单调了,但是可可一天能够有无数个表情包,这让我有了更多可以分享的内容。我会克制一下,但是我一发可可,就很多点赞,大家都很羡慕我。我觉得这样很好,分享一些和可可的囧事,也是朋友圈的一种调剂。”(202142,22 岁,男)“养宠”不仅是青年作为个体化的城市消费,也是其参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不仅维系和丰富了原本的网44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32络社会场域,同时拓展了